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何谓安神剂?其立法依据是什么?应用时需注意哪些问题?答:凡用重镇安神或滋养心神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安神作用,以治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统称为安神剂。本类方剂的立法依据是“惊者平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即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平调脏腑之间的关系而达到安神目的。应用安神剂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重镇安神剂多由金石药物组成,质地坚硬,宜打碎先煎或久煎才能煎出有效成分。②金石药物有质重碍胃之弊,只宜暂用,中病即止。对脾胃虚弱者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2.
一、说明下列问题:1.方剂的组成原则是什么?有何意义?临床运用成方时,常有哪些变化?试举例说明之。答:方剂一般是由主药、辅药、佐药、使药四个方面组成的(亦称君、臣、佐、使)。主药:是针对病因或主证而起主要治疗  相似文献   

3.
可以这么说,没有人终身不患任何疾病。问题是,患上疾病以后,经过治疗,有的人很快就康复了,有的人却久治不愈,甚至与疾病“携手到老,相伴终身”。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患上了某种疾病以后,且久治不愈,人们才悟出来健康的珍贵,才会不断的跑医院找医生。然而,医生真的能够治好你的疾病,还你一个健康活力的体魄?非也。医生的诊  相似文献   

4.
《针方六集》是明代医家吴昆晚年之作,其中有大量篇幅对八脉交会穴进行了论述,有较强的实用性,被称为“针家纪纲”。文章对《针方六集》中“八法”相关内容进行了分类、分析、归纳,总结出“八法”形成不晚于元代窦杰的《针经指南》,并通过《医学小经》以歌诀形式流传。《针方六集》提出了“列缺本络手阳明,心主犹乎心,又肝肾之邪同一治,皆不及之及也”,将十二经脉以及奇经八脉全部囊括其中;首次以伤寒六经“表、里、半表半里”理论解释“八脉”交会穴的治疗原理,提出了后溪穴与申脉穴主治在表之疼痛性疾病,内关穴与公孙穴主治在里之胃肠、心胸疾病,临泣穴与外关穴主治在半表半里之肝胆、三焦疾病。系统整理了八脉交会穴定位(值得注意的是照海穴、申脉穴、列缺穴的定位),强调“解结”与四穴同取,同时需要在针刺得气基础上进行补泻,以症状好转为一次治疗结束的标志等。文章最后以临床案例进行验证,并对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现状予以分析,提出了相应观点,以期为八脉交会穴的临床运用提供少许启发,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5.
有问必答     
河南省焦作市54772部队卫生队陈志东问:贵刊今年第一期所刊“几种独特的治疗法则”一文介绍了“提壶揭盖法”等五种独特的治疗法则,除此之外不知还有哪些独特治疗法则,其适应证和代表方剂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穴位,位于足太阳膀胱经背腰部第一侧线,后中线各旁开1.5寸(约为30~40 mm,因其为同身寸计量法,具体刻度因人而异).王冰注:"谓五脏之背俞也,各挟脊相去同身寸之一寸半."《素问?气府论篇》记载,"挟脊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五脏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委中以下至足小指旁各六俞".《黄帝内经》提出背俞穴的位置,经历代医家逐渐完善了背俞穴的名称,至《千金方》最终完备了各背俞穴的具体名称及对应位置.背俞穴是脏腑病症的反应点,如《素问?空骨论篇》云:"灸寒热之法……视背俞陷者灸之";也是治疗脏腑疾病的特定穴位.《素问?长刺节论篇》云:"背俞也,刺之迫藏,藏会."临床运用背俞穴治疗各种由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的疾病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一、泻下剂的涵义是什么?因何立法? 答泻下剂是指凡以泻下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攻逐里实等作用,用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所谓攻逐里实:主要是通过泻下大便,以排除胃肠内的积滞(如宿食、燥屎等),荡涤实热,攻逐体内积水等等。临床常用于治疗里实证。里实证包括范围很广,本类方剂仅适用于寒热积滞,水饮内停一类病证。泻下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及《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者攻之”的原则而立法的。属于“八法”中的“下法”。二、泻下剂有何临床意义?应用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人究竟靠什么活着?人体健康的最重要一个前提是“活着”,有一句俗语叫“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那么支撑我们活下去的“气”到底是什么?中医学认为“气”是人体功能和形体的结合。“气”的运动形式是什么?气的运动形式有哪些?中医学认为“气”的运动形式有“升、降、出、入”四种。四者缺一不可,《黄帝内经·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我们首先来看“出和入”。狭义的“出”包  相似文献   

