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72岁,因白细胞持续增高于2005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Ⅰ期,口服苯丁酸氮芥(瘤可宁)治疗。2006年6—7月,淋巴结进行性肿大,故停用瘤可宁,开始皮下注射干扰素,无明显疗效,而于2006年8月收入院治疗。入院查体:双侧颌下、颈部、锁骨上、腋窝及腹股沟区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1.0cm×0.5cm×0.5cm-4.0cm×4.0cm×4.0cm大小。B超示:肝脾肋下不大。血常规示:WBC20×109/L,淋巴细胞0.49、Hb107g/L、Pt172×10^9/L。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2岁,学生.口服复方甲苯咪唑后24小时四肢和臀部出现紫班伴有关节疼痛,经当地卫生所治疗一周无效,病情加重,出现阵发性腹痛伴呕吐,解柏油样及暗红色大使,一天三次,每次约200g,无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现象,无畏寒发热、头痛及鼻出血现象.转入县医院,入院检查见四肢有对称性大小不等瘀斑,略高出皮肤呈红色,尤以下肢为甚.血常规:WBC82×109/L、N0.69、L031、RBC3.06×1012/L,Hb10.5g/L;大便潜血试验( ).无其它阳性体征.经VitK和安治血各10mg肌注,日2次,抗过敏、激素类及抗感染、输新鲜血、中药等…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3岁6个月,反复发热15d,呈弛张热型,最高体温达40.2℃,发热前伴畏寒,四肢末端冰凉,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进行性面色苍白。入院查体:T39.2℃,P172次/minR50次/min,体重13kg。急性病容,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淤斑。两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啰音。肝肋下7.0cm,脾肋下3cm。辅助检查:WBC0.9×10^9/L、Hb69v4L、Pt56×10^9/L,凝血酶原时间15.9s,凝血酶时间19.1s,纤维蛋白原≤1.3g/L。  相似文献   

4.
[例1]男,43岁。主诉发热、头痛伴腰痛6天。体检:T39.5℃,BP14/10kPa。颜面浮肿,球结膜Ⅱ水肿,咽红,软腭部及胸部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肾区有叩痛。实验室检查:WBC6.5×109/L,L21.5%,N78.5%,RBC5.39×1012/L,HB140g/L,PLT77×109L,尿蛋白()。血清中HFRS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诊断为本病(发热晚期)收住院。治疗经过:按常现给予静脉补液及抗病毒治疗,次日病人进入低血压休克期(最低血压10/8kPa),行扩容、纠酸、强心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持续18小时后进入少尿期,并持续8天(其中尿闭3天,…  相似文献   

5.
吴军平  刘爱花 《中国校医》1996,10(2):140-141
1病例摘要患儿女,学生,12岁,因颈部淋巴结肿大50天,发热1月余,于1994年5月6日入院.患儿50天前自觉颈部不适,触摸发现颈部右侧有一蚕豆大小的肿块触痛,当时无咳嗽、流涕,不发热,即在家口服抗生素治疗1周肿块路有增大,一月前开始发热体温达37~39℃,有时伴轻咳,即到当地蜃院诊治,查血常规Hb129g/L,WBC3.1×109/L,PLT158×109/L,血沉14mm/h,给予抗生素,服用中药治疗16天后,复查血沉45mm/h改为抗痨治疗5天,病情无好转,仍发热高达39.5℃,而转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T37.5℃、P110次/分、R28次/分、BP12/…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56岁,因发热、乏力、咳嗽、纳差5d,门诊检查发现血糖升高入住内分泌科。入院查体:T38.6℃,P 102次/min,R 23次/min,Bp130/86 mmHg(1 mm Hg=0.133 kPa)。皮肤未见皮疹、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右肺底闻及少许湿性啰音。胸部X线片提示:两下肺间质性肺炎。WBC 11.6×10^9/L,中性粒细胞0.757。空腹血糖:16.1 mmol/L。  相似文献   

7.
