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随机)、对照(非经穴点针刺)、单盲(第三者评价盲)研究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针刺百会、膻中、中脘、气海、关元、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肝俞、脾俞、肾俞;对照组选择非经穴点进行针刺。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4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测量,并对脱落病例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脱落6例,最终完成64例,每组各32例。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积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P0.001,对照组P0.01)。观察组疼痛减缓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治疗可有效缓解CFS患者的疼痛程度。经穴点的特异程度高于非经穴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狼疮Ⅱ号胶囊结合激素治疗对中度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诸领域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以激素治疗,加中药狼疮Ⅱ号胶囊;对照组45例,予以激素治疗,加安慰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的评分.结果:治疗前积分2组基线相同,在改善生存质量积分上差异不大;治疗3月后,2组在健康状况主观感受、生理领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月后生存质量主观感受、健康状况主观感受、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积分均有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月后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积分上升不明显.结论:中药狼疮Ⅱ号胶囊结合激素治疗中度活动期SLE在改善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清热汤对面部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取针刺联合清热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皮损积分均有显著好转,积分下降。治疗组分值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及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存质量各维度均提升,治疗组在生理领域与环境领域提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清热汤对面部痤疮患者治疗效果佳,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辨证给予针刺背俞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针刺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整体健康水平量表(SF-20)和Chadler疲劳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及疲劳症状。结果治疗组SF-20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疼痛6个维度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hadler疲劳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1%,对照组为1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肯定,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针刺背俞穴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连续治疗6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疲劳量表积分(FS-14),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S-14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联合艾灸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长蛇灸对阳虚质亚健康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釆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将113例阳虚质亚健康状态患者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和心理调摄等基础干预措施,治疗组加用改良长蛇灸。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阳虚质亚量表、疲劳量表(FS-14)、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BREF)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21%、57.1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中医体质量表积分、疲劳量表(FS-14)积分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BREF)中生理领域、生存质量主观感受、健康状况主观感受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目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体质量表积分、疲劳量表(FS-14)积分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BREF)中生理领域、生存质量主观感受、健康状况主观感受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长蛇灸干预亚健康阳虚状态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等特点,能有效减轻阳虚质者的证候,改善疲劳状态,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比针刺法及针加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3例CFS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针刺组(n=47)、针加灸组(n=44)及非穴组(n=42)。针刺组予针刺百会、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合谷、太冲、三阴交治疗;针加灸组予膻中、合谷、太冲、三阴交针刺治疗,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温针灸治疗;非穴组在上两组所选腧穴周围1~2cm非腧穴点给予针刺。均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应用Chalder疲劳量表和患者满意度自评量表对治疗后疲劳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给予评估。结果:(1)疲劳积分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及针加灸组治疗后体力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及疲劳总积分显著降低(P0.05,P0.01);与非穴组相比,治疗后针刺组及针加灸组上述3项指标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后针加灸组的体力疲劳积分及疲劳总积分显著低于针刺组(P0.05)。(2)各组临床满意度比较:针加灸组满意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和非穴组(P0.05),而针刺组与非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单纯针刺法或温针灸法治疗CFS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二者相比,又以温针灸法更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的测定结果,观察经腹针疗法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分别接受腹针治疗(治疗组)和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的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疗程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测定WHOQOL-BREF,所得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治疗3周后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四个领域的生存质量均显著提高(P≤0.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于治疗3周后,除了环境领域外,生理、心理、社会领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均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方面的生存质量,但腹针对总的生存质量、总的健康状况以及生理、心理、社会领域的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疲劳程度影响的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随机)、对照(非经穴点针刺)、单盲(第三者评价盲)的研究方法,将70例合格受试者按1∶1比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针刺选取百会、膻中、中脘、气海、关元、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肝俞、脾俞、肾俞;对照组选择非经穴点进行针刺。每周针刺3次,共14次。参照英国Chalder等开发的疲劳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疲劳程度进行测评。结果:脱落6例,最终完成64例,两组各32例。治疗组:疲劳量表总积分治疗前后分别为(9.9±2.5)分和(6.8±3.8)分;体力疲劳积分治疗前后分别为(6.8±1.5)分和(5.0±2.4)分;脑力疲劳积分治疗前后分别为(3.1±1.5)分和(1.8±1.8)分。治疗组治疗前后此3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疲劳量表总积分治疗前后分别为(9.6±2.8)分和(7.5±3.4)分;体力疲劳积分治疗前后分别为(6.4±1.5)分和(5.0±2.5)分;脑力疲劳积分治疗前后分别为(3.2±1.6)分和(2.5±1.6)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疲劳量表总积分及体力疲劳积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力疲劳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针刺后,CFS患者的疲劳程度,尤其是脑力疲劳程度得到明显缓解。经穴点的特异程度高于非经穴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热补凉泻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接受针刺热补凉泻法治疗,对照组接受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GH、PF、RP、MH、RE、S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P、V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治疗CFS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运用针刺热补凉泻法辨证治疗CFS的效果优于普通针刺,能更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脑-肠轴角度探讨针刺在治疗胃黏膜损伤及改善睡眠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胃组、安神组和联合组,每组8只。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造成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治胃组穴选"中脘""足三里",安神组穴选"照海""申脉",联合组穴选"中脘""足三里""照海""申脉",针刺干预5d。