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起搏前后心电图参比点电位的变化及其规律.方法:同步记录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右室起搏与非起搏时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2种心电图,比较Q波、R波和S波振幅.结果:非起搏时,常规导联Q波、S波振幅大于头胸导联,常规导联R波振幅小于头胸导联;起搏时,常规导联心电图Q波、R波、S波振幅均小于头胸导联(P均<0.01).结论:心电活动的传导方向对参比点的电位变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牛蛙相对侧心室肌的心电向量是否形成综合。方法 记录30只牛蛙的常规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选择蛙剑突水平与前正中线、左腋中线、后正中线和右腋中线交点处V1(HV1)、V2(HV2)、V3(HV3)和V4(HV4)为心电图记录部位。结果 常规导联心电图可记录到r波或rs波,而头胸导联心电图在HV1~HV4记录到正向r波或rs波,未记录到负向波,头胸导联与常规导联对应部位及相对侧波形振幅代数和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头胸导联心电图在牛蛙心室肌前后侧和左右侧均可记录到正向r波或rs波,不支持相对侧心室肌心电向量形成综合,原因可能为Wilson中心电端参考电位略高于头胸导联的右前额参考电位,致使常规导联心前区记录到的电位偏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胸导联心电图对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0例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变化规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P波以直立为主,其次为正负双向。QRS以rS波为主,V3R、V4R出现率分别为95%与75%,QS波随导联的右移逐渐增加。V1呈QS波型时,同一心电图右胸导联均呈QS型,无特异性。V1呈rS型且r波幅≥0.05mV时,右胸导联Q波应疑及右心室梗死。ST段大部分在等电位线上,正常ST段抬高≤0.1mV。T波以倒置为主,随导联可移负向加深。结论:为提高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常规12导联附加右胸导联是一项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对比观察新西兰兔左室心肌坏死前后心电图ST段抬高和R波幅降低的幅度的差异及意义。方法:用ML2000全同步24导比较心电图仪同步记录新西兰兔左室心肌坏死前后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对二种心电图的振幅进行比较。结果:左室心肌坏死时,头胸导联R波的振幅减少和ST段的抬高幅度均大于常规导联,以ST段的变化更明显。结论:头胸导联心电图R波降低的幅度、ST段抬高的幅度大于常规导联,在临床上更容易识别和发现。  相似文献   

5.
对35例正常人头胸(HC)导联与常规(wilson′s)导联进行对比.结果,HC导联P、R、T波振幅均高于wilson′s、导联;右胸导联(V_1、V_3R~V_6R)HC导联R波有递增趋势,而wilso′s导联则Q波有递增现象。正后壁(V_7~V_9及V_7R~V_9R),正常人异常Q波检出率wilson′s吕导以显著高于HC导联,前者以V_9R以依次向两侧递减,而在HC导联则无一例异常Q波的出现。提示,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尤其是右室梗塞)的诊断及假性Q波的鉴别诊断,HC导联可以弥补wilson′s导联的某些不足;对某些心律失常及病理性低电压的观察及诊断可以提供有关依据,从而提高临床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对48例健康老年人应用HC导联心电图及Wilson导联心电图对比测定,结果如下:HC导联心电图P波在右胸导联上振幅高、形态清晰,R波呈递增趋势,Q波较小,T波均为直立。我们认为,当HC导联心电图T波在右胸V_3R~V_9R导联中出现倒置或由直立变为倒置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右心疾患的诊断。又由于右胸HC导联心电图各波分布状态及其演变规律与左胸图形一致,对右心室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较理想的基础条件及借鉴左室疾病诊断标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龚红武  孟素荣  尹炳生 《医学争鸣》2006,27(17):1559-1561
目的:用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对比观察新西兰兔正常、心肌坏死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差异. 总结变化规律. 探讨其形成的机制. 方法:用自制的双层套管吸附在兔左心室前壁的表面. 注入纯冰醋酸造成局部的心肌坏死. 心电图仪同步记录新西兰兔正常状态、心肌坏死状态下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 对二种心电图的波形、振幅进行比较. 结果:左室心外膜下心肌坏死时,坏死未贯通心室壁的1/2. 左胸头胸导联有坏死性Q波的新西兰兔例数及导联数明显少于常规导联. 结论:在新西兰兔左室心外膜下心肌坏死时,头胸导联坏死性Q波数量明显少于常规导联. 反映心肌坏死更加集中,与病理检查更符合.  相似文献   

8.
