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椎体成形术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经皮穿刺病变椎体注入骨水泥,用以治疗由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及椎体原发或转移性肿瘤所引起的脊背部顽固性疼痛的一种脊柱微创介入手术.其治疗效果目前已得到广泛认可.术前注重选择适合的患者及术中注意应用合理的穿刺及骨水泥注入技术是此项手术取得良好效果及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治疗的53例病患资料,分为PKP(32例)及PVP(21例)两种治疗组。比较两组单椎体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渗漏情况、椎体压缩率、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5~26个月,平均18.2个月。PKP组较PVP组单椎体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和骨水泥注射量显著提高。PKP组术后和随访时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但较术前明显改善。PVP组术前、术后和随访时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无明显变化。术后PKP组压缩率及Cobb角的改善效果优于PVP组。PKP组发生2例骨水泥渗漏,PVP组发生3例骨水泥渗漏,两组发生渗漏的患者均无神经症状。PKP与PVP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PKP及PVP均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手段,两者均能改善临床症状,而PKP在恢复椎体高度、后凸畸形及减少骨水泥外渗方面较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的疗效。方法本科近一年收治的4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家属意愿分别实施PVP(24例,37椎体)、PKP(18例,29椎体)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月用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Cobb角矫正程度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42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论是PVP组还是PKP组,VAS评分术后1周及术后6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月评分较术后1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PKP组与PVP组相比,术后6月与术前的VAS评分的改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PVP组和PKP组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PKP组较PVP组更明显(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PVP组为20.8%(5例出现椎体周围骨水泥渗漏);PKP组为11.1%(2例出现椎体周围骨水泥渗漏,无一例出现肺栓塞),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VP与PKP均可显著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但是PKP较PVP有更高的畸形矫正率,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来说,是一种更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单纯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患者37例(60个椎体).随机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18例25个椎体,椎体后凸成型术组19例35个椎体.比较2组手术前1 d,手术后1 d,1周,4周,8周,12周和24周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患者满意程度.测定后凸矫正率,观察骨水泥渗漏率.结果: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 d,1周,4周.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椎体后凸成型术组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畸形矫正率,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椎体后凸成型术组分别为(65.50±3.15)%和(67.83±4.2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经皮椎体成形术组为44.00%,椎体后凸成型术组为14.2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原理相同、疗效无明显差异;经皮椎体成形术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廉.但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椎体后凸成型术可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但费用较高.椎体骨折时间较短时(<3个月)宜优先选择椎体后凸成型术,骨折时间较长时优先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  相似文献   

5.
对12例脊柱肿瘤病人(17个椎体),C形臂监视下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术后X线检查骨水泥充填良好。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所有病例经平均6个月随访,疼痛未明显加重。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是一种缓解脊柱肿瘤疼痛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患者147例(214个椎体)脊柱骨折者,男56例,女91例;年龄61~80岁,平均69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8~L3,其中胸椎98个,腰椎116个。采用C形X线机透视引导下于俯卧位或侧卧位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测量并计算术前和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疗效评价按WHO标准。结果 11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7个月,平均4个月。147例214个椎体均手术成功,骨水泥注射量1.0~8.0mL/椎体。术后2~4h疼痛开始缓解,无显著危害性并发症发生,术前和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无显著性差异,118例随访3~7个月疗效评价按WHO标准完全缓解加部分缓解率为100%。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手术,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维持椎体稳定性,恢复椎体的高度,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7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两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OD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未对周围神经产生压迫症状。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基本一致,但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方面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  相似文献   

8.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脊柱创伤之一,根据压缩椎体对脊髓、马尾神经、脊神经根的压迫程度,一期行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纠正伤椎侧凸、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目前已成为治疗金标准[1-2]。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由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老年患者,内固定术创伤大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系血液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以老年人多见,MM主要损害骨质,造成溶骨,若脊柱受到侵害时,常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且大多数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大多数以内科化疗为主,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治疗的日益兴盛,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日渐成熟,现已应用于治疗脊柱多发性骨髓瘤上,且有不少成功的案例,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善成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5):740-742,746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操作技术及适应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操作方法、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58例患者行PVP治疗,其中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压缩程度<50%19例、50%~75%14例、>75%5例,骨折急性期8例),椎体转移瘤20例。26例单纯透视定位穿刺,32例CT图像帮助定位,再在X线透视下穿刺。结果:58例患者共治疗椎体79个,平均注射骨水泥4.5mL。26例单纯透视定位中19例一次穿刺成功(73.1%),7例2~3次穿刺成功;32例CT图像定位中30例一次穿刺成功(93.8%),2例2次穿刺成功。49例疼痛完全缓解(84.5%),9例部分缓解,有效率100%。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肿瘤安全可靠,对于急性和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也可行PVP治疗,并有良好疗效;CT片加电视透视定位穿刺法方便准确,可提高PVP的操作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PVP/PKP两种方式治疗伴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老年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65例(76个椎体),根据所采用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VP组患者32例,共36椎,男10例,女22例,年龄61~80岁,平均(73.4±3.2)岁;PKP组患者33例,共40椎,男11例,女22例,年龄59~83岁,平均(74.6±2.7)岁。