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南通市食管癌危险因素成组资料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江苏省南通市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控制食管癌的对策和措施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南通市185例食管癌病人及185例对照进行多变量测量.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可疑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忻.[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食管癌有关联的因素有:喜食咸食、进食快、喜食硬食、喜食烫食、三餐定时、经常使用农药、常食圆子年糕、重大应激事件、脾气性格暴躁、家族史、工作类型、常食水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喜食咸食(OR=3.122,95%CI:1.778~5.482)、进食快(OR=2.753,95%CI:1.553~4.880)、喜食硬食(OR:2.534,95%CI:1.169~5.496)、喜食烫食(OR=2.581,95%CI:1.059~4.030)、重大应激事件(OR=4.611,95%CI:2.569~8.278)、家族史(OR=2.011,95%CI:1.143~3.537)是南通市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南通市食管癌是一种由多种致癌因素引起疾病,即在环境危险因素和遗传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因此,对其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淮河流域重点地区胃癌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淮河流域胃癌的一级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当地区(县)肿瘤登记系统选取确诊时间在2020年1月1日—2021年7月31日期间肿瘤诊断ICD-10编码为C16的胃癌新发病例作为病例组,按照1∶2的配对原则选择与患者同地区、同性别、无既往恶性肿瘤病史、年龄±5岁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共纳入胃癌病例240例,对照480例。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食口味偏咸(OR=2.161,95%CI:1.141~4.095)、喜食辛辣食物(OR=1.773,95%CI:1.057~2.975)、接触二手烟(OR=1.963,95%CI:1.168~3.299)、经常爱生气(OR=8.704,95%CI:3.582~21.147)和消化系统疾病史(OR=2.302,95%CI:1.329~3.988)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BMI(OR=0.697,95%CI:0.639~0.761)、文化程度高(OR=0.454,95%CI:0.248~0.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结直肠癌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入包头市肿瘤医院经病理切片确诊的结直肠癌病人作为病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配对四格χ~2检验和条件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比值比(OR值)及OR值的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新鲜蔬菜水果(χ~2=28.372,P=0.000)、红肉(χ~2=6.429,P=0.001)、腌渍类食物(χ~2=13.885,P0.01)、油炸食品摄入频率(χ~2=20.645,P=0.000)及食用油种类(χ~2=15.284,P=0.000)、口味咸淡(χ~2=6.195,P=0.013)与结直肠癌发病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肉摄入频率≥8次/周(OR=2.854,95%CI:1.269~6.419)、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频率≤7次/周(OR=4.663,95%CI:2.049~10.661)、经常摄入腌渍类食物(OR=8.338,95%CI:1.237~56.215)和油炸食品(OR=2.869,95%CI:1.364~6.034)及食用油以动物油(OR=6.378,95%CI:2.716~14.981)为主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红肉摄入频率高(≥8次/周)、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频率低(≤7次/周)、经常摄入腌渍类食物和油炸食品及食用油以动物油为主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居民饮食、行为等各种影响因素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在山西省东南部地区,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 1︰2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 101 例食管癌患者和 202 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BMI 指数过低 (OR = 2.85, 95%CI: 0.96~8.27)、吸烟 (OR =3.08, 95%CI: 0.94~10.03)、饮酒 (OR = 3.12, 95%CI: 1.16-8.68)、常吃咸鱼腊肉 (OR = 8.68, 95%CI: 2.12~35.48)、喜食烫食 (OR = 5.69, 95%CI: 2.20~14.75) 可能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 常吃肉蛋禽奶 (OR = 0.20, 95%CI: 0.08~0.49)可能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结论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本地区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应对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农村居民饮食、行为等各种影响因素与贲门癌(GCC)发生的关系。