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到骨质疏松症,很多老年朋友都不陌生,很多人还会得意的炫耀,孝顺的儿女早就给自己买了钙片。骨质疏松症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理解不同。在医学术语中,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及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主要特征。以致骨脆性增加硬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约占人口总数的5.6%,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骨质疏松也随之日益增加,骨质疏松是中老年时期常见的一种骨代谢障碍性疾病。据抽样调查,我国50岁以上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占20%,80岁以上老年人几乎都患有此病。骨质疏松症在世界多发病中居第六位,我国患此病人数已增加到1.3亿以上,发病率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老年.陛骨质疏松症(OP)是机体自然衰退、老化过程的组成部分,是系统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即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度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该病已跃居世界各种疾病的第七位。中老年女性,特别是绝经期后的女性发病率高。2000年由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中国部分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骨病,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和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使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其害。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多达6300万,其中1500万人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占我国60岁以上人口的15%左右,老年人卧床中20%是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年龄老化使骨矿物质和骨基质随年龄的增加或妇女绝经而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改变所致,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又称Ⅰ型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又称Ⅱ型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亦称退行性Ⅰ型骨质疏松症。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促使骨吸收增加,骨矿含量快速丢失,骨折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和骨组成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致使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从而产生腰背、四肢疼痛,脊椎畸形甚至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强度的降低使骨在遭受外力时易发生骨折。它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人在35岁以后身体中骨质的总量就逐渐减少,到了老年则每年减少2%~3%。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为改善老年入骨质,预防骨质疏松症,除日常的药物治疗外,还应提倡合理膳食,增加钙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8.
郭建民 《现代保健》2014,(9):134-136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由于症状相对轻微,病程发展缓慢,骨质疏松常被人们所忽视,直至发生骨折或自发性骨折。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日益增加。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势必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日益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家系和孪生子研究表明,遗传是决定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参与骨代谢的蛋白质、激素及细胞因子等与骨量有关的侯选基因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这些基因多态性与骨量关系的研究进展、局限性以及前景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李培轩 《健康天地》2010,4(8):49-49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破骨细胞所介导的骨吸收增加,骨转换增高。本文通过测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四种尿生化指标,比较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安康 《健康文摘》2009,(5):38-39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全身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强度下降、骨易碎性增加的全身骨骼疾病,防治应做到“五宜五不宜”。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它伴随着人体机能的老化而产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将日益增高。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和老龄化进程存在密切相关性的疾病,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导致骨质量与骨密度降低,骨微结构遭到破坏,骨脆性增加,进而引发的全身性骨病。该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同时还会直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常见发病原因包括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慢性肾病、胃肠疾病与营养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长期制动、长期使用肝素、免疫抑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属于一种常见的骨质疏松类型,患者在骨质疏松骨折之前几乎不会出现症状,主要特征为骨微观结构改变与骨密度降低,进而降低骨强度,增加骨折风险性。雌激素缺乏是影响绝经后骨量丢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女性处于更年期时,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骨质疏松骨折发生风险也会随之提高。此类状况不仅存在较高漏诊率,同时也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绝经激素治疗(MHT)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因雌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采用其治疗时风险与获益并存,故采用MHT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时,需对其禁忌证与适应证进行严格掌握。本文针对MHT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的社区三级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华 《社区卫生保健》2004,3(3):203-20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结构破坏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为表现特征的全身性疾病。65岁以上妇女中,绝大多数骨折由骨质疏松所致。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了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现已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西城区490名在职妇女骨量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北京市西城区在职妇女骨量分布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美国Achilles Express超声骨密度测定仪对北京市西城区490名在职妇女跟骨的骨量进行检查,按年龄分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北京市西城区在职妇女的骨量在30~40岁间达到峰值,41岁始随年龄的增加而逐年减少,骨量与年龄间呈负相关性(r=-2.06,P<0.05);②51~60岁组妇女的骨量减少率为8.7%,骨质疏松发病率为2.17%;61岁以上组妇女骨量减少率为42.86%,骨质疏松发病率为57.14%;骨量减少从51岁年龄组开始增加的占8.7%,骨质疏松症从61岁年龄组开始增加的占42.86%.结论 骨量分布与年龄相关,北京市西城区在职妇女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患者,超声骨密度测定仪对骨量的检测为评估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骨质疏松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目前认为,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现象。当具备上述现象,患者又伴发有因骨质疏松引起、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腰背疼痛时称为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7.
王唯 《中国妇幼保健》2000,15(2):107-108
由人体骨胳缺钙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的老年人疾病。人体内钙质丢失,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一般说,40岁以上的妇女,每年身体丢失的钙质为1.4g,55岁以后可增加到7.6 g。一般妇女全身的钙质约有 876 g,而老年妇女只有 683 g。老年人钙质丢失所致骨质疏松症,在国内外的发病率都很高。美国约有200万老年人患此病,是中年人的50倍,而女性又是男性的10倍。85岁以上的妇女患有脊柱骨折者约占1/3,其致病因素就是骨质疏松症。西德每年约有5万老年人患此病,其中妇女占57.2%。我国每年约有600…  相似文献   

18.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为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损害、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种类型。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原因不明的一类骨质疏松症。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所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特发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低下、骨组织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统计,仅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约有75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他们当中发生各类骨折的概率是15.0%。自1990年以来,全球骨质疏松性髋骨骨折患者增加了4倍,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600万人。  相似文献   

20.
钙的补充在防治与年龄相关的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日益上升,并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Pom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当时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对骨质疏松有了明确的定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组织中骨量明显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