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与维生素E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14年4月10日前发表的有关二甲双胍与维生素E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RCT,3篇为英文,1篇为中文。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率:口服二甲双胍与口服维生素E后的血清ALT变化量相比,二甲双胍的有效率更高(P0.000 1);口服二甲双胍与口服维生素E后的血清AST、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的变化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0、0.39、0.82、0.74);二甲双胍治疗后的肝活组织检查脂肪变性得分变化量、小叶炎性得分变化量及气球样改变不如口服维生素E后的变化量。安全性:二甲双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ALT和GGT水平,而不会造成肝细胞损伤(P值分别为0.008、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仅1篇文献报道二甲双胍组患者出现轻微腹泻及腹痛、腹部不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较维生素E可明显降低NAFLD患者的血清ALT水平,维生素E在改善肝细胞活组织检查结果方面优于二甲双胍,而二者在降低AST、BMI、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所纳入的原始文献和患者数量有限,且存在选择性偏倚和实施偏倚,期待有更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2.
二甲双胍治疗成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疗效.方法:在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Cinahl、CESJ、ASP、VIP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已发表的关于二甲双胍联合饮食控制与单纯饮食控制比较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利用Stata 9.0软件和Review Manager 5.0.1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按入选标准,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荟萃分析表明:与单纯饮食控制相比,二甲双胍联合饮食控制可以明显降低NAFLD患者的ALT、AST和GGT,WMD值分别为-12.12 U/L(95%CI:-22.13,-2.12,P=0.02)、-11.38 U/L(95%CI:-22.86,0.11,P=0.05)和-19.91 U/,L(95%CI:-37.01,-2.82,P=0.02):二甲双胍联合饮食控制与单纯饮食控制相比,可以明显改善NAFLD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使HOMA-IR降低,WMD值为-0.67(95%CI:-0.80,-0.55,P<0.00001);但二甲双胍联合饮食控制对NAFLD患者肝脏组织学的改善作用并不优于单纯饮食控制,并不能明显降低肝脏炎症评分和肝脏纤维化评分,SMD分别为-0.08(95%CI:-0.51,0.35,P=0.71)和-0.32(95%CI:-0.75,0.11,P=0.14).结论:二甲双胍可以加快NAFLD患者ALT、AST和GGT生化指标的恢复,并可以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但对NAFLD患者肝脏组织学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孙博平  王爱英 《山东医药》2006,46(16):59-59
近年来,我们采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23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46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NAFLD的诊断标准,且均合并2型糖尿病和(或)糖耐量异常。其中男19例、女27例,年龄(42±8)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4±28)mU/L。将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方法:在合理饮食、运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二甲双胍0.5~1.5 g/d,对照组不用二甲双胍或其他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或其他类降糖药两组都可以用,均以空腹血糖≤7.2 mmol/L,餐后2 h血糖≤…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前期伴NAFLD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给予饮食及运动治疗,治疗组(19例)加用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d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AST、ALT、GGT、HOMA-IR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更明显(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前期伴NAFLD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脂肪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方法 198例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分成3组:A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B组: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治疗;C组:生活方式干预+吡格列酮治疗。治疗52w后,分别监测各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根据肝脏B超和各项生化指标检查结果判断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药物治疗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肝功水平较治疗前有轻度下降,复查肝脏B超提示38例患者脂肪肝消失。结论二甲双胍、吡格列酮降糖效果确切,并有一定降压、调脂作用,对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有较好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SPARC)水平及二甲双胍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40例)和运动饮食控制组(38例),53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500 mg/次,3次/d,治疗16 w,运动饮食控制组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16 w。比较各组干预前后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SPARC浓度并比较不同干预前后的水平变化。结果二甲双胍治疗组、运动饮食控制组血清SPAR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治疗组、运动饮食控制均能引起血清SPARC水平下降,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甲双胍治疗组降低血清SPARC幅度与运动饮食控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7,P0.05)。结论 T2DM患者空腹血清SPARC水平较正常人增高。二甲双胍降低了血清SPARC水平,其作用与饮食及运动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爽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大庆市第五医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诊断为T2DM合并NAFLD的患者68例,按数字抽取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34例肝爽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疗程3个月,对上述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固醇(LDL-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TC、TG、LDL-c、AST、ALT、GGT有明显的降低,对照组降低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FPG、2 hPG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爽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理想,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鹏 《山东医药》2010,50(23):83-84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天晴甘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7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及对照组36例,两组均予饮食和运动治疗,同时口服天晴甘平胶囊150 mg/次、3次/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二甲双胍缓释胶囊1 000 mg晚餐时服用,两组疗程均为20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肝功能、血脂和B超肝影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血脂水平和B超肝影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47.2%(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天晴甘平治疗NAFLD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高,危害大,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临床暂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现已普遍认为胰岛素抵抗是导致肝脏脂质过度沉积的原发原因。目前国内外已有众多临床试验支持二甲双胍对NAFLD的治疗作用,本文就二甲双胍针对NAFLD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采用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的观察,并对比评价。