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哮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体质、遗传、环境、饮食、情绪等有关。哮喘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虚主要是肺脾肾三脏气虚为主,邪实主要有痰浊、瘀血,缓解期虽以本虚为主,但也同时存在痰瘀互阻,故在缓解期辨证论治对哮喘的防治及减少发作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介绍中医辨治不孕症经验,认为该病不外虚实两端,虚以脾’肾为主,实以肝郁、血瘀、痰浊、络阻为主。治疗当调补脾肾、疏肝活血化痰为主。  相似文献   

3.
周仲瑛治疗哮喘病经验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仲瑛教授从事教学、临床五十载 ,学验俱丰 ,精于中医内科疑难病症的治疗 ,对哮喘病的辨治 ,匠心独运 ,疗效显著。现将治疗经验介绍如下。1 发时未必尽治标  哮喘的治疗 ,习以“发时治标 ,平时治本”为原则 ,但日久反复发作者 ,由于痰浊久蕴 ,气阴耗损 ,肺脾肾三脏渐虚 ,肺虚不能主气 ,脾虚则生痰贮肺 ,肾虚则摄纳失常。因此 ,即使在发作期 ,亦可见到咳喘痰鸣、气短、疲乏、自汗、脉虚无力等正虚邪实之象 ,此时当虚实兼顾 ,不可单纯拘泥于攻邪 ,尤其是大发作有喘脱倾向者 ,更应重视回阳救脱 ,急固其本。例 1 ,男 ,1 1岁。哮喘 3年 ,主要…  相似文献   

4.
中医对间质性肺疾病认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对间质性肺疾病认识:外感实邪,瘀阻肺络;内伤情志,郁而化火;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辨证施治,宜辨病因、辨虚实、辨脏腑、辨气血痰瘀。分五型:邪在肺卫、痰热郁肺、痰浊蕴肺、肺气虚耗、肺肾两虚症。  相似文献   

5.
栗锦迁教授辨治心悸学术思想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树茂  曹云  王颖  栗锦迁 《天津中医药》2015,32(12):709-711
栗锦迁教授对心悸的治疗本于《内经》、法于张仲景,总结出该病虚实两分、兼顾五脏、全面考虑、突出主证、灵活辨治等观点。对该病的辨证分型总体上分为以虚为主证型和以实为主的证型,以虚为主的证型包括阳虚气弱和气血两虚两大类。正虚致悸(阳气不足、阴血不足)和邪实致悸(火热致悸、水饮及痰饮致悸、瘀血致悸)。以实为主的证型包括痰火扰心、痰浊阻闭、心血瘀阻、七情郁结、突受外惊。在该病的辨证治疗上,强调要兼顾虚实两端,脏器亏虚需首辨阴阳气血,标实需分清水饮、痰浊、瘀血,以及其两两组合或三者共见中的主要矛盾,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邪实特征灵活组方,基于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而功补结合做到攻不伤正,补不滞邪。  相似文献   

6.
任德权 《光明中医》2008,23(9):1365-1365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呜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因痰伏于肺,遇感诱发。发时痰阻气道,肺气失于肃降,表现邪实之证;如反复久发,气阴耗损,肺、脾、肾渐虚,则在平时表现为正虚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治疗哮喘,前人多以虚实论治,邪实者多以风痰立论,正虚者多以肾不纳气为宗,故有“急则治肺,缓则治肾”之说。笔者自1978年以来,根据临床观察,认为大多数哮喘实与气滞血瘀有关。无论痰涎壅阻肺气之实证,  相似文献   

8.
哮喘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或非发作性哮鸣,气喘性疾患,哮是指喉中有哮鸣音;喘是指呼吸困难,合称哮喘。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肾受病,升降失常,呼吸不利。邪在于肺者为实喘,气不归肾者为虚喘。受寒或当风或因饮食而发者为冷哮,因痰热素盛,肺气郁滞不宣,喉中哮鸣者为热哮。在临床中有喘证自发或哮喘同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眩晕源流、眩晕主症、辨治要领、个人重要经验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熊继柏教授辨治眩晕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经验。熊教授认为:眩晕一证,历代医家论述较详,临床病机比较复杂,就临床常见,主要在于因风、因痰、因虚3个方面。概而论之,不外虚实两端。虚者,脾虚、肾虚为病之本;实者,风邪、痰浊为病之标。眩晕辨治大法,当审其症状特点,视其标本缓急,补虚泻实,标本兼施之。熊教授个人独到经验有3点:1辨治眩晕,先审证候虚实;2虚证眩晕,详察脏腑病位;3眩晕兼肢麻者,需警惕中风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陈维琴 《国医论坛》2001,16(4):50-52
支气管哮喘发病率较高 ,该病反复发作 ,有相当部分患者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 ,乃至肺心病。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支气管哮喘认识的逐步深入 ,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支气管哮喘属祖国医学“哮证”、“喘证”范畴 ,其发生是由宿痰伏于肺 ,复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诱因引触 ,痰随气升 ,气因痰阻 ,相互搏结 ,壅塞气道 ,肺失宣降而喘促痰鸣。哮喘发作期以标实为主 ,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反复发作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特征。本病多以风、寒、热、湿、痰、瘀为标 ,以肺虚、脾虚、肾虚为本。肺不…  相似文献   

