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女童腹股沟斜疝29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女童腹股沟斜疝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94例女童腹股沟斜疝的诊治经过.结果 全部患儿均实施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愈291例,复发3例(1.0%).并发切口感染1例,手术中损伤膀胱2例,切除坏死卵巢2例.结论 女童腹股沟斜疝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女童腹股沟嵌顿疝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儿童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其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收治的7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儿中,肠缺血坏死36例,其中2例因感染性休克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按病因分类,72例中,梅克尔憩室及肠重复畸形感染20例(27.7%),粘连性肠梗阻34例(47.2%),急性肠套叠8例(11.1%),腹股沟嵌顿疝6例(8.4%),腹内疝2例(2.8%),肠扭转2例(2.8%)。结论儿童较易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病因以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感染及粘连性肠梗阻多见,对绞窄性肠梗阻进行早期诊断,及早手术解除梗阻,对抢救患儿生命,避免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89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时间与肠坏死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如诊治不及时可能导致肠坏死、卵巢或睾丸坏死等,后果严重。我院2003年2月~2007年3月共收治89例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嵌顿疝肠坏死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新生儿嵌顿疝肠坏死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肠管为内容物的新生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13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肠管坏死的病例数14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新生儿嵌顿疝肠坏死的高危因素。结果:本次嵌顿后手法复位>2次(χ2 =69.289,P2次(χ2 =84.731,P<0.01),肠系膜嵌顿(χ2 =80.233,P<0.01)为新生儿嵌顿疝肠坏死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中对于曾有2次以上嵌顿史或本次嵌顿后已行2次以上手法复位的患儿及肠系膜嵌顿患儿需警惕肠坏死,禁止手法整复,应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腹腔镜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腹腔镜手术处理的意义。方法腹腔镜辅助还纳嵌顿肠管,检查肠管有无缺血、坏死、破溃,并行内环口高位结扎术。结果45例嵌顿疝患儿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5例行肠修补术,1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结论经腹腔镜处理小儿嵌顿疝损伤小、安全系数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并肠坏死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7例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并肠坏死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2个月~1岁1个月,平均年龄(6.5±3.7)个月;嵌顿发生部位右侧10例,左侧5例,双侧2例。临床表现均为患侧腹股沟包块、阴囊红肿,伴有发热、腹胀、呕吐,其中休克3例,常规行腹股沟、阴囊B超和腹部X线检查。16例一期行腹股沟探查(肠切除肠吻合术+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中伴睾丸坏死2例,行坏死睾丸切除术,1例行二次探查,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医源性隐睾,无复发,睾丸萎缩1例。结论 腹股沟阴囊B超具有很好的协助诊断作用;需严格把握手法复位指征;对于嵌顿时间大于24 h,合并有发热、腹胀、阴囊红肿或休克的病例,需积极行患侧腹股沟探查术,坏死肠管的切除和完好的肠吻合术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临床上较少见,常因就诊不及时、延误诊断等造成肠管、卵巢、睾丸坏死。2000—2008年本院共收治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2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女性腹股沟斜疝临床上不多见,并发附件坏死则更为少见。本院近期收治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并附件嵌顿坏死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女,3个月,因"右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2个月,增大不能还纳12h"于2007年11月入院。体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精神反应欠佳,无呕吐,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腹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一孔法腹腔镜下疝内容物还纳、疝囊高位结扎的手术方法,探讨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新术式。