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证治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玉婷 《新中医》2006,38(3):3-4
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中医病机,结合古今文献及临床体会,概括其证治特点,指出小儿ITP病机为虚实并存,多热多瘀;治疗应谨守病机,辩证与辨病治疗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祁薇  于冬冬  关徐涛  王涛  王冰  万姜维  高萍 《新中医》2022,54(12):229-232
基于李杲提出的阴火理论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思路。ITP病机为脾肾两虚、阴火灼伤血络,以健脾补肾降火为主要治疗原则,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  相似文献   

3.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血液系统中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现今中医药对其的防治因具有特有优势而得到更多的重视与推广,本文将从病名源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药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等方面论述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对于ITP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4.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西医治疗ITP多运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输注机采血小板及脾切除等,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存在不良反应大、易复发、远期疗效差等弊端。既往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ITP具有增效减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此文将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治疗等方面论述近年来中药治疗ITP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系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中医药治疗ITP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主要从ITP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临床研究和中医药治疗ITP的机制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ITP的临床治疗选择提供新的思路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肖斌  陈健一 《光明中医》2023,(5):849-85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病情复杂,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大部分患者血小板长期低下,常伴各种出血及乏力等临床症状。ITP中医称为“紫癜”,常以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益气摄血为常法。陈健一教授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患者病机复杂,虚实夹杂,常表现为气阴不足、清阳不升、湿热内蕴,以益气升阳化湿法为主,运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化裁治疗ITP,取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两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ITP的中医病名为"紫癜病".陈信义教授团队认为ITP的病机为"脾气亏虚、脾不统血",拟定健脾益气摄血方,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并为此开展一系列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其免疫调控效果,以期阐明其具体起效机制.文章就陈...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伏气学说探讨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笔者认为,ITP的发病、缓解与复发蕴含着伏气学说的理论模式,为辨证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7,(3):659-66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粘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中医学家将ITP中医病名称为"紫癜病"。慢性ITP中医病机多与"脾不统血"密切相关,文章基于"脾统血"理论浅析从脾论治IT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均提示从脾论治ITP具有良好的疗效,体现中医从脾论治ITP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简称ITP) ,是由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常见皮肤瘀点瘀斑、鼻衄、齿衄、血尿、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属中医血证、紫斑范畴。近年来 ,ITP的治疗中医、西医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就有关ITP的治疗情况作一概述。1 发病机理1 1 病因病机 《景岳全书·血证》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伤”两个方面 ,各种原因所致血证 ,其共同的病理变化可归为火热薰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杨宇飞[1]等认为 ,本病的病机特点以肝脾肾三脏虚…  相似文献   

11.
ITP是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系统常见病,ITP血小板低下,紫癜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是治疗难点,本文结合临床实际,从"外邪引动伏火"、"水不涵木"、"阴虚及阳"三个方面对ITP的中医病机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泻火宁络、育阴潜阳、调理脾肾的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12.
周永明名中医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等疑难血液病,对ITP的病因病机及辨治用药均有独到见解,造诣颇深,根据气火失调、脏腑相关理论,并结合数十年丰富的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将ITP病机特点概括为脾肾亏虚、火盛血瘀,以“脾肾亏虚”为致病之本,以“火盛血瘀”为致病之标,以“虚”“火”“瘀”为主要病理因素; 脾肾两脏相互影响,脾虚不能充养肾精则进一步加重肾虚,而肾虚日久累及脾脏,可致脾虚失运而引起失血或血亏。周老师治疗上采用健脾补肾以治本、泻火祛瘀以治标之法,熟谙分型施治、分期论治、辨病用药,辨证切中病机,施治掌握标本,方药多寡适宜,扶正祛邪兼顾,并且善于结合、借鉴现代药理学的中药研究成果酌情配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从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两个方面介绍向希雄教授运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证经验,向希雄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治疗此病时强调“血分邪热,迫血妄行”的病机,并将“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治疗大法贯穿始终,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疗效。附经典验案一则,以资验证,以期为儿童ITP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该病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与治法、专方专药治疗等方面,系统论述了中医对该病的认识,治疗优势及自己的见解;并阐述了难治性ITP的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气血亏虚,兼有瘀血,病位主要在脾、肾;提出治以补肾健脾,调理气血,祛瘀生血为法的新思路,创建了芪龙调血方,对该病的中医药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动物模型动态观察中,发现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存在明显性别差异,结合临床发病特点,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了性激素、胸腺、肾上腺、脾脏之间内在联系在ITP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中医脾肾失调导致ITP发病理论的关联,认为改善内分泌环境可能是防治ITP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查干教授认为ITP属于蒙医学中“血症”的范畴,治疗应临证先审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善识主症.以蒙医整体理论为指导,调理胃火为前提,时辰给药为方法,定能获得满意疗效.总结查干教授治疗ITP的临床经验,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现代医学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环孢素A及血浆置换等方法,亦取得一定疗效,但存在着不良反应大、费用高及远期疗效差等问题。中药治疗本病远期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综合近几年中医药治疗ITP的文献,从ITP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专方专药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探讨该病最新研究进展,并阐述中医在治疗方面疗效可靠,可减少单纯西药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年来中医药方面有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因、病机、病理改变、治疗等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综述近十年来各位医家对ITP的认识、运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经验,以及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进展情况,为我们将来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历史资料,为中医药的研究发展提供宝贵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不足,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中西医血液病专家共识将ITP的中医病名命名为"紫癜病"。ITP的中医病因复杂,外感内伤均可致病,病机主要为外感邪热,血热妄行;脾气虚损,气不摄血;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近年来研究表明,从中医临床实践到实验研究,中医药在治疗ITP的作用机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及改善血小板功能;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生成增多;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使其紊乱的免疫功能恢复平衡。本文就中医药干预ITP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为评价中医药治疗ITP的作用机制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近三年中医药辨证论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清晰认识及新方向。方法搜索近三年发表于中国全文数据库的中医药辨证论治ITP相关文献92篇,通过仔细阅读筛选出34篇,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关于中医药治疗ITP,现代医家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均有独特见解,为今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结论中医药治疗ITP疗效显著,但关于慢性ITP多数医家专注于益气、补肾,而针对阳虚的症状、机理以及益气温阳摄血法等方面未能有进一步详细阐述,这也将成为我们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