方法在山西省东南部地区,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20例GCC患者和240名对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家族史(OR=2.83,95%CI=1.74~3.94)、吸烟(OR=2.89,95%CI=1.57~5.30)、喜食烫食(OR=1.32,95%CI=1.12~2.79)可能是GCC的危险因素;体质指数≥24(OR=0.20,95%CI=0.06~0.67)、经常饮茶(OR=0.43,95%CI=0.15~0.78)、常吃新鲜水果(OR=0.62,95%CI=0.36~0.91)可能是GCC的保护因素。结论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农村居民GCC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对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膳食纤维相关饮食因素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以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和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200例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与之在年龄、性别、地区等相匹配的健康居民200人作为对照组。运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最近1年摄入甘薯纤维量(0.030~0.313 g/d OR=0.159,95%CI=0.042~0.608)、10年前摄入甘薯膳食纤维量(0.091~0.904 g/d OR=0.050,95%CI=0.009~0.269;0.904 g/d OR=0.186,95%CI=0.043~0.809)、地瓜干膳食纤维量(0.002 g/d OR=0.336,95%CI=0.177~0.628)、豆制品膳食纤维量(0.966~1.481 g/d OR=0.233,95%CI=0.079~0.681;1.481 g/d OR=0.043,95%CI=0.011~0.169)、性格类型(非A非B型性格OR=0.089,95%CI=0.025~0.319;B型性格OR=0.253,95%CI=0.080~0.800)是结直肠癌发病的保护因素;牛羊肉(1.645~14.247 g/d OR=10.025,95%CI=1.970~51.020;14.247 g/d OR=9.178,95%CI=1.386~60.791)、静态时间长(6~10 h OR=7.968,95%CI=1.901~33.402;10 h OR=21.225,95%CI=3.966~113.600)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膳食纤维具有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仙游县胃癌高发的环境危险因素及交互作用。方法以福建省仙游县为研究现场,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11月,仙游县医院住院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622例。按仙游县各乡镇胃癌的标化死亡率分成胃癌高、中、低发乡镇,以村为单位随机抽取健康人群,按患者的性别、年龄(±3岁)、居住地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胃癌危险因素及交互作用。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OR=10.13,95%CI:3.77~27.22);肿瘤家族史(OR=9.17,95%CI:3.42~24.61);喜硬食(OR=5.97,95%CI:3.54~10.09);吸烟(OR=2.37,95%CI:1.29~4.35);常吃腌菜(OR=2.05,95%CI:1.49~2.81);农药暴露(OR=1.89,95%CI:1.14~3.14)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常吃水果(OR=0.52,95%CI:0.39~0.80);饮茶(OR=0.54,95%CI:0.29~1.00);牛羊肉(OR=0.56,95%CI:0.39~0.80)为胃癌的保护因素。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腌菜摄入与喜硬食存在正相乘交互作用,腌菜摄入与喜硬食、腌菜摄入与不饮茶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结论仙游县胃癌高发与当地居民不良饮食习惯及无饮茶习惯有关,环境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加大对胃癌发生的影响,需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控制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居民胃癌的危险因素,为胃癌的预防控制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23篇有关胃癌主要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Review manager4.2进行一致性检验及合并OR值和95%置信区间的计算。结果各因素合并OR值分别为:胃癌家族史OR=5.39(95%CI:2.83~10.25);胃病史OR=5.71(95%:3.64~8.95);饮酒OR=2.92(95%CI:1.57~5.45);吸烟OR=2.36(95%CI:1.60~3.49);高盐饮食OR=2.42(95%CI:1.51~3.86);盐渍食品OR=4.06(95%CI:2.37~6.97);烫食OR=2.46(95%CI:1.30~4.64);饮食不规律OR=2.29(95%CI:1.44~3.65)。