9.
张艳  倪光夏 《河南中医》2012,32(2):222-223
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气血经气相通的8个穴位,分别为:列缺、照海、后溪、申脉、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多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腕踝关节附近,此八穴首见于宋子华的《流经八穴》,后收于元·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窦氏称其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明·徐凤所著的《针灸大全》中首次提出八脉交会穴的名称,并提出“主应配穴法”及“灵龟八法”、“飞腾八法”两种按时配穴法.八脉交会穴为正经和奇经八脉相通穴,针一穴可治疗两经以上疾病,故治疗范围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下法”是中国传统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下,就是运用泻下方剂,使其机体排便作用增强,通过排便达到治病的目的。中国传统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指出:“中满里实”,“里热”、“血瘀”者均用下法治疗。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制定了31首泻下方剂,为后世提供了运用下法的基本原则和方剂;宋金时代的张子和始将下法用于伤科“诸如落马坠井、打扑损伤、汤沃火热、车辗大伤、肿发痛、日夜号叫不止”等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跌打损伤后,必先外伤筋骨皮毛,内伤气血,经络受损,气滞血瘀,六腑气机失…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各家对经外奇穴见解各异,有的针灸文献认为“奇穴”就是“经外奇穴”的简称:有的认为不在十四经脉循行部位的穴位称“经外奇穴”:有的认为《内经》未载之穴称“奇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未载之穴称“别穴”,而习惯上将《内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未载之穴均认为“经外奇穴”。此皆为不明“经外奇穴”由来之故。  相似文献   

12.
中药治疗是中医主要的治疗手段,而方剂最能体现药物治疗的精华。方剂的疗效为何大于单味药之和?其中有什么奥妙?张老师结合《三国演义》《红楼梦》向孟老讲了中医方剂的基本结构及所产生的"非加和"效应。  相似文献   

13.
“足三里”穴传入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正> “足三里”穴有全身性强壮作用,能“理脾胃”、“和肠消滞”、“通调经络气血作用”,为临床治疗腹腔内脏疾病的要穴,以“肚腹三里留”著称。在针麻手术中,多种外科、妇科手术以“足三里”穴做为体针麻醉的主穴.“足三里”穴完成这么多复杂功能的形态学基础是什么?下面对分布到“足  相似文献   

14.
方剂命名之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慧 《中医研究》2004,17(5):63-63,F003
从古到今,医家们很重视方剂的命名.有的方剂命名简单明了,医者想强调什么内容,什么药物,一看便知;有的方剂命名含蓄深奥,须细细体察,才能明白其中道理.现就六版教材的某些方剂的命名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及组方在肺系疾病方剂中的用药规律,为白及的临床合理使用及其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医方剂大辞典》和《中医肺病方剂辞典》中收集整理含白及的方剂,将方名、方源、治疗疾病名、组成、用法用量、用药途径等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结果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白及的肺系疾病复方共...  相似文献   

16.
高秉钧在其著作《疡科心得集》中首次提出“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从会阳穴所处的位置、足太阳膀胱经是湿热所聚之腑的特性、肛痈等疾病的病因病机等方面对该理论进行了阐述与应用。通过对该理论进行探析可知,《黄帝内经》是“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理论的源头,历代医家在肛门疾病的针灸治疗、中药方剂组方思路等方面对该理论均有应用,该理论是对前人学术思想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正> 桂枝汤究竟属于哪一类的方剂,似乎不成问题,而事实上,关于桂枝汤分类归属问题,却是历来就有争议.多数医家是将本方归属解表剂中,现在试用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也是这种意见.也有一些医家将本方归于和解剂中,较早提出这种认识者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而明确提出桂枝汤为和方者,则是清代的王晋三,他在《伤寒古方通》里说:"桂枝汤和方之祖,故列于首."今人金寿山教授也说桂枝汤"是和剂,是调和营卫之剂."那么桂枝汤究竟属于哪一类方剂呢?本文想从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8.
<正> 1.祛痰剂的涵义是什么?试述其适应范围。答: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排除或消解痰涎作用,以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祛痰剂。本类方剂统治痰证。痰证的范围甚广,其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故俗有“痰为百病之母”之说。祛痰剂除治疗咳嗽有痰、胸闷憋喘一类呼吸系统病变以外,亦可用于痰饮留聚其他脏腑之恶心呕吐,眩晕,心悸失眠,中风,癫狂及痰滞经络所致的瘰疠,痰核,流注等等。2.祛痰剂分为几类?各适应哪些病证?答:痰证的种类很多。常因病因、部位及病程  相似文献   

19.
经方治疗痛经验案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大正 《山西中医》2005,21(5):47-48
方出《金匮要略》中,是治疗“寒气厥逆”的方剂,由茯苓、乌头、半夏、细辛4味药组成.  相似文献   

20.
试题 一、问替(16夯) 1。举例说明什么是“六书”? 2。举例说明什么叫经、史、子、集? 3。“十三经”包括哪些书? 风。“二十四史”包括哪些书? ‘二、很据一九七八年统编《医古文》教材附录《古仪语常用润简释》的桩示,分别举例说明下列实润的常用愈义(巧分) 1。厉2。寻3。适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