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肿瘤直径小于3.0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PAG)的可行性。[方法]36例PAG随机分为三组,其中16例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A组),12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B组),8例行腮腺全切除术(C组),随访时间3-5年。【结果】A组术后瘢痕和面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发生及腮腺功能等方面均优于B、C组,肿瘤的复发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是PAG临床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可靠性。方法对采取该术式治疗的32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术后6个月-2 a,观察有无复发、并发症和腮腺功能等情况。结果均无永久性面瘫,未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无术后复发。其中23例术后患者面部基本对称,2例出现暂时性面瘫,1例出现腮腺瘘(2周后愈合)。结论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术式是可靠的,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腮腺多行性腺瘤保留功能性的切除在腮腺浅叶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位于腮腺浅叶的多行性腺瘤20例,另选30例作为对照组。在多行性腺溜瘤体包膜外0.5-1.0 cm正常腮腺组织内,切除瘤体及腺体。比较术后并发症、复发率、面部畸形及残留腺体的功能。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少,术后畸形小,残留腺体有功能,随访1-5 a无复发。结论:腮腺浅叶多行性腺瘤功能性切除较经典手术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肿瘤直径均≤3.0 cm)均采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治疗。采用类"N"形美容切口,在距肿瘤边界1.0 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观察34例患者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及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复发等情况。结果 34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3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在2周~3个月内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术后无一例出现唾液潴留及涎瘘。34例患者获随访6个月~2年,肿瘤无复发。腮腺乳头丰满,分泌功能良好。结论对于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及肿瘤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作为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诊断的直径小于2.0 cm的4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于肿瘤外5~10 mm处切除肿瘤与周边正常腺体组织,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术后并发暂时性面瘫4例,2周~3个月恢复,未出现永久性面瘫;并发味觉出汗综合征3例,2例症状较轻,无需特殊治疗,另1例进食前予0.5%阿托品乳剂局部涂抹,效果明显。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皮下积液和涎瘘,腮腺区外形良好,腮腺仍具有分泌功能,挤压患侧腮腺区,腮腺导管口有清亮涎液流出。随访4~5年无肿瘤复发。结论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有效术式,利于保存剩余腺体功能和保持面部美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及部分腮腺而切除肿瘤及瘤周0.5-1.0 cm腺体组织方法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186例。结果:186例经2-12 a随访,复发2例,面神经暂时性麻痹17例,味觉出汗综合征22例。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较好的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腮腺内部分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19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施行腮腺内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施行腮腺浅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形成瘢痕大小、局部凹陷畸形程度、暂时性面瘫情况、发生涎瘘情况、发生Frey综合征情况、腮腺功能丧失情况等方面的基础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腮腺内部分切除术优于腮腺浅叶切除术。两种术式在术后出现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腮腺内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且能保存腮腺部分功能的术式,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手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左外叶切除术39例,左半肝切除术14例,右前叶切除术5例,右后叶切除术1例,右半肝切除术1例,左肝和右肝叶(段)联合切除术12例。全组附加胆道探查45例(62.6%),胆肠吻合术23例,胆道探查术后常规留置T管。【结果】术后并发症8例(11.1%),无手术死亡。65例(90.1%)随访3个月至7年,优良率92.3%。【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优良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肿瘤浅叶部分切除术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腮腺肿瘤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B组)和浅叶部分切除组(A组),每组各37例,分别采用传统浅叶全切术和保留腮腺主导管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Ⅰ期愈合率,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及Ⅰ期愈合率均明显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均为5.4%;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唾液积留、涎瘘、面部畸形、面瘫及Frey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传统浅叶全切术,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肿瘤浅叶部分切除术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减少复发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风险,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腮腺沃辛瘤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方法:对1994-2004年间我科诊治的14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腮腺沃辛瘤38例,占腮腺良性肿瘤26.8%。34例为男性患者,4例为女性患者,男女比为8.5∶1。平均年龄58岁,平均病程约2年。38例患者均有长期吸烟史;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34例随访6个月~10年,4例失访。单纯肿瘤摘除8例,2例术后2~4年内复发。肿瘤连同周围部分腮腺腺体及淋巴结区域性切除21例,腮腺浅叶切除9例,均未发现复发。结论:腮腺沃辛瘤是多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的一种腮腺良性肿瘤。绝大多数发生在腮腺浅叶的后下极。其发病与吸烟关系密切;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适用于大多数沃辛瘤病例,具有手术较彻底,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黄健  蔡博  龙星  唐中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662-1664
