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科琉球松(Pinus luchuensis)为高大常绿树木,生长在日本东南部琉球岛。曾报道从其茎皮中分离出4种新的25,26,27-三去甲羊毛甾烷型三萜和包括新成分1、2在内的9种羊毛甾烷型和锯齿石松烷型(seratane)三萜。本次确定了新成分1、2的结构,并检测了其对DNA拓  相似文献   

2.
库页冷杉Abies sachalinensis主要生长在日本北海道和俄罗斯的萨哈林岛。作者从该植物氯仿提取物中分得3个新的羊毛甾烷型三萜,其结构分别为methyl(23R,25R)-  相似文献   

3.
天然产物中羊毛甾烷型三萜的发现和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天然产物中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及展望。方法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对近年以来从天然产物中发现的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介绍。结果 天然产物中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以羊毛甾-8-烯型三萜(lanosta-8-enetypetriterpenes) 为主,其生物活性主要表现为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以及在胚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结论 我国含有羊毛甾烷型三萜的天然产物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生物活性,新药开发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4.
茯苓对TPA诱导小鼠耳水肿和皮肤癌形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茯苓(Poria cocos)菌核甲醇提取物对1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诱导小鼠二阶段皮肤癌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为追踪其活性成分,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8种羊毛甾烷型三萜酸和4种3,4-开环羊毛甾烷型三萜酸。这些化合物均能抑制TPA诱导的耳水肿,其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相当。茯苓酸、3-O-乙基-16α-羟trametenolic acid、脱氢茯苓酸、脱氢齿孔酸、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porlcoic acid A和B对TPA诱导炎症的IC_(50)为17~44μg/耳。  相似文献   

5.
包海鹰  史帧婷  冯爽 《中草药》2018,49(9):2172-2187
羊毛甾烷型三萜是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是多孔菌科真菌中含量较为丰富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可以划分为A、B、C、D、E 5种主要骨架构型,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药理活性。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多孔菌科20多种真菌中分离出的161种羊毛甾烷型三萜类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羊毛甾烷型三萜类成分的研究及多孔菌科真菌药用资源的合理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茯苓有效成分三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49  
仲兆金  刘浚 《中成药》2001,23(1):58-62
介绍茯苓三萜有效成分及其药理、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茯苓三萜有三种类型即羊毛甾8-烯型三萜(1anosta-8-enetype triterpenes);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lanosta-7,9(11)-diene type triterpenes);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3,4-seco-lanostan-7,9(11)-diene type triterpenes)。34种化学成分,不同三萜具有抗肿瘤、抗炎症和免疫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茯苓皮是中药茯苓菌核的外皮,临床上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目前的研究发现,茯苓皮主要含有三萜(羊毛甾烷型和3,4-裂环羊毛甾烷型)和多糖(β-茯苓聚糖),具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该文对茯苓皮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为茯苓皮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季改  余姝  胡文  欧莹宝  李贺然  杨世林 《中草药》2012,43(5):873-876
目的 研究绯红南五味子Kadsura coccine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3个甾体化合物,3个羊毛甾烷型三萜和4个联苯环辛二烯型木脂素,共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豆甾烯-3-酮(1)、B-谷甾醇(2)、(24R)-α-乙基-6p-羟基-4-胆甾烯醇-3-酮(3)、羊毛甾-(24E)-7,24-二烯-26-酸-3-酮(4)、南五味子酸B(5)、南五味子酸C(6)、乙酰基日本南五木脂素A(7)、日本南五木脂素A(8)、长梗南五木脂素B(9)、南五木脂素J (10).结论 化合物1、3、4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已从五茄科五加属植物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的根和茎皮中分离出木脂素、二萜类和植物甾醇等。本次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并鉴定出3个已知羽扇烷型三萜苷(2~4)和1个新的羽扇烷型三萜苷,命名为五加皮苷B(wujiapioside B, 1)。  相似文献   

10.
在萝摩科许多属植物中已发现了多种娠烷苷。球兰(Hoya carnosa)是一种属于萝摩科的藤蔓植物,生长于琉球地区,已报道的成分仅有环醇,而娠烷未见报道。作者从球兰茎氯仿提取物的水解产物中分离出11种娠烷,其中包括19-乙酸基地芰帕尔普苷元Ⅱ在内的6种娠烷为新成分;又从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出20种新的娠烷四糖苷和五糖  相似文献   