2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RBC)计数正常参考值: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当红细胞〉6.8×10^12/L时,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3.5×10^12/L为诊断贫血的界限,应继续寻找病因;〈1.5×10^12/L时,应考虑输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检测水平在脓毒血症新生儿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在患儿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脓毒症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同期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入院时的PCT、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 WB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差异,并根据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的对脓毒症患儿进行分组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PCT对判断脓毒症新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患儿的PCT为(15.37±7.16)ng/L、CRP为(39.82±11.75)mg/L、WBC为(15.8±3.17)×109/L值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组的PCT:(0.84±0.72)ng/L、CRP:(1.96±1.35)mg/L、WBC:(9.4±2.1)×109/L,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8、20.28、11.75,均P<0.05)。非危重患儿有36例、危重患儿33例、极度危重患儿29例,PCT、CRP、WBC及APACHEⅡ评分的组间比较结果为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患儿(F值分别为14.09、14.18、10.05、7.88,均P<0.05),并且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均P<0.05)。 PCT≥14.86μg/L组患儿43例中有21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48.84%,显著高于<14.86μg/L组的14.55%,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均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PCT预测患儿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大于0.800。结论 PCT检测水平在脓毒血症患儿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同时与患儿的病情程度有一定的关系,PCT作为一种对脓毒血症患儿预后进行预测的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更正     
齐世凤 《健康大视野》2006,14(1):103-103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5岁,因发热3d,咳嗽5d,双下肢出血点2d入院。查体:T36.5℃,P90次/min,R22次/min,BPl00/70mmHg。意识清,精神状态良好,呼吸平稳,双下肢、臀部可见密集出盂,性皮疹融合成片,双侧肘关节可见散在出血点,诊断为“过敏性紫癜”。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0岁,因停经30^+5周,全身皮肤瘙痒2^+个月,于2006年2月28日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肾脏疾病等内科病史。此次妊娠为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孕早期正常,入院前2^+个月开始出现双下肢踝部瘙痒,逐渐加重。入院查体:T36.6C,P90次/min,R20次/min,BP126mmHg/90mmHg,心、肺(-),肝、脾(-),双下肢膝以下Ⅰ度凹陷性水肿。产科检查:宫高36cm,腹围106cm,双胎头位,胎心(140~152)次/min,宫口未开,胎膜未破。辅助检查:AST129U/L,ALT157U/L,TBA19.6mmol/L,尿蛋白(++)。2月28日超声显示,BPD:胎儿甲7.77cm,胎儿乙8.02cm;FL:胎儿甲5、96cm,胎儿乙5.99cm;AFI:17.61cm;胎盘位于前壁,Ⅱ度。入院诊断:①妊娠30^+5周,孕1产0,双胎;②妊娠合并胆汁淤积;③妊娠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88岁。因突发意识不清入院。检查:T37℃,P30次/min,R20次/min,BP90/60mmHg,瞳孔直径2.5mm,两侧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迟钝,心音低钝,腹软,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7.0×10^9/L,L36%,N70%,PLT54.0×10^9/L。血生化:K^+1.9mmol/L,Na^+142mmol/L,C1^-117mmol/L。血气分析:PH7.27,PCO229mmHg,HCO3^1-13.6mmol/L,BE^-11.4mmol/L。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5岁,因反复上腹不适3—4年,黑便1周于2007年8月入院。该患于2005年8月,因上腹不适来我院住院,胃镜检查示:贲门黏膜下肿物,位于贲门大弯侧呈葫芦状,大小1.2cm×0.8cm,表面光滑,色泽正常,可滑动,质硬。外院超声胃镜检查示:胃底大弯侧近贲门处见一黏膜隆起,大小1.2cm×0.8cm,呈均匀一致低回声,起自固有肌层,诊断:胃平滑肌瘤。当时患者血常规、腹部超声均未见异常。出院时建议患者1个月后复查胃镜,患者未再复诊。此次入院后检查血常规Hb93g/L,胃镜提示贲门胃侧后壁见黏膜隆起,约3.0cm,表面见一线性溃疡,0.6cm大小。隆起物质地硬,其根部见一不规则溃疡,大小3.0cm×2.5cm,深凹,表面不平覆盖血痂,其余无明显异常。诊断:贲门溃疡并出血,贲门黏膜下肿物。胃镜病理:黏膜慢性炎性改变,急性活动期,另见坏死组织,其内可见部分细胞异型改变,疑及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3.
例1女,16岁,因发现左额部肿块1年,伴头痛1月余于2011年8月5日入院。查体:左额部可见2.0cm×2.0cm大小局部皮肤略肿胀,压痛阳性。头颅CT显示:左额颅骨缺损,大小2.0cm×0.5cm。入院后行包块切除术及颅骨修补术,术中见额骨颧突处有一缺损区范围约2.0cm×1.5cm,病变组织大小约2.0cm×1.5cm,前额正中可见小孔状颅骨缺损,未特殊处理。术后常规病检回报示:(左颞、前额)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于术后10d伤口I/甲愈合,出院诊断为:颅骨多部位嗜酸性肉芽肿,随访7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4.
