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有3种吸吮线虫可感染人体导致吸吮线虫病: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callipaeda)、加利福尼亚吸吮线虫(T. californiensis)和大口吸吮线虫(T. gulosa)。结膜吸吮线虫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地区,加利福尼亚吸吮线虫和大口吸吮线虫主要分布在北美地区。结膜吸吮线虫病主要流行于经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且当地有大量的家养或野生动物感染,虫种鉴定主要依赖口及生殖器官的特征,果蝇为其传播媒介,在亚洲是冈田绕眼果蝇(Phorticaokadai),在欧洲传播媒介则为变色伏绕眼果蝇(P. variegate)。我国是世界上结膜吸吮线虫病例数最多的国家,其他亚洲国家如韩国、日本等也有大量病例报道;欧洲地区病例较少,但在多数国家感染该虫的野生及家养动物较普遍。基于cox1基因,在全球范围内共鉴定出21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1(Haplotype1)仅在欧洲不同地区不同宿主之间循环,其他20个单倍型分布于东亚国家(中、韩、日),又以我国的结膜吸吮线虫遗传多态性水平最高。遗传差异性分析表明,亚洲结膜吸吮线虫类群与欧洲类群存在长期地理隔离,且这两个类群在更新世中期已经开始分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1例贵州省铜仁地区人体结膜吸吮线虫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线粒体DNA测序及亲缘关系分析初步确定贵州省遵义地区结膜吸吮线虫的来源。方法采集2016年贵州省遵义地区7例人体结膜吸吮线虫病例患者中取出的虫体,提取DNA,PCR扩增结膜吸吮线虫线粒体DNA COX1序列,与已发表的结膜吸吮线虫线粒体DNA COX1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自结膜吸吮线虫患者所得虫体扩增的COX1基因存在差异,人体感染的虫株之间存在较低的遗传变异。结论遵义地区是新的结膜吸吮线虫病流行区,其结膜吸吮线虫流行株包含了亚洲及欧洲两种来源,至少有4种单倍体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1例在中国大连感染结膜吸吮线虫的7个月大婴儿病例,并对中国人体结膜吸吮线虫病的流行状况作以分析。方法查阅1917—2016年文献,统计已报告的感染病例数进行分析。结果中国是世界上报道人体结膜吸吮线虫感染病例最多的国家,自1917年至2016年,中国已报告的感染病例数达626例,广泛分布于全国28个省市,我们分析了超过400例具有较详细临床数据的中国结膜吸吮线虫病病例。患者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至88岁。男性和女性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0.22%和39.78%。对患者的职业状况进行分析显示,学龄前儿童占55.38%;农民占32.27%;工人占4.78%;其余占7.57%。结论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加强对结膜吸吮线虫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对防止其传播和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病流行因素及传播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探讨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病流行因素和传播机制。方法我们调查了安徽淮北地区的犬、猫和野兔自然感染结膜吸吮线虫成虫和变色纵眼果蝇、家蝇自然感染结膜吸吮线虫幼虫情况,并用结膜吸吮线虫初产蚴喂饲变色纵眼果蝇、家蝇实验感染的观察。结果检查犬305只,阳性234只占76.7%;猫14只阳性4只占28.6%;野兔59只中阳性6只,占10.2%。检查变色纵眼果蝇(Amiotavariegata)737只,自然感染结膜吸吮线虫幼虫者12只占1.6%。于1989年我们证实变色纵眼果蝇为结膜吸吮线虫中间宿主,而家蝇并不是。幼虫在果蝇体内发育过程为:被食入的初产的24h内脱去鞘膜。第2—3d钻过胃肠壁入血腔,多数幼虫侵入雄果蝇睾丸或雌蝇血腔壁形成“虫泡囊”。在囊内经腊肠期、感染前期和感染期连续发育并蜕二次皮。感染期蚴钻破虫泡囊,移行到头部和口器。当感染的果蝇再次呼吸终宿主(犬、猫及人)泪液时,幼虫进入眼结膜囊内,经2次蜕皮发育为成虫。感染后35d,雌虫开始产出初产蚴。成虫寿命可达30个月以上。结论结膜吸吮线虫最重要的保虫宿主是犬,其中间宿主是变色纵眼果蝇,在流行区传播媒介为该种果蝇。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简称 T.c)的中间宿主问题长期来是寄生虫学领域中人们甚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不少人曾作过探讨。Faust 曾怀疑蟑螂为本虫中间宿主,经实验未获成功。Roa(1949)和光化县人民医院等(1976)曾在家蝇体内检出线虫幼虫,未经动物实验证明,就认为是结膜吸吮线虫的幼虫,误认为家蝇是其中间  相似文献   