11.
曾报道毛茛科升麻属植物中有许多种环阿屯烷型三萜苷类。本次从单穗升麻(Cimicifuga simplex)的地下部分分离出4种低含量的新的环羊毛甾-7-烯三萜阿糖苷(1~4),命名为布格班苷C~F(bugbanosides C~F),并进行了结构确证。 单穗升麻地下部分于60℃干燥室内干燥数天。取粉末(200g)用甲醇在沸水浴中提取4次,提取物在乙酸乙酯-正丁醇和  相似文献   

12.
桦褐孔菌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桦褐孔菌子实体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三萜化合物和2个甾醇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羊毛甾-8,24-二烯-21-醛(1)、羊毛甾醇(2)、3β-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醛(3)、白桦脂醇(4)、桦褐孔菌醇(5)、栓菌酸(6)、3β,21-二羟基-羊毛甾-8,24-二烯(7)、齐墩果酸(8)、乌苏酸(9)、白桦脂酸(10)、桦褐孔菌素A(11)、桦褐孔菌萜D(12)、3β-乙酰氧基-11α,12α-环氧-齐墩果烷-28,13β-内酯(13)、麦角甾醇(14)、麦角甾烷-4,6,8,22-四烯-3-酮(15)。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三萜化合物,命名为桦褐孔菌素D;化合物9、13、15为首次从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从灵芝中分离得到的具有高氧合性和生物活性的羊毛甾烷型三萜显示细胞毒作用。从其水溶性部分分得的多糖和糖蛋白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本次比较了灵芝的未成熟和成熟的鹿角型子实体水溶性部分在体内外对LLC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确定了二者三萜和多糖类的成分和组成。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樟芝中分离得到4种羊毛甾烷三萜和2种醇类化合物,并评估了6种化合物对人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5.
忍冬属植物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雨  王奇志  冯煦 《中草药》2013,44(12):1679-1686
忍冬属药用植物中三萜皂苷不仅含量高,而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皂苷主要为齐墩果烷型、羽扇豆烷型和乌苏烷型,苷元分别有常春藤三萜皂苷元、齐墩果酸、白桦脂酸和坡模酸等.按忍冬属植物中三萜皂苷的皂苷元化学结构进行归类,介绍了该属植物中三萜皂苷类成分的结构信息、来源及部分皂苷成分的药理作用,以利于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6.
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数目多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33篇,对2000年以后报道来源于植物界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的自然分布、结构特征、药理活性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共从23科30属52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皂苷元母核分别为D~(12)-齐墩果烯型、13,28-环氧-齐墩果烷型、D~(9(11),12)-齐墩果二烯型、D~(11,13(18))-齐墩果二烯型和D~(12,15)-齐墩果二烯型的218个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为深入开发、利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曾从中药灵芝中分得许多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其中从试管培养的菌丝体中分得的一些化合物对肝癌细胞具细胞毒作用。作者发现灵芝子实体的氯仿粗提取物对培养的肝癌细胞中醌氧化还原酶(QR)的活性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延勋  栗章彭  苏艳芳 《中草药》2017,48(15):3198-3209
裂环环阿屯烷型三萜是一类结构新颖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HIV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总结了除五味子科植物以外其他科植物中的裂环环阿屯烷型三萜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以及植物来源,以期为该类型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及从中发现新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植化研究     
337 鼠尾草属植物Salvia cilicica中的松香烷型二萜和三萜酸及其抗利什曼原虫活性[英]/Tan N…∥Phytochemistry.-2002,61(8).-881~884有研究显示,鼠尾草属植物中的某些二萜和三萜化合物具较强的抗利什曼原虫活性。作者以生物活性为导向,从该属植物S.cilicica根的丙酮提取物中分得2个新的二萜化合物7-羟基-12-甲氧基-20-去甲-1,5(10),7,9,12-五烯-6,14-二酮-松香烷(1)和8,12-二烯-11,14-二酮-松香烷(2);还分得5个已知化合物熊果酸(3)、齐墩果酸(4)、铁锈醇  相似文献   

20.
升麻族植物三萜皂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介绍升麻族植物的三萜皂甙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进行综述。结果:综述了该族植物中69个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皂甙和该族植物及其三萜皂甙类成分的药理活性。结论:我国升麻族植物资源丰富,应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加以开发利用,发掘新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