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定位与神经刺激器定位老年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实施上肢手术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36例,ASAⅡ或Ⅲ级,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定位(U组)和神经刺激器定位(S组),每组18例,两组均给予0.33%罗哌卡因20 ml,记录两组阻滞麻醉操作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误入血管次数、感觉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辅助用药例数,观察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U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为(4.5±1.2)min,明显短于S组的(8.1±2.5)min(P<0.01)。U组一次穿刺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S组,U组穿刺误入血管次数和辅助用药例数明显低于S组,U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8.2±2.4)min,明显快于S组(13.1±2.5)min(P<0.05)。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有1例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用于老年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进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像学分析。方法:2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于肌间沟的上、中、下3组神经干周围均匀地注入0.5%的罗哌卡因20ml,记录麻醉的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的时间,并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20例的平均麻醉起效时间为(2.33±0.13)min,阻滞完全的时间为(6.35±0.22)min,无血肿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阻滞麻醉起效快,成功率高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肌间沟臂丛阻滞和肌间沟颈臂丛阻滞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1例。A组于肌间沟C_6横突水平与皮肤垂直进针,出现异感时注入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25 ml(内含1:20万肾上腺素);B组穿刺点分别为肌间沟C_4、C_6横突水平,同上方法分别注入上述麻药10,15 ml。据患者主诉和骨科医师评定阻滞效果,分Ⅰ~Ⅲ级。结果 B组中Ⅰ级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1),而Ⅲ级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肌问沟颈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肌问沟臂丛阻滞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C5+C7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1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Ⅰ、Ⅱ、Ⅲ三组,每组各60例。术前均肌注阿托品0.5mg,咪达唑仑0.15mg/kg体重。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10ml+0.75%布比卡因10ml+0.9%氯化钠注射液10ml。Ⅰ组(C6水平)、Ⅱ组(C7水平)分别注入局麻药30ml,Ⅲ组(C5和C7水平)在每个穿刺点注入局麻药15ml,阻滞结束后按压两点间部位5min。比较三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Ⅰ、Ⅱ、Ⅲ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66.7%、75.0%和94.6%,Ⅲ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三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Horner综合征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传统C6、C7水平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相比,C5+C7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间沟神经阻滞在动静脉造瘘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对86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下施行动静脉造瘘术,将患者术中疼痛情况作为麻醉疗效评价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来评估手术过程中的阻滞效果,同时观察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效果:优为78例,占90.7%;良为8例,占9.3%;差为0例。4例发生Hornor综合征,2 h内自行消失。术后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达到97.7%。结论在肌间沟麻醉情况下行动静脉造瘘术,麻醉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3种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寻找一种合适浓度配方。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0.25%、0.33%和0.40%甲磺酸罗哌卡因,行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感觉神经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及阻滞程度、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运动阻滞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A组有5例术中有疼痛不适,需要用镇痛药镇痛;B组发生2例霍纳综合征;C组发生3例霍纳综合征和2例呼吸困难,经面罩吸氧后缓解。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 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3种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均可满足手术的要求,但0.33%甲磺酸罗哌卡因更适合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1.
