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35~64岁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与心血管病(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0384人的基线TC水平和1992-2002年发生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TC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以TC〈3.64mmol/L(140mg/d1)组为对照,随着TC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呈持续增加变化。(2)TC水平与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的关系有所差别: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从TC很低水平(〈3.64mmol/L)开始,随着TC水平的增加呈持续上升的变化;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与TC水平的关系缺乏一致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TC〈5.72mmol/L(220mg/d1)相比,TC≥5.72mmol/L时急性冠心病发病危险增加74%(RR=1.743,P〈0.01),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12%(RR=1.119,P〉0.05)。(3)在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中,5.9%可归因于高TC血症;其中11.7%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2.9%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可归因于高TC血症。(4)不同TC水平时,随着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10年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增加。结论从TC低水平〈3.64mmol/L(140mg/dl)开始,随着TC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持续上升。应该加强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以减少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与脑卒中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提供治疗参考。方法选择无脑卒中病史的高血压患者进入本观察,每年检查一次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每个患者至少行一次头颅CT检查,187例完成随访。观察结束将脑卒中组与非脑卒中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7例患者中29例发生脑卒中(15.51%)。12例确诊为出血,17例为缺血性。脑卒中组与非脑卒中组血清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9mmol/L比5.04mmol/L,P>0.05)。脑卒中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非脑卒中组(2.44mmol/L比1.52mmol/L,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胆固醇升高与脑卒中发生无明显关系,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可能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LDL-C水平升高伴或不伴代谢综合征(MS)对中国成人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 将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42 626例25~75岁成人,根据LDL-C水平分为<2.00 mmol/L组、2.00~2.50 mmol/L组、2.51~3.31 mmol/L组、≥3.32 mmol/L组.MS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的诊断定义.比较各组MS和卒中的患病率,以及伴或不伴MS时致卒中危险性.结果 (1)MS和卒中的患病率均随LDL-C水平升高而增加.与LDL-C<2.00 mmoL/L组相比,LDL-C≥3.32 mmol/L组MS和卒中的患病率分别增加了2.5倍(7.9%比20.1%)和4.2倍(0.5%比2.1%),P值均<0.01.(2)在同-LDL-C水平组,卒中患病率均为伴MS亚组高于不伴MS亚组,P值均<0.01.(3)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后显示,LDL-C、MS与卒中发生正相关,致卒中的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2.35和3.15,P值均<0.0001.(4)与LDL-C<2.00mmol/L不伴MS亚组相比,LDL-C 2.00~2.50、2.51~3.31和≥3.32 mmol/L不伴MS各亚组发生卒中的OR值分别为1.03、1.89和2.08.LDL-C水平相似的伴MS亚组与不伴MS亚组相比,致卒中危险增加约3~4倍(OR值分别为4.38、5.23和6.15),P值均<0.0001.结论 LDL-C水平升高和MS均为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当二者并存时这种危险将进一步增加.对二者同时进行干预治疗对防治卒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对252例老年人进行了血清(TG)、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检测及肝脏B超检查,观察脂肪肝的有无以及程度,探讨脂肪肝与血脂的关系,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HDL-C和血尿酸(UA)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203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6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G、LDL-C、HDL-C、UA含量,计算LDL-C/HDL-C、TG/HDL-C的比值。结果冠心病组的总胆固醇、LDL-C、LDL-C/HDL-C比值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P<0.05)。而TG及TG/HDL-C比值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LDL-C/HDL-C和UA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TG/HDL-C比值的预测价值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与脑卒中发病率关系4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 ,力图探讨其与脑卒中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为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提供治疗参考。方法 :选择无脑卒中病史的高血压患者进入本观察。 187例完成随访。每年检查 1次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每个患者至少行 1次头颅CT检查。患者出现脑卒中或死亡为本观察中止指标。随访采用专科门诊与住院治疗相结合的办法。观察结束将卒中组与非卒中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87例患者中 2 9例检出脑卒中 (15 5 1% ) ,12例确诊为脑出血。卒中组平均血压为 176 90 10 0 17mmHg(非卒中组 173 6 3 10 2 6 0 ,P =0 5 4,0 44 )。胆固醇 5 0 4mmol L(Vs 5 0 9mmol L ,P =0 87) ,甘油三酯为 2 44mmol L(Vs 1 5 2mmol L ,P =0 0 2 5 )。结论 :本组观察对象均为高血压患者 ,卒中发病率较高 ,2组血清胆固醇值无明显差异。甘油三酯卒中组明显高于非卒中组。本组观察提示 :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关键是降压 ,至于调脂治疗 ,似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 ,但由于观察例数、观察时限的局限 ,其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体质指数与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水平与冠心病事件和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1982~ 1985年在我国不同地区的 10组人群中 (年龄 35~ 5 9岁 )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 ,对其中无脑卒中、无心肌梗死及无恶性肿瘤史的研究对象随访至 1999~ 2 0 0 0年 ,登记并核实冠心病事件、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各种原因的死亡。