末次针刺后,各组用40mg/kg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记录注射后大鼠的睡眠持续时间。然后断头取材,肉眼观察大鼠的胃黏膜形态,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HE染色后光镜观察胃黏膜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和纹状体中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大鼠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胃组和安神组大鼠睡眠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效果更加明显(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肉眼可见胃黏膜损伤明显,损伤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胃组和联合组损伤指数显著降低(P0.01),安神组也有所降低(P0.05);安神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胃黏膜完整。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DA含量明显减低,纹状体中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胃组、联合组血清D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联合组纹状体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血清DA含量高于安神组(P0.05)。结论:针刺"中脘""足三里""照海""申脉"能够促进大鼠胃溃疡的愈合,同时延长睡眠时间,这与其降低纹状体中DA含量,增加血清中DA含量有关。说明胃肠疾病与睡眠之间相互影响,为临床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脑-肠轴角度探讨针刺在治疗胃黏膜损伤及改善睡眠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胃组、安神组和联合组,每组8只。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造成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和胃组选"中脘""足三里"穴,安神组选"照海""申脉"穴,联合组选"中脘""足三里""照海""申脉"穴,针刺治疗5d。末次针刺后,用戊巴比妥钠溶液腹腔注射,记录注射后大鼠的睡眠诱导时间。肉眼观察大鼠的胃黏膜形态,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和海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25(IL-25)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睡眠诱导时间和胃黏膜损伤指数显著增高(P0.01),血清与海马中TNF-α及IL-25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3个治疗组睡眠诱导时间和胃黏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清与海马中TNF-α及IL-25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和胃组与联合组较安神组胃黏膜损伤指数、血清IL-25含量、海马TNF-α和IL-25含量降低明显(P0.01,P0.05),安神组与联合组在缩短睡眠诱导时间方面的效果均优于和胃组(P0.01,P0.05),联合组血清TNF-α含量显著低于和胃组与安神组(P0.05)。结论:"中脘""足三里""照海""申脉"联合针刺能够更好地促进大鼠胃溃疡的愈合,同时缩短睡眠诱导时间,这与其降低血清及海马中TNF-α及IL-25含量有关。说明胃肠疾病与睡眠之间相互影响,为临床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体针、腹针交替应用对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222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33例)与对照组(89例),治疗组使用头针、体针与腹针交替治疗,对照组使用体针治疗,治疗5周后观察疗效,并比较治疗结束后1、3个月后疗效。对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进行观察。结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5周,治疗后1、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积分明显升高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积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5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体针、腹针交替应用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超声测量内脏脂肪厚度(VFT)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观察针刺治疗单纯性向心性肥胖的效果。方法:收集单纯性向心性肥胖(胃肠实热型)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治疗6个月,针刺组(32例)在前者基础上同时加用针刺治疗3个月(针刺脐周8穴为主,其中4个穴采用电针,隔日治疗1次)。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采用VFT、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C)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在治疗6个月时,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VFT[(48.3±4.7)mm vs(51.5±6.5)mm]和WC[(85.9±4.3)cm vs(88.2±3.6)cm]均明显下降(P0.05)。针刺组和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VFT、BMI和W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在运动和饮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可以进一步减少VFT。VFT可以作为一种较为敏感的肥胖症治疗效果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和穴位贴敷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比较其对患者中医证候、生命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2例AE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列缺、尺泽、膻中等穴,并在肺俞、天突、肾俞及脾俞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5d。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FEV 1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 1/FVC),评价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在改善AECOPD患者的肺功能、中医证候、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试验组疗效更佳(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可提高AE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生活质量,并改善急性期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维  刘志顺  徐海蓉  刘元石 《针刺研究》2011,36(6):437-441,448
目的:研究针刺背腧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非穴点浅刺,治疗组给予针刺背俞穴(双侧心俞、脾俞、膏肓俞)治疗,两组均留针20min,1周治疗5次,治疗4周。应用Chadler疲劳量表、整体健康水平量表(SF-20)和患者满意度自评量表对疗效给予评价,并于治疗后3个月±7d内给予随访。结果:近期疗效:两组治疗后Chalder疲劳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SF-20得分仅在生理功能及总体健康得分上较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维度得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1);对照组满意率36.7%(22/60),治疗组66.4%(38/59),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两组Chalder疲劳量表得分较疗前均减少(P<0.01),说明治疗持续有效,且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满意率32.0%(16/50),治疗组62.3%(33/5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CFS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有一定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高建清  雷艳容  陈红蓓 《陕西中医》2020,(7):972-975979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痛点及腧穴配合针刺用于晚期肺癌疼痛控制效果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晚期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有规范三阶梯止痛方案,对照组采取中药外敷痛点及腧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配合针刺治疗,以两周为观察周期,比较两组疼痛NRS评分及疗效,记录患者治疗期间每日阿片类药物剂量、爆发痛发作次数,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疼痛介质水平[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焦虑抑郁情绪[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及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两组治疗后N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率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81.13%(P<0.05); 观察组每日阿片类药物剂量、爆发痛发作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后血清5-HT、NPY、S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β-E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HADs量表中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SQI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5-HT、NPY、SP水平、HAD评分中焦虑、抑郁评分以及PSQI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β-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痛点及腧穴配合针刺用于晚期肺癌中,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降低血清疼痛介质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ysphag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提高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的疗法.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同时,针刺天突、廉泉穴为主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30.0%.结论针刺疗法能有效提高西医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