高频超声引导锁骨上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引导锁骨上、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来评价锁骨上、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价值,旨在探讨一种新的外周神经阻滞方法。方法:选择上肢前臂及手部、血管造瘘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锁骨上(SCB)和锁骨下(ICB)二组,每组各60例,各组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阻滞,两组测定麻醉操作时间,分别记录腋神经、上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的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麻醉并发症,并评定麻醉效果。结果:高频超声能成功地引导到达靶神经,并能清晰地显示局麻药的扩散。SCB组和ICB组的麻醉操作时间分别为(4.5±3.2)min,(3.9±1.6)min,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CB组的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起效时间分别为(8.3±3.1)min、(7.1±2.8)min和(3.8±4.1)min,ICB组分别为(4.1±2.0)min、(3.6±1.7)min和(8.5±1.8)min,SCB的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的起效时间较ICB组长,而桡神经的起效时间较短(P<0.05);两组麻醉完善率为100%。SUB组麻醉有效率86%,INF组有效率8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CB的组Horner`s综合征发生率为16%,ICB无并发症。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楚地显示臂丛神经,其能监测锁骨上、下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可行的区域麻醉方法,尤其对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5岁。“右手背桡侧皮肤破溃、伴右拇、食指麻木”入院。急诊在臂丛麻醉下行右手背虎口处清创缝合、血管、神经探查术。用7号针于锁骨上行臂丛神经阻滞,反复穿刺,找到异感向前臂传导时,固定针头,注入麻醉药(2%利多卡因15 m l+0.75%布比卡因10 m l+0.9%生理盐水5 m l)30 m l,麻醉效果好,伤肢跟部扎气囊止血带,止血带充气达40 kPa,手术历史120 m in,其中止血带结扎约50 m in。术后第2天,患者诉右肘关节屈曲无力,右上臂中上1/3皮肤至远端感觉麻木,右腕关节及右手诸指活动受限,伤口处轻度疼痛,能耐受。查体:右手指感觉4级,右肘关节、右肱二头肌肌力0级,右肱三头肌肌力3级,肱桡肌肌力3级,右斜方肌肌力5级。肌电图示:右上肢神经源性损害(右三角肌、右肱二头、指总伸肌、拇短曲肌、小指屈肌)、右桡神经、腋神经、运动传导减慢,桡神经感觉传导减慢。诊断为锁骨上臂丛麻醉损伤臂丛神经,给予营养神经及高压氧治疗3月后,肱二头肌肌力恢复基本满意,右手指肌力恢复至2级,目前右腕关节肌力无明显恢复,左右对比右上臂肌肉明显萎缩、右上肢温度明显低于左上肢。肌间沟臂丛神经探查术中见:紧贴臂丛神经... 相似文献
13.
14.
肌间沟扇形臂丛阻滞麻醉62例报告武警江西总队医院麻醉科陈学泉周德平①(南昌330001)关键词肌间沟臂神经丛扇形阻滞麻醉为提高臂神经丛麻醉效果,我们采用肌间沟扇形臂丛阻滞麻醉,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62例。男40例,女22例,均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观察了不同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以供临床麻醉参考.方法:本研究观察了130例手术患者,实施了单纯腋路神经阻滞和腋路神经阻滞联合肌间沟神经阻滞,通过比较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阻滞较完善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效果评价:Ⅰ组麻醉阻滞优良率为83.9%,Ⅱ组优良率为97.1%高于Ⅰ组(p<0.05).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优良时问Ⅱ组快于Ⅰ组(p<0.05);麻醉维持时间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肘关节以下手术实施腋路神经阻滞联合肌间沟神经阻滞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3种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84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21例。分别采用0.25%、0.375%、0.5%浓度罗派卡因和0.25%布比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神经、运动阻滞时间及阻滞程度、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结果:B、C组感觉神经阻滞、运动阻滞和镇痛持续时间明显较A组延长(P〈0.05),B、C组运动阻滞程度明显较A组增强(P〈0.01)。结论:3种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均可满足手术要求,但0.375%罗派卡因更适合于肌间沟臂丛阻滞。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200例上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以肌间沟联合腋路法阻滞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以单一的肌间沟或腋路阻滞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的麻醉效果.结果 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达到完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部和上肢手术中麻醉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超声定位下神经阻滞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神经阻滞麻醉多为盲操作,存在着阻滞成功率相对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缺点。有超声定位下进行神经阻滞具有定位准确,用药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对10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超声定位下神经阻滞,取得了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例锁骨骨折病人,年龄在27-43岁之 相似文献
20.
胡雪松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8,(10):71-71
小儿在进行上肢手术行臂丛阻滞时,由于年龄小不能配合,神经异感不易准确找出。我院在小儿进行上肢手术应用臂丛阻滞之前,首先给予基础麻醉,之后使用神经刺激器于肌间沟穿刺寻找臂丛神经干,准确率高,麻醉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