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长路  张兰 《中医学报》2024,(1):149-152
亚急性甲状腺炎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痰气瘀阻等病理产物化火壅结颈前所致,加之受外感六淫邪气侵袭入里,气机运行不畅郁而化火,“郁火”贯穿整个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病过程。气滞、痰凝、血瘀是产生郁火及发病关键,临床上可见多种外感内伤因素相结合导致气血瘀滞并痰、郁、火互结于颈前而发为本病。治疗当以“火郁发之”理论为指导,一方面向上、向外宣散透发郁火;另一方面顺应郁火自上向下的传变趋势,向下、向内降泻清解郁火。亦可根据郁火成因辨其火之来源,火自外来者,应从表散;火自内生者,应从内清。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时可在清热解毒、理气祛痰、活血通滞基础上予以辛凉之品,常运用银翘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改善患者体内郁火内结的状态,从而缓解亚急性甲状腺炎因气血瘀滞并痰、郁、火互结而出现的发热、颈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13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症状出现频率依次为:倦怠乏力胸胁胀痛纳差胸脘痞闷便溏烦躁易怒周身困重恶心善叹息、胸胁刺痛;舌质出现频率依次为:淡红淡有齿痕红黯有瘀斑;舌苔出现频率依次为:白腻薄白黄腻;脉象出现频率依次为:弦滑细濡数涩。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分布出现频率依次为:肝郁脾虚湿浊内阻湿热蕴结痰瘀互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出现频率依次为:湿浊内阻湿热蕴结肝郁脾虚痰瘀互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布出现频率依次为:痰瘀互结湿热蕴结湿浊内阻、肝郁脾虚。结论:通过对13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梳理中医药标准文献中不同疾病痰瘀互结证的治疗认识,对其共性特点和规律进行挖掘和可视化展示,为痰瘀互结证治疗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支持。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人工检索《中医内科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诊疗方案》《神志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等包含痰瘀互结的教材、指南等著作,期刊文献及著作类文献的检索日期均截至2021年11月30日。采用SPSS Modeler进行矩阵共现,采用Aprior建模,最后利用Gephi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通过图谱检索发现胸闷、乏力、皮下肿块、皮肤麻木是不同疾病痰瘀互结证常见的临床症状,舌质紫暗、瘀斑、舌苔厚腻、脉涩是不同疾病痰瘀互结证常见的舌脉,化痰、活血、祛瘀、通络是不同疾病痰瘀互结证常见的治法,半夏、茯苓、桃仁、甘草是不同疾病痰瘀互结证常用的中药。结论 痰瘀互结几乎可见于临床各系统疾病,中医诊疗应既注重共性药物的使用,也关注不同疾病特色治法方药的发现,未来可进一步构建宏观与微观融合的痰瘀互结知识图谱,为痰瘀相关疾病的综合应对提供辅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常见中医证型的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相关文献,将纳入文献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证型规范为痰瘀互结证、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脾肾两虚证...  相似文献   

5.
“气化则湿亦化”论述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三焦之湿均因气化不利所致,治湿皆需以行气为本,重在宣畅气机,恢复三焦气化。治湿犯上焦,需宣肺利气、化湿开郁;治湿阻中焦,重在健脾行气,使脾气畅达,既助湿化,又杜生湿之源;治湿滞下焦,需淡渗通阳,因势利导。治湿之“开上、宣中、导下”三法均寓有“气化湿亦化”之机理,而轻宣、开泄、芳化、淡渗等诸法也应随证而用。“气化则湿亦化”学术思想的挖掘可为中医湿证的基础研究与治湿法的临证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痤疮在中医学上称为"皶",历代中医文献对此都有记载,或从三焦论治,或从营卫论治,文章分别从肝郁化火、邪郁肌腠、中焦湿热,循经上扰、心肝火旺,热毒壅滞、肺肾阴虚,痰瘀互结4个角度进行临床辨证,临床疗效显著,为临床痤疮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见五种证型不同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肪肝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208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证68例、湿浊内停证37例、湿热蕴结证47例,脾肾两虚证31例以及痰瘀互结证25例,同期选择健康对照组60例,比较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占比关系及相关生化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结果脂肪肝程度从轻到重排序: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脾肾两虚证→痰瘀互结证。轻度脂肪肝湿浊内停证中TC、ALT指标外,其余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四项生化指标(TC、TG、ALT、HOMAIR)在各中医证型间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的TC、TG与其它三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与TC(r=0.14,P=0.00)、TG(r=0.13,P=0.01)有显著相关性;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ALT升高较其他三证型明显,痰瘀互结证与ALT(r=0.11,P=0.02)有显著相关性;湿热内蕴型HOMA-IR较其它四证型升高明显,湿热内蕴证与HOMA-IR(r=0.14,P=0.02)有显著相关性;痰瘀互结证患者HGB指标有80%高于正常值,湿热蕴结证有72.34%高于正常值,与其它三证比较占比率上升。