【目的】探讨腮腺深叶肿瘤手术径路的选择。【方法】回顾26例腮腺深叶肿瘤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7例,女性11例,良性肿瘤11例,恶性肿瘤15例。口内径路切除肿瘤者11例;口外入路者15例,其中经颈侧切开者3例,经颈一腮腺联合下颌角劈开径路者2例,经颈-腮腺径路者5例;口内外联合切开者5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观察1~10年,其中11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无复发;1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4例死亡,3例复发。经颈-腮腺径路患者1例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口内径路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经口内径路仅用于较小的肿瘤切除,经颈-腮腺径路主要用于侵入咽旁间隙的腮腺深叶肿瘤的切除,经颈-腮腺联合下颌角劈开径路主要用于腮腺深叶肿瘤巨大者,口内外联合切开用于腮腺深叶肿瘤巨大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术式与肿瘤复发和术后并发症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剜出17例中肿瘤复发7例,并发持续性面瘫1例;腮腺浅叶切除28例中肿瘤复发1例,并发暂时性面瘫6例,腮腺瘘3例,Frey综合征1例;全腮腺切除8例中肿瘤复发1例,并发暂时性面瘫1例,持续性面瘫1例,腮腺瘘2例,Frey综合征1例。结论腮腺浅叶切除术或全腮腺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恰当术式,可减少肿瘤复发和持续性面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08例瘢痕瘤术后放射治疗疗效。方法308例瘢痕瘤按手术切除后前来接受放射治疗的时间分为三组:(1)术后24 h内治疗组145例,(2)术后3 d治疗组132例,(3)术后5~7 d治疗组31例。均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能量4~6 MeV,第(1)、(2)组剂量12~16 Gy,2 Gy/次,1次/d,第(3)组剂量18 Gy,3 Gy/次,1次/d。结果随访观察6个月~2 a,治愈率:第(1)组91.0%,第(2)组85.6%,第(3)组71.0%。结论放射治疗对瘢痕瘤术后疗效显著,放射治疗疗效与术后接受治疗的时间有关,时间间隔长,细胞开始修复增生,疗效不理想。实践证明,最佳放射治疗时间应在手术切除后24 h内进行。  相似文献   

14.
李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9):1511-1511
对我科1996-04~2002-04采用保留面神经腮腺恶性肿瘤切除26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4例,女12例.最小年龄31岁,最大76岁,平均55.6岁.局部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者19例,伴疼痛或压痛者4例,近期生长明显加快者3例.有3例患者面神经受侵致不全面瘫.(颊支2例,下颌缘支1例).术后复发3例.病理:粘液表皮样癌8例,腺癌5例,腺泡细胞癌4例,多形性腺瘤恶变4例,恶性混合瘤3例,腺样囊性癌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鼻甲骨及骨下黏膜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121例(201侧)患者行下鼻甲骨及骨下黏膜部分切除术。结果:121例患者术中完整保留下鼻甲内侧及部分下鼻甲骨下黏膜,随访6个月- 3 a,治愈105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100%;98例术后随访达2-3 a再次疗效评价,有效率约为96%(95/98);其中6例下鼻甲后端黏膜增生,行等离子消融后治愈。结论:下鼻甲骨及骨下黏膜部分切除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腮腺混合瘤术后复发16例原因及再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腮腺混合瘤的生物学特性与一般良性肿瘤不同,术后易出现复发。我科从1991-01/2008-12共手术治疗腮腺混合瘤141例,其中复发瘤16例,占11.34%。现将16例复发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毁损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毁损肺肺切除术后21例并发症资料。结果:21例术后并发症为:大出血3例,急性肺水肿4例,肺不张6例,呼吸衰竭6例,纵隔摆动2例。治愈20例(95.2%),死亡1例(4.8%)。结论:对出现术后并发症早期症状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处理,精心护理,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在治疗脑垂体瘤中的应用。方法:15侧垂体瘤患者采取神经内镜引导下的经鼻蝶窦入路手术。结果:14例瘤组织得到了完全切除,1例因瘤组织侵犯鞍旁颈内动脉行大部分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2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尿崩,1例出现出现短暂性垂体功能低下,无余并发症发生。5例术前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异常的患者术后血清水平低于5.0,随访3-60个月,1例复发。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微创的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肿瘤直径分为3组:A组21例(〈4cm),B组(≥4~≤8cm)63例,C组(〉8cm)18例。结果:A组中17例(81%)患者无任何症状,其中3例行肿瘤剜除术,其余患者定期随访。B组中50例(79%)患者有临床症状,44例行肿瘤剜除术,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行肾切除术,2例行肾癌根治切除术,5例患者定期随访。C组中16例(88%)患者有临床症状,所有病例都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肿瘤剜除术,6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肾癌根治切除术,1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后择期行肾切除术,在6例行肾切除术的患者中,有一例因伴发下腔静脉瘤栓而同时行了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所有病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沦:肿瘤直径〈4cm的患者多无临床症状,可临床随访;肿瘤直径≥4cm的患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以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前列腺增生部分电切术的疗效。方法:前列腺部分电切共105例,切除前列腺的中叶及一侧叶,切除组织50~100g。对照组3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前列腺三叶完整电切除术,切除组织80~150g。结果:随访2~5a,部分切除组25例(25/105,23.8%)需再次手术;对照组12例(12/320,3.8%)需再次手术,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行完整前列腺电切除术,估计无法完全电切除的行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