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化疗22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化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肿瘤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并给予置管前护理、导管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除2例因置管而发生感染外,其余20例患者无发生皮肤局部血肿及静脉栓塞,全部完成了化疗周期,拔管后伤口愈合好.结论:中心静脉置管适用于晚期肿瘤患者的化疗,可减少化疗致静脉炎及渗透性损伤的发生,减轻惠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维护实施整体护理,防治出现的并发症,为肿瘤患者的化疗提供可靠的静脉通路.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160例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维护应用整体护理,分析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并加以防治,用质量标准进行评估。结果应用整体护理进行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本组患者全部经中心静脉通路完成了化疗。结论整体护理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为肿瘤患者完成整个化疗疗程,提供可靠静脉通路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已被广泛应用,但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据报道,国外最长留置时间为9.9d和10.3d,国内应用时间较长,最长留置使用时间为1年。由于肿瘤患者具有多疗程,反复化疗致反复住院治疗的特点,致使患者需反复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能否针对肿瘤患者的治疗特点,让患者将中心静脉置管携管出院,利用社区及就近医院的资源进行护理,国内外相关报道甚少。我科2004年11月-2006年2月对101例恶性肿瘤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宣教,让患者携管出院进行护理,结果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减轻化疗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并减少其住院费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维护实施整体护理,防治出现的并发症,为肿瘤患者的化疗提供可靠的静脉通路,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160例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维护应用整体护理,分析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并加以防治,用质量标准进行评估。结果应用整体护理进行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本组患者全部经中心静脉通路完成了化疗。结论整体护理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为肿瘤患者完成整个化疗疗程,提供可靠静脉通路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通过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对173例血液肿瘤患者应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术行PICC术进行大剂量化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观察。结果 173例患者置管成功率100%,置管时间7~271d,平均置管时间112d。化疗期间,发生静脉炎5例,肢体肿胀3例,穿刺点红肿4例,导管不完全脱落1例,导管堵塞1例。通过综合护理,全部病例无置管所致的感染、气胸、血胸和局部血栓等并发症,保证了化疗顺利进行。结论 PICC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能够有效地减轻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为血液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为保证化疗计划的完成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肿瘤患者治疗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化疗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防和减少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268例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患者及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加强安全管理,建立持续监测系统。结果经临床观察和护理,除8例发生气胸、6例感染、10例堵管、5例导管脱落外,其余全部完成化疗疗程,拔管后伤口愈合好。结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关键,建立持续监测系统,加强患者及护理人员规范化管理是重要保证,可以大大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静脉炎。方法: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125例肿瘤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125例患者中,121例置管成功,成功率为96.8%,留置时间10~103 d,平均留置时间为61.2 d。结论:PICC置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胃肠道肿瘤营养支持和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胃肠道肿瘤患者,经静脉将P 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静脉输液及化疗。结果:105例中置管成功103例,失败2例,成功率为98.09%。置管成功后,行静脉输液及化疗,保证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支持和化疗顺利完成。结论: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行P 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记录78例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并与116例传统的浅静脉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作比较。结果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较浅静脉化疗患者显著降低(P=0.023)。78例PICC置管患者全部成功置入,出现导管堵塞1例,心律失常1例,导管送人困难2例,导管脱出2例,穿刺部位渗血2例,感染2例,接触性皮炎2例,静脉炎3例,静脉血栓形成4例。结论PICC置管操作安全,成功率高。相比传统浅静脉化疗,可以显著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人员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28例恶性胸腹水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及注药治疗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置管前护理,置管中护理,置管后护理等内容。认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恶性胸腹水及向腔内注入化疗药物,减少了胸腔、腹腔的穿刺次数,缓解压迫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心静脉置管(CVC)输入化疗药物减轻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降低了静脉炎及渗漏的发生率,有效地保护了血管,使肿瘤患者能够长期坚持化疗,保证了化疗的顺利实施.但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堵塞和感染,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费用,也可导致严重的后果.持续性的导管护理是减少感染、延长置管时间的最有效方法[1], 本研究对446例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肿瘤患者经常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及定期化疗。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是反复浅静脉穿刺经静脉给药。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的痛苦及化疗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血管的破坏。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破坏,我科自2003年6月~2005年5月,对76例患者施行了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此种穿刺方法简单、易操作、保留时间长、留置管通畅无回血及血栓形成,既能保证患者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深受患者的欢迎。现将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肝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总结45例肝癌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的护理经验.结果 44例锁骨下静脉留置管通畅,1例致轻度气胸,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 肝癌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减轻了化疗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的给药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戢红 《临床医学》2009,29(8):121-122
目的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各种化疗药物准确输入,减轻化疗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肿瘤患者血管的破坏。方法对115例长期静脉输液及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上述方法消除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刺激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及渗透性损伤,保证了患者按时化疗。结论中心静脉置管能够更好保护血管,保证化疗药物及时准确输入,且具有操作方便、合并症少、留置时间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老年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83例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穿刺成功率为100%,置管45~236 d.发生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8%.结论:加强PICC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肿瘤化疗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对60例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观察。结果发生并发症者5例,其中1例导管断裂,2例导管感染,1例静脉炎,1例导管阻塞。最长可留置1年,最短留置4个月。结论PICC穿刺方法简单、易操作、保留时间长,符合肿瘤患者需多次化疗的需要,但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选择静脉及PICC导管、及时更换合适的敷料及肝素帽、合理利用导管并正确地冲管和封管,以提高PICC导管的使用安全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我院为有效减轻肿瘤患者因长期输液而反复穿刺的痛苦,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化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2009年9月以来收治的肿瘤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其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危重患者及肿瘤患者的使用更具有意义。主要是其所用药物的特殊性如化疗药物、静脉高营养治疗等,中心静脉置管的有效使用可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维持有重大意义,保证其治疗营养需求,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的痛苦。但是,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较多,正确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减轻患者的痛苦,确保导管留置时间及使用效率,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杨云  杨晓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1):150-151,155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患者导管感染及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9月采取常规护理的乳腺癌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采取针对性护理的乳腺癌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自护能力水平。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00%,低于对照组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健康知识、自我责任感、自护技能、自我概念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提升乳腺癌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患者自护能力,降低患者导管感染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静脉炎及渗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采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对160例肿瘤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静脉炎发生率为3.8%,无1例患者发生渗透性损伤,无1例发生置管感染、局部红肿及静脉血栓等,全部完成化疗周期,拔管后伤口愈合好。结论PICC导管为需要长期输液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了患者配合治疗,对完成化疗计划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