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曲靖市2001—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更好地指导今后麻疹控制工作。方法对曲靖市20012010年麻疹疫情及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0年全市共报告麻疹5686例,2001—2010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31/10万、6.82/10万、7.01/10万、18.41/10万、22.48/10万、17.52/10万、18.57/10万、3.65/10万、1.86/10万、0.2/10万。病例分布广,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以局部点状爆发为主,局部爆发影响着全市的发病强度,病例集中在〈7岁儿童,属小年龄发病模式。结论麻疹发病主要与未免疫和免疫失败有关,其次与实际接种率不高及误诊有关: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为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和麻疹流行的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在麻疹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后在抓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适时开展大年龄组儿童的强化免疫,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预防和控制麻疹发病,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1998~1999年麻疹疫情及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控制麻疹策略和措施效果。方法:运用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网络进行麻疹流行病学监测。结果:通过对1-6岁儿童麻疹强化免疫,1999年全省麻疹发病率为1.36/10万,5岁以下年龄别发病率为3.65/10万,分别较强化免疫前(1991-1997年)下降了84.00%和87.49%。各项监测指标较1998年有所提高。结论: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人员的培训对于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常规免疫,提高接种率,辅以强化免疫,是控制局部暴发疫情、降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对1997~2002年湘潭市AFP监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997~2002年AFP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92/10万、1.28/10万、2.72/10万、2.40/10万、1.60/10万和2.40/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超过WHO的标准,说明该市的AFP监测系统运转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任城区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流行特征与监测情况,为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个案调查表和监测统计报表分析任城区2006—2007年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资料;数据用Excel系统处理。结果脊灰、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和流脑无发病;乙脑与麻疹发病率在0.15/10万~4.24/10万,呈低水平发病,有明显季节性;肺结核发病率48.87/10万,乙肝发病率高达123.76/10万,以成人乙肝为主,占68.37%,肺结核和成人乙肝依然高发。结论预防和控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在继续保持高水平基础免疫或初免接种率的基础上,对发病率高的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重点人群实施针对性有效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5.
淮安市淮阴区自1983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发病率由计划免疫前的563/10万下降到计划免疫后的4/10万左右,1999年后无麻疹病例报告。为了解该区儿童麻疹疫苗初免后的免疫水平,评价免疫效果,2004年4月开展了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滁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进一步促进麻疹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滁州市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个案资料,统计、分析麻疹流行特征,并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和防控措施。结果2002~2006年5年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2.65/10万。2006年麻疹发病率由2005年的7.59/10万降至1.77/10万,低于5年间平均发病率。麻疹的发病高峰正常年份在3~6月份。暴发流行年出现3~7月份、10~12月份两个高峰,分别占当年病例总数的56.00%、40.60%。574例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1.08%,免疫史不详的占60.10%。小于8月龄儿童麻疹病例占5.05%。32例8月龄~1周岁的病例中无免疫史占68.75%。结论及时有效接种MV,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现行的麻疹疫苗初始免疫程序有必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7.
2005年我市(一区八县)根据全国及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玉溪市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进行孕产妇死亡的监测工作。2005年全市出乍活产22122人,孕产妇死亡9人,死亡率40.68/10万,较2004年同期的48.26/10万下降7.58/10万。死亡的首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和产科直接因素。玉溪市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组根据全国、全省孕产妇死亡评审要求进行评审,死亡的孕产妇属可避免死亡7例,占77.78%;属不可避免死亡2例,占22.22%。现将2005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2005年麻疹发病率达32.18/10万,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2006年6月对全省8月龄~14岁儿童进行了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Vaccine,MV)强化免疫。为监测效果,2005-2008年对全省1~12岁2997名儿童麻疹抗体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麻疹是世界各国采取特殊性措施优先考虑控制的疾病之一。我县从1966年开始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下称麻苗)以来,发病率明显降低。1987年全县开展了以乡卫生院为接种点的计划免疫门诊后(每月两次),发病率持续7年在4/10万以下,基本得到了控制。为了更好的开展控制麻疹后的监测工作.1988年以来,我们对适龄儿童调查的接种率,免疫水平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为今后长期做好监测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年发病率波动在0.8385/10万至6.48/10万之间,属于重点监测的传染病之一。为了解湖南省HFRS流行规律,掌握汉坦病毒(HV)抗原性变异,2002—2005年开展全省HFRS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为进一步做好麻疹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济南市1999~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中全市共报告麻疹病人74例,2001年的发病率为历史最低水平(0.27/10万);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评价指标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通过开展麻疹监测合作项目,使济南市的麻疹免疫、监测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2004-2006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河南省麻疹监测专报系统监测质量。