11.
洪波 《吉林中医药》2001,21(6):17-17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病之一,简称哮喘,常常反复发作,难以迅速根治,有的甚至遗患终身。笔者就多年来对本病的临床治疗体会略抒管见如下。1 辨证论治1.1 发作期 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多表现为实证或本虚标实之证。肺为清肃之赃而主气,以降为顺,上升为逆。痰浊内壅,肺气阻塞,奔迫上逆,发为喘促痰鸣。本着“既发时以攻邪为主”及“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采用平喘止咳化痰之法。 基本方:炙麻黄、杏仁、甘草、炙紫苏子、地龙、浙贝母、前胡、姜半夏。 加减:若见痰少而粘,咽红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者加生石膏…  相似文献   

12.
三十五、鼻窒当理肺 临证莫忘肝鼻窒为中医病名 ,顾名思义 ,窒者塞也 ,临证以长期鼻塞不通 ,不闻香臭为特征 ,类似于慢性鼻炎等病变 ,临床常见 ,每经年累月 ,缠绵难愈。鼻下连于喉 ,直通于肺 ,协助肺而行呼吸 ,为肺之外窍。《内经》曰 :“肺气通于鼻 ,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因此 ,鼻窍通利、辨味准确全赖肺和 ,即肺脏清肃 ,肺气畅达。若邪壅肺脏 ,或肺气虚弱 ,必然导致鼻窒发生 ,故治疗鼻窒当以理肺为主。调理肺脏 ,绝非一法 ,首当辨寒热虚实 ,痰浊轻重 ,虚者补之 ,寒者温之 ,热者清之 ,痰阻者化之。其中 ,虚实之分 ,当以明了 ,因该病日久…  相似文献   

13.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也"。痰浊血瘀,心脉痹阻不通为基本病机,新病多以邪实为主,久病多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实证有痰阻心脉、气滞心胸、心血瘀阻证、寒凝心脉证;虚证包括心气亏虚、心阴不足、心肾阳虚证,以痰浊血瘀为主,并伴有阳虚。方剂治疗有归脾汤、袁氏镇心痛、邓氏冠心胶囊、调脾护心法等。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认为哮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多与体质、遗传、环境、饮食、情绪等有关.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虚主要是肺脾肾三脏气虚为主,以肺脾气虚最多.邪实主要有痰浊、食积、瘀血,辨证论治、外治法等防治小儿哮喘缓解期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属本虚标实之患,本虚以肺脾肾气虚为主,标实以六淫外邪、痰瘀交阻为多。在急性发作期,孙教授重点清热涤痰、活血行滞,对缓解期,权衡其虚实程度,重视气血阴阳、脏腑功能的微调作用;根据病人不同的体质特点,分别予“春夏养阳”,以防秋冬风寒之邪蕴结痰火,对老年患者宜以柔润为主,浊药轻投,柔刚相济,长年调理的原则,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小儿哮喘辨治三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哮喘是一种小儿常见病 ,多见于 3岁~ 7岁小儿。主要以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一般哮是指呼吸时喉中的哮吼声 ,喘是指呼吸急促 ,因哮必兼喘 ,故而通称哮喘。哮喘易反复发作 ,好发于春秋气候突变季节和冬季严寒时。哮喘病名最早见于《丹溪心法》。喘有虚实两类。张景岳云 :“实喘者有邪 ,邪气实也 ;虚喘者无邪 ,元气虚也。”叶天士云 :“在肺为实 ,在肾为虚。”罹患本证成因颇多 ,一是素体不足 ,二是痰饮留伏 ,三是肺脾肾不足与痰浊相结。历代医家认为 ,肺脾肾三脏不足、卫表不固和痰湿内伏 ,是致病的主要内因。外因多为气候转变 ,寒…  相似文献   

17.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以喉中哮鸣有声 ,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其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因痰扰于肺 ,遇感诱发 ,属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之证。由于其反复发作 ,危害较重 ,笔者根据“发时治标 ,平时治本”的原则 ,总结出防治哮喘发作的四种方法。现分述如下 :1 从肺论治此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哮是指喉中有哮鸣声,喘是指呼吸困难,两者在临床上往往同时发生,合称为哮喘。 一、病因病机: 导致哮喘的病因较多,可由外感内伤等各种疾病引起,概括起来不外邪实、正虚两个方面。一般说,实喘是感受风寒或风热时邪而引起,或痰浊及肝郁气逆壅阻肺气而成;虚喘则为精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或脾虚生痰所致。  相似文献   

19.
马琍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对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有较为深入的认识,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宝贵经验,尤其擅长以中医药辨治高血压病。认为本病中医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包括气虚、气阴两虚、肝肾不足;实者,乃风阳、痰浊、瘀血内扰所致。而临床又以虚实夹杂之证最为常见,治疗应当虚实兼顾,或扶正为主,或驱邪为要。辨证分为风阳上扰,气虚痰瘀,肝肾不足、瘀血阻窍3型,并据此提出平肝潜阳,益气化痰逐瘀,补益肝肾、化瘀通窍之治疗法则。施之临床,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目前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的呼吸道疾病,现已成为世界范围的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全世界约有一亿五千万人患有哮喘。我国成人发病率为0.7%~1.5%,一般季节性发作。中医认为哮喘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标实可因风、寒、痰、瘀、气等邪气所致,或素有痰饮者感受诸邪更易发病。本虚责之于肺、脾、肾诸脏亏虚。或本有肺、脾、肾虚,感受外邪而发病;或外邪侵犯发为哮喘,日久诸脏受损,终致本虚标实之虚实夹杂证。其中血瘀和肾虚在哮喘发作日久的患者中占有突出地位。西医认为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