7.
结膜吸吮线虫主要寄生于犬、猫等动物眼结膜囊内,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偶可寄生于人眼结膜囊内,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国内近年来对眼结膜吸吮线虫成虫所引起的病例报道较  相似文献   

8.
结膜吸吮线虫终宿主调查和实验动物宿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结膜吸吮线虫的终宿主除人体外,一般文献记载主要为犬、猫和兔,国外有的文献认为也可寄生于猴、鼠和狐等野生动物的眼结膜囊内。为了查明结膜吸吮线虫的保虫宿主种类,对安徽省部分地区的有关家畜和野生动物作了调查,并对实验动物进行实验感染可行性观察。  相似文献   

9.
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主要寄生于犬、猫等动物眼部,也可寄生于人眼,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Tehlaziasis),是一种人兽共患疾病。国外有文献记载还可寄生于猴、鼠、狐等野生动物眼结膜囊内。世界上最早发现的人体病例是在我国北京(stuckey,1917)、福州  相似文献   

10.
结膜吸吮线虫感染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 ,男性 ,5 8岁 ,农民。因两年来眼晴疼痛、视力减退而就诊。体检 :患者双眼轻度红肿、流泪及有脓性分泌物。用 2 0 %可卡因溶液滴结膜囊内后 ,见有乳白色线虫从眼结膜爬出 ,用镊子从双眼摘取线虫共 7条。在生物解剖镜下观察 ,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经摘虫后 ,双眼用氯霉素眼药水及醋酸可的松眼药水滴眼对症治疗 ,症状消失。半年后随访 ,未见复发。结膜吸吮线虫寄生于犬、猫和兔等动物的结膜囊及泪管 ,偶然侵入人体而致病。某些蝇类是其中间宿主[1] 。国内已确定的蝇种是变色纵眼果蝇。此线虫幼虫在蝇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后 ,由蝇传播给…  相似文献   

11.
吸吮线虫病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病原体是吸吮科线虫,通过媒介动物传播。吸吮科线虫通常寄生于许多哺乳动物的眼部,包括犬、猫、牛、羊、马、骆驼等,偶然寄生于人体眼部。寄生于我国及亚洲人体的虫种是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我国沈一平等报告了7例,并综述了1977年前的病例共86例,分布于15个省(区、市);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会综合了投稿于该刊的18篇文章其83例,分布于8个省(市),两者病例报告并无重复,合计已169例。虽然本病已引起眼科界、卫生界的重视,但据近年报告,不仅病例数增加,而且分布范围也在扩  相似文献   

