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自行设计的多用途脊柱固定器(MSF)固定胸腰椎骨折后的效果进行生物力学评价,并通过初步临床应用为临床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7具较新鲜的固定胸腰椎脊柱标本。模拟临床骨折用实验实力分析方法对其固定后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应用于临床,论证其医疗效果。结果 (1)MSF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强度,刚度和脊柱稳定性方面的均优于Steffee、Dick器械(P<0.01)。(2)初步临床应用表明,该内固定器械操作方便,疗效满意。结论 MSF固定胸腰椎骨折满足生物力学要求,提高损伤脊柱的三柱稳定性能。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多种用途效果,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自行设计的多用途脊柱固定器 (MSF)固定胸腰椎骨折后的效果进行生物力学评价 ,并通过初步临床应用为临床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 7具较新鲜的固定胸腰椎脊柱标本 ,模似临床骨折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其固定后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定 ,在此基础上应用于临床 ,论证其医疗效果。结果  (1)MSF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强度 ,刚度和脊柱稳定性方面的均优于Steffee、Dick器械 (P <0 0 1)。 (2 )初步临床应用表明 ,该内固定器械操作方便 ,疗效满意。结论 MSF固定胸腰椎骨折满足生物力学要求 ,提高损伤脊柱的三柱稳定性能。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设计合理 ,操作方便 ,多种用途效果 ,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简易脊柱固定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双棒椎体间前路内固定器装置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对于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多数学者均主张行前路减压和内固定。  相似文献   

5.
四种脊柱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测试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对四种脊柱内固定器进行评价。方法取24具新鲜猪的胸腰椎脊柱标本,制作最严重前中后柱损伤模型,比较四种不同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在轴向压缩、弯曲和扭转实验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握持能力。178例病例采用统一的半椎板切除,对侧椎板内侧皮质切除扩大椎管,潜行脊髓前方推挤骨片减压,随机分组安装Dick钉、AF钉和池氏钉内固定,一期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均摄X片及CT片,分别测量病椎的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后凸角度、椎管内径。结果池氏椎弓螺钉抗拔出力,抗侧屈及抗扭转能力较Dick钉、AF钉、RF钉均强(P<0.05)。临床应用178例,其中Dick钉内固定50例,AF钉53例,池氏钉65例。池氏钉后凸矫正率为92.0±20.5%,前缘矫正率为81.3±10.7%后缘矫正率为69.7±8.3%,椎管内径改善率为89.4±15.1%。经统计学处理较Dick、AF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型脊柱内固定器(池氏钉)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器械。半椎板切除,对侧椎板内侧皮质切除椎管扩大,潜行脊髓前方减压,不破坏椎弓根和小关节突,保留大部分后柱结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7.
新型脊椎滑脱固定器械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新型脊柱固定器治疗脊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0年7月用自行研制的脊柱固定器治疗脊椎滑脱18例,术后观察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5年,临床疗效满意,除1例滑脱复发外,其他均复位满意,植骨愈合良好。未发现断钉、拔钉及螺钉松动病例。结论该器械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固定牢固和手术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新式三叉固定器的研制与临床吉林省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136001)孙炬光,张国财,王晓军,孙美伦,庞桂芬,付秀路,孙思宾三叉固定器又称为三爪持骨钳,是骨科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骨折断端整复以后临时把持和固定的器械。临床上应用的三叉固定器是靠一个顶丝样的...  相似文献   

9.
几种椎弓根钉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测试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对四种椎弓根内固定器进行评价.方法取24具新鲜猪的胸腰椎脊柱标本,制作成严重前中柱损伤模型,比较四种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在轴向压缩、弯曲和扭转实验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椎弓根螺钉的握持能力.依据术前、术后X线片及CT片,分别测量1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的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后凸角度、椎管内径.结果池氏椎弓根螺钉抗拔出力及其安放后的标本抗侧屈及抗扭转能力较Dick钉、AF钉、RF钉强(P<0.05).池氏钉后凸矫正率为92.0%±20.5%,前缘矫正率为81.3%±10.7%,后缘矫正率为69.7%±8.3%,椎管内径改善率为89.4%±15.1%.经统计学处理较Dick钉、AF钉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型椎弓根钉内固定器(池氏钉)整复固定性能更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可调悬吊式内固定器(adjustable hang-fixer,AHF)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腰椎滑脱患者,男16例,女19例;年龄28-56岁;应用AHF复位固定,后外侧融合或椎板间开窗(intedaminar fenestration)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后,椎间植入Cage进行椎体间融合,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通过影像学指标和临床功能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融合率为100%,临床疗效综合评估:优2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7.1%。内固定松动、移位、矫正度丢失1例。结论:AHF系统固定牢固,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短节段脊柱固定器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设计的一种可调式脊柱前路固定器,以粗大螺纹钉置入椎体和坚强螺棒作支柱,结构简单稳固,易于操作。生物力学测试表明,新固定器抗压平均屈服强度为1.67KN,轴向抗扭平均屈服强度为8.7Nm。并与其他4种短节段脊柱固定器在新鲜冷冻人体腰椎制成的前中柱损伤模型上进行比较研究。实验表明:(1)对于脊柱前中柱损伤,前路固定器更有利于重建其稳定性。(2)综合比较,新固定器在各个方向稳定性均较好,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可供选用的脊柱前路固定器。  相似文献   

