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241-244
目的评估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危重患儿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PICU入住的168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颈内静脉穿刺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根据置管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患者在PICU医生独立进行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体表标志定位法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比较2组患儿的置管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次数以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的总成功率为97.67%(84/8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73%(58/82)(χ2=4.26,P<0.05),其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观察组患儿为97.50%(78/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67%(53/75)(χ2=3.96,P<0.05),股静脉置管成功率观察组患儿为100.00%(6/6),对照组患儿为71.43%(5/7),但因股静脉穿刺例数少,2组患儿股静脉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穿刺次数为1.25±0.73,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5±2.05(t=2.74,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置管时间(7.16±2.6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31±5.47)min(t=2.39,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机械性损伤3例(误穿动脉1例、血肿2例),感染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79%(11/86);对照组患儿发生机械性损伤28例(误穿动脉17例、血肿11例),感染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1.46%(34/82);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χ2=4.32,P<0.05)。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置管时间,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可广泛应用于PICU患儿的抢救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病房床旁中心静脉置管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  张生锁  潘宁玲  潘涛  王汝敏  尹彦玲 《医学综述》2011,17(19):3027-3029
目的总结病房床旁中心静脉置管的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我院556例非手术患者实施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临床资料。结果 556例全部穿刺置管成功。86例困难置管中有41例术前评估伴有特殊情况,其中借助血管超声患者12例,将穿刺针弯成弧形进行穿刺成功者9例。有1例发生颈部血肿,为严重并发症。结论该研究总结了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病情特殊的患者要有针对性措施,选择非常规方式实施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也常常能成功。而借助血管超声技术,可避免严重并发症,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低血容量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为急性失血、失液而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微循环障碍。严重者如抢救不及时可能发生DIC甚至死亡。此类患者就诊时往往病情危重 ,若能及时抢救 ,迅速改善机体状况 ,增加重要脏器血供 ,纠正休克状态 ,能直接挽救患者生命 ,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收集了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我科救治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例 96例。现将抢救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了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我科收治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 96例 ,随机分成体表静脉组和深静脉置管组。体表静脉组抽取 5 0例 ,其…  相似文献   

4.
正本院麻醉科在可移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用于肾透析穿刺置管操作,本文作者对行超声实时引导下中心静脉插管与盲探性插管效果进行比较,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11年3月本院肾透析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在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2011-02~2013-09,在50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监测技术,根据检测的科学数值,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疗效。结果: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均平稳过渡休克期。50例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例中,大部分24h休克基本得以纠正,96h完全纠正。结论:中心静脉压监测技术是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能改善生存质量,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李丽萍 《吉林医学》2011,32(15):3147-314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简称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操作实用性及优越性。方法:对98例肿瘤患者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结果: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成功率为97%,置管时间89~290 d,平均127 d。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能够极大地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延长了置管时间,降低了治疗成本,宜广泛用于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和护理对策。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中,静脉导管留置过程中的护理,预防穿刺点感染和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出现。结果留置时间3d~1个月,132例中发生穿刺点感染2例,其中出现发热反应1例,静脉血栓5例,机械性静脉炎3例,经治疗均好转。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最常用、安全和有效的通路,加强中心静脉留置管护理,严格透析操作,按时换药,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置管(CVT)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探讨导管的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 a间该院血液净化中心对70例急慢性肾衰患者,穿刺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三个部位CVT共72例次,其中颈内静脉20例,颈外静脉21例,股静脉31例.结果导管留置时间,颈外静脉1~19个月,颈内静脉3 d~20个月,股静脉1~38 d.CVT并发症发生率为5.5%,其中感染(2.7%),血流不畅(1.4%),出血(1.4%).结论血液净化应用CVT有快捷、安全的优点,导管留置时间:颈外静脉和颈内静脉差异无显著性,但比股静脉明显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股静脉最高.  相似文献   

