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40例SLE病人(SLE组)、47例非SLE风湿性疾病病人(非SLE组)血和尿β_2-mG水平,SLE组同时测定Anti-Smithantibody(Smith)、Anti-ds-DNAantibody(ds-ANA)、Anti-ANAantibody(ANA)、尿蛋白及血BUN、Cr,探讨血和尿β2-mG同它们的关系,SLE组与非SLE组血β2-m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SLE组尿β_2-mG升高与非SLE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在SLE组,血和尿β_2-mG均阳性者(双阳)之比率高于Smith、ds-DNA阳性之比率;若与ANA相比则无显著差异。SLE组尿β_2-mG先于血BUN、Cr升高;在判定肾脏功能损伤程度上,其意义与尿蛋白相当。  相似文献   

2.
氨苄青霉素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067000)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董淑君1不良反应1.1引发药疹:随机统计临床应用氨苄青霉素180例,发生药疹者达12例,剂量均在5~10g/d,常在用药4~5d发生,也可在停药一周内发生的,极少数在用药1~2d之内发生...  相似文献   

3.
调查58例镉(Cd)作业工人尿中γ-GT同功酶的变化,结果发现,所有Cd作业工人尿中γ-GT,γ-GT,γ-GTⅡ均超出正常值上限。无肾损伤组的工人尿γ-GT,γ-GTI,γ-GTⅡ明显地高于对照组,而γ-GTI/γ-GTⅡ值无明显变化,重度贤损伤组,尿γ-GT,γ-GTI水平高于无肾损伤和轻度肾损伤组,而尿γ-GTI/γ-GTⅡ则呈下降趋势,结果提示,尿γ-GT可能作为Cd接触者健康监测的一个敏  相似文献   

4.
张建国  朱妙珍 《四川医学》1998,19(4):296-297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在慢性肾小球肾炎(CGN)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6例CGN患者及13例正常人血清、尿和肾活检组织IL-2含量。结果:CGN患者肾组织和尿IL-2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小管间质病变愈严重,肾组织IL-2含量愈高;尿IL-2含量与肾组织IL-2含量呈高度正相关,而与血清IL-2含量无平行关系。结论:IL-2在CGN小管间质损伤过程中可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8岁,以无尿3天于1997年11月25日入院。于1997年11月21日因饮食不洁出现轻度腹泻,脐周隐痛,到私人诊所治疗,经氨苄青霉素皮试阴性后,予氨苄青霉素5克(稀释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后,2小时后出现寒战、大汗、恶心,持续约半小...  相似文献   

6.
对从广州市某医院儿科病房腹泻儿童粪便中检测获得的46株产肠毒性大肠杆菌(ETEC)的4种遗传型(LT-h、sT-p、ST-h和CFA/I)菌株,用14种常用抗生素进行敏感试验和质粒特征分析,结果:在124株大肠杆菌中,分别用ETEC的4种 ̄(32)P-DNA基因探针检测,总阳性率为37.10%(46/124),ST-p的阳性率最高,占60.87%(28/46),有三例病人分别受到2株具有不同遗传型ETEC感染。药物敏感试验,多数的菌株对青霉素G(100%)、红霉素(73.91%)、氨苄青霉素(69.57%)和羧苄青霉素(65.22%)有抗性,82.61%以上的菌株对多粘菌素B、氟哌酸、庆大霉素和先锋霉素V是敏感的,46株ETEC的质粒携带率为63.04%(29/46),各菌株之间的质粒图谱不尽相同,菌株的质粒携带数1-11个不等,分子量1.1-75.6Md.发现抗四环素和氯霉素的菌株中,质粒的含量有显著差异(χ ̄2=15.99、P<0.01)。  相似文献   

7.
郭明秋  项立 《四川医学》1999,20(1):37-38
为探讨用羟氨苄青霉素等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用13C-呼气试验(13C-UBT)对具上消化道症状经胃镜证实为胃、十二指肠炎的儿童进行HP感染检测。对36例HP阳性患儿给予羟氨苄青霉素、呋喃唑酮、胶体次枸橼酸铋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于停药1月后复查13C-UBT,阴性为HP根除。结果显示HP根除率为91.7%(33/36),全部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药物不良反应低,认为羟氨苄青霉素等三联疗法是治疗儿童HP感染较理想的方案。13C-UBT具方法简单、非侵入性、儿童依从性好等特点,是用于诊断儿童HP感染及判断HP根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头孢三嗪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短程序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采用短程治疗,即抗生素头孢三嗪100mg/(kg.d),每日静脉输注1次,疗程2周,激素地塞米松0.6mg/(kg.d)分 4次静脉输注,连胜4天,同时对照组25例仍采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疗程3-4周。两周治愈率治疗组为95.5%, 对照组为52%。  相似文献   

9.
测定40例SLE病人(SLE组)、47例非SLE风湿性疾病病人(非SLE组)血和尿β2-mG水平,SLE组同时测定Anti-Smith antibody(Smith)、Anti-ds-DNA antibody(ds-ANA)、Anti-ANA antibody(ANA)、尿蛋白及血BUN、Cr,探讨血和尿β2-mG同它们的关系。SLE组与非SLE组血β2-m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SLE  相似文献   

