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结核误诊原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结核的误诊原因。方法:对13例口腔结核病误诊病例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结核病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导致误诊。结论:口腔颌面部结核病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复杂病例需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必要时应进行抗结核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特征,旨在对老年口腔颌面部结核患者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方法:对11例老年口腔颌面部结核患者均行胸部X线摄片、病理检查、分析。结果:老年人口腔颌面部结核症状不明显,发病部位多在口腔黏膜,溃疡是其主要形式。72.7%(8/11)伴有肺结核,36.4%(4/11)误诊为肿瘤。11例全部转入结核病医院,经系统抗结核治疗,10例临床治愈,痰菌榆查阴性;随访1-2年无复发;1例临床症状明冠得到控制。结论:老年口腔颌而部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对疑有口腔颌而部结核的老年患者应及时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方法:对2005.2—2010.12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12例口腔颌面部结核病例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本组12例口腔颌面部结核表现为单个淋巴结结核(8例),单个口腔黏膜溃疡(3例),结节增生并溃疡(1例)。其中2例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对5例淋巴结结核仅行手术完整切除,另7例采用手术切除及规范抗结核治疗。结论: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全身症状少见,误诊率高,依靠病理学诊断,以手术及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九十年代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特点 ,以便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 10年间 10 4例面颈部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进行总结 ,全组病例均病理确诊 ,并行 1~ 8年随访。结果 男女比为 1∶ 1.89;2 5~ 44岁为高发年龄组 ,占 33.7% ;6 .7%患者有系统症状 ;局部症状表现多为结节型占 75 % ;74例手术加药物治疗 ,30例单纯药物治疗 ;随访 1例复发。结论 九十年代口腔颌面部结核女性及青壮年患病率上升 ,系统症状少见 ,局部症状不典型 ,造成临床诊断困难。治疗上单灶性、单区域性淋巴结结核 ,腺体结核应手术与药物相结合 ;多区域性淋巴结核、粘膜及骨结核以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5.
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结核病变以颈部淋巴结结核最为多见,而腮腺内淋巴结结核则少见。文献上多以腮腺结核报道,其中包括腮腺内淋巴结核和腮腺实质结核两类。由于腮腺内淋巴结结核临床上少见,诊断较困难,常误诊为肿瘤,因此现将我院14例腮腺内淋巴结结核(并经病理证实)作一分析,并对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瘤临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瘤误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呼伦贝尔市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92-2006年共收治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45例,对其中7例初次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均未诊断为恶性淋巴瘤,再次病检后最终确诊为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首诊误诊率17.8%。其中误诊为炎症者占75%。结论: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瘤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性及无特异性症状体征,易误诊。故临床专科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淋巴瘤的误诊。  相似文献   

7.
口腔及咽喉腔结核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提高对口腔及咽喉腔结核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对22例口腔及咽喉腔结核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分析,并经病理及抗酸染色明确诊断。结果 经规律、联合抗痨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对口腔及咽喉腔粘膜渍疡对症治疗4周以上仍无好转者应注意排除口腔及咽喉腔结核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九十年代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特点,以便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1990年1月~1999年12月10日间104例面颈部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进行总结,全组病例均病理确诊,并行1~8年随访。结果 男女比为1:1.89;25~44岁为高发年龄组,占33.7%;6.7%患者有系统症状;局部症状表现多为结节型75%;74例手术加药物治疗,30例单纯药物治疗;随访1例复发。结论 九十年代口腔颌面部结核女性及青壮年患病率上升,系统症状少见,局部症状不典型,造成临床诊断困难。治疗上单灶性、单区域性淋巴结结核,腺体结核应手术与药物相结合;多区域性淋巴结核、粘膜及骨结核以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早期正确诊断水平和减少误诊,我们对近十年(1964~1984)来诊治的42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做了统计,其中有36例术前临床诊断与术后病理报告不符合,误诊率为8.53%。下面将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门诊误诊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的临床特点,避免误诊.方法 对23例门诊误诊口腔颌面部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3例患者中,男∶女=1.88∶1.00,平均年龄42岁.