结果 对共计 2 4 90 0人 ,平均 15 2年的随访中 ,共发生冠心病事件 2 5 3例 ,脑卒中事件 797例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 4 5 3例 ,出血性脑卒中 311例。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吸烟和饮酒情况 )估计低体重组 (BMI<18 5 )、正常体重组 (BMI为 18 5~ 2 3 9)、超重组 (BMI为 2 4~ 2 7 9)和肥胖组 (BMI≥ 2 8)发生冠心病事件的相对危险分别为 0 70、1 0、1 33和 1 74 ,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分别为 0 5 6、1 0、2 0 3和 1 98。与非超重者相比 ,超重和肥胖者冠心病事件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 32 0 %和 5 3 3%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 7 3%和 16 1%。结论 体质指数与冠心病事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呈明显的正关联。控制体重、降低超重和肥胖率应是预防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病因[1],但两者的确切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不确定[2].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AD和VD患者大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3].最近的生物化学、流行病学和遗传学都有脂代谢紊乱与老年期痴呆有密切关系的报道[4].为探讨VD和AD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含量的变化及基在VD和AD病理生理中的价值,本文对VD患者和AD患者血清TG及TC进行检测,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与心血管病剩余风险的关系,探讨HDL-C、TG对心血管病剩余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0 mmol/L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n=22)、稳定性心绞痛组(n=38),测定血脂和血糖指标,详细记录临床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HDL-C水平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G/HDL-C的比值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与TG/HDL-C的比值呈正相关(回归系数β值=0.033 2,P0.001),与HDL-C呈负相关(回归系数β值=-0.095 5,P=0.022),而与总胆固醇(TC)、TG和LDL-C无显著相关。结论 HDLC水平低和TG/HDL-C的比值高是C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TG/HDL-C的比值能更强地预测CHD患者的心血管病剩余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心血管(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事件发病的关系.方法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对北京市5家二级医院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的首次或二次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登记,进行基线调查,随后进行随访,记录CVD事件发病情况,随访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定义MS,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CI),并控制各种混杂因素.结果共入选1087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基线调查时MS患病率为40.4%.随访时间平均3.5年,共有178例患者新发CVD事件.结果显示,MS是CVD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报因素,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婚姻、文化程度、就诊医院、卒中次数、卒中病程、抑郁状态、认知功能、ADL依赖等因素后,MS组CVD事件发病危险是非MS组的1.44倍(HR:1.44,95% CI:1.06~1.95);结果还显示,与仅有1个MS组分的患者相比,存在2个、3个以上MS组分的患者,其CVD事件发病的危险分别增加了30%(HR:1.30,95%CI:0.83~2.04)和69%(HR:1.69,95% CI:1.11~2.56).MS各组分中,高血糖和高血压是CVD事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分别增加了78%(HR:1.78,95%CI:1.26~2.52)和91%(HR:1.91,95%CI:1.11~3.30).结论 MS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CVD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CVD事件的发生与代谢组分异常的数量呈剂量反应关系.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tabolic syndrome (M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ts (CVD)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Method A total of 1087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ere enrolled from 5 community-based medical centres and underwent baseline evaluation on risk factors of stroke during the period of Jar. 2003 to Dec. 2006. After baseline survey,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until Dec 31, 2008 and new CVD events were recorded. MS was defined using CDS criteria.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HRus and 95% CI of CVD events associated with MS and other component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MS was 40. 4% at baseline. During an average follow-up of 3.5 years, 178 patients developed new CVD events. After adjusted for age, gender, smoking,drinking, marriage status, education level, hospitalization, recurrence of stroke, stroke duration,depression, cognition impairment and ADL, MS remains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 for the risk of CVD event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non-MS, the risk of CVD events increased by 44% (HR:1.44, 95%CI:1.06-1.95 ). The risk of CVD also increased with the number of MS component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1 or less than 1 components of MS, the risk of CVD events increased by 30% (HR:1. 30,95%CI:0.83-2.04) in those with 2 components and by 69% ( HR: 1.69,95% CI: 1.11-2.56) in those with 3or more components of MS. Hypertension and hyperglycemia and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also served a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CVD event ( all P < 0. 001 ) . Conclusions MS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VD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There was 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s of MS components and the risk of CVD event.  相似文献   

12.