结论脂肪肝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具有相关性,生化指标的检查结果能有效地帮助临床进行分型诊断,能够为患者病情的发展以及预后提供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应与中医的腹痛相似,其病因病机,多由感受六淫之邪、饮食不节、情志失畅、胆石、虫积、创伤等因素引起邪阻气滞,肝胆不利,湿郁热结、蕴于中焦,表现或为肝郁气滞之证,或为肝胆湿热之证,或为胃肠热结之证;病位在脾,与心、肝胆、胃肠有关,中医辨证应以实证为纲。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劳绍贤教授运用岭南道地药材治疗内外科杂病的临证用药经验,并加以推广。[方法]通过日常跟诊、记录典型病例、查阅相关文献,从经验方药方面论述劳教授运用岭南道地药材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其用药经验和自拟良方进行总结,并附验案加以佐证。[结果]劳绍贤教授根据岭南地理环境及岭南人体质特点,以传统中医药辨证与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相结合,临证善用岭南中草药治疗内外科疾病。湿热与毒互结所致慢性肝炎,当治以疏肝健脾、清热解毒,选用田基黄;湿热与瘀滞搏结所致慢性前列腺炎,当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选用广东王不留行;湿热气滞互结所致胃脘痛,当治以清热祛湿、理气止痛,选用救必应;湿温发热当治以透热解表、芳香化湿,选用土茵陈;热毒互结所致实热肿痛,当治以清热凉血解毒,选用肿节风;瘀滞所致胸胁痛,当治以疏肝和络止痛,选用铁包金配穿破石。验案一诊断为胃痞(脾胃湿热证)、胁痛(气滞血瘀证),治宜清热化湿、理气通瘀,方用"清浊安中汤合菖志"加减,方中重用铁包金和穿破石。验案二诊断为胃痞(脾胃湿热证)、牙痛(胃火炽盛证),治宜清热化湿、泻火消肿,方用"清浊安中汤合藿香"加减,其中重用肿节风治疗后均获得良效。[结论]劳绍贤教授针对岭南地域气候特点及人群体质,提出"湿热与滞、瘀、毒互结"之病机,因地制宜采用岭南道地药材治疗内外科杂病,临床疗效显著,其经验及验方值得推广以造福更多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冠脉CTA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搜集到的122例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得出冠心病冠脉CTA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中医各证型中,(1)气阴两虚证多见于女性,痰瘀互结证多见于男性;(2)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多见于心肌桥,但以气滞血瘀证更为显著;(3)气阴两虚证以冠脉单支病变为著,心血瘀阻证、痰瘀互结证以多支病变为著;(4)气阴两虚证以冠脉轻度狭窄为多见,痰瘀互结证以冠脉重度狭窄为多见。结论:冠心病的冠脉CTA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焦湿热兼证的发生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对152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及81例中青年肺部感染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总结老年肺部感染中焦湿热兼证的发生及证候学特点。结果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有49.3%可见中焦湿热兼证,明显高于中青年。口苦、口黏、不欲饮水、纳差、脘腹胀闷、舌质红、苔腻是老年肺部感染中焦湿热兼证的主要证候特点,兼见头身困重、大便黏腻不爽等。结论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常兼有中焦湿热证,发生率较高,提示该兼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尿源性脓毒血症临床基本证候分布情况,探讨其中医证候特点,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泌尿外科及重症医学科42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中医四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确定证型,并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结果: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实证及虚实夹杂证,血瘀、热毒、湿热、阴虚是主要的临床证候要素。结论:水道不通,气机闭郁,湿、热、瘀互结内蕴于里是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病机特点,虚实辨证可以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老年肺部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更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因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而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由于抗生素的不恰当使用,也常常影响该病的治疗。中医辨证论治该病,在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疗程、增加治愈率等方面均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我们在既往研究中对152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常兼有中焦湿热证,且该证型与年龄相关,发病率较高,约为49.3%[1]。