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资料病例1,女,59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6年入院。查体:心尖区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重度)、反流(轻度)。术前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患者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二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MVR)后左心室后壁早期破裂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5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施行二尖瓣置换术2 638例中发生左心室后壁早期破裂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28~71岁。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例,Ⅲ级6例。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9%~60%,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29~42 ml。均在中度低温、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人工心瓣膜置换术。结果 7例左心室后壁早期破裂均经手术修补,其中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1例。死亡4例,均死于失血性休克或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手术抢救成功3例,术后7~15 d顺利出院。3例生存患者随访4.5~18.0年,一般状况良好,生活质量满意,无晚期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左心室后壁早期破裂修补困难,死亡率较高,应以预防为主;术中一旦发生破裂,应该尽快恢复体外循环,根据实际情况在心腔内、外联合修补较为确实、可靠,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心脏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四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81年5月~1999年5月我院共行心脏二尖瓣置换术和同期主动脉瓣置换术703例,发生左心室破裂4例,占0.57%,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4例,男2例,女2例。年龄28~48岁。术前均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有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MVR)后发生左心室破裂的原因,以明确MVR术后除了手术操作引起左心室破裂外,尚有左心室自发性破裂的因素存在。方法10例二尖瓣病变患者在MVR后发生左心室破裂,立即检查破裂口局部情况改变,并在体外循环下行二次手术修补破裂口。根据正常心动周期中心肌运动时几何形态改变及切除二尖瓣后破坏了左心室纵向环完整性的论点,结合10例患者MVR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心脏局部病变情况,分析心脏破裂的原因。结果术中所见10例MVR患者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的部位均在左心室后壁瓣环下方0.3~1.0cm处,而不在人工瓣膜植入的瓣环处。因修补心脏破裂口无效,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或心脏压塞死亡9例。对1例生存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患者无临床症状,心功能Ⅱ级,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功能良好,未见瓣周漏。结论MVR后发生左心室破裂的原因与左心室心肌运动几何形态学发生改变,以及局部解剖结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发生的基本情况、转归及经验教训,探讨进一步提高诊治技术的方法及目前面临的困难。方法复习上海长海医院1990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4 489例接受二尖瓣置换及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4例(0.3%)发生术后左心室破裂。其中早期破裂6例,延迟性破裂8例,Ⅰ型破裂1例,Ⅱ型破裂5例,Ⅲ型破裂8例。早期破裂6例,均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修补,3例采用单纯心外缝合修补,3例采用心内及心外联合修补方法。延迟性破裂8例,均在监护室紧急开胸探查证实诊断,6例在床边缝合修补,2例暂时控制出血后回手术室修补,修补方式均为单纯心外修补。7例(50.0%)1次修补成功,因修复难度较大导致4例(28.6%)进行了2次修补,3例(21.4%)进行了3次及以上修补。结果 12例死亡,2例存活,存活者均为早期破裂患者,且均为采用心内及心外联合修补法的患者。结论对于左心室破裂的防治目前仍以预防为主,早期性破裂患者可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提高治疗成功率,延迟性破裂者生存率极低,是目前治疗上面临的主要难题,尽早控制出血并恢复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为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救治7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患者,男2例,女5例;年龄49-72岁(60.0±8.4岁)。术中发生左心室破裂3例,其中1例予以心外修补,2例予以心内、心外联合修补;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4例,立即床旁开胸,在ICU内行心外修补2例;重返手术室1例;放弃救治1例。结果围术期死亡5例(71.43%),其中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肾功能衰竭,术后3d死亡;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的3例均未抢救成功而死亡,另1例放弃救治死亡。生存的2例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分别支持6d和8d,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减小。随访2例,随访时间分别为2年和6年,均生存,心功能Ⅰ-Ⅱ级,无假性室壁瘤形成。结论左心室破裂的预防至关重要,应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修复裂口,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有助于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心室破裂是二尖瓣置换术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并且诊断、治疗有一定困难。能否避免发生是其关键,且早期诊断、尽早再次手术,采取正确的修补方法是抢救成功的重点。现分析我院10年来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的11例左室破裂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例1,女,43岁。劳力性心慌气促、呼吸困难8年余。查体:二尖瓣面容,心界稍有扩大,心率99次/分,律不齐,心尖区可闻轻度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房颤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胸片示:肺淤血,右室及双房增大,心胸比例0.65。心脏超声:左房53mm,左室舒张末径42mm,二尖瓣瓣环内径40mm,二尖瓣瓣口面积0.58cm2,左房内血液淤积,顶部、侧壁处可见高回声团块,最大约69mm×25mm。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左房血栓,心房纤颤。2004年7月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左心房取栓,房颤微波消融,及二尖瓣置换手术。术中清除左…  相似文献   

