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 (L.)Schott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000~1700m的山坡或岩石缝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各省。根据民间验方记载香鳞毛蕨对多种皮肤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笔者曾对香鳞毛蕨的生药学和药效学进行过研究,本实验研究香鳞毛蕨的抑制真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研究香鳞毛蕨水煎液镇痛作用。本文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和热镇痛两种疼痛模型,筛选香鳞毛蕨提取物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统计学分析,香鳞毛蕨各治疗组对小鼠热板致痛和醋酸扭体致痛模型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50%乙醇洗脱组优于其它各组,确定为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具有进一步开发为新药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益母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 AFLP 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 9 份益母草种质资源的 AFLP 分析,探求各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 标记,在 DNA 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筛选了3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将扩增出的条带作为原始矩阵,用 NTSYS-PC 软件计算并分析了益母草种质间的相似度,构建了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 SDS 法提取的益母草基因组 DNA 质量较佳,能够满足 AFLP 分析的要求;从 32 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筛选出 10 对多态性较强、带型较好、分辨率较高的组合;构建了益母草 AFLP 指纹图谱,将 9 个益母草种质全部区分开来;通过构建进化树,把 9 个种质分成2类。结论 益母草种质资源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某些形态特征差异和基因型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香鳞毛蕨D ryop teris f rag rans(L.)Schott是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落叶多年生草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均有分布,野生资源以黑龙江省最为丰富。据民间验方记载,香鳞毛蕨对牛皮癣、皮疹、痤疮等皮肤病和关节炎均有疗效。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居民视其为“皮肤病的克星”。笔者将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的香麟毛蕨进行了水蒸气蒸馏,得到棕黄色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检索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1仪器及试剂香鳞毛蕨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经东北林业大学聂绍荃教授鉴定为香鳞毛蕨D.f rag rans。气相色… 相似文献
6.
香鳞毛蕨D ryop teris f rag rans L.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 000~1 700 m的山坡或岩石缝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各省。民间广泛用其治疗多种皮肤病,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只有关于香鳞毛蕨的抑菌和药效学研究[1~3]。笔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4],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又分离鉴定出3个化合物,分别为:绵马酚(asp id ino l,Ⅰ)、十氢-5,5,8a-三甲基-2-亚甲基-1-萘甲醇乙酸酯(alb icanyacetate,Ⅱ)和α-杜松烯(-αcad inene,Ⅲ)。1仪器与材料X-6型熔点测定仪;核磁共振谱用V arian U-n ity INOVA 5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质谱用VGA utos… 相似文献
7.
孟凡平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3):56-57
本文初步研究了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并用其提取液研制了擦剂和涂膜剂两种剂型,同时进行了鼠尾鳞片模型药理实验,证明了香鳞毛蕨是有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L.)Schott是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香鳞毛蕨对皮肤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是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纯天然中药[1~3]。香鳞毛蕨在中国以黑龙江省为分布中心,主要生长在高寒地区的滑石坡、火山岩浆缝中。近年来,香鳞毛蕨的药用价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人为干扰使其野生资源正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对香鳞毛蕨资源的保护性研究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应用蕨类植物孢子进行组织培养,是快速繁育种苗的有效途径[4]。王全喜[5]、Momose[6]等对鳞毛蕨科植物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关于香鳞毛蕨配子…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香鳞毛蕨治疗难治性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难治性手足癣患者的患手(足)浸泡于香鳞毛蕨水煮液或将药液涂于患处,每天1次,每次30 min,连续用药21 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第3周进行随访,同时进行临床评价和真菌学检查。结果 1周后,临床和真菌学治愈率分别为62.5%、56.3%,第3周后随访达91.7%、89.6%。结论 香鳞毛蕨治疗难治性手足癣效果显著,同时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运用荧光标记引物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50份甘肃半夏样品进行了DNA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差异分析。选出的8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517条带,其中396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5.8%,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64.6条带和49.5个多态性条带。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半夏AFLP指纹均不相同,来源地相同的半夏表现出相对密切的亲缘关系,甘肃省西和县的半夏同天水市的半夏遗传差异明显。聚类分析结果获得了Bootstrap校验的支持。甘肃省半夏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AFLP分子标记可有效应用于半夏种质资源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黄芩群体不同形态变异类型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芩群体形态变异类型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人工栽培群体的8个形态变异类型黄芩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9对AFL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 834个DNA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332个,多态性位点平均为47.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个形态变异类型黄芩划分为4类。其中,绿茎、小叶、少分枝和紫色花类型与普通类型各自聚为一类,绿茎、大叶、少分枝和淡紫色花类型与紫红茎、大叶、少分枝和紫色花类型聚为一类,绿茎、小叶、多分枝和淡紫色花类型,绿茎、大叶、多分枝和紫色花类型,绿茎、小叶、多分枝和淡紫色花类型与紫红茎、小叶、多分枝和紫色花类型聚为一类。结论人工栽培群体黄芩形态变异类型间存在较高多态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国西南特有濒危药用植物金铁锁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具有代表性的7个金铁锁居群,共137个个体进行分析。结果在金铁锁的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Shan-non’s信息指数(I)、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分别为0.2434±0.1791、0.3735±0.2485、82.30%;在其居群水平上分别为0.0918±0.1610、0.1402±0.2362、30.48%。居群间Nei遗传分化指数(Gst):0.6244;Shannon’s多样性基因遗传分化系数(Ist):0.6246。聚类表明:地理距离相对远的丽江居群与个旧居群遗传距离最近;昆明居群与其他居群遗传距离较远。统计获得9条可区分各地方居群的特征指纹带。结论金铁锁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丰富,而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居群间遗传分化显著;各居群间亲缘关系与地理距离无明显相关性;其种内特征带与各居群特征带结合,可以为AFLP分子标记技术用于其种质资源的鉴定、遗传育种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被广泛应用于遗传结构、遗传距离测定、个体识别、纯度测定等领域,近年来其研究对象不断扩展,研究方法和检测技术不断改进,其在遗传多样性、种质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栽培与野生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种质资源多样性。方法对58个种植基地和野生肉苁蓉单株进行AFLP分析,利用PopGene32软件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栽培肉苁蓉多态位点百分率79.16%,野生居群总计多态位点百分率89.53%,4个居群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938,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为0.3004,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979。结论栽培与野生肉苁蓉遗传多样性均较高,遗传分化很小。说明现阶段该物种的种内丰度较高,其濒危原因不在于此。因此,野生抚育和人工栽培是保护肉苁蓉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广西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草珊瑚及其他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亲缘关系研究、品种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 利用AFLP标记对来自广西不同产地的18份草珊瑚开展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和主坐标分析。结果 从64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用于扩增,共获得319条清晰可辨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51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8.68%。聚类和主坐标分析表明广西草珊瑚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存在一定的多样性,但遗传相似性系数(0.630 3~0.836 6)较大,遗传距离较近。结论 广西草珊瑚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偏低,应该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对草珊瑚资源进行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石斛属植物DNA指纹图谱,初步探讨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石斛地道性鉴别上的应用。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石斛属内石斛组4个种和一个外类群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64对引物组合中选出5对引物组合构建了5个种的DNA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石斛属4种植物聚成一个大类,彼此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分辨,并获得bootstrap校验的有力支持。结论AFLP技术可用于药用石斛DNA指纹图谱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