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5例NI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鼻内窥镜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38例和对照组(单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37例。结果 治疗组均未见并发症,术后症状消失。随访恢复良好,术腔上皮化,1例Ⅲ级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再次术后随访5年,未复发。对照组1年内复发3例,在第2年复发4例,5例经再次手术痊愈,2例恶变。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6,P< 0.05)。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NIP,术中、术后给予丝裂霉素局部辅助治疗,能有效抑制NIP复发与癌变,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源性眼球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措施,提高其诊断和治疗的正确性。方法 总结分析鼻源性眼球突出症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7例中,良性病变98例(71.5%),恶性肿瘤39例(28.5%)。均行手术治疗。98例良性病变中83例行鼻内镜下手术,15例行鼻外进路手术;术后92例眼球突出完全恢复正常,6例恢复不完全。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恶性肿瘤39例中,采取不同的术式加术后放疗,其中32例保留眼球,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鼻源性眼球突出症有其临床特点,CT是重要的检查手段,良性鼻源性眼球突出症的治疗主要是鼻内镜手术,鼻窦恶性肿瘤引起眼球突出的治疗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及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和鼻内镜手术的随访结果。结果21例真菌球性鼻窦炎中,临床表现为鼻痛8例(38%),头痛或眼痛7例(33%),涕中带血13例(62%)。21例均在鼻内镜下手术,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1例上颌窦病变复发,其余恢复良好。结论涕中带血和鼻痛、头痛是真菌球性鼻窦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CT扫描是诊断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主要影像学方法。鼻内镜手术具有微创和效果好的优点,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胜 《现代保健》2014,(9):125-12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进路的选择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5月-2012年5月接诊的26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资料。以国内通用的Krouse分期法将其分为四级,其中Ⅰ级3例,Ⅱ级8例,Ⅲ级9例,Ⅳ级6例。结果:在术后10~60个月的随访中,共有6例患者复发;在对复发病例再次进行手术之后,随访24个月未再复发;不同术式患者的复发情况、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来说,当属鼻内镜手术无疑。然而需要根据Krouse分期法的分期根据不同患者选择不同手术。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好转,可以减少肿瘤的残留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俞萍  商黎明  杨菲 《中国医师杂志》2007,9(8):1091-1092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术前鼻内镜下行新生物活检,12例明确诊断,活检1次者8例,2次者3例,3次者1例。术前误诊6例中,5例术中快切,2例确诊,3例术后病理确诊,1例术后病理报告“内翻性乳头状瘤伴部分恶变”。11例鼻内镜手术,5例Caldwell-Luc+鼻内镜手术,2例鼻侧切开术。随访1-5年,复发2例,鼻侧切开术1例;Caldwell-Luc+鼻内镜手术1例。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检查和活检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根据病变范围决定手术方式,以彻底清除病变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陈滟  廖红梅 《现代保健》2014,(19):117-119
目的:探讨影响鼻内窥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12月行鼻内窥镜手术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至出院期间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n=24)和对照组(n=192)。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有24例(11.1%)患者发生并发症。(1)并发症组男性患者比例、患者年龄、病程、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疾病部位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中出血量(OR=1.11,95%CI:1.08-1.35,P=0.01)和手术时间(OR=1.10,95%CI:1.07-1.34,P=0.02)是鼻内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可以增加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在临床上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以降低鼻内窥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内镜下切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鼻内镜手术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独立完成切除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36个月,10例(25%)复发,其中6例在门诊局麻下,4例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完全切除复发病灶。结论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于Krouse分期T1~T3期病变,可首选鼻内镜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件乳头状瘤切除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 对32例中11例行鼻内进路鼻内镜手术,5例行鼻侧切开术,16例行改良面中部揭翻径路联合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随访6-60个月,5例鼻侧切开术后复发2例,11例鼻内进路鼻内镜术后复发1例,16例面中部揭翻径路联合鼻内镜术后复发1例.结论 术前确定病变范围,根据病变范围决定手术方式.经鼻内镜可以彻底切除Ⅰ,Ⅱ期局限性病变,改良面中部揭翻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多数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靠且有效的方法,对肿瘤侵犯鼻外的Ⅳ期病变,鼻侧切开术仍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方法。方法:收集近几年本院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均相同,研究组接受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1)两组术前术后 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2)两组手术前后焦虑评分。结果:(1)两组术前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手术前焦虑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焦虑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可以改善鼻内镜鼻窦炎手术患者焦虑情绪,改善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根据Krouse分期行鼻内镜下或联合柯陆径路手术切除。结果术后随访3—6年。治愈33例(91.66%),复发3例(8.3%)。结论鼻内镜及对侵及上颌窦的Krouse期联合柯陆径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且并发症及出血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多发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法,以减少复发。方法采用联合根治鼻腔鼻窦多发性内翻性乳头状瘤9例。结果本组9例均为一次手术治愈,对9例术后患者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多发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后复发率亦较高,且有恶变倾向,故应采取面中部唇下掀翻术、柯-陆式手术联合鼻内镜下手术能彻底清除Ⅱ-Ⅲ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多发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法,以减少复发。方法采用联合根治鼻腔鼻窦多发性内翻性乳;状瘤9例。结果本组9例均为一次手术治愈,对9例术后患者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多发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后复发目亦较高,且有恶变倾向,故应采取面中部唇下掀翻术、柯-陆式手术联合鼻内镜下手术能彻底清除Ⅱ-Ⅲ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北瘤.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术后复发的常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4/2013-08因在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复发的82例慢性鼻窦炎再次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鼻内镜手术术后复发的常见原因,并对再次手术效果进行探讨。结果导致鼻内镜手术术后复发的常见原因为:病灶未彻底清除,鼻窦口开放过大,术后未及时进行内镜复查,鼻内镜过勤复查,清理术腔不当等;82例鼻内镜手术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经0.5~1年在鼻内镜下定期术腔清理换药,75例患者痊愈,治愈率为91.5%。结论鼻内镜下将病变彻底清除,正规定期的术腔清理,保持术腔引流通畅,可使术腔的正常上皮化得到保证,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p53基因突变在鼻腔鼻窦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8例鼻腔鼻窦肿瘤标本进行p53基因产物检测。结果24例内翻性乳头状瘤(IP)中未见阳性p53蛋白;25例恶性肿瘤和9例IP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中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6%和44.5%,经统计学处理,二组间p53蛋白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二组对比IP的p53蛋白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恶性肿瘤中不同性别、吸烟嗜好、癌症发生类型及鳞癌病理分化程度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与IP发生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过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与张力蛋白和辅助蛋白同源、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乳头状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5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肿瘤石蜡标本进行PCNA和PTEN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PCNA和PTE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肿瘤细胞均有表达,两者在细胞癌变过程显示不同的分布模式,即PCNA蛋白表达逐渐升高,而PTEN蛋白表达则逐渐下降。结论PCNA和PTEN蛋白表达的改变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PCNA表达增加和PTEN表达缺失可能是一个有用的生物学标志和提示乳头状瘤病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窦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全部施行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转归与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充分解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病变,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则和关键;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好,复发率低,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全部施行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①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转归与鼻道窦口复合体(OMC)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充分解除OMC病变,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则和关键;②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好,复发率低,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