方法对30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于全身麻醉下建立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于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作1.5mm切口,刺入带线针,在腹腔镜监视下完成疝内容物手法复位、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6.5min(5~50min)。平均住院时间3.6d(1~8d)。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嵌顿物坏死、嵌顿物切除及中转开腹病例。患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部无疤痕。全组随访2~16个月,无阴囊水肿、睾丸萎缩等并发症,无1例复发。结论一孔法腹腔镜下疝内容物还纳、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疗效可靠,安全、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婴幼儿腹股沟嵌顿疝并急性出血性肠炎的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7例腹股沟嵌顿疝并急性出血性肠炎的患儿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手术及病情转归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儿入院后予补液等处理后均立即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腹股沟嵌顿疝松解复位加疝囊高扎术后,因腹胀等再次行肠减压、肠系膜封闭术;2例因肠管坏死穿孔中转开腹。术后均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加万古霉素抗感染处理。本组治愈4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治疗,术前纠正脱水、酸碱紊乱及电解质失衡,术后加强抗感染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并急性出血性肠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卵巢扭转坏死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4年5月至2023年5月术中诊断为卵巢扭转的73例患儿临床资料。按照病理结果将患儿分为坏死组(27例)及未坏死组(4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侧别、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至手术时间、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值(C-reaction protein, 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淋巴细胞与CRP的比值(lymphocyte to C-reaction protein, LCR)及附件肿物直径。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儿卵巢扭转坏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特点与手术年龄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特点,探讨其手术年龄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217例婴幼儿(新生儿除外)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三组:A组为1~6个月,n=66;B组为7~12个月,n=123例;C组为13~24月,n=28例。手术按复杂程度分为单纯术(疝囊高位结扎)和复杂术(疝修补或/和相应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初次出现斜疝的平均年龄、嵌顿次数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性腺损伤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1),C组复位失败率低于B组(P<0.05),C组的肠坏死发生率高于A、B二组(P均<0.05)。C组施行复杂术的比例高于A、B组,而A组高于B组(P均<0.05)。结论 小于6个月婴幼儿的嵌顿性斜疝手法复位失败率较高,复杂手术居多,性腺损伤的发生率高。对于这些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应不受年龄的限制,及早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经脐双孔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实施的125例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腹腔镜手术治疗资料,并与95例传统开放手术病例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右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89例,左侧36例。其中85例麻醉后复位;35例腹腔镜直视下手法复位;5例难复性嵌顿疝经腹股沟小切口打开外环口后腹腔镜下复位。13例患儿合并其它临床问题,其中2例嵌顿肠管浆肌层撕裂;4例嵌顿肠管合并穿孔;3例合并阑尾炎;4例美克尔憩室,同时手术处理。平均住院时间(4.4±0.3)d,术后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发生。随访9~15个月,无睾丸萎缩、复发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右侧嵌顿80例,左侧15例,平均住院(7.4±4.3)d,术后切口感染3例,阴囊血肿10例,睾丸萎缩3例,复发3例。结论经脐双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性嵌顿疝时优点更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小儿非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对精索、睾丸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非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对精索、睾丸的影响。方法:阴囊外手法测定163例无嵌顿史、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睾丸体积,作为对照同时测定131例同年龄段正常儿双侧睾丸体积;患儿组有97例、对照组有82例,同时采用B超阴囊外测定。将采用不同方法测定的患儿睾丸体积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将患儿组双侧睾丸体积差和对照组双侧睾丸体积差进行统计学处理。