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下称PSC),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本病的不断认识,加上采用了先进的逆行胰胆管造影以及其它先进技术的应用,本病的发现率日益增多。目前认为本病主要是一种表现为胆管节段性或弥漫性受损、胆管管壁纤维性增生为特征的一种胆管疾病。由于其病程进展缓慢,临床诊断不易,治疗效果差,预防不佳等特点,因此对本病能够及早地作出诊断和治疗,必将对患者的预后取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又称纤维性胆管炎,或狭窄性胆管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纤维化和炎症改变为特征的综合征。1924年Delbet首先报告本病,1958年Schwartz把本病定为PSC,以往多依手术探查及胆管的组织学检查始得证实。近年来,随着ERCP和PTC的普及应用,其诊断的正确性显著提高,病例发现亦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以肝内和肝外胆管的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病因仍不清楚,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免疫系统的紊乱和遗传的易感性上。由于对发病原因不清楚,目前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从诊断到终末期肝病的平均时间大概为12~15年。本文通过对本院13例PSC的病例分析,结合文献256例复习,总结PSC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于对PSC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 ,PSC)的临床表现、放射影像学和血清学特点。方法 对 14例PSC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PSC中临床表现以黄疸、瘙痒、右上腹痛、发热及肝脾肿大为主。放射影像显示总胆管与肝胆系明显狭窄 ,典型者肝内胆管呈枯树枝样改变。血清检查碱性磷酸酶 (ALP)、γ -谷氨酰转肽酶 (GGT)和胆红素明显升高。结论 对不明原因的ATP、GGT持续升高的病例 ,及早进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检查 ,有助于PS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进展性肝纤维化、肝内外胆管破坏的慢性淤胆性肝病。PSC与炎性肠病关系密切,呈进展性,可致肝硬化及终末期肝衰竭。肝移植是多数患者长期生存的唯一方法。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主要是针对疾病的并发症如明显的胆管狭窄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超声扫描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价值,分析它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40例患者为实验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9~69岁,病程16d~1年之间,选取体检健康的40名体检者为对照组,男22名,女18名,对两组成员进行超声扫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临床表现症状,实验组的患者均有阻塞性黄疸,体质量减轻12例,疲劳10例,肝大10例,瘙痒8例,实验组患者经超声检测39例有典型表现症状,1例未检测出来,实验组患者PSC肝固有流量(598±280)mL/min,对照组体检健康者肝固有流量(246±62)mL/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扫描诊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可以提高诊断确诊率,并且对疾病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诊断及治疗均较为困难.本文就硬化性胆管炎的治疗作一综述,以期加深对该病的了解,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5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临床表现为黄疸(100%)、发热(40%)、乏力(20%)、肝大(33·3%)、脾大(26·7%)、腹痛(66·7%)等,合并溃疡性结肠炎40%,肝功示AKP、GGT、胆红素均升高。4例抗核抗体(ANA)、2例抗平滑肌抗体(SMA)、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7例肝穿刺活检及2例手术病理示非特异性炎症,15例经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为肝内外胆管似枯枝样改变或串珠样改变。糖皮质激素、熊去氧胆酸、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起病隐匿,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肝活检无特异性。ERCP为确诊首选方法。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合并黄疸应警惕PSC。糖皮质激素、熊去氧胆酸、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简称PSC)是一种少见的胆道疾病,是以肝内、外胆管慢性纤维化狭窄、闭锁为特征,而又能排除胆石、胆道手术、硬化性胆管癌的一种特异性疾病。PSC的病因曾考虑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缺陷、先天性遗传因素等,为何29%~72%同时伴有溃疡性结肠炎,少数还伴有纤维性甲状腺炎及后腹膜纤维化等疾病,至今不明。PSC近2/3发病在男性,年龄8~72岁,但高发率仍在成年。其病程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肝功能衰竭,近来日益重视有2.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药物治疗分析及护理.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并且对患者进行科学护理,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并且探讨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过治疗,58例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治疗有效率为96.7%,且经过科学的护理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各项体征均已经恢复正常.结论:采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并且结合科学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控制并发症发生,增强临床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1月2日,我科为1例巨大肝癌患者成功施行原位全肝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郭某,男,53岁,无痛性黄疸间发寒热2月。既往有“乙肝”及“胆囊结石”病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壁浅表静脉轻度曲张,肝肋下4指,质稍硬,无触痛。脾肿大,甲乙线8cm。腹水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血生化:TP859g/L,ALB383g/L,TBIL285μmol/L,DBIL924μmol/L,AST64u/L,ALT107u/L,AFP>1000μg/ml,CA199>564u/ml,BS62mmol/L,B-US显示肝大、肝内胆管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硬化性胆管炎临床基本情况。方法选取200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6例PSC患者,均进行自身抗体检查、血液生化检查,B超、胰胆管造影检查,并对各检查结果分别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致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统计;另外,按照用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16例),分别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甘草酸苷片以及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基本效果。结果自身抗体检查、血液生化检查,B超、胰胆管造影检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用药频率较高、具有家族病史、嗜酒以及自身免疫情况较差与PSC的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观察组治疗后基本症状改善率55.0%,对照组为37.5%,观察组基本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 PSC因临床特异性症状不明显,应对疑似患者及时进行全面检查,并对确诊患者及时有效治疗,以改善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袖套技术进行了145只同系大白鼠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出血,感染和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受体的主要并发症。