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25岁,乙肝病史13年,间歇乏力,纳差加重伴腹胀1月入院。病程中有发冷发热、全身骨痛、牙龈出血及脱发症。查体:T39.0℃,P112/min,R18/min,BP108/80mmHg;精神差,可见散在出血点,左耳(颈)部及腹股沟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巩膜轻度黄染,肝未及,脾大肋下5.0cm,边钝、质硬,肝区有叩痛。血:WBC74.2×109/L,RBC2.66×1012/L,HGB84g/L,PLT20×109/L,N0.172,L0.72,M0.018,血片中幼稚细胞占97%;POX强阳性;骨髓像: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原粒+早粒占88%,大部分细胞体积大小一致,核圆形、染色质疏松,可见1~2个核仁,细胞浆量较少染灰蓝色,易…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国内报导HAD (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柔红霉素 ) ,HAE(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足叶乙甙 )缓解率有进一步提高[1,2 ] ,我院参照Bishop等 (1989)用DA±E方案治疗ANLL报导[3 ] 采用DAE方案治疗ANLL16例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分组原则选 1997年 7月~ 1999年 7月确诊的ANLL的住院病人。治疗组 16例 ,男性 11例 ,女性 5例 ,中位年龄 2 1岁 (18~ 45岁 ) ,其中M12例、M2a8例、M2b3例、M42例、M51例 ,对照组 18例 ,男 10例、女 8例、中位年龄 2 3岁(16~ 5 0岁 … 相似文献
3.
收稿日期:2002 06 18作者简介:澹台林芳(1972—),女,主治医师 患者,男性,35岁。因发热5月,头晕、乏力2月,骨痛半月,于2001-07-18入我院。查体:中度贫血貌,胸骨无压痛,脾肋下4cm,质中,无触痛,表面光滑。实验室检查:白细胞9.3×109·L-1,血红蛋白73g·L-1,血小板48×109·L-1。取骨髓活检及涂片检查,大部分为骨组织,骨髓较少,骨质结构紊乱,哈弗氏管管腔扩大;少许骨髓组织中,红系较少,有较多早幼粒细胞,未见巨核细胞,网状纤维稍多,网染(+)。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低下,单核原单+幼单占15%,粒系增生低,可见Auer小体,中幼粒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4.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恶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死亡率甚高。通常称之为“血癌”,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但通过近年血液病专家们临床研究表明,ANLL是可以缓解和治愈的。本例患,主要通过联合应用化疗药物,治疗22个疗程,已完全缓解(CR),5年达到治愈标准。 相似文献
5.
应用RNA打点杂交方法,对2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细胞及10名正常骨髓细胞中C-myc,C-H-ras的转录水平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小剂量阿糖胞苷和小剂量三尖杉酯碱联合应用,维甲酸诱导分化后白血病细胞C-myc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1)ANL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细胞中C-myc基因,C-H-ras基因表达阳性例数及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骨髓细胞。(2)在部分ANLL患者中,C-myc、基因C-H-ras基因同时表达。(3)小剂量阿糖胞苷和小剂量三尖杉酯碱联合应用以及维甲酸均能使部分在体外培养的ANLL细胞的癌基因C-myc表达减低。 相似文献
6.
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45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以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泼尼松及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诱导化疗,评估第15~21天期间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以白血病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5%以下作为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标准,统计分析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病例随访时间1~6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获得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的病例占总数的57.8%,与性别无关(P=1.0),但年龄大不利于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P=0.0419).化疗后早期骨髓抑制有利于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P=0.018).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与4周内完全缓解密切相关(P=0.000).未获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者,几乎不可能达4周内完全缓解,这些病例4周以后获完全缓解的比例也不高(52.7%).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组的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076).但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者的完全缓解持续时间、复发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1、2年)与未获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是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又一个有利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STI5 71对ANLL白血病细胞c-kitmRNA表达及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STI5 71培养前后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c -kitmRNA的表达 ,涂片吉姆萨染色及过氧化物酶染色观察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①培养后不同药物浓度组的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 ,原早幼粒细胞逐渐减少 ,中晚幼粒和成熟单核细胞数增加 ,有诱导向同系成熟分化作用 ,并且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程度增加 ;②c -kit受体mRNA的表达培养前 2 .2± 0 .4 9,培养后 (对照、0 .1、1、10 μmol·L-1)浓度组c-kitmRNA表达的平均值分别为 2 .1± 0 .6、1.2± 0 .4、0 .8± 0 .4、0 .5± 0 .2 ,培养前与培养后各药物浓度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各浓度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且 0 .1μmol·L-1与 10 μmol·L-1两个浓度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STI5 71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原代细胞有诱导向同系成熟分化作用 ,对c -kit酪氨酸激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与药物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记录结果并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 CD34、HLA-DR表达均为阳性患者RR率30.00%,CD34、HLA-DR表达均为阴性患者RR率72.73%,提示CD34、HLA-DR表达均为阳性患者为临床RR率反而降低(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利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准确诊断病情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11.