12.
单侧钩槽式外固定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钩槽式外固定器(UHSEF)在治疗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将UHSEF的治疗结果与内固定,石膏和小夹板固定等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UHSEF治疗4-16周骨折愈合率100%,骨折愈合时间短(P<0.01),关节开始活动时间和术后开始行走时间早(P<0.05,P<0.01)除针眼感染外,无骨折感染,不愈合及延迟愈合并并发症(P<0.01),结论:UHSEF结构简单,轻便,稳定性,调节方便,进针点不受限制,尤其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作者设计一种新型脊柱内固定器,经生物力学测试对该器械进行评价。方法取7具新鲜成人尸体T10-L4脊柱标本上,模拟L1骨折后安装该器械进行脊柱三维运动范围和前屈-压缩刚度测试。结果该器械能在屈伸、侧弯运动方向上显著加强损伤节段的稳定性(P<0.001~0.01)。使轴向旋转运动恢复正常运动范围(P<0.05)。结论新型脊柱内固定器(池氏钉)设计合理,对损伤脊柱节段固定具有较强稳定性,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4.
单侧简易外固定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人工椎间盘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6.
动力内固定融合术对失稳脊柱稳定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优越性。方法:18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仅作脊柱后路皮肤切开,L2~L4节段椎旁肌剥离)、动力固定融合组(B组,在A组基础上切除L3后部结构后行动力固定融合)和坚强同定融合组(C组,同B组但改为坚强固定融合)。术后24周处死动物,截取L1-L6节段脊柱标本,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测试固定节段运动范围,然后在MTS 858试验机上进行压缩刚度测试。A组标本测试完后切除L3后部结构作为损伤组(D组)重复稳定性和刚度测试,B组和C组取出内固定器后重复刚度测试。结果:与D组相比.B组和C组屈伸、侧弯和轴向旋转活动范围明显减少(P〈0.01),而且在屈伸、侧弯方向上比A组更稳定。与D组相比,B组和C组刚度均显著性提高(P〈0.01);B组和C组内固定器取出后与取出前刚度之比的均值分别为85.51%、74.4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力内固定和坚强内固定融合均能恢复山羊失稳脊柱的稳定性,但动力内同定能增加载荷分享。  相似文献   

17.
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在新鲜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自行设计的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 (anti- rotatio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ors,ARRIF)对 76例不同节段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观察复位固定效果及并发症等。 方法  1999年 8月~ 2 0 0 3年3月应用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共治疗胸腰椎骨折 76例 ,男 4 8例 ,女 2 8例。年龄 2 2~ 5 9岁 ,平均 34.1岁。按骨折部位分类 :T1 1 8例 ,T1 2 2 9例 ,L1 31例 ,L2 8例。按骨折类型分类 :屈曲压缩骨折 2 7例 ,爆裂型骨折 4 2例 ,屈曲牵张型损伤 3例 ,屈曲旋转型骨折脱位 2例 ,剪力型脱位 2例。按 Frankel神经功能分类 :A级 16例 ,B级 15例 ,C级 2 7例 ,D级 10例 ,E级 8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结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对 ARRIF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1.2 h,术中出血量 2 0 0 ml。术后 76例获 6~ 2 1个月随访 ,平均 15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按 Frankel分级 ,有 1级以上改善者如下 :A级 8例 (5 0 % ) ,B级 11例 (73.3% ) ,C级 2 0例 (74 .1% ) ,D级 3例 (30 % ) ;E级 2例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全组术后均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 ,未出现断钉、断杆等并发症。Cobb角术后较术前平均矫正 2 2°,脱位的椎体在矢状面水平位移平均矫正 2 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负压式外固定器对连枷胸浮动胸壁的外固定方法。方法 通过改变置于浮动胸壁处的气盒的压力,并使之成为负压,从而改变浮动胸壁处受力情况,使其尽量接近生理状态,达到固定胸壁,消除反常呼吸的作用,结果 应用19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此负压式外固定器,对固定连枷胸浮动胸壁,消除反常呼吸运动效果较好,且胸壁愈后无畸形,可用于前,侧浮动胸壁的固定。  相似文献   

19.
多功能掌骨固定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兆东 《中国骨伤》2006,19(4):252-252
掌骨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大多数骨折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对不稳定性特殊类型的骨折常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治疗掌骨骨折的外固定方法,笔者设计研制了多功能掌骨固定器(专利号:ZL03262075.6)治疗掌骨骨折,自2002年以来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脊柱后路固定器的进展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