方法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在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按自愿原则筛选162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每天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天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时间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是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案,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群  姚强  熊正南  刘英  周强  喻良波 《高血压杂志》2005,13(11):687-690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长期使用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87例轻度高血压与空腹血糖(FPG)6.1~8.0mmol/L或2h血糖(2 h PG)7.8~12.0mmol/L的MS患者随机分作2组:低脂饮食组43例,予低脂饮食;二甲双胍组44例,予低脂饮食并二甲双胍0.25,3次/d,连用24周;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24周的血压与胰岛素抵抗、血脂等影响血压重要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二甲双胍组治疗24周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脉压(PP)显著降低(P<0.01)。与低脂饮食组比较,治疗24周后二甲双胍组在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脂的同时,收缩压(137±5比142±6)mm Hg、舒张压(88±6比92±4)mm Hg与脉压(40±9比44±8)mm Hg也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MS具有降低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确诊的141例NAFLD患者,按1∶2比例随机分为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TLC组,43例)和二甲双胍治疗组(Met组,98例),Met组在同样饮食-运动治疗同时予二甲双胍(1.5g/d),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酶学、腰围、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以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转氨酶均下降,Met组转氨酶复常率高于TLC组(65%对35%,P<0.05);体重指数(BMI)在Met组从27.0±3.1降至3个月的25.4±2.3和6个月的25.0±2.5(P<0.05),TLC组从26.4±3.5至24.8±3.4和24.2±3.3(P<0.05);腰围在观察期间两组均下降(幅度4cm);6个月治疗后空腹、糖耐量试验2h(OGTT-2h)血糖/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浓度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Met组高于TLC组(P<0.05);代表胰岛素抵抗的指标HOMA-IR在两组均明显改善(P<0.05),Met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对NAFLD患者在进行饮食-运动治疗同时予二甲双胍治疗,改善肝酶学的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单纯的节食减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与观察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维生素B_(12)、同型半胱氨酸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治疗组)38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二甲双胍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维生素B_(12)、同型半胱氨酸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2、4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_(12)、同型半胱氨酸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血清维生素B_(12)及P300波幅均低于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P300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维生素B_(12)、同型半胱氨酸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较大,因此对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应重视对上述指标的监测与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采用二甲双胍以及瑞格列奈干预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常规1组(30例)、常规2组(30例)以及研究组(30例),予以常规1组患者二甲双胍用药,予以常规2组患者瑞格列奈用药,予以研究组患者二甲双胍以及瑞格列奈用药.对比用药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优泌林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并评价该联合用药方案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T2DM患者,30例单纯给予二甲双胍(常规组),另40例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优泌林治疗(联合组),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较高于常规组73.3%(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糖(FPG、2 hPBG、HbA1c)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单一用药治疗相比,二甲双胍联合优泌林T2DM,降糖效果更为明显,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长期使用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87例轻度高血压与空腹血糖(FPG)6.1~8.0 mmol/L或2 h血糖(2 h PG)7.8~12.0 mmol/L的MS患者随机分作2组低脂饮食组43例,予低脂饮食;二甲双胍组44例,予低脂饮食并二甲双胍0.25,3次/d,连用24周;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24周的血压与胰岛素抵抗、血脂等影响血压重要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二甲双胍组治疗24周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脉压(PP)显著降低(P<0.01).与低脂饮食组比较,治疗24周后二甲双胍组在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脂的同时,收缩压(137±5比142±6)mm Hg、舒张压(88±6比92±4)mm Hg与脉压(40±9比44±8)mm Hg也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MS具有降低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为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坚持合理饮食,并根据NAFL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合理选用药物。近年来,我们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苯扎贝特治疗NAFLD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利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有效性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9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利格列汀组及二甲双胍组,各30例,分别予以相应药物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BMI、血糖(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TC,TG,LDL-c)、肝功能(ALT,AST,GGT)及脂肪肝分级(通过肝脏CT诊断)。[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利格列汀组体重无显著变化(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利拉鲁肽改善体重(W)、体质指数(BMI)、血糖、HbA1c、血脂、肝功能及脂肪肝分级程度较另2组更显著,而对HOMA-IR的改善与利格列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格列汀组治疗后血糖、HbA1c、HOMA-IR、血脂、肝功能及脂肪肝分级程度较二甲双胍组改善更显著(P0.05)。二甲双胍组有1例胃肠不适伴腹泻,减量后好转,其余组无显著不良反应,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对T2DM合并NAFLD患者稳定血糖、改善血脂及肝功能以及降低脂肪肝等级作用优于利格列汀和二甲双胍,且与利格列汀比较,具有更好的减重作用,无显著不良反应,患者接受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导致儿童及青少年肝病的最常见原因。近年来,由于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NAFLD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确诊及分级依赖于组织活检。一些非创伤性的检测指标及影像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在NAFLD高风险人群中进行大范围筛查。在儿童患者中存在两种组织类型不同的NASH,其临床特征及人群特征也有差异。至今并未有儿童NAFLD的最佳治疗方案,但研究人员认为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控制或锻炼具有一定作用。维生素E和二甲双胍对儿童NAFLD的治疗作用正处于临床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20.
二甲双胍 (Metformin)可改善胰岛素抵抗(IR) ,但对人体内皮功能的作用未见报道。作者在无其他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子的 2型糖尿病患者 ,测定其服用二甲双胍前、后前臂阻力血管的内皮功能。方法 研究对象为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的 2型糖尿病其治疗采用饮食疗法的患者 ,除外有代谢综合征常见危险因子者。治疗组 2 9例 ,予以二甲双胍 50 0mg每天 2次 ;对照组 1 5例 ,予以安慰剂。两组均口服 1 2周。采用标准技术张力测量描记图 (strain gaugeplethysmography)测定前臂血流变化。在服用二甲双胍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