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温度输液对术中病人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远祝 《中原医刊》2006,33(23):47-48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输液对手术病人体温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人按手术部位不同分为下腹部手术实验组、对照组;下肢手术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于病人入手术室和术终记录肛温和腋温,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经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的年龄、输入液体量及手术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病人手术前后体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体温低于术前体温。下腹部手术术前、术后肛温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温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体温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下肢手术实验组术前、术后肛温与腋温下降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热静脉液体不仅可避免因所输液体温度低而引起的肢体发凉、发麻、寒战,还可以防止术中体温下降。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度输液对前列腺摘除术中病人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输液温度对前列腺摘除手术中病人体温及热量影响。方法 将 5 6例病人随机分为加温液体组和室温液体组。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后 15、30、6 0、12 0min和术终记录肛温、热量和寒战反应 ,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温液体组病人较室温组肛温降低幅度小 ,无热量丢失 ,寒战反应发生率低 (P <0 .0 1)。结论 加温输液可有效地保持术中体温恒定 ,防止术中体温降低和热量丢失。  相似文献   

3.
不同输液温度对胃大部切除术中病人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输液温度对胃大部分切除手术麻醉病人体温和热能丢失的影响。方法:将27例病人随机分为加温液体组和室温对照组。加温液体组将液体加温,使之进入病人本内时与体温接近,观察记录体温和体热丢失量。结果:加温液体组在手术全过程中体温恒定,而室温对照组则体温明显下降,体热丢失增加。结论:加温输液可有效地保护术中体温恒定和体热平衡,室温输液则会导致体温下降和体热丢失。  相似文献   

4.
术中加温输液对病人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易发生低体温且常被医务人员所忽视,大约50%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而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将中心体温设定在37℃。中心体温指机体内部的温度,在正常状态下相当稳定。对人体这一恒温机体而言,轻度低温(34~36℃)是一种不良刺激,机体会做出一系列应激反应。造成术中低温体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手术间的低温环境、大量输入室温下的液体、较长的手术时间、麻醉剂对体温调节的抑制作用、体腔开放等。  相似文献   

5.
结肠癌根治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癌是消化道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笔者自2001年起,通过对100例结肠癌根治术病人的治疗及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笔者认为做好此类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术后病人的体温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例术后病人的体温及病历资料。结果 术后病 不同时间不同程度的发热,可提示病人出现吸收热、感冒、感染及肿瘤复发等情况。针对性用药可促使痊愈。结论 术后病人的体温变化能很好地提示疾病的转归,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加温输液对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温液组进入手术室后通过液体加温器,输入37~38℃液体。室温组不使用加温器进行输液。对两组患者进行体温与一般状态的观察。结果:温液组的患者与室温组的患者在手术时间、年龄以及输入液体量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肛温变化,寒战发生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温输液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在腹腔镜下进行结肠癌根治术对结肠癌病人的治疗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结肠癌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开腹直肠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1.37±21.14)min、术中出血量为(105.23±18.27)mL、术后住院时间为(5.48±0.94)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4.48±22.43)min、术中出血量为(137.31±18.84)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27±1.35)d,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而且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结肠癌根治术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并且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非常好的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两种根治术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感染、肠梗阻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的要低.两组患者的两年生存率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不仅有着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相当的疗效,与此同时,还具有能使患者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少,术后康复速度快等优势,值得医学推广.  相似文献   

