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控措施,为降低发生率和病死率做好临床预防工作.方法 抽取45例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VAP的发生情况分为VAP组和对照组患者,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观察,分析VAP危险因素,并制定出合理的防控措施.结果 VAP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平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意识障碍发生率、 机械性误吸、抗生素联合使用、H2受体拮抗的使用以及意识状态均有一定的联系.结论 导致重症医学科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复杂,应采取全面综合的防控措施,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保证ICU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4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例):采用呼吸机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n=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呼吸机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d病死率和ICU住院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d病死率和ICU住院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可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节省ICU住院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t通过探讨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YAP)中的作用,明确了该护理策略是预防VAP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急诊ICU室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的机械通气患者356例为观察组;未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的机械通气患者372例为对照组。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结果:观察组vAP感染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观察组以慢性阻塞性肺病诱发VAP的比率较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通气VAP感染率经口插管较气管切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减少其死亡率,并缩短机械通气患者入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机械通气(MV)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ICU 72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收集口咽部、声门下、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机械通气5 d内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声门下分泌物培养革兰阳性致病菌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减少和延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程廷义 《西南军医》2009,11(4):789-790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机械通气治疗后由感染性因素造成的肺实质炎症(排除在机械通气之前已有的或处于潜伏期的肺部炎症),VAP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患者的发生率为10%~69%,MV每增加1天,发生VAP的危险性增加1%-3%,其相关死亡率约30%,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机制及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俊  修清玉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10):1024-1025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48h,停止机械通气及拔除气管导管后48h内新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VAP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由于VAP患者住院时间长,医疗成本高,死亡率高,了解其发病机制和对应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463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组(2007年2月一2008年8月,n=248)VAP发生的相关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制订预防对策,B组(2008年9月~2010年2月,n=215)接受VAP预防及干预。结果①A组248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发生的患者因素有患者年龄大、出现昏迷、伴有原发性肺部疾病,医源性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长、采用平卧位、无使用抗生素、使用H2受体阻滞剂、使用皮质激素;②B组21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经VAP预防及干预后,有13例发生VAP,发生率为3.72%(13/215),两组的VAP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析VAP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具有首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09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谱、耐药性及其临床特征。结果:VAP平均发病时间为机械通气后6.3d,总病死率为46.8%,共分离出病原菌19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8株(占71.9%),革兰阳性菌39株(占20.3%),真菌15株(占7.8%)。革兰阴性菌中占前4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有100%的敏感性。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常为多重耐药的致病菌,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运用抗生素,以及做好各项预防消毒措施是防治VAP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气囊适当压力持续充盈充气方法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ICU60例机械通气(48h以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气管导管气囊以适当压力持续充盈充气方法;对照组对气管气囊定时(充气一放气一再充气)循环充放气方法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差异。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3例;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13例。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管导管气囊持续保持适当的压力充盈的充气方法可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通过气管插管或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改善通气、纠正缺氧,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正常的湿化、过滤功能削弱,防御功能减弱,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几率增加。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后重要的护理内容,气道的湿化效果、痰液黏稠度、VAP的发生率等是反映气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费雪派克MR850湿化装置系带有加热导丝的一次性呼吸管路系统,能够为机械通气患者提供最佳温、湿度的气体。我院干部病房在高龄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这种恒温湿化器,气道护理的质量显著提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09年2月入住我院ICU并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62例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60岁,恶性肿瘤Ⅲ、Ⅳ期,平卧位,连续全胃肠外营养≥5d者,应用抑酸剂,血清白蛋白〈30g,机械通气时间≥5d,气管切开与其各对照组比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多种因素有关,尽量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气囊适当压力持续充盈充气方法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ICU 60例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气管导管气囊以适当压力持续充盈充气方法;对照组对气管气囊定时(充气-放气-再充气)循环充放气方法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差异.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3例;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13例.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管导管气囊持续保持适当的压力充盈的充气方法可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1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医院内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重症呼吸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VAP已经成为ICU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笔者就我院近两年来发生的35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48例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和机械通气在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创-无刨序贯机械通气对治疗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具有很好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呼吸支持是挽救急危重患者生命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呼吸机在急救、麻醉、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和呼吸治疗领域中应用广泛,其引发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也日益增多.[1]VAP是指机械通气48h后及停用机械通气去除人工气道的患者,在48h之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VAP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以高发生率、高病死率及高花费著称.[2]通过对综合ICU长期监测,发现VAP感染率最高,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通过开展目标性监测和实施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VAP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毛宇红 《西南军医》2014,(5):535-536
目的:分析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12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发生撤机困难患者25例和未发生撤机困难患者95例。在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水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心理因素和机械通气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性,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0例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共出现25例撤机困难,发生率为(20.8%),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30.0g/L,发生VAP,存在不良心理及机械通气时间≥7d均为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VAP、不良心理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为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针对上述因素制定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撤机困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胡晓  陈瑜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7):733-73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有效的口腔护理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途径[1].采用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护士在操作时往往担心气管导管脱出而采取应付态度,忽略口腔护理的效果[2].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器官移植中心ICU对护士进行系统培训,于2007年8月~2008年10月对25例经口气管插管病人改进口腔护理方法(实验组),并与22例常规口腔护理(对照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ICU机械通气的撤离是呼吸机应用成败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提出了机械通气程序化撤离指导撤机。在撤离呼吸机前评估患者是否具备撤机条件,进行自主呼吸能力测试,最后气管插管的拔除等步骤。研究显示ICU患者撤机时程序化可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9%~60%,且随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这些患者常因机械通气治疗,无法去气管镜室,而采用抗感染加常规翻身拍背、吸痰等方法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病情[2,3]。我院2004-12~2009-12采用床旁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辅助治疗VAP 54例,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高海拔地区重症脑损伤患者使用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套管,观察对重症脑损伤患者每日吸痰次数,每日气道分泌物引流量,VAP发生率、颅内压、镇静剂使用量、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海拔2 260m2012年8月—2014年11月收治的需行气管切机械通气重症脑损伤患者41例,伤后24小时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间断声门下吸引组(IASS组)21例和非声门下吸引组(NASS组)20例,两组均选择polyvinyl chloride(7~8)号高容量低压气囊气管套管,其中IASS组气管套管带声门下吸引装置。所有患者保持30°仰卧位,气管套管套囊压力25cm H2O,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按需吸痰,IASS组每小时行声门下吸引一次。所有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监测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每日吸痰次数,每日气道分泌物引流量,吸痰与非吸痰时颅内压、镇静剂使用量、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天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IASS组每日气道内引流量、吸痰次数、咪达唑仑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NASS组。所有患者吸痰时颅内压明显高于非吸痰时。两组28天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间断声门下吸引可以减少高海拔地区、重症颅脑损伤患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每日气道内引流量及吸痰次数,降低VAP发生率,减少颅内压波动,降低镇静剂使用量,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少,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