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估应用抗菌素骨水泥旷置二期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通过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穿刺及培养、术中病灶组织涂片及培养等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细菌培养:2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混合感染,1例培养阴性。所有患者均行一期清创后假体取出加抗菌素骨水泥支架旷置;二期翻修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再置换并结合抗感染治疗。结果一期处理后伤口均愈合,平均5.8个月后进行二期手术。术后平均随访40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30.8分提高至63.1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困难,需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抗菌素骨水泥旷置二期翻修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非常有效的方法,感染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抗菌素骨水泥旷置分期翻修(TSEA)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TSEA治疗1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全部患者均行细菌学培养,一期行清创并取出全部假体,采用抗菌素骨水泥支架旷置;二期翻修应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通过Harris评分.结果 细菌培养结果:表面葡萄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混合感染2例,敏感表面葡萄球菌3例,绿脓杆菌1例.一期清创术后,所有病人伤口全部愈合,一期清创与二期置换平均时间间隔7个月.翻修术后18个月随访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由翻修术前的(25.6±2.4)分,提高至翻修后(84.1±1.6)分.结论 二期翻修使用抗菌素骨水泥假体是控制感染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比采用一期翻修和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结果 和经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采用一期翻修治疗13例,采用二期翻修治疗15例16髋,对上述病例进行总结.结果 一期翻修患者平均随访54个月(24~144个月),其中4例患者在术后2年内感染复发,行切除成形术治愈.其中2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为阴沟肠杆菌感染,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其余患者在最后随访时感染没有复发,1例患者10年后因假体松动翻修.二期翻修病例平均随访时间28.3个月(5~84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复发.5例一期翻修成功患者的Harris评分平均为89.2(76~96),较治疗前改善41.2分,优2例,良2例,可1例.二期翻修患者Harris 评分平均85.1分(57~98分),较治疗前改善54.9分.优7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结论 一期翻修只能适用于少数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二期翻修更安全可靠,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  相似文献   

4.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二期翻修手术疗效和假体再植入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15例(15髋)。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植入自制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3~6月后二期手术,再次清创,取出骨水泥占位器后,9例植入骨水泥型,6例植入非骨水泥型假体。术后随访9~46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 15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复发、假体松动和脱位等。治疗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0.3分(22~55分),一期手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54.0分(45~65分)。二期翻修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8.2分(68~94分)。结论二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能有效控制感染,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满意。一期手术后间隔3~6月再二期手术为恰当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一期翻修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人13例,其中8例采用清创、假体取出后一期翻修的治疗方法.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3个月,8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复发征象.髋关节评分(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5.4,提高到最后随访时间的平均86.4分.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需要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经过正确的局部处理和全身支持治疗,一期翻修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二期翻修术治疗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11例(11髋)≥75岁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用一期取出假体清创植入间隔器,二期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术后处理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9~42个月,平均18.5个月,Harris评分平均提高37.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9个月再发感染,行Girdlestone关节融合术。结论对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行二期全髋关节翻修术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721髋(676例),因各种原因行翻修22髋(22例),翻修率为3.1%。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并进行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术后疼痛发生评估及X线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0~79个月,平均36个月,无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3分(31~51分),随访时平均84分(72~96分),其中优10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6.4%;X线评价:无假体移位下沉等不稳现象,假体周围均无新出现的透亮带。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近期疗效显著;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重建需充分术前准备,做好骨缺损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自1986年至2003年,我们对20例(24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依据脱位程度分型I~Ⅲ度,不同分型采取不同手术对策;术前及术后、随访均进行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经过平均6.7年的随访,本组病例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35.8分改善到术后88.6分。其中7髋施行了1次翻修术、1髋施行了2次翻修术。结论:成人先天性髋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因其存在的病理改变严重,手术中应注意软组织松解与平衡,髋臼成形,股骨短缩,臼与股骨上段假体的个体化设计。良好的术前准备设计及术中对各种不同病理情况的分析判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6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3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败进行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髋关节功能Harris标准评分及恢复情况。结果本研究获随访36例,随访时间8~68个月,平均34个月。无感染复发病例、无人工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及下沉等。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为31-46分,平均(39.00±4.97)分,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3~96分,平均(91.00±5.43)分,术后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恢复优23例,良1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与手术操作技术和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强调术前必须作详细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提高手术技能,正确选择假体,重视感染预防,增强术后护理质量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等,是提高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骨性强直的效果.方法 对11例(16髋)AS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0.5~5年,术前髋关节强直屈曲为0~65°(平均23.6°),术后以Harris评分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屈曲挛缩畸形基本矫正;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髋关节活动能力明显改善,屈伸60~125°,外展内旋15~50°,内外旋20~45°;Harris评分术前12.5~55.4分,平均34.5分;术后61~95分,平均86.2分.异位骨化1例,BrookerⅠ级.结论 无柄人工全关节置换术是AS髋关节骨性强直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该术式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易于翻修,较适合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1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采用一期翻修,15例采用二期翻修。