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入住该院的6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0例,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9mg/kg溶栓治疗,24h后经头颅CT检查无出血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正常对照组自入院24h开始口服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结果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1d时,溶栓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有效的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r-tpA治疗的65例AMI患者。[结果]65例患者再通47例,心率失常32例,出血12例,病死4例。随发病时间延长,观察指标均呈恶化趋势,观察指标均呈恶化趋势,其中6~12h的再通率明显低于﹤3h(P﹤0.05),心律失常和出血率明显高于﹤3h(P﹤0.05或0.01);≥65岁患者的观察指标相比﹤65岁均较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心肌梗死(A-MI)疗效确切,溶栓越早,再通率越高,对老年患者也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且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均在6h以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治疗,观察组在早期使用rt-PA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大于对照组(77.5%),且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t-P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的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越早应用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与妇科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降解细胞外基持,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作用。本文就本系统与妇科肿瘤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法,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郑尧华 《现代保健》2010,(7):175-176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阻塞性静脉疾病,治疗不当将留下程度不同的后遗症或造成严重并发症。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科有22例DVT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比较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和尿激酶动脉溶栓组,每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并发症等。结果rt-PA静脉溶栓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88.0%(44/50)比66.0%(33/50)],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6.0%(3/50)比28.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1,3,10,30d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溶栓后3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不仅血管再通率高,且溶栓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可作为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1例急性肺栓塞合并急性脑栓塞患者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成功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降解细胞外基质 ,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作用。本文就本系统与妇科肿瘤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旨在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法、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后蜕膜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PA、PAI)变化,探讨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机理。方法:45例早孕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正常蜕膜组、米非司酮组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发色底物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观察3组蜕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Ⅰ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米非司酮米索组和米非司酮组tPA活性分别为46.91±20.74 IU/mg protein和64.25±35.81 IU/mg protein,低于正常蜕膜组(P<0.05);tPAmRNA水平以米非司酮米索组最高(1.43 0.39,P<0.05),而另两组间无差异(P>0.05);PAI-lmRNA和蛋白水平3组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经转录后途径降低人早孕子宫蜕膜tPA活性,可能影响蜕膜剥落、血管再生、内膜复修而致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10.
王丽霞  徐桂娟  张颖 《现代保健》2010,(29):140-142
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商品名瑞通立,以下简称瑞通立)溶栓治疗多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瑞通立溶栓的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急性期病死率,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的治疗与护理认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是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的关键.合理安排护理措施,用敏捷、准确、专业的方式处理紧急情况,对溶栓成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辅助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每组25例.药物组给予rt-PA溶栓,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TCD辅助溶栓,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TIBI分级)、显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6.2)分比(15.7±7.7)分,t=1.98,P<0.05].联合组和药物组治疗后显效率分别为72.0%(18/25)和56.0%( 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P<0.05).治疗后2h,联合组TIBI分级改善率(72.0%,18/25)显著高于药物组(48.0%,12/25)(x2=4.98,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联合TCD辅助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重组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与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病例72例随机分组,治疗组36例,给以重组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18mg静脉推注,30min后再次推注18mg,对照组36例,给以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静脉滴入,观察:临床症状、心肌酶值、心电图动态变化。结果 2组症状均有有效改善,治疗组更具有效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梗更具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吉伟青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407-1408
目的 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rPA组和UK组各32例,分别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和尿激酶(UK)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开通率和死亡率、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PA组患者在溶栓60 min、90 min、120 min内的血管开通率显著多于UK组患者,P<0.05; rPA组患者无死亡病例,UK组死亡率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A组患者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低于UK组,P<0.05; rPA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UK组患者34.37%,P<0.05.结论 rP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能提高患者的血管开通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神经内科收治的1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年龄及是否溶栓分为三组:年龄≥80岁且溶栓的为高龄溶栓组46例,年龄≥80岁未溶栓的为高龄非溶栓组62例,年龄<80岁且溶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贴附高表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tivator,t-PA)内皮细胞的人工生物瓣膜促纤溶预防血栓及瓣膜衰坏作用。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选择健康普通家犬26只作为研究对象,构建t-P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体外转染犬自体血管内皮细胞并观察其产生t-PA活性;采用体外组织培养法将其贴附于人工生物瓣膜表面并给犬实施右心辅助体外循环下三尖瓣膜置换术;于术前、术后1、2、4、8和12周分别取外周静脉血检测t-PA活性和D-二聚体含量;常规病理观察瓣膜血栓形成和瓣膜钙化状况。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构建的高表达t-PA基因质粒转染犬自体内皮细胞获得了t-PA的有效表达;成功将其贴附于人工生物瓣膜表面。术后静脉血t-PA活性和D-二聚体含量检测显示,实验组两者含量明显并持续增高并直至实验观察结束,有效防止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并减少了瓣叶钙化。结论贴附了转t-PA基因内皮细胞的人工生物瓣膜可预防犬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和延缓衰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血清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早期诊断乳腺癌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乳腺癌患者、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uPA的含量。结果ELISA结果显示:健康人组血清中uPA的含量波动在两界值较低的区间内,而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患者组两界值逐渐增高,且乳腺癌患者组波动界值最高,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正常乳腺细胞、乳腺良性病变细胞及乳腺癌细胞中存在着uPA含量表达的差异性。结论血清中uPA的含量在三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提示血清中uPA可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但需要进一步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妇女的肿瘤病中,宫颈癌的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位。全世界每年都有约20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而且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展为浸润癌。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对宫颈癌的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与诸多其它恶性肿瘤相比,在宫颈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方面一直比较滞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介导的纤溶系统与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有关,在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水平,来作为监测宫颈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的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每组55例.并选取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溶栓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rt-PA溶栓治疗,溶栓加丁苯酞组给予rt-PA溶栓治疗的同时口服丁苯酞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比较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后ESS评分、血浆MMP-9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ESS评分、血浆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后14、21d溶栓加丁苯酞组的ESS评分显著高于溶栓组,且随着疗程的延长,其升高的程度显著优于溶栓组(P<0.01).治疗后3个月溶栓加丁苯酞组总有效率为85.5%(47/55),显著高于溶栓组的69.1%(38/55)(P<0.05).对照组血浆MMP-9水平为(12.94±9.23)ng/L,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血浆MMP-9水平分别为(14.13±7.58)、(14.37±8.16)ng/L,治疗后3h分别为(21.64±10.13)、(23.05±11.26)ng/L,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加丁苯酞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7.3%(4/55),病死率为5.5%(3/55),溶栓组分别为10.9%(6/55)、7.3%(4/5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患者血浆MMP-9水平升高程度显著大于未发生颅内出血患者(P<0.05).结论 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并未增加溶栓后的出血风险,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与卵巢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肿瘤细胞粘附、分离、迁移、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降解、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等诸多方面,其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在卵巢恶性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的相关研究概况及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