患儿组均手术治疗,术中观察精索静脉,术后3个月、6个月及6-12个月随访测定患睾体积的变化。结果:患儿组双侧睾丸体积有明显差异(P<0.05),患侧大于健侧;术后6个月内患睾与健睾仍存在较明显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后双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对精索、睾丸的发育有不良影响,应重新认识腹股沟斜疝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小儿嵌顿疝非发睾丸附睾坏死5例,对引起坏死的原因作了解剖学及病因学方面的分析,认为阴囊或疝块表面皮肤的青紫淤斑,并非为肠绞窄所特有,睾丸附睾坏死亦可有这种表现,早期手术探查是确定诊断选择治疗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采用下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的57例嵌顿性斜疝患儿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的可行性及优点。结果57例患儿手术时间:无肠管及睾丸坏死者,平均手术时间38.2(32~79)min;存在肠坏死而行肠切除肠吻合者,平均手术时间87.2(68~104)min;行睾丸坏死切除术者手术时间68min。住院时间:无肠管及睾丸坏死者(4±1)d,存在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者(6±1)d。疗效:患儿均恢复良好,切口美观,无粘连性肠梗阻,阴囊或阴唇无肿胀,切口无感染,随访1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下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更易处理病变,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大部分可以早期手法复位还纳,无需急诊手术,小部分疝内容物为回盲部,手法复位较困难,而且极少数患儿经过多次的挤压后,虽然复位成功,但是在复位后短期内出现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本院2002年4月至2007年4月收治回盲部嵌顿性腹股沟斜疝2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卵巢扭转"坏死"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挽救卵巢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卵巢扭转患儿,立即走急诊手术绿色通道,采用腹腔镜探查手术。如果手术证实为卵巢扭转,经过家长知情同意后,立即走小儿卵巢附件扭转保守性手术处理流程。卵巢扭转复位的患儿术后定期行小儿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双侧卵巢的体积、血供和卵泡情况。计算复位后各时间段卵巢体积与正常卵巢体积的比值、卵巢复位后各时间段卵巢体积与复位前体积的比值。统计保守手术后患儿卵巢保留成功率、血栓发生率、再扭转发生率、腹疼发生率、发热发生率、肿瘤恶变率。结果 71例卵巢扭转患儿接受了保守性手术治疗,年龄为(6.51±3.98)岁,术后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从发病开始到接受手术的时间为(43.91±17.37)h。本组患儿腹疼的发病时间和缺血程度之间有明显相关性(r=0.85,P<0.01)。所有病例均行腹腔镜下扭转卵巢复位术。所有复位卵巢患儿术后均未出现血栓发生的症状和体征。2例患儿出现一过性发热,所有患儿腹疼的症状和体征术后均逐渐消失。所有复位的扭转卵巢随访过程中未发生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的新生儿卵巢囊肿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产前诊断、出生后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卵巢囊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手术治疗时年龄,分为新生儿组(出生10~28 d,18例)和小婴儿组(出生28 d至6个月,15例)。影像资料包括产前检查和术前B型超声结果、磁共振成像(MRI);术中所见卵巢病变情况、术后病理结果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例新生儿卵巢囊肿,发生卵巢扭转坏死19例,扭转坏死比例高达57.6%(19/33)。其中28 d以下者8例(44.4%),28 d至6个月11例(7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扭转坏死者均表现为复杂型卵巢囊肿,发生扭转坏死和未扭转坏死患儿卵巢囊肿的直径分别为(4.64±1.11)cm和(5.86±1.36)c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检查即发现的新生儿卵巢囊肿扭转在6个月内坏死比例较高,应密切随访,随访过程中发现单纯向复杂转化的囊肿应积极手术探查,囊肿直径相对较小的卵巢更易发生扭转坏死。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肠切除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致肠切除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为肠管嵌顿.将其分为行肠切除患儿(6例,肠切除组)和未行肠切除患儿(20例,未行肠切除组),比较其差异,探讨新生儿嵌顿疝肠切除的可能高危因素.结果 肠切除组,男5例(83.33%),女1例(16.67%);腹胀6例(100%),便血3例(50%);右侧嵌顿5例(83.33%),左侧嵌顿1例(16.67%);嵌顿时间(20.33±4.59)h;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为(1.92±0.65)h.未行肠切除组,男9例(45%),女11例(55%);腹胀7例(35%),便血1例(5%);右侧嵌顿5例(25%),左侧嵌顿15例(75%);嵌顿时间(10.05±6.17)h;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为(4.30±0.53)h.两组在性别、腹胀、便血、发生部位、嵌顿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随访时间(36.55±19.97)个月,肠切除组失访1例,未行肠切除组无失访.肠切除组术后出现睾丸萎缩1例(20%),未行肠切除组出现1例(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新生儿发病时间>20 h、右侧嵌顿是新生儿嵌顿疝肠切除可能的高危因素,新生儿嵌顿疝肠切除者术后更易发生睾丸萎缩.识别高危因素、提高观察警惕性,将有利于高危患儿的早期筛选与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