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具有多种而复杂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物质,在炎症和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参与体内的重要生理功能,另一方面NO产生过多是许多疾病的病因或促进因素,NO合成障碍也会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的丧失,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本文测定了慢性鼻窦炎病人血清的NO水平,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初步分析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清特异性IgE分布及总IgE水平,探讨特异性IgE及总IgE水平与腺样体大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16日-2020年10月19日进行腺样体手术的18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血清特异性IgE、总IgE检测结果,分析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清IgE分布情况,并比较患儿腺样体肥大程度与血清特...  相似文献   

5.
喉癌患者血清CCA和IAP含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喉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笔者对喉癌患者的肠癌相关抗原(Colorectalcarcinomaantigen,CCA)和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mmunosuppressiveacidicprotein,IAP)进行检测,并对喉癌患者围手术...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7.
喉癌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喉癌术前患者36例、喉部良性病变患者40例和正常对照者61名的血清γ-谷氨转肽酶活性,结果前组与后二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后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证明测定喉癌患者血清γ-GT活性,可作为喉癌诊断的辅助指标。通过对9例喉癌患者治疗后追踪,观察期酶活性动态变化,证明有助于观察疗效、监测肿瘤有无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8.
9.
唾液酸(staticacid,SA)是细胞膜糖蛋白和糖脂的主要组成成分。陈煌清等(1979)指出,它在血清中的浓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细胞的恶变、癌症转移及浸润。本文对33例喉癌患者及46例声带息肉患者进行血清SA检测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借以探讨其对喉癌的临床应用价值。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对照组:正常健康人47例,年龄43~门岁。体检正常,肝功能、AFP及B超检查均明性。声带息肉组:46例,年龄30~55岁。均经病理切片检查证实为声带息肉。喉癌组:33例,年龄47~71岁,均为经手术及病理切片检查确诊的喉癌患者。按UICC(1987)分…  相似文献   

10.
11.
测定44例(53耳)SOM患者的血清和中耳积液中β_2M、S-IgA、IgE浓度。并以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是:SOM组与对照组血清中3种物质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SOM组中耳积液中亦均测到,且β_2M、S-IgA明显高于血清中含量,双耳组同一患者双耳积液中β_2M、S-IgA浓度各不相同;鼻咽癌组中耳积液中β_2M、S-IgA、IgE与一般SOM组相同,但血清中β_2M、S-IgA浓度高于一般SOM组和对照组;中耳积液中β_2M与S-IgA浓度变化呈正相关。提示:①中耳积液中β_2M、S-IgA主要由局部中耳粘膜产生。是重要的中耳粘膜的局部免疫应答物质;②血清β_2M、S-IgA含量测定或可作为鼻咽癌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1983年Lindholm等从结、直肠腺癌的Colo-205细胞株的一系列单克隆抗体中,筛选出了一株对结、直肠癌强烈反应而不与骨髓瘤细胞及血淋巴细胞反应的单克隆抗体,把它所识别的抗原称为CA-50。迄今,血清CA-50对头颈部肿瘤应用的报道较少。本文应用免疫放射分析(IRMA)检测37例喉癌患者血清CA-50水平,探讨其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P-β_2M对喉癌的诊断价值。本文对3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了检测,将结果与声带息肉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作对比,发现喉癌患者的P-β_2M含量为2. 51±0. 69μg/ml,声带息肉患者为1. 79±0. 47μg/ml,两组间差异显著。喉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而声带息肉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认为P-β_2M检测可作为喉癌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sIgE、总IgE浓度梯度、嗜酸粒细胞(EOS)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指标的筛选。方法:将15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组和CRSwNP组,行体外20种过敏原筛查,测定血清sIgE、总IgE、EOS百分比。结果:①CRSsNP患者血清总IgE浓度主要集中在1级,而CRSwNP患者血清总IgE浓度主要集中在2、3级(Z=0.906,P〉0.05)。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Ig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RSwNP患者EOS百分比明显高于CRSsNP患者(F=4.337,P=0.039;t=3.315,P〈0.01)。且CRSwNP患者E0s百分比95%可信区间为3.90%~5.26%,5%TM值为4.3%,高于CRSsNP组及正常值。CRSwNP组患者EOS百分比,按sIgE值分梯度(分级)后,CRSwNP各组(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RSwNP患者变应原多为混合型变应原,并且随着变应原浓度梯度的升高,混合型变应原过敏的CRSwNP组患者比例高于CRSsNP患者(χ2=8.595,P〈20.05)。结论:CRSwNP的发牛与EOS、混合变应原的存存有关。且当EOS百分比在3.90%~5.26%范围内CRSwNP更易发生。而血清总IgE、sIgE浓度不能单独作为CRswNP的发生因素。利用过敏原筛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能更早地了解并远离过敏原,利于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血清Ca^2+及IgE与小儿急性喉炎的关系及治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喉炎是小儿常见病,激素并抗生素治疗效果肯定。1993~1994年,我们试对30例1年内反复发作3次以上,在我科急诊的急性喉炎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Ca~(2+)及IgE进行动态监测,并与健康小儿进行比较,借以探讨二者与急性喉炎发作的关系,同时将患儿分组进行治疗,以挥索急性喉炎的治疗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检测对象 喉炎组:随机选择30例1年内反复发作3次以上的急性喉炎患儿,男14例,女16例;年龄10个月~10岁,平均4.67岁。对照组:28例,系我院托儿所及在校健康儿童,年龄、性别两绍无差别。  相似文献   

