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患者接受华法林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并评价其长期预后意义。方法21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患者分为华法林抗凝组(A组)及阿司匹林抗凝组(B组),A组监测INR在1.8~2.5之间,B组不测INR。结果21例患者发生出血事件:A组10%,B组9%(P>0.05):血栓栓塞并发症:A组10%,B组36%(P<0.05);再次因肺部感染和心衰平均住院人次数:A组(1±1),B组(3±2)(P<0.05);随访1.2~5年.A组病死率0,B组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与阿司匹林抗凝相比能明显降低血栓栓塞并发症,减少因心衰和肺部感染再次住院次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任行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227-228
目的探讨华法林预防心房纤颤血栓栓塞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68例阵发及持续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及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68例患者发生脑栓塞2例,周围血栓栓塞1例,出血3例,死亡1例。结论心房纤颤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血栓栓塞及其他不良反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华法林对老年人心房纤颤的抗凝效果。方法 80例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40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300mg/d,晚饭后即刻口服;华法林组40例患者给予华法林(起始剂量3mg/d,然后根据INR进行调整);监测用药后1、3、5、7周的PT值,随访脑卒中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的抗凝效果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脑卒中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结论 3~4mg/d的华法林对老年人非瓣膜病房颤的抗凝疗效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华法林预防心房纤颤血栓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栓塞是心房纤颤患者常见的临床事件,华法林能有效减少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1]。本文总结 152 例心房纤颤患者应用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并与对照组比较,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选择我科 2000 年 1 月~2004 年 1 月部分住院或门诊病人经心脏彩超及心电图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对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46例来我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分为观察组(阿司匹林和华法林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华法林单药治疗),每组23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及患者的肾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及肾功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脑血栓发生率较低,出血风险较小,对肾功能也没有严重损害,但与华法林单药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CHADS2卒中危险评分和HEMORRHAGES出血风险评分,观察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高卒中风险、高出血风险心房纤颤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ADS2卒中危险评分3~6分、HEMORRHAGES评分≥2分的心房纤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组Ⅰ为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1.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组Ⅱ为阿司匹林对照组,观察各组卒中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高卒中风险、高出血风险的心房纤颤患者,低强度华法林抗凝能有效减少血栓事件发生,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华法林不同强度抗凝对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低强度抗凝对国人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血栓栓塞发生的可行性。方法将至少有一个栓塞危险因素的心房颤动患者102例予以华法林抗凝治疗,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随机分为低强度抗凝组(INR1.60—2.50)50例和较高强度抗凝组(INR2.51—3.20)52例,观察2组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低强度抗凝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2.O%(1/50),较高强度抗凝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9%(1/52),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强度抗凝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0%(1/50),较高强度抗凝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9.6%(5/5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以INR为1.60~2.50水平时出血风险小,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同样达到预防血栓栓塞的目的,同时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李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5):31-31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心房颤动患者76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各38例,分别采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栓、栓塞事件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华法林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抗栓效果。方法 86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组43例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血栓栓塞风险(CHADS2)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发生出血事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3例(6.98%)比对照组10例(23.26%)少,且治疗后CHADS2评分为(0.74±0.07)分,比对照组的(3.45±0.23)分低,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法林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抗栓效果显著,能减少血栓栓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阿司匹林与调整剂量华法林预防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房颤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常规门诊随访,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180例患者进入分析,阿司匹林组90例,华法林组90例。随访3年。与阿司匹林比较,调整剂量华法林明显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华法林组轻微出血高于阿司匹林组。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可明显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但华法林组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多数出血并发症发生在INR〉3.0,严密监测(INR 2.0-3.0)下的调整剂量华法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低剂量长期使用华法林对患者脑卒中和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2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d。华法林高剂量组患者在使用华法林钠片前测定抗凝强度国际化标准比率(INR)作为基础值,初始剂量为2.5 mg/d,每隔3~5 d复查IRN,根据IRN调整使用剂量,每次增加0.625 mg,直至复查INR达标,达标时IRN值为2.1~3.0。华法林低剂量组患者使用华法林初始量为1.25 mg/d,每隔3~5 d复查IRN,达标时IRN值为1.5~2.0。根据IRN调整使用剂量,如果INR<1.5,每次增加0.625 mg,直至复查INR达标;如果INR>2.1,将华法林剂量减少0.625 mg。INR不稳定时,连续达标2次后以该剂量作为维持剂量,每月复查1次,直至INR达标。3组均治疗随访18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卒中发生情况、凝血指标、华法林用量、达INR标准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后,华法林高剂量组脑卒中发生率为2.82%,华法林低剂量组为4.2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延长(P<0.05),华法林高剂量和低剂量APTT、PT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低剂量组华法林使用量和INR达标准值时间均明显低于华法林高剂量组(P<0.05)。治疗期间,华法林高剂量组出血、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6%,华法林低剂量组为5.6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58%(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长期使用低剂量华法林能够有效的达到预防脑卒中的效果,其疗效与标准抗凝强度相当,且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与华法林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阿司匹林与华法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现象,其中,华法林组的出血率为6.0%。阿司匹林组的出血率为2.0%。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华法林组有1例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0%,阿司匹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14.0%。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治疗心房颤动可以显著降低外周动脉栓塞、缺血性脑卒中等的发生率,疗效确切。但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予以密切关注,以减少出血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何清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1):32-33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使用方法及临床效果,以减少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强调需密切监测标准化比值(INR),以减少华法林的不良反应。方法总结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3.33%、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房颤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服用期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0例房颤患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华法林(2.5~3.0)mg/d治疗,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观察4周,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以后查INR 1次/月。对照组30例,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d。门诊随访记录各类并发症及脑卒中和血检性并发症,随访1年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发生出血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脑梗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1例牙龈、皮下出血,1例牙龈、尿路出血,1例脑梗死。对照组1例牙龈出血,8例脑梗死。结论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华法林假日疗法对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38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20)和华法林假日疗法治疗组(观察组,n=18),观察两组患者为期12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血栓等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5.6%:5%,P&gt;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5.6%:20%,P<0.05),对照组由于未监测INR发生1例出血性死亡事件。结论:观察组患者栓塞风险未增加,出血风险发生率较低,价格便宜且不需要频繁监测INR,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使用。 相似文献
18.
蔡德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5):163-164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脑卒中风险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1.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对照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情况,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出血情况。对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INR监测情况。结果在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脑血栓共3例,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发生脑血栓共12例,脑血栓发生率为40.0%。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脑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除了出血并发症较为常见外,其他的并发症患者能够耐受,疗程均持续完成。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有助于防止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防治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春元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2,29(4):249-250
缺血性中风患者尽管常使用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治疗 ,但其复发率仍然很高。一般认为用华法林预防心原性栓塞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本研究旨在评估以前有非心脏栓塞性缺血中风患者用华法林预防缺血性中风复发的疗效是否亦优于阿司匹林。研究对象为 1个月前曾有缺血性中风及Glasgow预后评分≥ 3适于华法林治疗的 30~ 85岁患者。Glasgow预后评分中 3分代表严重残废 ,4分为中度残废 ,5分为轻度或无残废。评估的药物为阿司匹林 (32 5mg·d- 1)和华法林 (2mg·d- 1) ,华法林剂量调整至达到与维持国际正常化率 (INR) 1.4~2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华法林和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脑卒中高危患者的疗效。方法120例脑卒中高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均为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控制基础疾病治疗,如降血脂、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拮抗心律失常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华法林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治疗12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治疗期内完全性脑卒中发生率0相比对照组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内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不典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分别为0和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和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相比对照组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脑卒中高危患者可以降低其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不典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