通过仔细筛选受体、改善手术条件、提高手术技术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大鼠原位肝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前不同部位、菌种感染与预后的关系,以指导肝移植病例的选择。方法回顾性调查95例肝移植患者术前感染,并追踪患者术后的生存状况,分析术前感染与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无感染组与有感染组死亡率分别为21.33%、40.00%(χ2=2.914,P=0.088);术前为单纯腹水与无感染及腹水比较,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8,P>0.05);术前为肺炎合并腹水者,术后死亡率高于单纯腹水(χ2=4.894,P=0.027)和无感染无腹水者(2χ=9.260,P=0.002),术前分离出粪肠球菌者预后不佳。结论术前明显的肺部感染是导致肝移植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应掌握感染的特点,术前充分评估手术的风险难度,积极控制感染,严格筛选病例,对于提高肝移植患者生存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treat effect of the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Methods Fif-ty-six post-surgery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was non-OLT group (A group) and the other was OLT group (B group). Besides general data, the surveillance of blood lactate, the number of failure organs, APACHE Ⅱand MODS were recorded. 28-days survival rate and follow-up were checked. Results The mortality of hospitalization in non-OLT group was 30% and 57.6% in OLT group. The level of blood lactate in OLT group at the 1 st da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with that in non-OLT group (P <0.01). It decreased but kept higher than that in non-group in following seven days. The numbers of failure organs in OLT group were more than in non-OLT group (P <0.01). The continuous APACHE Ⅱ scor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But the continuous MODS score in OLT group was higher than in non-OLT group (P <0.01). Conclusions The 28-days mortality of OLT with severe sepsis is almost two times as much as that of non-OLT. It should cause more attention. The OLT with se-vere sepsis is more likely suffered from failure organs and difficult to recovery. To assess the condition of failure organs in OLT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MODS score is better than APACHE Ⅱ score in this stud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tandard of score system could be improved or come up with new score for organ transplantation. It will be better if blood lactate score is includ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期间胃黏膜pH的变化。方法30例原位肝移植病人,分别于术前(T0)、无肝前期30min(T1)、无肝期5min(T2)、无肝期30min(T3)、新肝期5min(T4)、新肝期30min(T5)、新肝期60min(T6)、术毕(T7)测定MAP、PC-WP、CI、HR、CVP、pHi、Pg-PaCO2、pHa等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在无肝期和新肝期5min、30min时,MAP、pHi、pHa均下降(P〈0.05~0.01),以新肝期5min为最低点,而Pg-PaCO2、HR则增高(P〈0.05~0.01),CVP、PCWP、CI在无肝期下降(P〈0.05~0.01),在新肝期5min、30min则升高(P〈0.05~0.01)。所有指标在新肝期60min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肝移植期间出现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无肝期和新肝初期胃黏膜pH明显下降,提示胃肠道灌注不足和缺血缺氧。pHi监测能及时发现胃黏膜缺血缺氧,以便临床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肝移植合并重症脓毒症病人的相关检验和临床指标,旨在总结原位肝移植合并重度脓毒症这一特殊感染人群的ICU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外科ICU术后的56例符合重症脓毒症标准者病人,分成2组:非肝移植组(A组)和肝移植组(B组)。分别在第1天、第3天和第7天记录病人一般情况、血乳酸、器官衰竭个数、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观察住院28d的存活率和随访情况。结果非肝移植组合并重症脓毒症住院死亡率30%,而在肝移植组则为57.6%。肝移植组第l天血乳酸比非肝移植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之有所下降,但7d内仍然高于非肝移植组;肝移植组器官衰竭个数比非肝移植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观察期间APACHEⅡ动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动态评分在肝移植组比非肝移植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位肝移植合并重症脓毒症住院28d死亡率约是非肝移植组的2倍,值得高度重视。原位肝移植合并重症脓毒症病人更容易合并有多器官功能衰竭且病情较难逆转。肝移植合并重症脓毒症病人判断病情和器官功衰竭程度的轻重,MODS评分优于APACHEⅡ评分。建议改进或者制定器官移植特有的评分标准并且应该加入血乳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肝移植患者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病率的影响。方法肝移植患者36例,ASA分级Ⅰ~Ⅱ,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观察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及体温、尿量、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等。结果实验组在再灌注前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比对照组稳定,18例患者均未出现再灌注综合征,而对照组巾有6例患者血压的波动大于30%,且持续超过1分钟,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病率是33%。结论肝移植术巾,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以及预防再灌注后综合征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原位肝移植40例术后并发症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质量,现将我院1993~2000年4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的护理及其后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我院1993~2000年,共实施原位肝移植术40例,其中5例为肝肾联合移植。40例中,男36例,女4例;年龄19~56岁,平均42岁。原发病有肝巨大平滑肌瘤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0例(其中1例同时并存意外癌),慢性乙型重症肝炎9例(其中2例伴有药物中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癌9例,胆管细胞癌l例;肝肾联合移植5例中,1例为肝硬化并发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行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81年2月至1985年7月的29例各种不同原因的暴发性肝衰竭(FHF)和亚急性肝衰竭(SHF)的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暴发性肝衰竭即发生严重的肝细胞功能损害兼有肝性脑病(或肝昏迷3~4度)而既往无肝病史者,本组16例。亚急性肝衰竭指起病8~28周内发生严重不可逆性肝衰竭而既往无慢性肝病史者,该组13例。2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