10.
皮肤过敏试验本身可引起过敏反应,包括引起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对临床已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应避免再以原来药物作皮肤过敏试验。必要时需在严密观察下作皮肤斑贴试验。氨苄青霉素为青霉素类抗生今中分解是快、过敏反应率最高的一种半合成青霉素,故使用时应密切注意,溶液用量不宜过多(一般在200ml以内),滴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2h内滴完),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例1]喻某,女,24岁。因解脓血便伴腹痛、发热3d,于1989年4月13日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8℃。左下腹有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白细胞及脓细胞。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拟用氨苄青霉素治疗。给药前用青霉素钠(江西东风制药厂生产)0.1ml(200u/ml)作皮试为阴性,遂用氨苄青霉素(江西黎明制药厂生产)5g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10min后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出冷汗,四肢湿冷,面、唇发绀,两肺布满哮鸣音,心率140次/min,节律不整。BP10.5/6.5kPa。即停止静滴,并静注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10mg,同时输液、输氧等,症状逐渐缓解。继  相似文献   

11.
青年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2例魏敏姜靖例1,男,30岁。因多饮多尿180d,乏力、厌食伴呕吐2d,意识障碍1d入院。入院查体:呈昏睡状,皮肤干燥,呼吸急促,无酮体气味,心肺和腹部无异常,病理征(-)。急查尿糖(),尿酮体(-);血糖51.7mmo...  相似文献   

12.
潘启龙  潘旭峰 《右江医学》1997,25(4):179-181
使用药物治疗淋菌性尿道炎312例,取得较好疗效。其中对无耐药或低度耐青霉素的急性期病例采用青霉素加服羧苯磺胺治疗90例,有效率为97.0%;应用氟哌酸治疗87例,有效率为98.1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58,P>0.05)。对高度耐青霉素16例应用壮观霉素,疗效达96.0%。对于慢性期合并症应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抗生素分两组治疗:一组60例使用羟氨苄青霉素加丙磺舒顿服+环丙氟哌酸静滴,连用10~14d,有效率为60.12%;另一组59例使用氨苄青霉素加羧苯磺胺顿服+头孢三嗪静滴,连用10~14d,有效率为58.9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84,P>0.05)。本文就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青霉素、先锋霉素引起过敏反应各1例徐来长王子美例1男性,12岁。因发热、咽痛1d入院。查体:T38.5℃,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心肺正常,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青霉素皮试(-)。给青霉素360万u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2次/d。每次用药30...  相似文献   

14.
氨苄青霉素引起哮喘发作1例金合林患者,男性,32岁,因咳嗽2个月于1995年6月15日下午来我院门诊就医。体检:T37.2℃,P82次,R20次,BP14/7kPa,两肺呼吸音粗糙,心(-),既往无气喘发作史。给予5%GS500ml+氨苄青霉素6.0...  相似文献   

15.
顾骧  江鱼 《上海医学》1998,21(8):447-449
目的:评价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对早期发现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轻度肾功能损害的作用。方法:测定了112例BPH口才的血β2B、尿β2M、血肌酐(Cr)水平、膀胱残余尿量(PVR)及尿流率,并以6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重度梗阻组患者尿中β2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其膀胱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Qmax)有显著相关性(P〈0.025),而血β2M和Cr值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山西医学院学报》1994年主题索引A阿托品(增):143艾森克个性问卷(2):173癌旁上皮增生(1):5癌,燕麦细胞(增):73爱泼斯坦-巴尔病毒(2):121安替比林(2):207氨苄青霉素(4):324氨基吡林(2):207;(3):294B...  相似文献   

17.
卡介苗基因组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质粒pGC19为载体克隆了卡介苗(即卡介菌,BCG)DNA。Sau3A1部分酶解BCG DNA,通过琼脂糖电泳分离2 ̄9kbDNA片段。BamH1酶切质粒pUC19,碱性磷酸酶去磷酸化,2 ̄9kbDNA片段与pUC19载体用T4连接酶连接转化大肠杆菌HB101,在含氨苄青霉素(Amp)、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的LB平板上获得Amp白色转化子。随机挑选12个转化子快速提取重组子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患儿肾脏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腾云  蒋木平 《铁道医学》1999,27(1):38-39
目的 探讨川崎病是否存在肾损害。方法 对27例川崎病患者在急性发热期(简称急性期)、亚急性期进行尿常规、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尿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并与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 急性期尿常规异常发生率、尿β2-MG显著升高,亚急性期尿β2-MG显著升高。结论 川崎病的确存在肾损害,严重的肾损害常发生在川崎病发病后1 ̄11d。  相似文献   

19.
缪鹰 《河北医学》2000,6(9):813-816
目的:探讨尿五种微量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30例正常人及98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尿液;α1-微球蛋白(α-MG),β2-微球蛋白(β2-MG)Tamm-Horsfall蛋白(THP),白蛋白(ALb)及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结果:随着CCr值的下降,尿α1-MG,β2-MG,ALb及IgG排泄量逐渐增高,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05例糖尿病患者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糖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尿NAG和尿Alb的检测相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相似的敏感性,在早期DN患者中,尿NAG活性与尿Alb排泄呈显著正相关,但在临床DN患者中,尿NAG活性与尿Alb无相关性;(2)不论尿β2-MG正常或增高的患者中,尿NAG活性与尿β2-MG排泄量均无相关性;(3)在24小时尿糖<59、5~15g及>15g的三组患老中,尿NAG与24小时尿糖排泄量亦均无相关性。本文研究提示:测定糖尿病患者尿NAG活性可作为一筛选早期DN的一敏感指标,尿NAG活性与尿β2-MG及尿糖排泄量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