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考察淫羊藿苷(icariin)于人工胃液中稳定性的基础上,研究了肠道内细菌对淫羊藿苷的代谢作用。方法:于人工胃液或肠内菌培养液中。加入淫羊藿苷温孵培养一定时间后,以薄板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电喷雾质谱仪,对培养物成分做定性分析检查。结果:淫羊藿苷在人工胃液中有较高的稳定性。离体培养人肠道内细菌可代谢淫羊藿苷,且其说要代谢产物为淫羊藿苷的苷元(icaritin)及其苷元的异戊烯基位置异构体。在大鼠整体实验中,从粪便和尿液中均检出一主要代谢产物,并初步确定此代谢产物为宝藿苷Ⅰ(baoliuosideⅠ)。结论:在离体条件下,淫羊藿苷可被人肠内菌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淫羊藿苷的苷元。大鼠灌服淫羊藿苷后,吸收人血的主要代谢物为宝藿苷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研究其固体分散体,提高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以复合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采用溶剂回流法制备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共沉淀物;以体外溶出度法考察不同配比PVP共聚物胶囊的药物累积溶出度。结果 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无水乙醇为溶剂,淫羊藿苷元质量浓度5 mg/mL,药物与大豆磷脂质量比1∶3,50 ℃反应1 h。所得磷脂复合物使淫羊藿苷元在水及正辛醇中的平衡溶解度提高5.9、1.6倍;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与PVP(质量比为1∶1) 共沉淀物胶囊体外溶出度明显高于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结论 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可改善淫羊藿苷元的溶解性能,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PVP 共沉淀物可提高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3.
淫羊藿苷与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检测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阐明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机制。方法: 以抗坏血酸(Vc)、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阳性对照,测定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和BHT对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其还原力;利用NADH-NBT-PMS系统测定其对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率;2-脱氧-D-核糖降解法测定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其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测定其总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样品对DPPH?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淫羊藿次苷Ⅱ清除DPPH?的能力较淫羊藿苷强(P<0.05)。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在浓度梯度范围内对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均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与同浓度的BHT比较,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对O2-?的清除率较低,且淫羊藿苷的清除能力略低于淫羊藿次苷Ⅱ。      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在浓度为0.1~0.5 g.L-1时对OH?清除率分别为(16.76±0.35)%~(40.56±1.46)%和(15.65±0.72)%~(28.51±0.91)%。当浓度为0.9 g.L-1时,淫羊藿苷、Vc和淫羊藿次苷Ⅱ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为(58.79±1.56) %、(75.05±2.12)%和 (37.82±1.43)%。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率不再有显著的增加。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和标准品Vc还原力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30~120 min内淫羊藿次苷Ⅱ的抗氧化活性均低于淫羊藿苷和BHT(P<0.05或P<0.01)。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在体外抗氧化的各项指标中表现出的抗氧化活性均弱于Vc和BHT。结论: 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在清除DPPH?、O2-?、OH?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力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淫羊藿苷含量为检测指标,根据药材粒度,煎煮时间,煎煮次数,醇沉浓度4个影响因素,采用L9(34)正交法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淫羊藿苷含量。结果:淫羊藿苷提取的影响因素由主到次的顺序为:煎煮次数,煎煮时间,药材粒度,醇沉浓度。结合生产实际,从省工、省时、省料角度,可优选用A2B2C3D1工艺条件。结论:正交试验优选得到的淫羊藿苷提取工艺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炮制辅料羊脂油对淫羊藿炮制品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宝藿苷I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别ig给予相同剂量(15 g/kg)的淫羊藿生品提取液、加热品提取液、羊脂油炙品提取液,HPLC-ESI-MS法测定大鼠宝藿苷I血药浓度,经DAS 2.0程序处理数据,比较宝藿苷I药动学参数。结果 3种淫羊藿炮制品提取物在血液中的达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等药动学参数大小为油炙品>加热品>生品,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羊脂油能促进淫羊藿提取物中宝藿苷I的口服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油炙巫山淫羊藿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温度对油炙淫羊藿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淫羊藿生品及不同温度炮制品中总黄酮和淫羊藿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生品比较,120 ℃炮制品淫羊藿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均最高;其他温度下总黄酮含量略有降低,淫羊藿苷含量均明显增加.结论温度对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有很大影响,120 ℃可能是巫山淫羊藿油炙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7.