9.
陈成丽  毛德莲 《医学文选》2003,22(6):945-946
小儿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增高 ,大量体液外渗 ,血容量锐减 ,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休克是烧伤早期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 ,扩容治疗 ,增加有效循环血量的重要措施是多管道快速补液纠正休克。由于烧伤补液量多 ,时间长 ,使用普通针头穿刺 ,因创面及病情的影响 ,穿刺较困难 ,经常不能有效保证补液的需要 ,延误抢救时机 ,影响病人生命。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我科 2 0 0 2年 2月~ 2 0 0 3年 8月共收治小儿特重烧伤 1 8例 ,最小年龄 1 .5岁 ,烧伤面积 2 5%~ 55%。浅 °~深 °。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 1 6例 ,成功率 1 0 0 %。…  相似文献   

10.
杨幸平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1):1026-1026,1025
目的总结3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Seldinger术行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结果28例一次性穿刺成功,2次以上穿刺成功2例,置管时间1-138d。结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供充足的血流量,赢得抢救时间,是一种可靠适用的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11.
廖和平 《当代医学》2012,18(12):135-137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采用BD公司生产的1.9Fr的中心静脉导管对新生儿科住院的238例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结果 237例置管成功,1例置管失败,导管保留时间3~52d,平均留置时间(21±5)d;223例计划拔管,占留置导管总数的93.25%;11例意外拔管,3例因放弃治疗而拔管;导管尖端异位51例(其中30例异位于右心房),占21.52%;留置期间发生并发症的18例,发生率为7.60%。结论 PICC置管为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提供了安全的长期静脉输液通道,保证药物及营养的供给,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刺激,是有效抢救危重新生儿不可缺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林萍  邓扬 《吉林医学》2013,(36):7769-7769
目的: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救治中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60例,将其按照置管方式分成体表静脉组与深静脉组,每组30例,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深静脉组无创血压好转率、尿量好转率均较体表组发生明显升高(P<0.05),死亡率和DIC发生率较体表组低(P<0.05)。结论:经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尿量,降低了死亡率,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低血容量休克是急诊常见危重症,迅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以实现快速、有效的液体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基础[1]。浅静脉留置针和深静脉置管是目前急诊抢救此类患者常用的建立静脉通道的方法,两者各有优势和劣势,回顾性分析某院急诊科抢救的低血容量休克病例,对抢救过程中两种建立静脉通道的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各种化疗药物及时输入,减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对肿瘤患者血管的破坏.方法 对220例长期静脉输液及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并观察置管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上述方法避免了患者反复刺的痛苦,避免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破坏和局部刺激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及局部损伤,保证了患者按时治疗.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能够更好保护血管,保证化疗药物及时准确输入,且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是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或手段之一,新型材料的应用,使输液方法和途径也不断改进。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使临床用药更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并为快速、大量用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43例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实践和观察,发现PICC在化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次穿刺法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快速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将64例急诊就诊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二次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观察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次数与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的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结果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1次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穿刺法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中的速度快、病人痛苦小并且费用少,可明显提高套管针一次穿刺法成功率,达到良好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方法在骨髓移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探讨对骨髓移植病人最有利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方法:颈内静脉置管组23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27例,股静脉置管组32例,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100%,锁骨下静脉为96%,股静脉组为97%,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三组没有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4%.锁骨下静脉为15%,股静脉组为34%,0.01〈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三种静脉置管方法均为临床较成熟,较常用的置管方法,但对于骨髓移植病人,由于免疫力极度低下应选择感染率较低,并发症较少的置管方法,所以建议首选颈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7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心静脉置管组37例,外周静脉置管组34例.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6%(35/37),外周静脉置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1%(33/34),P>0.05.中心静脉置管中位留管时间为91天,外周静脉置管中位留管时间为5天,P<0.001.中心静脉置管组没有1例发生化疗所致栓塞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而外周静脉置管组则有64.7%的病例发生化疗所致药物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长期保留,在肿瘤病人的化疗、抢救和高营养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低血容量性休克多见于肝、脾破裂,股骨骨盆骨折,开放性颅脑损伤,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主要病因是有效血容量不足,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全身细胞急性缺血缺氧.病情急、重,发展迅速.护理工作在休克病人抢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上臂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分析32例脑卒中患者经上臂至中心静脉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并与同期经肘部至中心静脉置管54例进行比较。结果经上臂置管组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肘部置管组,P〈0.05。实施早期床边康复训练的效果明显优于经肘部中心静脉置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上臂中心静脉置管用于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少,床边康复训练不受限制,效果优于经肘部中心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