心电位场的电势分布与导联参比点电位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与方法 本实验采用Wilson导联与头胸导联,电极从第4肋间隙穿刺胸腔,同步记录35只成年新西兰兔胸腔内不同方位,与心脏不同距离的测试点心电图。比较不同导联相同测试点记录的心电图R(r)波振幅,以查明不同导联的参比点电位对兔胸腔内心电图及心电电势分布的影响。结果同一测试点头胸导联记录到的R(r)波振幅,大于Wilson导联记录的R(r)波振幅,两之间具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导联参比点的电势高低  相似文献   

9.
新西兰兔右室起搏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胸导联将参比电极放在人或动物的右侧额部.与常规导联的参比电极的部位及电势有明显的差别.本研究对新西兰大白兔右室起搏时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屏气发作儿童12导联心电图的P波、T波及ST段振幅变化。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心脏专科门诊就诊、明确诊断为屏气发作的儿童29例(研究组),年龄3个月~6(1.82±1.27)岁,男24例,女5例。按性别及年龄匹配同期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儿童30例为对照组。采用广东中山博爱医用电子仪器厂的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对受检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描记,比较两组儿童心电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V5导联P波振幅降低[(44.10±23.98) vs (58.30±21.19) μV,P<0.05];V6导联T波振幅增高[(423.80±122.60) vs (350.00±105.73) μV,P<0.05];ST段振幅在Ⅱ导联增高[(84.80±39.97) vs (57.30±38.77) μV,P<0.05],aVR导联负向增大[(–77.60±37.41) vs (–51.00±33.46) μV,P<0.05],aVL导联增高[(35.20±28.24) vs (17.7±33.9) μV,P<0.05],V5导联增高[(111.00±59.36) vs (69.00±36.33) μV,P<0.05],V6导联增高[(79.3±45.51) vs (51.3±33.19) μV,P<0.05]。结论:屏气发作儿童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ST段振幅变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头胸导联与常规Wilson导联对异常Q波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舒茂琴  柴红  宋治远 《重庆医学》2004,33(11):1703-1704,1706
目的观察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异常Q波出现的规律与内在联系.方法常规心电图存在异常Q波患者124例,其中心肌梗死40例,合并心室肥大42例以及A型预激综合征42例.比较以上患者Wilson导联和头胸导联异常Q波的分布情况.结果头胸导联和Wilson导联的异常Q波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头胸导联对右室梗死、后壁梗死的诊断优于常规导联;左心室肥大和前壁心肌梗死均可在V1-V3导联出现异常Q波,当头胸导联HV3R-HV8R同时存在异常Q波时为前壁心肌梗死,无异常Q波则为左心室肥大所致;头胸导联对A型预激综合征的旁道定位诊断,要结合常规导联才能准确地判断是左前游离壁、左前侧壁房室旁道.而在左后间隔房室旁道的定位上不及常规导联有意义.结论头胸导联对右室和后壁梗死的诊断以及鉴定异常Q波的来源具有重要价值,对A型预激综合征的定位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几个交叉路口大气中铅浓度与交警发铅值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重庆市6个主要交叉路口大气中铅浓度进行测定,同时对128名在上述地区值勤交警发铅值进行监测,并以107名大学生发错值作对照。结果表明交警发铅值高于对照,随大气铅浓度增高、交警工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13.
