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探讨急诊科护士心理疲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取相应措施缓解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疲劳感,减轻其心理压力,维持其身心健康,以稳定急诊护理队伍及提高抢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综合了大多数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缺乏急诊专业固定医师,急诊医疗队伍人心浮动,不安心本职工作的现状并认为这是急诊医学发展的难点和主要矛盾;指出了缺乏急诊专业固定人员,急诊医疗队伍人心不稳的危害性;分析了影响急诊医疗队伍稳定性的原因;阐述了固定医师在急诊科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建设一支稳定的急诊医疗队伍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急诊护理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我国医院已开始重视急诊科建设发展,许多大医院急诊科及其他单位组成EMSS(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即急诊医疗体系)系统,又称生命绿色通道。它要求设施完善的急诊科,使急救病人院前抢救一抢救室抢救一急诊手术一术后监护(危重监护)一病房一体化,不出急诊区。这种布局要求护士必须成为以急救为主,样样拿得起的全科能力的护士;同时也对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急诊护理的发展日益提到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的思考与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我国急诊医学发展历程,找出了我国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急诊医学发展落后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关注和重视我国的急诊医学高等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分析我国急诊医学专业队伍和急诊医学高等教育现状以及国外急诊医学高等教育现状,阐述急诊医学高等教育对于培养急诊专门人才、促进急诊医学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加快发展我国急诊医学高等教育所应采取的措施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重视急诊医学专业科室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医院急诊医学专业科室的建设与发展,本阐述了提高对急诊专业的认识;急诊科医疗模式的转变;急诊专业人员的培养;急诊服务观念的更新;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为急诊医学及其科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患者需求提高,护理工作量不断加大。但是由于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护理质量难以保障。2009年以来我院创新开展急诊科护理分组管理,设立护理组长,实行护理组长负责  相似文献   

8.
梁丽娥 《现代保健》2010,(11):123-124
急诊护士作为急诊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处于应急状态,体力、精力等严重透支,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导致急诊护理人才严重流失。本文分析其流失的原因及相关的防范对策,以稳定急诊护理队伍,加快急诊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建立起新兴的急诊医学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城市中独立的急救中心、医院独立的急诊科、支援型急诊科等。但是,急诊医学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因此,应加强对急诊医师的综合培养,重视轮转科室、实际操作训练、沟通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业务素质,严谨科学态度及科研能力的急诊医疗队伍。  相似文献   

10.
发展急诊专业探索新型急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急诊专业探索新型急诊模式马克吉黄建群作者单位:110001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一院一、急诊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急诊不急”是当前的一大问题,是群众关心的焦点,也是医患纠纷的“多发区”。由于各种原因,我院的急诊科一直是医院医疗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1.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学科。随着我国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uy medical service system,简称EMSS)和社区医疗服务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医院作为高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急救网络中是不可忽视的急救单位。本文就校医院如何转变观念,发挥在急诊急救中的作用,加强急诊科建设和医院急救体系建设,从实战出发,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组织管理,畅通生命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综合医院急诊科建设现状及要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近20年来,我国急诊医学有了长足发展,急诊在保障人们生命和健康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大部分医院的急诊科都已完成了从依赖型向支援型的转变,个别医院建立了自主型急诊科。急诊的功能定位及业务范围也日趋明确。但急诊在教育、管理、科研、职称晋升等方面的问题尚需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学科。随着我国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uy medical service system,简称EMSS)和社区医疗服务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医院作为高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急救网络中是不可忽视的急救单位。本文就校医院如何转变观念,发挥在急诊急救中的作用,加强急诊科建设和医院急救体系建设,从实战出发,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组织管理,畅通生命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急诊医学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系和急诊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分析了我国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强急诊科建设是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基础建设,提出了加强急诊科建设,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保障急诊“绿色通道”畅通的做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急诊医学发展很快。美国医学会1979年正式承认急诊医学是医学科学领域中的第23门独立学科。我国中华医学会1986年12月在常委会上承认急诊医学是独立学科,并批准成立急诊医学专业学会。 “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就是要突出一个“急”字。近几年各医院重视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在“畅通”二字上狠下功夫。我院急诊科建立“绿色通道”已近半年,现对保障急诊“绿色通道”畅通的做法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16.
加强急诊科管理 提高急救医疗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急诊科管理提高急救医疗质量万建华李继光作者单位:110001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内部医疗结构的调整,急诊模式的转变也势在必行。为适应现代急诊急救医学的发展,更好地满足急诊患者的医疗要求,我们在改变急诊模式方面做...  相似文献   

17.
杨晓凌  陈海侠 《现代保健》2009,(33):120-120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民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正以它蓬勃的生机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护理丁作的各个领域。笔者根据急诊科就诊人数多、病种复杂、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边学习、边探索,在急诊科建立了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整体护理观念与急诊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机地结合,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使急诊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将对急诊留观患者开展的健康教育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应用微机技术提高急诊管理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微机技术提高急诊管理水平朱玉森李红李继光作者单位:110001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计算机室为了加强急诊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自1994年初设计并在我院急诊科应用了“急诊患者微机管理系统”。4年来,该系统经过不断地使用和完善,对提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不断更新,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疗服务从“病”到“人”的转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推出了全新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它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是当今护理工作的最高境界。急诊科作为医院中危、急、重症最集中、抢救任务最繁重的窗口科室,也是最容易产生医患矛盾,发生医疗纠纷,甚至暴力事件的科室,因此实施人性化护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急诊护理队伍显得尤其重要。根据急诊科护理工作特点,在管理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也反映了我国综合性医院急诊管理制度的种种弊端,现行的急诊医疗模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加强和完善急诊科的建设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建设应成为我们的共识,作为急诊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外科的建设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