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离辐射能诱发多种染色体畸变 ,其中染色体易位属于稳定性畸变 ,并且畸变率与最初照射剂量相关良好 ,因而易位畸变分析是回顾性剂量估计及远后效应评估的重要指标。应用染色体特异性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能灵敏和迅速地计数易位等稳定性畸变 ,因而非常适合于早先受照者的染色体畸变分析。本实验采用该技术研究了 6 2 5钴源事故受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一、材料和方法1 材料 :5例60 Co源事故受照者曾在照后 2 4h取外周血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估计生物剂量为 1 9~ 5 1Gy ,属急性全身均匀照射。在照后第 8、9年分别取静脉…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受1.78mGy/d和4.27mGy/d γ线连续照射三年(累积热量为1.314土0.78Gy和3.152±0.192Gy)的两组狗的生物效应,观察了停照后生物效应恢复的动力学规律。照射期间,受照狗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而转化率降低,两者都与累积剂量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受4.27mGy/d照射的狗睾丸有-定程度的损伤,但累积剂量达2.492Gy,精于计数为1×l07/ml对仍有生殖能力。停照后的三年动态观察表明,受照狗在照射期间产生的生物效应或损伤是可逆的,经过不同时间可以恢复,停照后3~6个月恢复较明显,唯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较慢,2~3年才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3.
使用染色体彩染技术检测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相互易位频率作为电离辐射受照个体的生物剂量测定指标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实验研究了γ射线诱发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相互易位的剂量效应关系,重点分析了低剂量部分,因为α系数在低水平照射时对诱发易位有着重要作用,实质上降低了生物剂量估算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剂量60 Coγ射线照射后脾脏淋巴细胞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 小鼠经 6、9、12、15及 2 0Gyγ射线照射 ,于照后 8个不同时间点活杀取材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 结果照射后脾淋巴细胞凋亡的发生高峰与照射剂量和照后时间有关 ,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结论 照射后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病理形态变化有明显的分期 ,而在不同剂量组中细胞的死亡方式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5.
受52及103mC/kg照射的绵羊淋巴细胞中出现3H-TdR(税氧胸腺嘧啶核苷)自发掺入DNA增加,受照动物淋巴细胞中自发DNA合成活性改变伴随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总蛋白量的增加.实验用18只茨冈种母绵羊,γ射线照射31、52及103mC/kg,非照射绵羊淋巴细胞DNA中~3H-TdR自发掺入量为200~1200cpm/10~6细胞.动物适应饲养环境2周后,淋巴细胞DNA中~3H-TdR自发掺入量为428cpm/106细胞,之后则无变化.照射52mC/kg时,绵羊淋巴细胞DNA中~3H-TdR自发掺入量在第5天提高到几乎5倍,7~10天增加到2~3倍,然而受103mC/kg照射动物该指标在照后1~7天增高约5~10倍.还发现52及103mC/kg照射母绵羊淋巴细胞中,总蛋白含量增加,但增加的高峰发生在绵羊淋巴细胞DNA中.~3H-TdR自发掺入量最大增长期以后.因此,照射诱导的淋巴细胞DNA中~3H-TdR自然掺入量增高,不仅是外周血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6.