结论影响中国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家族史、胃病史、饮酒、吸烟、高盐饮食、盐渍食品、烫食和饮食不规律,为胃癌的饮食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徐州地区胃癌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居民胃癌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2007年徐州地区胃癌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用1:1配对条件Logistic回归对饮食因素、生活状况及习惯、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筛选.[结果]食用辛辣食品(OR=0.367,95%CI:0.176~0.767)、食用大蒜(OR=0.132,95%CI:0.047~0.369)可降低危险性;三餐饮食不规律(OR=1.628,95%CI:1.066~2.645)、食用腌制食品(OR=1.964,95%CI:1.280~3.015)、高盐饮食(OR=1.557.95%CI:1.052~2.307)、饮酒(OR=2.874,95%CI:1.446~5.709)、胃炎既往史(OR=2.616,95%CI:1.106~6.188)、幽门螺旋杆菌感染(OR=36.534,95%CI:9.613~138.921)可增加危险性.[结论]食用辛辣食品、大蒜为保护因素,三餐饮食不规律、食用腌制食品、高盐饮食、饮酒、胃炎既往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剖析太行山食管癌高发区山西平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根据。方法 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调查问卷发放1 121份,有效966(86.1%)份。调查对象女性503名(52.1%),检出336人(粗率34.8%,标化率33.7%)患高血压。分析显示,BMI(OR=1.068,95%CI:1.025~1.112)、习惯性饮茶(OR=1.815,95%CI:1.290~2.555)、喜食腌制食品(OR=1.638,95%CI:1.199~2.239)、被动吸烟(OR=1.535,95%CI:1.135~2.076)、进食较快(OR=1.518,95%CI:1.120~2.058)、高血压家族史(OR=4.197,95%CI:3.080~5.718)、高脂饮食(OR=2.117,95%CI:1.556~2.880)均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喜食辣椒(OR=0.621,95%CI:0.425~0.908)则是保护因素;模型检验中C=0.741(95%C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膳食因素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关系,为乳腺癌的病因研究及一级预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半定量食物频率表法,对200例乳腺癌患者和200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膳食情况两大部分。结果经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物种类中,与低水平蔬菜摄入量相比,较高水平的蔬菜摄入量可能降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OR=0.429,95%CI:0.223~0.827,P=0.012);与低水平红肉摄入量相比,较高水平的红肉摄入量可能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OR=2.185,95%CI:1.077~4.431,P=0.030)。膳食营养素中,与低水平脂肪摄入量相比,中、高及较高水平的脂肪摄入量均可能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且随着脂肪摄入量增多,其OR值也递增,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2.478、2.533、2.799,95%CI分别为1.245~4.933、1.130~5.675、1.449~5.470,P〈0.05,P〈0.01);与低水平蛋白质摄入量相比,中、高及较高水平的蛋白质摄入量均可能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3.484、3.860、3.467,95%CI分别为1.872~6.848、1.972~7.554、1.778~6.762,P〈0.01);而与低水平铁摄入量相比,中、高及较高水平的铁则可能降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0.528、0.479、0.340,95%CI分别为0.297~0.939、0.241~0.953、0.153~0.758,P〈0.05,P〈0.01);与低水平视黄醇当量相比,中、高及较高水平视黄醇当量则可能降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0.428、0.409、0.175,95%CI分别为0.227~0.806、0.217~0.769、0.080。0.385,P〈0.01)。结论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类摄入量,减少肉类摄入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天津市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评价,为提高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自编调查表对2822名公务员的一般情况、常见病和高发病、心理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公务员吸烟率为40.4%,饮酒率为69.8%,睡眠平均时间为7.35h。