病人,男,40岁。因腹胀、低热、纳差半月入院。查体:贫血貌。皮下无出血点及淤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中下段压痛,心肺正常,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指,质软,轻压痛。血常规:白细胞18.7×109/L,血红蛋白98g/L,血小板80×109/L,骨髓常规分类:原幼稚淋巴细胞占98%,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于入院第3天化疗:柔红霉素60mg、长春新碱2mg、地塞米松15mg、阿糖孢苷150mg静滴,6h后逐渐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畏寒、高热、面色苍白等症状,第4天出现少尿,化验血常规示:白细胞1.2×109/L、血红蛋白62g/L、血小板2×109/L,查尿酸1842μmol/L、钾5.6mmol/…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3岁,因全身多处游走性疼痛于2012-11行X线片及CT 检查,提示颈椎、肱骨、髂骨、股骨骨质破坏,股骨头见小囊状骨质破坏(图1)。以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 , MM )收入我科。骨髓穿刺涂片检查考虑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 ALL )。组织化学染色提示:过氧化物酶阴性,糖原染色阳性,糖原原始细胞积分高,醋酸萘酚酯酶染色阴性。流式细胞学检查:主要可见原始细胞群、成熟淋巴细胞群和粒系细胞群,原始细胞约占有核细胞32%,表达CD34、HLA-DR、CD19、CD10和CD13(部分阳性),少数细胞表达CD20、CD38,不表达 cIgM、cCG79a,不表达cCD3、CD5、CD33和cMP0。骨髓活检:有核细胞核脂肪比值为2∶1,部分为中等偏小幼稚细胞。基因检测提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综合诊断为B淋巴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 B-ALL-L2)。给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和泼尼松联合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化疗方案6周期,预防性鞘内注射甲氨喋呤6次,最后一次化疗完成于2013-05。转入维持治疗(甲氨喋呤和巯嘌呤与泼尼松和长春新碱交替治疗)。期间于2013-01骨髓穿刺检查仅见3%幼稚淋巴细胞,评估为缓解。2013-05骨髓穿刺检查仅见1%幼稚淋巴细胞,评估为缓解。治疗过程中患者游走性疼痛症状减轻, PTH 2610 ng/L ,血钙2121 mmol/L。2013-05 CT检查仍示胸椎多个椎体融骨性骨质破坏。2013-07患者双侧髋关节疼痛,逐渐加重,给予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患者开始口服伊马替尼。2013-08再次复查CT仍示双侧髂骨及股骨骨质破坏(图2)。继续止痛及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患者疼痛症状减轻。2014-04患者骨髓检查呈示缓解。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小儿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治疗费用昂贵,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4])。药物经济学是一种应用型科学,其为资源优化配置、新药研制开发、临床药学服务、合理用药及医疗保健提供了科学的信息基础和决策依据~([5])。 相似文献
14.
15.
病人,男,33岁.于2008年9月2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右上臂肌肉疼痛,无局部红肿,无皮温升高,无肌无力,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遂就诊省中医院,查右上臂B超、血常规示未见异常,诊断为:"(1)颈椎病;(2)肩周炎;(3)神经痛".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16岁,2004—02因胸部轻微外伤出现前胸部隐痛不适,3月底感上述症状加重,并伴有胸闷、气短,在当地医院摄胸片发现胸部占位病变,后行胸部核磁共振检查。考虑纵隔巨大肿块,诊断畸胎性肿瘤,2004—04一01人住我院胸外科后在B超引导下行前纵隔包块穿刺术,病理报告:镜下见梭形为主的肿瘤,背景有淋巴细胞散在,考虑胸腺瘤。 相似文献
17.
18.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2 3岁。因阵发性头痛、头晕 1个月 ,右眼睑下垂伴复视1周入院。体检 :生命体征稳定 ,神志不清呈嗜睡状。右眼睑中度下垂 ,双侧瞳孔不等大 ,右侧直径 3 .5mm、左侧直径1.5mm ,对光反射迟钝 ,右眼球向上、下、内、外活动受限。眼球震颤 ( -)。双侧鼻唇沟对称 ,伸舌居中。心、肺、腹未见异常。颈软 ,左下肢腱反射高于右侧 ,病理征 ( -) ,脑膜刺激征 ( -)。血常规 :白细胞 193 .76× 10 9/l,红细胞 2 .62× 10 1 2 /l ,血小板 42× 10 9/l,幼稚淋巴细胞 94%。脑脊液检查示脑脊液清 ,压力不高 ;红细胞410× 10 6/l,白细胞 0… 相似文献
19.
高海拔地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继发骨髓坏死致多脏器功能不全一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 ,我院对一例在高海拔地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继发骨髓坏死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 ,经积极治疗 ,获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 ,1 8岁 ,世居高原 3 3 0 0m ,于 2 0 0 2年 1月 2 1日入院 ,病历号 1 4 9688。患者入院 2周前无诱因自觉头痛、头晕、乏力 ,自行服用“感冒通”等药 ,症状无缓解。入院一周前无诱因出现鼻衄 ,在耳鼻喉科门诊填塞 3次仍有渗血 ,入院 3天前全身皮肤粘膜散在瘀点、瘀斑 ,入院当天自觉发热伴全身骨骼疼痛难忍。患者既往体健 ,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 :T 3 8℃ ,神清、精神差 ,双眼球结膜片状出血 ,鼻腔… 相似文献
20.
1 资料与方法对照组 :患惊厥性脑病者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0 2 5~10岁 ,平均 6岁。脑压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测正常 ,除外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感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实验组 :8例 ,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2~ 10岁 ,平均 4 8岁 ,均系ALL标危型 (按1993年北海会议诊断标准 )。每例于诱导缓解期开始即规律鞘注三联药物 (阿糖胞苷、甲氨喋呤、氟美松 ) ,每周 1次 ,巩固治疗期 1次 ,髓外白血病防治、早期强化治疗每疗程 1次 ,以后隔 3个月 1次 ,每次所采集脑脊液均送常规化验及β2 MG检测 ,常规生化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