作者曾证明,一种照前或照后应用具有抗放作用的生物一元胺——5羟色胺能减轻小鼠造血系统的辐射损伤。为了阐明其它生物一元胺类是否也有5羟色胺的这两种作用,观察了照前和照后注射肾上腺索对F_1小鼠的造血组织反应特点。F_1(CBA×C57B1)小鼠受X线1.5~7.0戈瑞照射,剂量率48伦/分。照前15分钟、照后立即或5天,每只小鼠皮下注射0.1~0.07mg(4.8~3.6mg/kg)肾上腺素。照后不同时间检查小鼠股骨骨髓有核细胞数和脾重,照后8天测定内源性或外源性脾结节数。实验结果表明(见表),照前注射肾上腺素的小鼠骨髓细胞数和脾重的恢复都比照射对照小鼠为快,照后16天这两项指标巳接近正常动物水平,CFU-S活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受照后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和凋亡作为放射损伤生物学检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DH值中性彗星电泳方法,检测人外周血离体照射0.1~4Gy后6h和24h淋巴细胞彗星率和彗星尾长,并观察其量效关系。结果照后6h和24h彗星率呈剂量依赖性上升,反应剂量阈值分别为0.6Gy和0.1Gy,γ分别为0.967和0.927;照后6h彗星尾长亦呈剂量依赖性上升,γ为0.847。结论中性彗星电泳法结果提示在照射剂量和淋巴细胞彗星率及彗星尾长间存在较紧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过量受照人员照后第7次细胞遗传学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众所周知,人类染色体对电离辐射非常敏感,在急性照射时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产额与所受剂量存在密切关系,在慢性小剂量和内照射时染色体畸变率也有明显改变,它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或数年,不仅可用于察觉辐射损伤、估算事故受照者的生物剂量,而且还可作为辐射环境评价和辐射远后效应的重要观察指标。微核测定法不仅可以用作生物剂量估算,而且在远后效应研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分析了受照人员照后27~36年细胞遗传学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脾脏淋巴细胞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 小鼠经6、9、12、15及20Gyγ射线照射,于照后8个不同时间点活杀取材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照射后林巴细胞凋亡的发生高峰与照射剂量和照后时间有关,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结论 照射后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病理形态变化有明显的分期,而在不同剂量组中细胞的死亡方式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研究中子及γ射线照射对肠黏膜免疫组织损伤的病理特点及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经不同剂量的中子及γ射线照射350只BALB/c小鼠,于照后6h、12h、1~5d、7d、14d、21d及28d活杀取全肠,经光镜、电镜和原位末端标记等技术研究肠黏膜免疫组织的病理变化及淋巴细胞死亡方式。结果 中子照后肠免疫组织的基本病变为淋巴细胞变性、凋亡、坏死及数目减少,中子4.0及5.5y照射后未见明显再生,2.5Gy组则见再生修复现象,且呈剂量相关性;中子2.5Gy照后6h~3d,黏膜内及下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逐渐减少,核固缩及大量核碎片形成,3d时淋巴组织中仅残留间质细胞,隐窝细胞见再生。5d时淋巴组织始见增生,至照后21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γ射线照射后基本病变与中子类似,5.5Gy组见再生恢复,而12.0Gy组未见明显再生。原位末端标记显示各照射组于照射后6h肠黏膜免疫组织中凋亡的淋巴细胞明显增加,尤以中子4.0Gy和了射线12.0Gy更为明显。结论 2.5~5.5Gy中子及5.5~12.OGyγ射线照射均可致明显肠壁淋巴组织损伤,且在相同剂量下,中子对免疫组织损伤重于γ射线;免疫组织损伤重,且恢复慢;4.0Gy以上中子照射多见淋巴细胞坏死,而5.5~12.0Gyγ射线则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整体和离体照射所致的大鼠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TCR)基因突变的一致性。方法 48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取外周静脉血标本,经0、0.5、0.75、1.0、2.0和3.0 Gy照射。用相同方法照射各组大鼠,照后取外周血标本。所有淋巴细胞体外培养7 d后,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TCR突变频率(TCRMF)。 结果 整体和离体照射组TCR基因突变频率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两组间TCRM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3,P>0.05)。 