炙淫羊藿饮片稳定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炙淫羊藿饮片的稳定性。方法?对炙淫羊藿饮片中淫羊藿苷、宝藿苷I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水分、灰分以及酸不溶性灰分测定;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炙淫羊藿饮片总黄酮含量,以HPLC测定淫羊藿苷、宝藿苷I,考察炙淫羊藿饮片稳定性。结果? 室温留样和加速实验考核项目均符合要求。结论?炙淫羊藿饮片稳定性良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炙淫羊藿中淫羊藿苷及宝霍苷I准确可靠,为炙淫羊藿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及其代谢产物脱水淫羊藿素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用CCK-8法检测淫羊藿苷和脱水淫羊藿素(1μM)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影响。Real-time PCR法检测与血管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淫羊藿苷和脱水淫羊藿素对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结果淫羊藿苷和脱水淫羊藿素均具有轻微的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淫羊藿苷可以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乏氧因子(HIF-1α)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表达,下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白细胞介素(IL-8)基因表达。脱水淫羊藿素则可以上调上述所有基因表达。结论淫羊藿苷可以单独或通过其代谢产物脱水淫羊藿素上调血管形成相关基因VEGFA、HIF-1α、MMP-2、MCP-1和IL-8基因表达,进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过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猪动脉内皮细胞(porcine aorta endothelial, PAE)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和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对PAE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表达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thase, NOS)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PAE中转染EGFR并筛选稳定株, 分别用12.5 μmol/L的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处理PAE和PAE-EGFR细胞48 h,观察各组细胞eNOS的表达变化;另在淫羊藿苷或淫羊藿次苷Ⅱ处理PAE和PAE-EGFR细胞时,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共同处理细胞,观察各组细胞eNOS的表达变化;检测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处理前后PAE和PAE-EGFR细胞NOS的酶活性改变,并以西地那非作为对照。结果:Western blot显示PAE-EGFR细胞表达eNOS的基础值要比PAE细胞高,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处理时PAE和PAE-EGFR细胞株中都能引起eNOS表达增加,并且在PAE-EGFR稳定株中eNOS的表达量比PAE细胞明显提高(P<0.01);在表达EGFR的PAE-EGFR细胞中,当淫羊藿次苷Ⅱ的浓度达到10-8 mol/L时,NOS活性增加到(15.37±1.49) u/mg ,比PAE细胞高4.66 u/mg。在药物浓度达到10-7,10-6和10-5 mol/L时,淫羊藿次苷Ⅱ对PAE-EGFR细胞NOS活性的影响较PAE细胞显著增加(P<0.01);淫羊藿苷也能增加PAE和PAE-EGFR细胞的NOS酶活性,但是其效果比较淫羊藿次苷Ⅱ组平均低20%,而西地那非没有显著影响NOS酶活性。 结论: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可上调PAE和PAE-EGFR细胞eNOS的表达和提高NOS活性,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可能具有改善作用,而且淫羊藿次苷Ⅱ的效果优于淫羊藿苷,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AE细胞的EGF-EGF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新生小鼠颅盖骨中分离和培养成骨细胞;用组织化学染色和矿化结节法进行细胞鉴定;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淫羊藿苷浓度对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同时通过检测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观察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各浓度组比较,10μg/L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均有促进作用,且作用最强,最为持久。结论:浓度为10μg/L的淫羊藿苷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增强其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1.