11.
罗云  汪宏梅 《中外医疗》2016,(4):106-107
目的:研究自体及异体输血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整群抽选2012年6月-2014年8月在该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自体组(n=48﹚和异体组(n=48﹚,异体组术中输注异体全血,自体组输入自体血,比较术前、后两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白介素-2(IL-2﹚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结果术后当天两组患者NK细胞、IL-2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异体组术后当天IL-2较自体组显著较低(P<0.05﹚;异体组术后7 d NK细胞较自体组显著较低(P<0.05﹚;术后当天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7 d异体组CD3+、CD4+、CD4+/CD8+水平较自体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输注自体血对免疫功能抑制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伟 《河北医学》2014,(6):951-954
目的:研究腹腔冲洗温度和不同冲洗方式对胃肠道手术患者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数字法将胃肠手术病患36例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在关腹前以室温之下生理盐水冲洗碗对腹腔冲洗。观察组则以冲洗装置对生理盐水缓慢加热后匀速冲洗。对比两个组别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鼓膜温度变化。结果:观察组冲洗液剂量为3195±789 mL,复苏拔管的时间为43.6±7.7min,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数据4282±1045 mL,51.4±8.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和冲洗时长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为4(22.22%),烦躁和躁动为4(22.22%),肠道通气时间为21.9±4.2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数据10(55.56%),11(61.11%),25.2±5.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寒战程度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冲洗之后温度为36.3±0.4℃,术后30min温度为36.5±0.3℃,均显著低于冲洗之前温度36.9±0.3℃;观察组冲洗之后温度为36.5±0.1℃,术后30min温度为36.6±0.3℃,均显著低于冲洗之前温度36.8±0.2℃。同时,观察组在冲洗之后温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冲洗之后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冲洗液进行加热之后匀速冲洗腹腔,能够减少冲洗剂量,缩短复苏拔管的时间,以及肠道的通气时间,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患体温下降情况迅速恢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传统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临床实践,采用无线通信技术,通过由微处理器、光电传感器与STR-30无线通信模块结合无线网络、PDA、RFID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实现静脉输液的全过程实时自动监控、管理,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及工作效率,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推动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托宁和阿托品对小儿体温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比较长托宁和阿托品麻醉前给药对小儿体温的影响。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为长托宁组(Ⅰ组,n=30)和阿托品组(Ⅱ组,n=30),入室后肌注长托宁(0.02mg/kg)或阿托品(0.02mg/kg),观察并记录鼻咽温。结果 长托宁组患儿体温无显著性变化(P〉0.05);阿托品组患儿体温升高明显(P〈0.01)。结论 长托宁对小儿体温无明显影响,优于阿托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龄结肠癌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方法 分析1994年1月至2005年5月外科治疗70岁以上高龄结肠癌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治性手术切除71例(62.8%),姑息性手术切除36例(31.9%),单纯结肠造瘘及捷径手术6例(5.3%),术后有21例(18.6%)出现各种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2例(1.8%)。结论 高龄不应视为手术禁忌;重视合并症的诊断及治疗,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与防治术后并发症是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8~12Gy~(60)Coγ线全身照射研究了输血对骨髓移植(BMT)大鼠淋巴细胞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照前1天输血受体鼠BMT90天活存率比单给BMT的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死亡鼠与长期活存鼠相比,可见输血组总淋巴细胞数提前(10~30天)回升发生率(2.1%)明显低于对照组(46%);总淋巴胞细和T细胞数低于对照组的发生时间相符,但不影响B细胞数的上升。这些说明输血有抑制T细胞的作用,与提高BMT活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对择期行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骨科行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术中只进行自体血回输的患者20例(A组)和术中仅输入异体血的患者20例(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主要血常规指标、手术前后体温、术后恢复指标及用血费用。结果 A组患者术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指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用术中血量达到或超过4 U,自体血回输费用低于异体输血费用。结论自体血回输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指标。在用血量较大的情况下,自体血回输可以降低用血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保温联合弹性袜对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体温及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到2015年5月收集子宫颈癌85例患者为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2)。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保温联合弹性干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进入复苏室10 min、20 min、30 min及苏醒时的体温、术后24 h的凝血指标(PT、a PTT、TT、Fbg、PLT)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复苏室10 min、20 min、30 min及苏醒时的体温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PT、aPTT、TT等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Fbg及PL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9%(6/43),低于对照组33.3%(1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温联合弹性袜在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利于术后体温恢复及深静脉血栓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围静脉压(PVP)与中心静脉压(CV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例不同状态下(围手术期、化疗期)的肿瘤患者,每人同时测量CVP和PVP2~3次,共500例次以上,对CVP和PVP变量间行线性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598例次的PVP与CVP变量间行直线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r=0.866,p<0.05),其中化疗期的CVP与PVP的相关系数为0.887,围手术期的CVP与PVP的相关系数为0.770,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98例次的CVP与PVP存在回归关系,b=0.515,p<0.05,回归方程为CVP=0.515PVP+1.157。结论:PVP监测可反映全身血容量和心功能变化,创伤小、简便易行,在肿瘤患者乃至条件艰苦的基层医院急、危、重症患者监测中,可作为CVP监测的有效替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减少红细胞(RBC)输注量以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APACHEⅡ评分≥15分并且≤25分的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20例。三组均予常规止血早期液体复苏等治疗,对照1组设定血红蛋白(Hb)〈60g/L为输血指征;对照2组Hb〈80g/L为输血指征;治疗组应用参附注射液,同时设定以Hb〈60g/L为输血指征。观察各组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时间、ICU治疗天数、RBC输注量,6、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24、72h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时间、ICU治疗时间、RBC输注量,6、24h乳酸清除率及24、72h PT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P〈0.05或P〈0.01);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时间、6h乳酸清除率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治疗天数、RBC输注量、24h乳酸清除率、24、72h PT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2组(P〈0.05或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加组织氧供,有效改善细胞氧代谢,从而减少失血性休克患者RBC输注量,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