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致伤原因、穿刺方法、骨折椎体、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于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手术区域后凸Cobb角、NRS评分、ODI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并对以上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0个月,平均24.5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致伤原因、穿刺方法、骨折椎体、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PKP组显著小于PVP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NRS评分由术前的(7.29±0.81)分降至术后1周为(3.59±0.51)分,末次随访为(2.57±0.42)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平均为(56.03±3.68)%,术后改善至(37.11±6.80)%,术后1年为(36.73±6.75)%。PKP组NRS评分术前的(7.29±0.75)分降至术后1周为(2.47±0.61)分,术后1年为(2.05±0.46)分,ODI功能评分术前平均为(56.11±3.65)%,术后1周改善至(32.65±10.11)%,末次随访为(28.77±9.25)%;两组组间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组内NRS、O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PVP/PKP两种方式治疗伴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老年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在缓解疼痛、椎体后凸纠正上PKP优于PVP,且PKP相对于PVP,更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B型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C型臂监视引导下,对69例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行PKP治疗:其中A型骨折56例(A组),B型骨折13例(B组)。术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椎体高度百分比对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腰背部疼痛、日常生活状况及椎体高度的恢复进行评价。结果 B组(B型)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VAS及椎体高度百分比总体疗效与A组(A型)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3个月患者ODI评分优于A组(P<0.05)。结论 PKP是治疗B型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有效可行的微创手术,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3例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KP术。测量伤椎前缘、中缘及Cobb’s角度术前、术后值,同时应用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14~39个月,平均22.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9±0.8)分、(74.2±9.9)分降至术后的(2.9±0.9)分、(36.8±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2.7±1.1)分、(35.6±6.9)分,较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前缘、中缘高度由术前的(30.6±8.1)%、(40.5±14.9)%恢复至术后的(66.9±13.5)%、(74.5±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体Cobb’s角度(25.3±8.8)°,术后(14.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33%)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并未产生临床症状。结论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26例(31个椎体)应用导航技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注入骨水泥,观察导航精确定位下骨水泥注入后的生物相容性反应。计算Beck值和Cobb值及手术前后目测类比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31个椎体注入骨水泥后椎体成形,无骨水泥向椎体前方和侧方渗漏,无椎体后方(椎管内)渗漏。无术中死亡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无脊髓和神经根急性损伤等副作用。术后疼痛减轻。可见导航技术定位准确,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注入骨水泥可行。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成形术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椎体前柱压缩导致的腰背部疼痛可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该方法手术时间短、止痛效果明确、并发症较少,故安全性较高。但经皮椎体成形术亦有相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只有科学掌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笔者对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优势、相应解剖学、适应证、禁忌证、术前评估、具体方法、并发症及其预防等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姚爱英 《天津护理》2004,12(1):9-10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对9例椎体成形术病人术前予以心理支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加强生命体证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12h至3d,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试疼痛缓解81%。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稳定性,提高了生存质量。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而细致周到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疾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检查配合,术中密切配合,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术后护理等综合系统的措施。结果术后4~12h疼痛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消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是治疗骨质疏松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安全的方法。它疗效可靠,微创,不需开刀,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易于接受,而细致周到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付文毅  陈霞 《系统医学》2023,(12):78-81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确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n=50)行经皮椎体成形术,B组(n=48)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发生骨水泥渗透1例,渗漏率(2.08%),A组术中发生骨水泥渗透7例,渗漏率(14.00%),B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9,P=0.031)。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B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伤椎Cobb角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改善疼痛及改善预后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中骨水泥渗漏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10年12月7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共95个椎体。术中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2.5~6.5 ml,平均4.30±0.66 ml。术后1和3个月随访。采用患者口述描绘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s,VRS)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疼痛程度。结果: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满意。VRS疼痛评分术前3.56±0.43分,术后1月下降为1.22±0.17分,术后3月下降为1.19±0.15分,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伤椎复位满意,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和变形,骨水泥分布均匀。其中有11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椎间隙渗漏3椎,椎体前缘渗漏3椎,椎体侧方渗漏3椎,椎体后方渗漏2椎。渗漏原因与患者的选择、术者操作规范程度、手术技巧及骨水泥注入时机等有关。所有患者得以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无医源性椎管狭窄。结论:PKP治疗OVCF安全、疗效满意,但要预防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发生,须严格掌握适应征,把握骨水泥的合适粘度、注入剂量、注入方法及精确的术中定位等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