方法对河南省2004—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麻疹专报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6年河南省麻疹监测专报系统敏感性低于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2004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麻疹发病率为2.54/10万,处于较低水平,但2005—2006年麻疹发病率明显上升,达到8/10万。河南省中部地区麻疹发病率在近几年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发病季节主要在3—5月份、病例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8月龄和8月龄至1岁的麻疹病例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无免疫史和不详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77.13%,流动人口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18.23%,主要集中在郑州市。结论河南省应采取措施加强麻疹疫苗(MV)的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尤其是提高第一剂次MV的及时接种率,整合麻疹监测专报系统和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各自优势,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乌兰察布市2001—2005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流行现状、特征、流行因素及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5年主动监测和布病专业门诊被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乌兰察布市人间布病5年的发病率分别为0.2/10万、0.4/10万、0.5,10万、14.96/10万、80.52/10万,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出现暴发流行,2004年最多,有8个暴发点数。结论今后一段时间仍为乌兰察布市人间布病流行高峰期,但流行强度将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文登市2010-2012年性病发病趋势,探讨完善防控措施。方法对文登市2010~2012年性病监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文登市2010~2012年共报告5种监测性病I198例,年均发病率为68.39/10万,各年分别为48.74/10万、81.77/10万和74.68/10万(P〈0.01)。性病发病率,淋病为16.78/10万,梅毒为29.63/10万,尖锐湿疣为13.76/10万,沙眼衣原体为7.36/10万,生殖器疱疹为0.86/10万。1198例中,15~45岁者占69.37%,农民(含农民工)占49.25%,家务待业和工人分别占26.46%及8.60%。结论2010年与2011、2012年性病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建议统一性病检测、诊断、报告与评价标准,提高性病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罗湖区开展麻疹监测以来麻疹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1998-2004年麻疹疫情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98-2004年全区报告麻疹疑似病例670例,实验室和临床确诊37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79/10万,其中户籍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1.79/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3~7月,呈现低年龄组儿童和青壮年居多的“双相移位”现象,14.55%的病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68.78%的病例接种史不详。经分子生物学检测初步显示目前流行的麻疹病毒株为H1基因型。全区麻疹监测系统运转基本正常,敏感性较高,麻疹发病已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结论 为加速控制麻疹,今后要提高儿童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和成人麻疹疫苗复种。  相似文献   

16.
万长才 《中国校医》2000,14(1):33-33
白喉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病情重,病死率高。我市50年代发病率高达14.44/10万,60年代为2.62/10万,70年代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后降为0.71/10万。由于狠抓接种率和接种质量,计划免疫合格接种率逐年提高并保持较高水平,自1978年至今已21年无白喉病例发生。现将19-79年以来监测结果分析如下。l材料与方法每次锻克氏试验液均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其中1986年为北京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产品)。由本站防疫科专业人员经业务培训后分组观察,在受试者两前省内侧下IAI处作皮内试验,左侧注射锡克氏液0.Ind。右侧注射对用…  相似文献   

17.
东阳市1997~2003年性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阳市1987开始有性病病例报告,其后呈快速上升趋势。报告发病率由1987年的0.27/10万上升至2003年的532,63/10万,报告病种也由单一的淋病发展为包括梅毒、尖锐湿疣等多种性病。现将我市1997—2003年性病监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群  董利民  宋国蓉  张斌  骆骐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2):232-233,235
目的:了解我市AFP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为改进监测系统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自贡市建立AFP监测系统以来该系统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5岁以下儿童AFP的报告发病率1994年为0.26/10万;从1995年开始,每年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1/10万的指标要求;从1996年开始,除报告发病率达标以外,其余4项指标:48h调查率、14d内双份合格便采集率、7d内送便率、75d内随访表送省站率均超过卫生部规定的80%指标要求。结论:AFP监测工作的重点地区,应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宣传培训、强化医生的报病意识、加强计划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商丘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提供。方法对2002年-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商丘市2002年-2006年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40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47/10万。流动人口发病40例,占2.84%。〉20岁成人,8月龄~7岁,〈8月龄,分别占6.9%、67.35%、7.10%.对1409例麻疹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53.94%、27.11%、18.95%。结论接种HV是控制麻疹的基础,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济南市百日咳发病状况与人群免疫水平。[方法]对1991~2001年济南市百日咳发病和免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1-2001年百日咳年平均发病率为0.32/10万,病例主要在郊县,呈散发状态,84.46%为6岁以下儿童。人群百日咳抗体保护率平均为14.33%,GMT为1:49.46。[结论]通过本次近十年百咳监测资料调查分析,百日咳抗体水平低应使用副反应少、保护效果好的疫苗,进一步提高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