结论 整体和离体照射所致的大鼠淋巴细胞TCR基因突变频率一致,即外周血淋巴细胞经X射线照射体外培养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可客观准确的反映全身照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放射生物学效应表现出很大的影响。在发热时照射肿瘤细胞,破坏效应大为增强。本文介绍了温度改变对人血淋巴细胞照射后细胞遗传效应的材料。从健康供血者静脉取血10~15毫升,用 X 线照射100、200、300、400及500仑,剂量率110伦/分。照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电子显微镜对正常和经受700拉德照射及给“225”后再照射的小鼠脾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经辐射损伤以后,鼠脾无论是白髓或者红髓的超微结构都出现较明显的改变,其中以淋巴细胞的变化出现较早也较严重。照后7小时为损伤时相,淋巴细胞显示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轻者核染质有凝集,线粒体肿胀,基质暗淡,嵴消失等变化,重者淋巴细胞的微细结构全部消失,呈现电子致密的均质样团块状结构。此外,网状细胞、浆细胞也有变化。吞噬细胞极度活跃,胞体内吞噬的内容繁多,包括整个细胞、细胞碎片、髓样结构小体、脂滴……等。照后24小时淋巴细胞的微细结构变化仍然十分显著,吞噬细胞中所含细胞碎片等亦很多,但吞噬的高峰已经过去。照后4天,部分淋巴细胞的核仁甚为著目,出现核内包涵体。网状细胞的个别线粒体有变化,大、小溶酶体著明。窦壁内皮细胞肿胀,线粒体聚集,嵴溶解并空泡化,基底膜有裸露。照后7天,呈明显的恢复征象,白髓淋巴细胞的数量和脾索的粒、红细胞灶都增多。但即使是属恢复时相的细胞,部分仍可见微细结构的变化,如线粒体的膜增厚、嵴消失等。比较了照射鼠与给“225”后再照射的两组小鼠脾超微结构的变化,发现存在着差别。给“225”组照后7小时吞噬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的内容物比照射对照组为多,坏死细胞的迅速被清除可为新细胞的再生准备了条件。给“225”组照后7天脾的造血细胞灶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因此,从超微结构的水平上证明了“225”对造血组织脾是有辐射防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癌皮下移植瘤小鼠的分割照射对远端脾脏组织的影响。方法构建荷瘤C57BL/6 J小鼠模型,取对数期生长的小鼠肝癌细胞Hepa 1-6接种于小鼠右侧皮下(1×10^7/只),荷瘤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荷瘤对照组和照射组,每组20只。另设10只健康小鼠作为健康对照组。照射组皮下肿瘤给予8 Gy×3次X射线局部照射,剂量率为0.883 Gy/min。照射后第7、14天检测小鼠肿瘤脏器指数、脾脏脏器指数、脾脏病理学改变,以及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结果与荷瘤对照组相比,照后7、14 d,照射组小鼠肿瘤脏器指数显著降低(t=4.649、26.34,P<0.05),脾脏中NK细胞显著升高(t=3.952、3.633,P<0.05),CD3+、CD4+、CD3+CD4+淋巴细胞以及CD4+/CD8+比值在照后7 d显著降低(t=3.193、3.656、3.219、2.641,P<0.05),CD3+淋巴细胞在照后14 d显著降低(t=3.031,P<0.05),其余指标脾脏脏器指数、B淋巴细胞、CD3+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变化不显著。结论肿瘤局部照射可引起远隔器官内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为放疗免疫损伤提供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定量比较γ线、S波段高功率微波及γ线与HPM复合照射后小鼠脾脏损伤病理变化的差异.方法 216只昆明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微波组(50 mW/cm2)、射线组(5.5 Gy)、复合组(5.5 Gy+50 mW/cm2),分别用γ线(60Co)、S波段高功率微波及HPM与γ线复合照射.于辐照后6 h、1 d、3 d、7 d、14 d、28 d、90 d分批活杀,取脾脏组织,分别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 γ线、S-HPM及复合照射均造成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损伤,并均经历凋亡与坏死、再生修复及基本恢复等阶段,损伤在照后6 h即开始出现,照后1~3 d损伤最重,照后7 d开始恢复,28 d后基本恢复正常.γ线组和HPM及复合组照射后小鼠脾淋巴细胞出现凋亡坏死改变,主要的损伤效应表现为脾小体的面积、面密度减小;单个脾小体内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周密度减小;HPM照射后脾淋巴细胞典型的凋亡坏死改变程度较轻微,主要以巨噬细胞增多为表现,脾小体形态未见明显变化.上述变化以复合照射组最重,其次为γ线组,HPM组最轻,对照组无明显损伤.