二期翻修分为两个步骤,一期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植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对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翻修治疗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为(78.60±5.17)分,较术前(31.59±5.26)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反应蛋白为(9.19±2.83) mg/L,较术前(15.32±2.73) mg/L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15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治疗术后临床效果较为良好,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感染情况以及局部皮肤条件等选择翻修治疗方案与假体,C反应蛋白可作为术后感染控制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翻修中股骨远端骨质缺损应用同种异体骨板的方法。方法分析自2008-2012年中15例髋关节翻修患者应用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AAOS分型:Ⅱ型8例,Ⅲ型7例。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分析。结果15例患者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分,提高至76分,X线片示所有患者异体骨与宿主骨融合良好,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下沉、松动、感染。结论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在髋关节翻修中股骨缺损中的使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期双侧髋关节全髋置换(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CroweⅣ型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柳州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3例双侧CroweⅣ型髋关节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X线、CT、MRI检查、评估,采用一期手术治疗,按照严重程度先重后轻的顺序进行双侧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均采用全身麻醉和自体血回输,因年龄因素均采用生物型假体置换.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得18~20个月随访,手术时间(158.6±17.5)min,术中出血量(721.2±24.4)mL,术后双侧引流量(160.0±10.5)mL,住院时间(12.5±1.0)d;术前Harris评分(48.6±3.6)分,术后Harris评分(88.6±4.5)分,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肢体不等长平均(3.7±1.1)cm,术后末次随访时肢体不等长平均(0.5±0.2)cm,术前与术后肢体长度纠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获得良好的髋、膝关节运动功能,术后无髋关节感染、脱位、假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一期双侧髋关节全髋置换治疗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具有可行性,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慢性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患者的微生物培养结果对二期翻修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48例行二期翻修术治疗的THA术后慢性PJI(共48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一期清创手术时取出假体并置入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待感染控制后应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二期翻修,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疗效评估指标为控制感染耗时?感染复发率?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Harris髋关节评分以及常规X线检查结果?结果:细菌培养阳性(culture positive,CP)35例,培养性阴性(culture negative,CN)13例?一期清创术后所有患者的感染均得到控制,CN组控制感染耗时较CP组长[(119.3 ± 30.1)d vs.(98.4 ± 25.9)d,P=0.03];二期翻修术后门诊随访9~49个月(平均29.6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疼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但CN组疼痛VAS评分显著高于CP组[(2.8 ± 1.6)分 vs.(1.8 ± 1.2)分,P=0.03]?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低于CP组[(79.1 ± 9.1)分vs.(85.6 ± 7.1)分,P=0.01],术后优良率也明显较CP组低(53.8% vs. 85.7%,P=0.04)?CN组和CP组各有2例复发,但两组感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 vs. 5.7%,P=0.62)?结论:采用二期翻修术可有效控制THA术后的慢性PJI,但CN患者的翻修术疗效明显较CP患者差?推测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并针对性应用敏感抗生素可能对改善PJI翻修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组合式全涂层翻修股骨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近期X线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5月至2002年11月,对10例12髋采用组合式全涂层翻修股骨柄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男3例,女7例,平均年龄54.2岁(35~71岁).其中,翻修原因除1例感染性松动外,其余均为无菌性松动.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及翻修后假体骨长入.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前6例患者双下肢不等长超过2 cm,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股骨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基本恢复至初次手术前的水平.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5个月后完全负重,术前髋关节疼痛缓解.至最后一次随访时,有11髋股骨柄发生骨长入,1例牢固纤维长入.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5.67±15.58)分升高至术后平均(72.44±9.36)分.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发生股骨骨折3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组合式全涂层非骨水泥股骨翻修假体能够极大地方便髋关节翻修术,近期X线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Lian YY  Pei FX  Cheng JQ  Feng W  Zh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3):1603-1606
目的 探讨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对髋臼骨缺损修复、重建髋臼的方法。方法 对21例(21髋)患者采用金属网罩、异体颗粒松质骨打压植骨和骨水泥固定聚乙烯髋臼杯的技术修复髋臼骨缺损、重建髋臼;平均随访47个月;评估临床结果、宿主骨与移植骨的愈合、髋臼杯位置变化。结果 Harris评分由平均55.7分提高到92.9分;骨愈合时间平均为11.4个月。髋臼杯外展角平均改变2.2°,20髋平均1.5°;1髋15.5°。术后3个月,平均增加1.7°;术后6个月增加2.0°;以后变化不明显。髋臼杯内侧平均移位3.93mm,其中4mm以下15髋,4mm以上6髋;向上移位平均4.41mm,其中4mm以下14髋,4mm以上7髋;术后3个月,向内侧和上方平均各移位3.21、3.97mm(P〈0.05);术后6个月分别为3.89、4.30mm(P〈0.05),以后移位不明显。1例因髋臼杯假体松动行再次翻修。结论金属网罩加固髋臼底部和边缘、异体颗粒松质骨打压植骨修复骨缺损和骨水泥固定聚乙烯髋臼杯的技术重建髋臼后,髋臼杯位置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保持关节假体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可以提高髋臼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徐火荣  徐文强 《吉林医学》2013,34(21):4315-431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经验。方法:对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发生术后感染的13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例均获得随访。Harris评分:术后除1例仍卧床外,平均95分,可以生活自理。结论:对于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的患者要认真分析其原因及治疗方法,才能够提高翻修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普通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行普通非骨水泥柄髋关节翻修手术的18例患者进行影像学和临床疗效评价。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45~76岁,平均58岁。行髋关节翻修的原因:假体周围感染10例,无菌性松动8例。所有患者翻修手术前后均行Harris评分和髋关节X线正侧位检查。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30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9(23~53)分,截止最近一次随访评分均数增加至92(84~96)分。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3个月完全负重,原有的疼痛也得到缓解。仅1例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时诉大腿外侧有不适至轻度疼痛,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75 mg 1/d,两周后症状消失。最近一次随访时,所有股骨假体均获得良好的骨长入。无明显并发症。仅1例术后两周脱位,给予手法复位单侧髋关节“人”字形石膏固定6周,随访6个月,未再脱位。结论普通非骨水泥股骨柄是部分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假体翻修的良好选择,近期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