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有症状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如何有效解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是治疗的重点,依靠药物、双腔起搏的方法以减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可缓解症状,而减少室间隔厚度的方法包括外科间隔心肌切除术、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室间隔射频导管消融术等,这些方法在减少室间隔厚度上均有明显效果。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心肌热消融术作为一种侵入性较小、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在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中有较大应用前景。本文就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经冠状动脉室间隔酒精消融术后左室心肌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26例行室间隔酒精消融术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其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的左室整体及节段心肌的收缩期应变峰值.结果 术前患者的整体及节段纵向收缩期应变峰值较健康人群减低.术后1周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左室整体及消融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应变较术前明显减低.术后1年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流出道压差和室间隔厚度较术前显著减低(P <0.001),左室整体纵向应变较术前显著改善[(-14.7±2.0)%对(-13.6±1.6)%,P<0.01],左室圆周应变以及消融室间隔的平均纵向应变较术前无明显改变,而长轴的侧壁节段、短轴基底段和中段的平均纵向应变则有明显改善.左室流出道压差的减低与左室整体及基底段纵向收缩期应变的改善相关(r =0.58,P<0.01;r =0.54,P<0.01).结论 经皮室间隔酒精消融术能显著降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改善患者左室心肌整体及节段纵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筛选HOCM患者16例,介入治疗术中引导及监测PTSMA。结果16例均成功实施PTSMA治疗,术后左室流出道流速及压差均有明显下降,临床症状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在术前筛选HOCM患者,术中指导及监测PTSMA,术后评价疗效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皮导管肥厚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筛选HOCM患者12例,于手术前后监测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流出道内径(LVOT)、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冠脉室间隔支血流显像.结果 12例患者成功实施PTSMA,术后1周及1个月各项监测指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亦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应用超声心动图能准确筛选病例,监测评价PTSMA治疗效果,是一种无创有效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肺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识别二尖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的价值,我们分析了2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22例正常人肺静脉血流频谱和二尖瓣血流频谱的差异.发现二尖瓣血流频谱正常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肺静脉血流频谱S波峰值流速、D波峰值流速、S/D比值、S波和D波流速积分的比值、A_R峰值流速和持续时间可表现异常(P<0.001).二尖瓣血流频谱异常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肺静脉血流频谱也表现异常(P<0.001).提示肺静脉血流图有助于识别二尖瓣血流图的假性正常化,深入研究有可能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程度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局部心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局部心功能。 方法 对健康志愿者(50例)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76例)在室间隔及左室后壁中段测量室壁收缩期峰值 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较两组舒张、收缩速度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结果 肥厚 型心肌病组左室长轴室间隔及后壁收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速度比值均较正常组减低 (P<0.05),左室短轴仅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速度比值较正常组减低(P<0.05),而收缩期峰值速度与正 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肥厚室间隔及无肥厚左室后壁螺旋肌收缩 功能及舒张功能均减低,括约肌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前及术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并探讨前间隔基底段(靶组织)收缩速度与左室流出道压差关系.方法 23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于化学消融术前及术后3 d,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流出道压差;应用QTVI技术在心尖左室长轴观及心尖四腔观测量前间隔、后壁、后间隔和侧壁基底段与中间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p),在胸骨旁左心室长轴观测量前间隔及后壁基底段与中间段的横向Vp.结果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前间隔基底段的纵向及横向Vp术后[分别为(3.25±0.63)cm/s、(2.93±0.47)cm/s] 技术前[分别为(5.73±0.96)cm/s、(4.87±0.69)cm/s]减低(P<0.05).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术后[(23.7±7.8) mm Hg] 较术前[(78.3±16.5) mm Hg]下降 (P<0.01),左室流出道压差下降与前间隔基底段Vp下降显著相关(r=0.95,P<0.01).结论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前间隔基底段收缩功能下降,左室流出道压差下降与前间隔基底段收缩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脉冲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舒缩速度,以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改变。方法:按左心室流出道是否梗阻分为梗阻性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分别测量正常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3组二尖瓣环各点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结果:梗阻性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组Ea、Sa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Aa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梗阻性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间Ea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a、Aa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及主动松弛功能较正常人减低。梗阻性较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主动松弛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9.
王巧  李婷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10):1839-1841+1848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影像特征,探讨其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来我院经心电图检查疑似HCM患者58例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根据其分型分为梗阻型组(n=32)与非梗阻型组(n=26),比较两组超声检查指标。结果: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全部为HCM,其中梗阻性HCM 32例,非梗阻性HCM 26例,其中室间隔HCM 47例、弥漫性HCM 5例、心室中部HCM 2例及心尖HCM 4例;非对称性55例,对称性3例;同时显示左室后壁增厚20例;左室流出道(LVOT)狭窄26例;收缩期前向运动(SAM)阳性10例;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缩小者7例,扩张者2例,皆合并房颤;两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梗阻组LVOT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疾病类型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组(6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组织多普勒参数与常规超声参数评估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组左心房前后径、面积、室间隔厚度、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比值(IVS/LVPW)、二尖瓣E峰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E/Em)和左心室充盈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A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Em显著低于对照组E(7.84±2.43)cm/s对(10.87±2.18)cm/s,P<0.01].肥厚型心肌病组E/Em与左房前后径及面积有相关关系(分别r=0.331,P=0.017;r=0.325,P=0.019),而E/A与二者无相关性.结论 组织多普勒参数(Em,E/Em)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