结论 γ线和微波照射均可影响淋巴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和坏死,微波与γ线复合照射对淋巴细胞的损伤效应较单纯γ线照射组及微波组为重,其损伤特点主要表现为γ线效应,微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γ线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四名60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的生物剂量估算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名~(60)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的生物剂量估算白玉书,侯祖洪,夏明桥,黄绮龙,关树荣,何玉庆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是估算受照剂量的一种可靠的生物学方法,国内外已有多例实际应用的报道[1~3],都取得了相当满意的结果。淋巴细胞微核作为估算受照剂量的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索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方法用于电离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可行性.方法 不同剂量水平(0~5 Gy)的60Co γ射线照射正常人外周血,用碱性SCGE分析淋巴细胞“彗星”尾长和尾矩,建立各自的剂量-效应曲线.收集某基地放射工作从业人员的外周血进行碱性SCGE分析,并估算受照剂量,与监测物理剂量相比较.结果 淋巴细胞“彗星”尾长和尾矩均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剂量-效应曲线均为线性平方模式.以“彗星”尾长为指标的剂量-效应曲线方程为Y=13.59+20.87X-2.27X^2,以尾矩为指标的曲线方程为Y=8.50+15.04X-1.43X^2.参照上述方程,以尾矩为指标估算放射工作从业人员的剂量更接近实际受照剂量.结论 用碱性SCGE分析淋巴细胞“彗星”尾矩有希望成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α粒子照射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双链断裂(DSB)的修复特点及与染色质结构的关系,为其作为α核素内照射鉴定指标和生物剂量估算指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4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0.5Gyα粒子和γ射线照射,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照射后10min~48hDSB分子标志物γH2AX焦点、同源重组(HR)修复蛋白Rad51焦点的形成及其消除过程,以及它们在染色质中的分布。结果 与未照射时相比,人淋巴细胞经0.5Gyα粒子照射后10min~2h,可见明显的线性γH2AX焦点径迹形成(t=11.12、14.40、16.56,P<0.05),至照后6h基本消失;而γH2AX焦点形成数在α粒子照射后30min达到最大值(t=51.72,P<0.05),6h内快速下降(t=29.83,P<0.05),至照后24~48h残留焦点数约为16%;照后10min,约27%的γH2AX焦点位于DAPI亮染的异染色质区,可能降低了其修复效率。而0.5Gyγ射线照射后10min~48h,未见线性γH2AX焦点径迹形成,随机、散在分布的γH2AX焦点均位于DAPI淡染的常染色质区,焦点形成数与残留数均显著低于α粒子照射诱发的焦点数。修复蛋白Rad51焦点在α粒子和γ射线照射后30min~2h有升高趋势,但与本底值无明显差异,且与γH2AX焦点的共定位仅占3%~8%。结论 α粒子照射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线性γH2AX焦点径迹形成可作为判断是否存在α粒子内照射的生物指标,其在照射后稳定存在一定时间的特性,为其作为生物剂量估算指标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分析用于日本原爆幸存者、早先核与辐射事故受照者回顾性剂量重建已有近40年的发展史,其应用价值已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认可。随着mFISH、dGH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更多关注的是受到长期慢性低剂量暴露的放射工作人员、早年参加核爆炸实验的退伍军人和医疗照射受照者等暴露人群的生物剂量的估算与...  相似文献   

20.
实验采用健康雄性猕猴,分成慢性照射和对照两组,每组5条.60coγ线照射.平均日剂量率:50mGy/d,持续照射54天,总累积剂量为J2Gy.共分成O.1、0.25、O.5、1.O、1.5及2.0Gy六个累积剂量点,分别进行了淋巴细胞及PHA激活淋巴细胞微核率测定.结果显示,诱发上述二项指标明显增高的累积剂量分别为l及O.25Gy,且均与剂量呈线性正比关系.停照后动态观察表明,淋巴细胞,PHA激活淋巴细胞徽核率分别于停照后2及6个月恢复到照前水平.鉴于PHA激活淋巴细胞微核率灵敏度较高、停照后持续增高时间较长,因而更适于用来评价职业性放射线工作人员所受的慢性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