天津市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有:性别(OR=1.724,95%CI:1.280~2.324)、年龄(OR=1.014,95%CI:1.001~1.026)、文化程度(OR=1.248,95%CI:1.087~1.433)、常见病患病情况(OR=1.772,95%CI:1.421~2.211)、家庭月总收入(OR=0.805,95%CI:0.711~0.910)、按时吃饭情况(OR=1.697,95%CI:1.490~1.933)、吸烟(OR=1.419,95%CI:1.121~1.797)、体育锻炼时间(OR=0.885,95%CI:0.831~0.943)、睡眠时间(OR=0.736,95%CI:0.670~0.808)。结论公务员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天津市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的方法,分析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100例明确除外NAFLD的正常对照的体检结果及其生活方式等影响因素,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NAFLD的发生与体质指数(BMI)、腰围、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脐旁、肱三头肌和肩胛皮褶厚度、餐馆就餐频率、夜宵频率、出行方式、体育运动、体重改变、坚果、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有关。除去与运动存在交互作用的BMI和与脐旁皮褶厚度存在交互的WC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脐旁皮褶厚度(OR=6.68,95%CI:2.38—18.77)、高血压(oR=16.72,95%CI:3.65—76.6z)、体重明显增加(OR=16.75,95%CI:3.11—90.15)、三酰甘油(0R=4.91,95%口:1.89~12.75))、出行方式(OR=0.09,95%CI:0.023~0.369)P2及偶尔食用坚果(OR=O.127,95%CI:0.02~0.79)与NAFLD独立相关。结论脐旁皮褶厚度、高血压、三酰甘油、体重明显增加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步行或骑车的出行方式、偶尔食用坚果是NAFLD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腹股沟疝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l:1配对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201例0-6岁腹股沟疝患儿与对照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及0R值的95%CI。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儿童便秘史(OR=3.520,95%CI:1.238。10.015)、啼哭不安史(OR:6.532.95%CI:2.651~16.091)、母亲孕前1个月和孕期前3个月腌制品摄入史(彻=2.529,95%CI:1.271.5.031)及贫血史(DR:6.809,95%CI:2.530~18.322)、儿童腹股沟疝家族史(OR=11.250,95%CI:4.766~26.553)与儿童腹股沟疝的发病存在显著联系。结论儿童便秘史、儿童啼哭不安史、腹股沟疝家族史、母亲孕前1个月和孕期前3个月贫血史及腌制品摄人史是儿童腹股沟疝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浙江省城乡居民膳食硒摄入状况,探讨影响膳食硒摄入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浙江省2010-2012年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中抽取的2659名居民进行3天24小时膳食调查,分析浙江省城乡居民膳食硒摄入水平。结果1岁~、4岁~、7岁~、11岁~、14岁~、18岁~、45岁~和60岁~各年龄组平均每日膳食硒摄入量分别为21.96、26.39、31.62、35.26、29.39、41.78、39.12和38.40μg,其中有42.56%的未成年人和52.09%的成年人膳食摄入的硒含量未达到平均需要量( EAR)。单因素分析显示:膳食硒摄入正常组与低于EAR组的年龄、性别、地区、文化程度、年人均收入、体育锻炼和吸烟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OR=1.86,95%CI:1.59~2.63)、农村(OR=1.46,95%CI:1.23~1.73)、低文化(OR=0.70,95%CI:0.57~0.86)和低收入(OR=0.72,95%CI:0.60~0.88)是影响浙江省城乡膳食硒未达到EAR的相关因素。结论浙江省城乡居民膳食硒未达到EAR的影响因素可能是性别、地区、文化程度和人均收入,应倡导重点人群通过多种途径补充微量元素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为该人群高血压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市1 000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效完成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929人,其中高血压患者136人,粗患病率14.6%,年龄标化患病率17.6%.年龄(OR=2.9S,95% CI:2.77~3.19)、性别(OR =0.47,95% CI:0.23~0.71)、食用豆制品(OR =2.35,95CI:2.13 ~2.57)、食用咸菜或泡菜(OR =0.67,95%CI:0.45~0.89)、坚持体育锻炼(OR=1.82,95%CI:1.55 ~2.09)、体质指数(OR=2.17,95%CI:2.02 ~2.32)是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应通过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对食堂进行干预等综合防控措施来有效抑制该人群的高血压流行形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活习惯、饮食因素、个人疾病及家族史与大肠息肉的关系,为制定大肠息肉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以各种原因来北京市肛肠医院行电子肠镜检查的大肠息肉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以内、同期检查的非大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每例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与饮食习惯、个人疾病史、一级亲属消化道肿瘤史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风险比值比(OR值)及其95%CI。