16.
17.
慢性鼻窦炎患者血清IgG4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血清中IgG4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9例慢性鼻窦炎患者、40例健康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G4(IgG4)水平,同时对患者组和对照组作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瑞氏染色计数和吸入物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慢性鼻窦炎患者血清IgG4水平为对照组的2.09倍,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1,t=5.745).患者组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为44.3%,吸入物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率为49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鼻窦炎反复发作往往有变应性因素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是在一般炎症的基础上引起变态反应,而变态反应的发生又加重了炎症.  相似文献   

18.
益气解毒颗粒影响鼻咽癌细胞HNE1增殖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疗法对HNE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含益气解毒颗粒原方及其拆方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细胞株HNE1增殖的影响。结果:原方组和解毒组分组药物血清作用48h时,细胞增殖活性最低;而益气组分组、养阴组分组和其他组分组药物血清作用72h时细胞增殖活性最低。15%原方组药物血清对HNE1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率达到67.68%。结论:原方及其拆方组药物血清对HNE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以原方效应最为明显,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及相关代谢物与内耳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行内科治疗的内耳疾病患者和同期的健康体检者各175例作为疾病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叶酸结果,分析内耳疾病发病风险;同时根据病因及临床诊断将疾病组分为突发性聋(SSHL)组、梅尼埃病(MD)组、感音神经性聋(SHL)组和前庭功能障碍(VD)组,对其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MTHFR C677T基因检测产生3种基因型,分别为CC、CT和TT。疾病组MTHFR C677T基因型CC频率低于对照组,CT+TT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TT频率均略高于对照组(P>0.05)。CT+TT发生内耳疾病的风险是CC的1.397倍(P<0.05),其中CT、TT分别是1.408倍(P<0.05)、1.375倍(P>0.05)。等位基因C、T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发生内耳疾病风险是C的1.264倍(P<0.05)。疾病组血清Hcy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型中血清Hcy平均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仅在TT型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各基因型间血清Hcy平均浓度和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CC型发生Hcy异常的风险分别是CT、TT型的0.762倍(P>0.05)、0.207倍(P<0.05),CT型是TT型的0.272倍(P=0.000)。各基因型间血清叶酸水平和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耳病分类分析中,MD组CC频率低于对照组,CT+TT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TT发生MD的风险是CC的3.615倍(P<0.05),其中TT、CT分别是CC的4.476倍(P<0.05)、3.138倍(P>0.05)。除SHL组,其余各组等位基因C、T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内耳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可增加内耳疾病发生风险,尤以CT型明显,T等位基因可成为内耳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血清Hcy与内耳疾病相关,MTHFR基因多态性可增加血清Hcy升高风险,进而影响内耳,尤以TT型明显。在内耳疾病中,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MD相关,可明显增加MD发生风险,尤以TT型突出。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在用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引发的大鼠继发性内耳免疫反应时,实验动物血清及外淋巴液中是否有细胞因子活性的变化,采用免疫测定方法对实验动物血清及外淋巴液中白细胞介素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在发生继发性内耳反应初始,外淋巴液未检测到IL-6,而6h后外淋巴液中检测到了IL-6的最早水平,24后IL-6水平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