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患者入院前静脉溶栓治疗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心梗)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探讨超声新技术评价左室重构的价值。方法对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有效(32例)及未溶栓治疗(30例)两组大面积急性心梗病例应用超声多项技术进行同期(心梗后1周、6周)左室结构及功能的观察、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未溶栓治疗组左室重构在1周时已发生,左室趋向球形变化、容积增大、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下降、舒张功能减低。溶栓治疗有效组左室结构及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有效的院前静脉溶栓治疗可阻止大面积心梗早期左室重构的发生及心功能的恶化,应用超声心动图声学定量技术、彩色室壁动力技术评价急性心梗后左室重构方法简便、省时,结果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2.
李学游 《现代保健》2011,(28):50-51
目的主要对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病理机制进行详细研究,以找到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以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心肌梗死部位、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至冠脉再通时间及发病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率为46.36%,急性心梗溶栓后6h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比率显著高于6—12h者(P〈0.05)。大部分患者心律失常为单纯室早,还有部分患者属于短暂性室速、室颤或房室传导阻滞。结论急性心梗溶栓后,患者的胸痛症状会显著缓解,但是溶栓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大,所以应该持续地观察患者心电图及血压情况。  相似文献   

3.
周明霞 《药物与人》2014,(6):192-192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患者静脉溶拴时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2014年5月31日收治的168例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所有168例急性心梗患者均采取静脉溶栓方式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静脉溶栓前、中、后的全面护理,观察患者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率以及病死率,记录静脉溶栓时间以及治疗后血管再通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血管再通患者为113例,血管再通率为67.26%(113/168),静脉溶栓治疗时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患者为94例,在再通患者中多占比例为83.19%(94/113);不良反应患者为28例,不良反应率为16.67%(28/168).其中9例发生皮肤出血;病死患者为4例,病死率4.17%(4/I68)。结论:急性心梗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方式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静脉溶栓前、中、后的全面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不良反应率以及病死率。全面护理能够显著帮助急性心梗患者进一步恢复,是临床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关键,医院以及患者家属均应予以重视,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急性心梗溶栓治疗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自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梗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溶栓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病率等方面显著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对于急性心梗溶栓治疗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4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老年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入院后的整体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病人缓解明显37例,占92.5%,共死亡3例,占7.5%,其中1例死于无法纠正的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溶栓治疗并发颅内出血.1例死于入院后7~8天再次心梗并发心跳骤停。结论做好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治疗与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建美 《药物与人》2014,(10):296-297
近年来,以冠心病为主的高危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增高的态势,其中急性心梗溶栓就是其q-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突发性心脏疾病。在急性心梗发病的早期,就立刻进行抢救.并进行溶栓治疗,往往能够及时挽回病患的生命。但是,对于进行了溶栓治疗之后的急性心梗患者而言,后期的护理也是非常关键的。本文以实际案例,总结溶栓治疗之后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生理和心理护理的疗效体会,一次探索更加进一步的优化护理。  相似文献   

7.
乔敏 《工企医刊》2008,21(5):10-10
浅谈尿激酶及拜阿斯匹林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本科室28名急性心梗患者与尿激酶及拜阿斯匹林溶栓治疗,总结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成果与经验。结果:通过全科护士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本组28例患者其中有19名患者最终获得冠脉再通,结果显示急性心梗患者早期通过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效果明显,及时正确的护理配合在抢救急性心梗患者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静脉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对冠脉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梗患者50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T波变化而分成T波倒置组和未倒置组,比较二组患者冠脉再通的指标异同。结果T波倒置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未倒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可作为判断冠脉再通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颖 《中国卫生产业》2014,(36):163-164
目的观察并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梗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及危害。方法该研究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4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占12.5%;4例发生出血性不良反应,占10%,(其中脑出血2例,占5%,1例出现在溶栓过程中,1例出现在溶栓完成后的2 h内,均死亡;1例为皮下出血;1例为消化道出血)1例发生过敏性皮疹,占2.5%。结论脑出血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在溶栓进行中以及溶栓完成后的2 h内,且一旦发生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便迅速恶化,发生死亡的概率非常高,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及病情进行严密观察。  相似文献   