结果生活习惯因素中,吸烟(OR=1.4,P=-0.031)和饮酒习惯(OR=1.3,P=0.042)增加大肠息肉的发病风险,而坚持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大肠息肉的发病风险(OR=0.7,P〈0.01);饮食因素中,喜欢食用较烫米饭(OR=I.6,P=0.027)和喜欢吃肥肉(OR=1.3,P=0.047)均能增加大肠息肉的发病风险;而常吃豆制品(OR=0.7,P=0.035)和常吃水果(OR=0.6,P=0.001)可降低大肠息肉的发病风险。此外,血吸虫感染史(OR=5.6,P=-0.043)以及一级亲属肿瘤史(OR=2.4,P=-0.001)能增加大肠息肉的发病风险。结论大肠息肉的发生与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有关,坚持体育锻炼、常吃豆制品和多吃水果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胆管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子。方法:采用多中心的医院人群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博罗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106例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按照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差±5岁。居住在惠州,1:1配比106例同期在以上两所医院住院的非肿瘤患者。统计两组的饮酒史、吸烟史、饮食习惯、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HBsAg(+)、胆囊结石或胆囊切除病史、胆管结石等资料,并进行单因子及多因子Logistic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饮食习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病例组高脂血症、HBsAg(+)、胆管结石或胆囊切除史、胆管结石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脂血症、胆管结石调整OR(95%CI)分别为12.8(5.3~30.6)、18.2(1.7~192.9).结论:胆管结石、高脂血症是惠州地区胆管癌发生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SLE的病因学研究及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免疫科121例SLE患者及妇科122例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环境潮湿(OR=3.60,95%CI:1.39~9.36)、其他结缔组织病(OR=14.88,95%CI:3.43~64.52)、药物过敏(OR=9.52,95%CI:3.58~25.31)、日光过敏(OR=9.78,95%CI:4.61~84.92)、扁桃腺炎(OR=4.06,95%CI:2.14~7.72)、不明原因发热(OR=33.06,95%CI:9.95~109.79)、流产手术(OR=7.53,95%CI:3.09~18.36)、绝育手术(OR=30.04,95%CI:3.88~232.92)、经量(OR=2.00,95%CI:1.08~3.69)、出生时母亲的年龄(OR=1.08,95%CI:1.02~1.15)、减肥(OR=3.57,95%CI:1.26~10.07)、工作应激事件(OR=25.41,95%CI:0.36~192.22)、接受家庭批评(OR=0.41,95%CI:0.27~0.62)与SLE的发病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他结缔组织病(OR=12.12,95%CI:1.79~82.04)、药物过敏(OR=5.95,95%CI:1.73~20.52)、日光过敏(OR=21.91,95%CI:4.08~117.54)、不明原因发热(OR=27.53,95%CI:7.11~106.59)、流产手术(OR=4.87,95%CI:1.69~14.04)、工作应激事件(OR=18.72,95%CI:1.76~198.74)、居住环境潮湿(OR=6.42,95%CI:1.79~23.05)是SLE的影响因素。结论 SL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因此,尽早明确其致病相关影响因素,对今后制定该病的相关防治措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先兆偏头痛(MO)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 ,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11月—2006年3月确诊的MO患者为病例组,按性别、年龄±3岁选取医院其他科室的非MO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体力劳动者(OR=0.180,95%CI:0.082~0.396)、体质指数(BMI)高(OR=4.177,95%CI:1.978~8.819)、偏头痛家族史(OR=6.500,95%CI:2.119~19.935)、脑血管病家族史(OR=4.357,95%CI:2.1470~8.8420)、睡眠质量(OR=0.411,95%CI:0.256~0.661)、喜甜食(OR=6.488,95%CI:2.651~15.74)、经常性内心情感体验(OR=12.691,95%CI:4.435~36.318)及工作和生活上的不良应激事件(OR=6.667,95%CI:1.835~24.224)与MO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力劳动(OR=0.143,95%CI:0.034~0.601)、BMI(OR=5.226,95%CI:1.350~20.229)、睡眠质量(OR=0.295,95%CI:0.124~0.701)及有经常性内心情感体验(OR=9.897,95%CI:2.080~47.091)与MO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