9.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体重51 kg。以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并钙化、三尖瓣关闭不全收入院,心房颤动(房颤),心功能分级Ⅲ级,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45 mm。拟在全身麻醉下行二尖瓣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在体外循环下先采用Atricure TM双极射频消融仪,参照Sims等[1]方法行射频消融;再剪除病变二尖瓣和腱索,间断缝合,植入27号St.Jude机械瓣,三尖瓣Devaga成形,阻断升主动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的原因。方法作者经历2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其中1例进行了尸体解剖,另外1例进行了术中探查。结合尸体解剖及术中探查的结果,以及二尖瓣置换术对心脏解剖的改变,分析左心室破裂的原因。结果 2例患者左心室破裂均排除了外科直接损伤,存在因解剖结构改变导致自发性破裂的因素。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的原因与左心室结构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1981年5月至2010年11月,2638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其中11例发生左心室破裂,男4例,女7例;年龄28~71岁.术前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9例.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直径32 ~62 mm.结果 根据左心室破裂时间分类,延迟破裂4例,早期破裂7例;无晚期左心室破裂.破裂类型经手术或尸检证实Ⅰ型5例,Ⅱ型4例,Ⅲ型2例.手术抢救成功4例,死亡7例.结论 女性、高龄、病理改变以二尖瓣狭窄为主、小左心室(舒张期末直径< 35 mm)和体重过低等是左心室破裂的危险因素.过多去除二尖瓣环上的钙化斑块;置换瓣膜型号过大,尤其是生物瓣瓣脚过高;瓣环处缝合进针过深;对乳头肌牵拉过度或者切除过多;心肌血肿以及粗暴搬动心脏等因素增加了左心室破裂的危险性.一旦发现左心室破裂,应尽快恢复体外循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直接缝合或在心腔内、外同时修补较为确实、可靠,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附43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师进修杂志》2004,27(4):23-26
  相似文献   

13.
空跳下二尖瓣置换术体外循环灌注方法的探讨周文富邹玉荣胡振快张炳东蒋宗滨低温对全身重要器官及心肌局部的损害,和冷停搏液冠状动脉间断灌注缺血后供氧引起再灌注损伤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和警惕,采用何种体外循环灌注和心肌保护,仍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问题。我院自1993...  相似文献   

14.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传统二尖瓣置换术(MVR)和保留二尖瓣装置的MVR治疗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行MV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将其分为3组,组1:35例,保留全部二尖瓣装置;组2:19例,保留二尖瓣后瓣瓣下结构;对照组:23例,行传统MVR手术. 结果术后早期对照组和组1各死亡1例,晚期对照组死亡2例,组1和组2各死亡1例.术后3~1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对照组和组2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 LVEDD)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组1LVEDD 增大不明显(P>0.01).组1、组2左心室射血分数 (EF)和短轴缩短率(FS)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1). 结论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行MVR时保留二尖瓣装置有利于术后左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税跃平,曾培元,江绪明综述萧明弟审校二尖瓣腱索及乳头肌在左室收缩中起重要作用,它把二尖瓣环牵向心尖部,使左室在收缩时长轴及心室容积变得更小,更有利于心脏射血。以往二尖瓣置换的常规手术方法不保留腱索及乳头肌,切断了二尖瓣环与...  相似文献   

16.
27例再次二尖瓣置换术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次二尖瓣置换术是由于第1次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瓣膜变硬、钙化、增厚、破裂等原因使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临床上常出现心衰、血红蛋白冰、黄疸、心内膜炎等症状。如不及时纠正,病人可在短期内引起死亡。因此必须立即进行再次瓣膜置换术。我院1981~1990年,施行27例再次瓣膜置换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24~52岁。第1次与再次手术相隔年限最短1年10个月,最长10年。瓣膜衰竭原因:变性钙化4例,瓣膜衰竭破裂23例。因心衰,血红蛋白尿行急诊手术5例。手术成功治愈出院22例,术后死亡4例,术中死亡1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MVR)的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行MVR患者1 03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2例,女473例;年龄37~78(53.84±13.13)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12例,退行性瓣膜病323例;二尖瓣狭窄为主389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646例;均排除冠状动脉疾病。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不保留组)457例,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保留组)578例,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左心室大小与功能。结果不保留组与保留组患者的死亡率(2.63%vs.1.21%,P=0.091)及并发症发生率(8.53%vs.7.44%,P=0.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保留组左心室破裂发生率高于保留组(1.09%vs.0.00%,P=0.012);术后6个月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较术前缩小,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术前提高,保留组中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患者的LVEF优于不保留组(56.00%±3.47%vs.53.00%±3.13%,P=0.000),两组二尖瓣狭窄为主的患者中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00%±5.58%vs.56.00%±4.79%,P=0.066)。结论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术后左心室破裂的发生并改善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二尖瓣替换术后左室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二尖瓣替换术后9例左室破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二尖瓣替换术后左室破裂属少见而死亡率极高的并发症。阜外医院自1976年5月至1991年10月行二尖瓣替换(MVR)或合并其它手术共2075例,其中左室破裂9例,发生率为0.43%(9/2075);抢救成功3例。预防措施包括:(1)避免心脏受到各种机械性损伤;(2)保留左室生理结构环的完整性;(3)术中、术后早期心肌保护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20.
闭式扩张术后二尖瓣置换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