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垂体腺瘤卒中是指垂体腺瘤因出血或梗死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我院神经外科1992年10月至2003年11月共收治垂体腺瘤卒中病人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伽玛刀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PRL垂体瘤)的方法和疗效,采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PRL垂体瘤210例,50%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周边剂量25—35Gy(平均26.7Gy),中心剂量50~70Gy(平均57.8Gy),根据肿瘤体积大小分组,总结各组疗效。随访时间6~46个月,随访方式为临床+影像学+激素水平测定。结果表明,症状消失/改善139例(66.19%),无变化47例(22.38%),加重24例(11.43%);肿瘤消失/缩小123例(58.57%),无变化57例(21.14%),增大30例(14.29%),肿瘤控制率88.57%。12例于治疗后3~9月肿瘤坏死液化、体积增大、视力急剧下降而行手术视神经减压。垂体低功能17例,无早期临床死亡。结论:伽玛刀治疗PRL垂体瘤安全、有效,不同大小的垂体瘤应制定相应合理的治疗规划。 相似文献
3.
40例垂体腺瘤免疫组化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例垂体腺瘤进行免疫组化激素定位分类,将其分为单一激素分泌性腺瘤、多激素分泌性腺瘤及免疫且化阴性腺瘤,结合临床分析,并对15例腺瘤进行电镜观察 。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垂体腺瘤卒中的外科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经手术治疗的47例垂体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最多见,占66.7%。头痛是垂体卒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次是视觉障碍,再次为眼肌麻痹。47例患者中,经蝶手术39例(83%),开颅手术8例(17%),无手术死亡。全部切除肿瘤者42例(89%),次全切除肿瘤者3例(11%)。术后随访12个月至4年,2例(4.2%)肿瘤复发,3例(6.4%)需要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无功能腺瘤在急性垂体卒中最多见,急性垂体卒中最常见的症状为突发头痛。急性垂体卒中的首选检查方法是MRI。经蝶入路手术是治疗垂体卒中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的病理特征,分析其与库欣病的关系.方法 对1例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继发库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后送病理检查,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密集,弥漫排列或呈裂隙状结构,瘤细胞巢之间为血管丰富的纤细间质;免疫组化:垂体腺瘤ACTH阳性,胞浆着色,CD56、CgA、EMA、Syn、Vim胞膜和胞浆阳性,Ki-67核阳性.病理诊断为垂体ACTH腺瘤.结论 垂体腺瘤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功能性垂体腺瘤病理诊断的主要手段.垂体腺瘤分泌过多的ACTH是库欣病的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儿垂体增生的临床特点和药物治疗后垂体影像学检查的变化。方法分析8例影像学检查显示"垂体增大,不能除外垂体腺瘤"的内分泌紊乱儿童的临床、MRI特点及激素替代治疗效果。结果 8例均存在明显的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性早熟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为主,无明显的颅内占位或侵袭症状。内分泌检查与临床吻合。颅脑MRI均提示垂体增大,部分病例平扫或增强信号不均匀,疑诊"垂体腺瘤"。予相应激素替代治疗后3个月,复查垂体明显缩小或正常,间隔3个月再随诊垂体未见异常改变。结论提示小儿垂体增生易与垂体腺瘤误诊,应重视临床特点和内分泌检查,必要时应用相应激素治疗后复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垂体腺瘤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22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其中生长激素腺瘤38例,高泌乳素腺瘤54例,促肾上腺皮质素腺瘤19例,无功能腺瘤11例。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89例,次全切除33例。术后一过性尿崩症18例,13例并发脑脊液漏,经治疗2周左右恢复。无手术死亡及脑膜炎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8d,所有患者术中未输血;随访6个月未复发。结论单鼻孔经蝶窦入路较传统经蝶入路具有安全、简便、微创、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满意等优点,是鞍内肿瘤切除的良好径路。 相似文献
10.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垂体腺瘤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22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其中生长激素腺瘤38例,高泌乳素腺瘤54例,促肾上腺皮质素腺瘤19例,无功能腺瘤11例.结果 显微镜下全切除89例,次全切除33例.术后一过性尿崩症18例,13例并发脑脊液漏,经治疗2周左右恢复.无手术死亡及脑膜炎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8 d,所有患者术中未输血;随访6个月未复发.结论 单鼻孔经蝶窦入路较传统经蝶入路具有安全、简便、微创、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满意等优点,是鞍内肿瘤切除的良好径路. 相似文献
11.
12.
张刚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9,28(1):34-37
垂体腺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颅内肿瘤,发病率约1/10万人,占颅内肿瘤的10%。近十年来,垂体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放射免疫测定和各种激素的兴奋/抑制试验的应用,以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进步,使垂体腺瘤的诊断准确性较之过去以视野、视力... 相似文献
13.
14.
秦坤明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3,4(18):11-12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采用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共45例。随访到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3个月以上病例35例;分泌型16例,周边剂量11—30GY;无分泌型19例,周边剂量10—16GY。结果:34例获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30例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肿瘤坏死、囊性变、缩小甚至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伽玛刀是治疗垂体腺瘤的有效手段,其安全性高,足垂体微腺瘤或术后残留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TSH垂体腺瘤误诊为甲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SH垂体腺瘤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异常增殖 ,临床罕见[1]。表现为甲亢同时有TSH增高伴垂体瘤 ,蝶鞍扩大、视野缺损、眼球突出 ,提示垂体瘤分泌致突眼物质。肿瘤经手术切除或放疗后 ,血清TSH可降至正常 ,甲亢的临床表现可消失 ,实验室检查也可降至正常。由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 ,临床极易误诊为甲亢。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我科共收治垂体腺瘤 2 3 5例 ,其中经影像及病理证实为TSH垂体腺瘤 3例 ,确诊之前均按“甲亢”治疗无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例 ,女 1例 ;年龄分别为 2 3岁、2 9岁、49岁。确诊前出现心悸、… 相似文献
16.
段晓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0):99-100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4例垂体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全切除组(A组)和未全切除组(B组)各47例。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手术后第1、5、10d和1、6个月时,A组GH和PRL水平均低于术前,且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手术前后GH和PR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后第1、5、10d和1个月时T3、T4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手术6个月后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手术前后ACTH及TSH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手术前后对垂体腺瘤患者内分泌激素指标水平进行监测,利于判定手术切除效果及观察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起源于腺垂体,即垂体前叶,生长于鞍内,属良性脑外肿瘤,有完整的包膜,肿瘤可向上突破鞍隔侵入鞍上池及第三脑室,向鞍旁可侵及海绵窦,向下可侵入蝶窦内,其发生率较高,在颅内发生率仅次于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15%,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60岁多见,发病高峰在40~50岁[1]。目前临床上根据肿瘤有无功能分泌激素将其分为两类,即有分泌功能性腺瘤和无分泌功能性腺瘤。根据肿瘤大小,常把直径小于10mm,而又无明显蝶鞍改变者,称为垂体微腺瘤,直径大于10mm者,称为垂体大(巨)腺瘤。垂体…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