淫羊藿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淫羊藿中主要活性成分是以淫羊藿苷为代表的黄酮苷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发现淫羊藿给药后发挥功效的物质基础主要为其活性成分的代谢产物。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淫羊藿中活性成分的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及代谢产物研究进展,对进一步阐明淫羊藿药材的作用机制、研制新药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复方淫羊藿颗粒中淫羊藿苷的薄层鉴别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瑜  洪育萍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2):174-175,192
目的建立复方淫羊藿颗粒中淫羊藿苷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LC法鉴别淫羊藿;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淫羊藿颗粒中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供试品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暗红色斑点;喷以三氯化铝试液,再置紫外光灯下检视,显相同的橙红色荧光斑点。淫羊藿苷在0.01~0.500μ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 999,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值为1.4%。结论TLC法可用于复方淫羊藿颗粒中淫羊藿苷的定性鉴别,HPLC法可用于复方淫羊藿颗粒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甘肃榆中、阿甘镇、武山、徽县4个产地淫羊藿中主要活性成分总黄酮和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以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比较各产地图谱,并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的HPLC图谱相似,榆中淫羊藿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8.07%),徽县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最高(1.11%),建立的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良好。结论该方法为淫羊藿药材的质量研究和商品规格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淫羊藿药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0 0 0年版收载品种 ,淫羊藿苷为其中有效成分。为了控制其质量 ,本实验建立了 HPLC法测定淫羊藿提取物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并在方法学考察过程中 ,对文献 [1~ 6 ]报道的多种色谱条件进行了比较 ,建立了合适的测定方法。1 仪器与试剂Waters(2 690 -996)高效液相色谱仪 ,Sart-o-rius BP2 1 1 D型电子天平 ,CQ-2 5 0超声波清洗仪。淫羊藿提取物 (浸膏粉 )为本公司自制。淫羊藿苷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供含量测定用 ,批号 :0 73 7-2 0 0 1 1 1 )。乙腈为色谱纯 ,甲醇为分析纯 ,水为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损伤转基因斑马鱼胚胎为模型研究淫羊藿苷对受损血管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VRI)制备斑马鱼胚胎的血管损伤模型,3h后给予不同浓度(30 100,300 μM)的淫羊藿苷处理24、48 h,之后对胚胎体节间血管和肠下静脉进行拍照并计数.结果 给予VRI作用3h后观察到受损血管数量不到10条.3个浓度的淫羊藿苷均可促进受损的斑马鱼血管发生,其促血管发生的作用在48 h时较为明显,100、300 μM的淫羊藿苷组体节间血管数量分别为22条和26条左右.结论 淫羊藿苷可促进受损的斑马鱼体节间血管和肠下静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骨力颗粒和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测定骨力颗粒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选取淫羊藿等9种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备骨力颗粒,采用HPLC法测定骨力颗粒中淫羊藿苷的含量。色谱柱填充剂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270nm。HPLC法测定骨力颗粒中淫羊藿苷含量的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结果骨力颗粒中淫羊藿苷在0.2~2.2μg范围内呈线性,r=0.9998。精密度试验RSD为0.9%,稳定性试验RSD为1.3%,平均回收率为98.35%。结论骨力颗粒制备工艺简单,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7.
宋丽娜  陈光  喻长远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10):1525-1528
目的 对四川淫羊藿Epimedium sutchuenens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学数据和理化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四川淫羊藿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鉴定其结构为川藿苷A(sutchuenoside A,Ⅰ)、川藿苷B(sutchuenoside B,Ⅱ)、大豆苷元(daidzein,Ⅲ)、宝藿苷-Ⅰ(baohuoside-Ⅰ,Ⅳ)、kaempferide 3-rhamnoside(Ⅴ)、淫羊藿苷(icariin,Ⅵ)、anhydroicaritin-3-O-α-L-rhamnopyranosyl (1→2)-α-L-rhamnopyranoside(Ⅶ)、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Ⅷ)、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Ⅸ)、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Ⅹ)。结论 化合物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sutchuenoside A和B,俗名为川藿苷A和B,化合物Ⅲ、Ⅴ、Ⅶ、Ⅷ~Ⅹ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复方淫羊藿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应用正交设计表L9(4^3)设计复方淫羊藿颗粒的提取工艺,以淫羊藿苷作为考察指标,优选复方淫羊藿颗粒的提取工艺。结果:复方淫羊藿颗粒最佳提取工艺为取药材加12倍药材量体积水。浸泡15min,煎煮3次,每次1.5h。结论:按照筛选最佳提取工艺验证,淫羊藿苷提取率最高,此提取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心叶淫羊藿 Epimedium brevicornum 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波谱鉴定为:5-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4-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Ⅰ)、5,7,4'-三羟基黄酮-7-O-a-L-鼠李糖苷(Ⅱ)、宝藿苷Ⅰ(baohuoside Ⅰ,Ⅳ)、宝藿苷Ⅱ(baohuoside Ⅰ,Ⅴ)、淫羊藿苷C(icariside C,Ⅵ)、淫羊藿苷(icariin,Ⅶ)和淫羊藿苷I(icariside Ⅰ,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淫羊藿酚;化合物Ⅰ和Ⅱ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淫羊藿属Epimedium L.药用植物,在我国有29种,产于川陕者14种,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中国药典》作为淫羊藿药材的有5种,分别为淫羊藿、朝鲜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和柔毛淫羊藿,笔者在进行淫羊藿成分系统分离研究的基础上,对采集的川陕豫产9种习惯人药的淫羊藿品种,将其叶中的主要成分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朝藿定C量大于淫羊藿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