12.
结膜吸吮线虫生活史的进一步研究(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进一步研究我国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生活史及其中间宿主。 方法 采集自然感染的家蝇和冈田氏绕眼果蝇(Amiota okadai),检出线虫幼虫,分别接种动物;用结膜吸吮线虫初产蚴分别喂饲实验室繁殖的第二代家蝇和冈田氏绕眼果蝇。 结果 自流行区采集冈田氏绕眼果蝇493只,从其体内检获34条幼虫,接种2只家兔和1只家犬眼内,经18~44 d观察,获成虫11条。结膜吸吮线虫初产蚴在冈田氏绕眼果蝇消化道内脱鞘,钻过肠壁进入血腔,在雄蝇睾丸和雌蝇血腔膜形成虫泡囊。幼虫经2次蜕皮(需14~17 d)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然后经颈部移行至喙。当果蝇吸食人及犬、猫眼部分泌物时进入终宿主眼内,经2次蜕皮发育为成虫后,产出幼虫。成虫寿命可达30个月以上。 结论 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为冈田氏绕眼果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进一步研究我国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生活史及其中间宿主。 方法 采集自然感染的家蝇和冈田氏绕眼果蝇(Amiota okadai),检出线虫幼虫,分别接种动物;用结膜吸吮线虫初产蚴分别喂饲实验室繁殖的第二代家蝇和冈田氏绕眼果蝇。 结果 自流行区采集冈田氏绕眼果蝇493只,从其体内检获34条幼虫,接种2只家兔和1只家犬眼内,经18~44 d观察,获成虫11条。结膜吸吮线虫初产蚴在冈田氏绕眼果蝇消化道内脱鞘,钻过肠壁进入血腔,在雄蝇睾丸和雌蝇血腔膜形成虫泡囊。幼虫经2次蜕皮(需14~17 d)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然后经颈部移行至喙。当果蝇吸食人及犬、猫眼部分泌物时进入终宿主眼内,经2次蜕皮发育为成虫后,产出幼虫。成虫寿命可达30个月以上。 结论 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为冈田氏绕眼果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对结膜吸吮线虫基因组数据进行注释的基础上对其中分泌蛋白进行规模预测及分析。方法 联合应用 SignalP、TMHMM、MEME、Protcomp、big-PI Predictor和 SecretomeP 等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完成了结膜吸吮线虫分泌蛋白组的预测,对其进行 GO 功能富集、KEGG 通路分析、结构域统计以及具有抗原性分泌蛋白预测等分析。结果 结膜吸吮线虫含有约 259个分泌蛋白,其长度多集中在 100-700 aa ;GO 功能分析发现这些分泌蛋白多富集在分泌途径及宿主互作中;KEGG 分析显示分泌蛋白在药物及谷胱甘肽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候选分泌蛋白的结构域分析发现存在最多为糖水解酶结构域;大规模筛选预测到 126 个分泌蛋白具有B细胞表位抗原性的功能。结论 结膜吸吮线虫分泌蛋白多为小型蛋白,推测这些蛋白可能参与糖代谢、抗氧化活性,协助虫体的入侵及其在宿主体内的寄生。  相似文献   

15.
报道1例5岁儿童感染结膜吸吮线虫病例,并对结膜吸吮线虫病临床报道进行文献复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膜吸吮线虫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膜吸吮线虫病是人畜共患的眼部疾病之一.该病多分布在亚洲许多国家.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结膜吸吮线虫感染在国内外持续增多,流行范围不断扩大.以往欧洲的意大利和法国曾经报道过犬、猫和狐狸有感染病例,也出现了人感染病例的报告,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该文针对结膜吸吮线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治疗和预防等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1例儿童结膜吸吮线虫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18.
结膜吸吮线虫是一种主要寄生于犬、猫等动物眼部的线虫,同时也可寄生人眼.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据蒋则孝等1990年综述.我国人体结膜吸吮线虫病已有21个省(区、市)有所发现,但迄今尚未见有山西省的报道。作者曾于1990年12月发现1例:患儿,女.3岁。左眼部自觉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分泌物多,常用手擦揉.家长见眼内有小白虫,而来附院就诊。取出虫体上  相似文献   

19.
结膜吸吮线虫可引起动物源性疾病,主要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的眼部,亦可寄生于人体眼部。近年来,国内对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例报道较多,但对该虫的卵及幼虫形态少有报道。为初步了解寄生在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的虫卵及其发育各期幼虫形态,作者等从患者眼中检获的人眼结膜吸吮线虫成虫.进行短时间(24h)培养,制成压片、镜检,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湖北西部发现结膜吸吮线虫人体感染16例,经调查其保虫宿主家犬的自然感染率达64.7%。对其致病作用了进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其致病性与感染虫体数目和感染时间长短有关,并对其成虫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证实其体表的形态结构亦与致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