铅印刷厂字模工神经行为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神经行为功能测试,评价低水平铅接触对作业工人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对44名铅作业工人和34名对照进行测试,测试项目包括:情感状态、简单反应时、数字广度、提转捷度、数字译码、视觉保留、目标追踪。结果 铅作业工人有困惑-迷茫、疲惫-惰性、紧张-焦虑增加,简单反应时平均值、数字译码、打点总数、正确打点数,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铅接触影响消极情感、视觉反应速度、操作敏捷度和心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探讨纳米碳酸钙的驱铅效果。方法实验药物纳米碳酸钙(40~80 nm),采用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复制。4周龄大鼠连续14 d饮用醋酸铅溶液被复制成重度铅中毒模型(血铅浓度达到>500μg/L)。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大鼠血铅浓度。结果给药22 d 后,纳米碳酸钙40~80 nm组的血铅平均浓度为(117±7)μg/L,接近正常血铅水平,低于对照组的平均血铅浓度(297±33)μg/L( <0.05)。结论纳米碳酸钙(40~80 nm)具有较好的驱铅效果,优于自然排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研究北京市15 564例儿童末梢血铅水平以及铅中毒情况,为防治铅中毒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体检的15 564例儿童进行血铅检测.所有儿童根据性别不同分成男女两组,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青春期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5 564例儿童铅中毒的发生率为1.92%,以轻中度铅中毒为主.统计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儿童之间铅中毒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孩铅中毒率明显高于女孩(P〈0.01);不同年龄段比较,学龄组儿童铅中毒发生率最高(P〈0.01).结论 铅中毒可导致儿童多个系统损伤,应进行科学喂养、合理膳食、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时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远离铅污染,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QQL排铅口服液的促进排铅功能。方法取小鼠,饮水给予0.1%三水合乙酸铅水溶液建立小鼠预防性铅中毒模型,同时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受试物,喂养30天后测定血、肝脏和股骨中的铅含量。结果QQL排铅口服液能显著降低高铅摄入小鼠的血铅含量,但对肝铅和股骨铅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QQL排铅口服液有一定程度的促进高铅摄入小鼠排铅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对染铅小鼠骨铅含量、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对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醋酸铅饮水制备染铅小鼠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b1(100、50和25 mg·kg-1)组,采用避暗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人参皂苷Rb1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测定小鼠的骨铅含量、脑组织中SOD活性和NOS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避暗实验潜伏期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加(P<0.05);水迷宫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搜索路程及潜伏期均延长(P<0.05); SOD活性降低,NOS活性升高,骨铅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b1组小鼠避暗实验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减少;水迷宫实验与模型组比较搜索路程及潜伏期均缩短(P<0.05或P<0.01);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NOS活性降低(P<0.05或P<0.01),骨铅含量降低(P<0.01),以上作用均呈现剂量依赖性。其中,25 mg·kg-1剂量组与100和50 mg·kg-1剂量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参皂苷Rb1可减少铅在骨组织中的沉积,对染铅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可提高染铅小鼠体内的抗氧化系统活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对染铅小鼠的驱铅作用及其对驱铅过程中钙、铁和锌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2%吐温溶液腹腔注射)、铅染毒组(Pb组,500 mg·kg-1醋酸铅灌胃,2%吐温溶液腹腔注射)、五味子乙素组(SB组,生理盐水灌胃,4 mg·kg-1五味子乙素混悬液腹腔注射)和五味子乙素驱铅组(SBPb组,500 mg·kg-1醋酸铅灌胃,4 mg·kg-1五味子乙素混悬液腹腔注射),每组10只。干预23 d后处死小鼠取材,计算小鼠体质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小鼠血中铅、钙、铁和锌水平。结果:与对照组、SB和Pb组比较,SBPb组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与染毒前比较,对照组、SB和Pb组小鼠染毒后体质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Pb组小鼠睾丸脏器系数和血中铅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Pb组小鼠血中锌水平降低(P<0.05);与SB组比较,Pb组小鼠血中锌水平降低(P<0.05);与Pb组比较,SBPb组小鼠血中钙和锌水平升高(P<0.05)。结论:五味子乙素能有效驱除染铅小鼠体内的铅,同时能抑制驱铅过程中导致的钙、铁和锌丢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在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是否具有与常规导联一样的价值.方法 对于健康人和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确诊的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步记录常规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各一份,由两位不知情的资深电生理医生进行分析诊断.而后由观察者将两种体表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的结果、以及健康人的结果相对照,分别汁箅出两种导联系统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符合率和假阳性率,并作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本实验包括山全国12家大医院提供的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32例,和健康人68例.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符合率为93.8%(30/32)、假阳性率13.2%(9/68):而头胸导联心电图的诊断符合率为100%(32/32)、假阳性率0%(0/32).头胸导联诊断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符合率高于常规导联.但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假阳性率低于常规导联,且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以其较低的假阳性率而优于常规导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