现从理论角度进一步分析探讨老年肺部感染中焦湿热兼证的证治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继  张垚  张春阳  翟国超  郭思佳  王强 《中医学报》2020,35(8):1587-159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文献资料,提取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舌脉、中医证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等多维分析方法,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最终筛选文献39篇,共纳入4 544例患者,中医症状分析显示,频次前10位的是发热(69.92%)、咳嗽(33.23%)、乏力(27.24%)、胸闷气短(19.50%)、干咳无痰(14.74%)、肌肉酸痛(1.07%)、纳差(10.43)、腹泻便溏(10.37%)、头痛(10.21%)、咳白痰(9.86%);舌质主要见红舌或暗红舌(45.96%)、淡红舌(18.50%),舌苔主要见白腻苔(51.27%)、黄腻苔(28.55%)、白厚苔(21.92%);脉象以滑脉(22.73%)、数脉(20.91%)、濡脉(8.31%)、浮脉(7.79%)等多见。关联规则分析设置信度≥0.5,支持度≥95%,最大前项数为5,提升≥1,共计得到高频关联组合条目29组,挖掘出咳嗽、乏力、发热、咽痛、便秘、肌肉酸痛、头痛、腹泻便溏、脉弦10个核心证候信息。因子分析共得到10个公因子,进一步将10个因子聚类分析,最终共聚为3类,中医证候依次为湿遏肺卫证(54.65%)、湿困中焦证(22.88%)、热毒炽盛证(22.47%),其中以湿遏肺卫证为主。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特点为湿遏肺卫证、湿困中焦证、热毒炽盛证,可为临床治疗及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干燥综合征是临床以口、眼干燥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药治疗优势明显,临床应用广泛,但仍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规范中医证候诊疗共识,限制了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此,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组织全国48家医院的50余名专家形成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共识,临床分为阴虚津亏证、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含阴虚热毒)证、燥瘀互结证和燥湿互结证共5个中医证候类型,并对治则和方剂同时进行共识。这一全国性共识的形成和推广,在干燥综合征中医诊疗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痰瘀同治为法,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观察化痰脉通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入选符合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CCB、ARB或ACEI、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血运重建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化痰脉通片,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血脂4项并进行中医证侯积分测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改善上,治疗组积分比对照组下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脉通片不仅能降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TC、LDL-C水平,还能改善痰瘀互结情况,减轻病人临床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阎洪臣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从医5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用药规律。湿证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阎教授临证时着重强调要从痰湿犯肺证、痰湿上阻证、痰热上扰证、痰热壅肺证、中焦湿滞证、水湿内停证、湿停胸胁证、阳虚水泛证、湿热中停证、湿热下注证十个方面辨证论治。阎洪臣教授在常用祛湿方剂的基础上加减,制成个体化的中药汤剂,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血不利则为水”出自《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提出的一种关于血水之间病理关系的论述。瘀血阻滞是子宫腺肌病的核心病机,湿瘀互结型是其较为多见的临床证型。本文通过探讨血水之间互化互病的关系,以“血不利则为水”为切入点论治湿瘀互结型子宫腺肌病,提出瘀血是子宫腺肌病发病之源,瘀血阻滞进而引发津液运行代谢失常产生病理水湿,水湿停滞又加重瘀血的阻滞,瘀血与水湿互为因果、相互胶结而发病,故治疗应调治津血,可选择祛瘀与除湿并行的血水同治法,为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焦沤渍功能失常,饮食物不能正常变化,寒、热、食、湿、痰、瘀内蕴,则每形成寒热互结、虚实夹杂、阴虚夹湿、中虚气滞等多种复杂临床症候,治疗需要采用复法综合论治。寒热互结须泄热与温中复法,虚实夹杂须补虚与泻实复法,阴虚夹湿须燥湿与濡润复法,中虚气滞须升提与和降复法,以促进沤渍,恢复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脑合病中医不同辨证分型与血脂的相关性以探索心脑合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982例确诊为心脑合病(本研究中特指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运用频数、构成比、百分比、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血脂和心脑合病各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和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中血脂异常的百分比较高,二者与非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和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具有相关性,血脂可以作为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的客观化指标,临床可以通过调控血脂防治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需进行在心脑合病辨证分型基础上的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