10.
司仁贤 《工企医刊》2009,22(5):15-17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后临床症状及心律失常类型。方法:回顾总结86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临床症状及心律失常类型。结果:前、侧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泵衰竭,下、后壁心梗易发生胃肠道症状。非Q波性心梗易发生梗死后心绞痛,前、侧壁,下、后壁心梗易发生一过性血压降低。在心律失常类型中以频发室性旱搏最为多见。旱搏发生率最高为前、侧壁心肌梗死,下后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尿激酶溶栓后的临床症状,心律失常类型均与心梗部位有关,应掌握其临床特征及其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从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分别应用常规药物与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程度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常规治疗患者74%(P0.05)。重组人脑利钠肽组患者心功能及B型利钠肽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并减慢基础心律,可在短时间内缓解其各类不适症状。可在早期抑制心梗后左室重塑作用且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分别应用常规药物与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程度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常规治疗患者74%(P0.05)。重组人脑利钠肽组患者心功能及B型利钠肽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并减慢基础心律,可在短时间内缓解其各类不适症状。可在早期抑制心梗后左室重塑作用且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梗)非早期溶栓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至2009年收治入院已超过12h以上急性心肌梗死42例,分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28例,冠状动脉再通率25%~45.5%、病死率8.5%,与对照组14例2h症状缓解率0、病死率21.4%,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在严格掌握溶栓禁忌证的同时,对有持续性缺血性胸痛伴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可将溶栓治疗时间延长至12h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及对症处理.观察溶栓再通后的护理方法.结果 38例发生在6 h内,36例患者溶栓后再通,再通率占947%.30例发生在6~12 h内,24例溶栓后再通,再通率占82%.再通后出现心律失常5例,心力衰竭3例,住院2周死亡2例(死因为广泛前壁和下壁心梗并心源性休克).皮肤黏膜出血2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能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实施高质量的有效监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从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时间窗与心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进行溶栓治疗,并根据溶栓时间不同分为0~1h溶栓组、1~3h溶栓组、3~6h溶栓组,检测三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其与溶栓时间的相关性。结果0~1 h溶栓组患者的E/A比值、LVEF、LVEDD均高于1~3 h溶栓组和3~6 h溶栓组(P<0.05),且溶栓时间与E/A值、LVEF、LVEDD呈负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越短,治疗后心功能恢复的越好,临床价值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的影响。方法将24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药物溶栓治疗后的心绞痛的发生情况与2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未溶栓者心绞痛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心绞痛在溶栓组发生率为35.2%,非溶栓组发生率为40.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不能防止梗死后心绞痛发生。  相似文献   

17.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4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老年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入院后的整体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病人缓解明显37例,占92.5%,共死亡3例,占7.5%,其中1例死于无法纠正的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溶栓治疗并发颅内出血,1例死于入院后7~8天再次心梗并发心跳骤停。结论做好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治疗与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参麦注射液在改善老年心肌梗死(心梗)后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参麦注射液加基础药物治疗组(治疗组)和基础药物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共26例老年心梗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P〈0.05,治疗组血流动力学状况改善、心功能提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老年心梗后心功能不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6 h内急诊溶栓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首次发病6 h内急性前壁心梗患者50例,其中采用r-tPA急诊溶栓24例,急诊PCI术26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时间,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比较发病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数值.结果: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时间PCI组短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发心梗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猝死率PCI组优于溶栓组(P<0.05).1个月LVED及LVEF值PCI组明显优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前壁心梗6 h内急诊行PCI术预后优于急诊溶栓,建议首选PCI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参麦注射液在改善老年心肌梗死(心梗)后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参麦注射液加基础药物治疗组(治疗组)和基础药物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共26例老年心梗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P〈0.05,治疗组血流动力学状况改善、心功能提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老年心梗后心功能不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