慕青  王涛  孟熙 《工企医刊》2008,21(2):32-32
1 病历摘要 1.1 病例资料 患儿,女性,8岁,蒙古族,患“带状疱疹”接受“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一周,因疼痛骤然加剧急诊求治于皮肤科。体检:体温38.4℃,脉搏81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6/8kPa,咽(-),双上臂皮肤未见预防接种后疤痕,右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一处,约1.0cm×0.5cm×0.3cm。大小,表面光滑,活动良好,轻度压痛。心肺查体(-)。右侧胸背部见三簇似粟粒大小的炎性水疱,不融合,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呈带状分布及排列,未超过中线,符合带状疱疹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强力康颗粒对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影响。方法将AIDS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14例(按国家免费治疗艾滋病方案西药治疗+强力康颗粒)和对照组(B组)14例(西药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和用药6、12、18、24个月时患者外周血自细胞总数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6、12、18、24个月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分别是:(3.58±0.38)×109/L、(4.28±0.34)×109/L、(4.68±0.41)×109/L、(4.75±0.45)×109/L、(4.73±0.43)×109/L,B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6、12、18、24个月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分别是:(3.60±0.32)×109/L、(3.88±0.31)×109/L、(4.26±0.36)×109/L、(4.69±0.39)×109/L、(4.71±0.38)×109/L。治疗6个月时A组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时加服强力康治疗至18个月时与12个月时及6个月时比较均(P〈0.05);A、B两组在治疗6、12个月时组间比较(P〈0.05)。结论中药强力康能延缓和防止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快速下降,是治疗AIDS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1病例资料
  例1:患者,女,22岁。因发热、咽疼,全身不适就诊。查体:T38.2℃, P86次/min,BP100/70mmHg,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表面有小脓点, WBC16×109/L,RBC3.5×1012/L,N0.75,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给青霉素800万单位,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一日2次,甲硝唑注射液250ml静滴,一日1次。用药2天后症状减轻,体温仍37.8℃,拟停用甲硝唑注射液加点清开灵注射液(神威药业,每支10ml)20ml加入5%的葡萄糖250ml中静滴,滴速30滴/分。滴注约10min后患者自感胸闷、心悸、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绀,四肢湿冷,BP80/40mmHg,HR120次/min。诊断为清开灵注射液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17.
患者 女性,38岁,住院号27022245,因“左下腹反复痛1年,加剧2d”于2007年8月18日入本院妇产科。病史采集:既往月经规则,有痛经史;LMP:2007年8月10日。11年前行剖宫产1次,人流2次;1年前出现左下腹阵发性疼痛,能自行缓解,未诊治。入院前2d,无明显诱因腹痛加剧伴、发热,本院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左后方探及一16.8cm×11.3cm×8.7cm液性为主的混合性团块。入院查体:T37.1C,P84次/min,R21次/min,BP118mmHg/72mmHg;神志清楚,心、肺(-);腹平,腹肌稍紧张,左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可疑,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Ⅰ型糖尿病青春期的免疫功能状况,寻找Ⅰ型糖尿病青春期易感染、易发作的原因。方法:收集40名Ⅰ型糖尿病,检测青春期前和青春期外周血CD3,CD4,CD8,CD4/CD8;IgG,IgA,IgM水平,并检测40名正常人青春期相关免疫功能。结果:Ⅰ型糖尿病青春期:CD3(60.32±5.67)%,CD4(34.88±5.02)%,CD8(18.43±4.07)%,CD4/CD8(1.25±025)%;IgG(62.67±5.57)g/L,IgA(1.16±0.36)g/L,IgM(1.20±0.20)g/L。青春期前分别为(68.04±5.68)%,(46.65±5.04)%,(24.31±4.09)%,(1.85±0.26)%,(68.92±5.58)g/L,(1.56±0.36)g/L,(1.69±0.22)g/L。正常人青春期分别为(70.32±5.71)%,(48.88±5.21)%,(26.43±4.08)%,(2.01±0.25)%,(70.65±5.61)g/L,(1.82±0.37)g/L,(1.80±0.23)g/L。方差分析及t检验,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Ⅰ型糖尿病青春期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下降,应加强Ⅰ型糖尿病青春期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7岁,2007年4月5日行骨髓检查后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于2007年8月1日第4次入院化疗。查体:T36.5℃,P80次/min,BP120/80mmHg(1 mmHg=0.133kPa),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腹部无明显异常,双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8.1×10^9/L,Hb 99g/L,RBC3.2×10^12/L,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并建立本地3~6岁健康儿童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基础和临床科研提供参考。[方法]2008年,收集深圳市龙岗区3~6岁在幼儿园就读的健康儿童820名(男童454名,女童366名),采集静脉血,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用百分位数法确定95%可信区间。[结果]检测对象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计数均呈偏态分布;参考值范围,男童分别为(4.3~10.5)×109/L)、(4.09~5.48)×1012/L、(120~156)g/L、33%~43%、(164~308)×109/L,女童分别为(4.1~10.8)×109/L、(4.02~5.55)×1012/L、116~155g/L、32%~43%、(174~312)×109/L。[结论]我区3~6岁健康儿童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参考值范围大部分与文献报道一致,但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教科书的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