发病部位依次为颈部、腮腺、腭部及牙龈,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NHL恶性程度较高,表现多样,首诊时易被误诊,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口腔表征为首发症状的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防止漏诊误诊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近5年因口腔症状首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相关科室(口腔黏膜病科、牙周病科、牙体牙髓病科和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的50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口腔表征的多样性及分布情况。结果: 500例首诊于口腔各科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口腔表征有口腔黏膜和牙龈出血、牙龈增生、口腔黏膜溃疡、口腔黏膜感染及口腔颌面部肿块。其中以口腔颌面部肿块症状首诊者数量居首,占19.8%。血常规、凝血机制和口腔病理活检对血液系统疾病的初步筛查与确诊至关重要。结论: 多种血液系统疾病都可能在疾病初期就出现口腔表征,正确认识血液系统疾病多样性的口腔表征,结合血常规和凝血机制检查以初步筛选血液系统疾病;对表现为口腔颌面部肿块的患者进行肿块活检,可在临床上更早地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从而避免误诊和漏诊。口腔表征的治疗以针对血液系统疾病为主,口腔局部对症治疗为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结核的发病趋势与临床变化,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间52例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口腔颌面部结核以单一病灶包块型为主,占38例,主要侵犯淋巴结;溃疡型5例,主要累及口腔粘膜;其它9例.52例中仅4例有结核病史(7.69%).手术加系统性药物治疗40例,以药物治疗为主12例,全部病例痊愈,无并发症,经6个月~2年随访无复发.结论口腔结核的既往典型特征已不明显,临床表现与局部病变密切相关,活检能明确诊断.冶疗以手术加药物治疗相结合;多部位结核、粘膜结核、骨结核以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3.
口腔诊断学     
桩钉对磁共振成像伪影形成的影响;纤维鼻咽镜对上颈部疑似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露髓孔在龋源性牙髓病诊断中的意义;MRI对双侧头颈部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意义;30例口腔颌面部结核误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0(2):132-132
本书介绍了临床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综合征的相关知识。书中对每一综合征分别按别名、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和口腔颌面部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247例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247例口腔颌面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其中口腔粘膜结核94例,淋巴结结核108例,腮腺结核27例、面部皮肤结核15例,颌骨结核3例。男性154例,女性93例(1.65:1)。发病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71岁,平均32岁。病程最短者15天,最长者30年,平均2.5年。临床诊断符合率为41.3%,其误诊多数为炎症、肿瘤及溃疡。作者对口腔顿面部结核性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97例颌面部肉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对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好发年龄为20~29岁,上、下颌骨最多见;组织学类型以骨肉瘤多见。结论:颌面部肉瘤病理类型多样,以成骨型骨肉瘤多见。放疗后肉瘤发生率高,且诊断和治疗难度加大,应予以重视;对于新类型肉瘤的诊断应以组织学改变为基础,辅以X线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7.
口腔颌面部肉芽肿性疾病是一组病因不同,但以肉芽肿性炎症和肉芽肿形成为共同病理特征的颌面部疾病的总称,该病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其诊断复杂,在治疗上也存在很大差别.本文将从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对口腔、颌面部发生的肉芽肿性疾病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与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确诊相关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0-02—2012-03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之比为2.4∶1,可发生于颈部及颌下区、牙龈、腭部、腮腺、颊部及舌根部等。病理类型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临床及病理首诊确诊率均偏低。结论: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确诊依靠病理学诊断,但对取检标本及病理诊断均有较高要求,有些不典型病例需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及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9.
口腔颌面部错构瘤(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军  陈关福 《口腔医学》2002,22(1):29-30
目的 研究口腔颌面部错构瘤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了7例错构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表现。结果 口腔颌面部错构瘤有其自身的组织学和临床特征。结论 通过组织学检查和其临床表现特征,可以正确地诊断错构瘤。  相似文献   

20.
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是一种由平滑肌细胞或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所组成的恶性肿瘤,临床上非常少见,占成人软组织肿瘤5%~10%,好发于富平滑肌组织的器官,以消化道和子宫最为常见[1].LMS发生于口腔颌面部则极为少见,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本文报道1985~2005 年间本院收治的8 例口腔颌面部平滑肌肉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与预后,以期为口腔颌面部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