Wang W  Zhao D  Sun JY  Wang WH  Cheng J  Liu J  Qin LP  Liu S  Wu ZS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133-1137
目的描述在中国35—64岁人群中,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的特点。比较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和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多省市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为基础,该队列由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27249人和1996年到1999年又加入的3129人所组成,共30378人。本研究基线危险因素水平和1992--2003年期间发生的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冠心病事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和急性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累积人年发病率分别为114/100000、209/100000和73/100000。(2)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病的亚组人群基线时有84%~89%的人伴有1个或1个以上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于无心血管病的亚组人群(64.7%,P〈0.01)。(3)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发病的影响及作用强度有所差别:对冠心病发病危险的影响因素根据强度依次为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的影响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吸烟和肥胖;对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只有高血压。结论在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不同的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作用存在差别。我国人群不同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将影响不同类型心血管。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群中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对比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我国人群中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对比例。方法  1 991~ 2 0 0 0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MONICA方案对我国 1 5组人群脑卒中事件进行监测。结果  1 996~ 2 0 0 0年 1 5组人群的CT检查率从 1 4 .8%~ 97.5 %不等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从 0 .37∶1~ 3 .82∶1不等 ,两者的相关系数为 0 .71 (P =0 .0 0 3)。在CT检查率达到 80 %以上的人群 ,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无一例外 ,均 >1 .0。从 1 991~ 2 0 0 0年 ,1 0年间均有资料的 1 2组人群CT检查率从 41 .1 %增加到88 3 % ,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则从 1 .2 5∶1增加到 1 .85∶1 ,两者的相关系数为 0 .77(P =0 0 1 )。经CT检查的病例中 ,无论任何一年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均大于 1 .0。结论 我国人群中脑卒中发病是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CT检查率偏低是造成部分人群“出血性脑卒中发病为主”假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血清清蛋白(Alb)和三酰甘油(TG)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非抽样回顾性分析131例急性卒中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按卒中结局分成预后良好组(NIHSS<15分)和预后不良组(NIHSS≥15分及死亡)。观察两组住院第1、21天的Alb及TG变化,以及低蛋白血症(Alb<35 g/L)和低TG血症(TG<1.0 mmol/L)的发生率。结果住院21 d时,预后良好组的TG[(1.3±0.5)mmol/L]及Alb[(38±4)g/L]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的TG[(1.1±0.4)mmol/L,P<0.05]及Alb[(36±5)g/L,P<0.01]。预后不良组的Alb下降程度较预后良好组更为显著[(2.7±2.2)g/L比(1.0±1.7)g/L,P<0.01];预后不良组的低蛋白血症(38%)和低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率(33%)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13%和15%,P<0.01和P<0.05)。结论检测卒中急性期TG及Alb变化有助于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其水平进行监测,有助于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我国35~64岁人群白细胞计数水平与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21 318人的基线白细胞计数水平和1992-2003年发生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白细胞计数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白细胞计数从参照组4.0~4.9×109/L开始,随着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升高,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及总心血管病事件累计人年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变化,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及总心血管病事件发病危险随白细胞计数的升高而增加.(2)白细胞计数水平与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有所差别:与参照组(4.0~4.9×109/L)相比,随着白细胞计数的升高,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危险及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上升;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与白细胞计数水平未见明显相关趋势.(3)多因素分析显示,当白细胞计数>9.0×109/L时,总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发病危险增加(95% CI:1.188~2.416),其RR是对照组的1.7倍. 结论 随着白细胞计数的升高,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及总心血管病事件发病危险呈上升变化.  相似文献   

16.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病相关性前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我国35~64岁人群血清HDL-C水平与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对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0 384人基线HDL-C水平和1992-2003年发生的急性冠心病和急性卒中事件关系进行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HDL-C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事件发病危险呈持续增加.(2)HDL-C水平与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有所差别,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危险及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病危险明显上升;而出血性卒中事件与HDL-C水平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HDL-C血症组急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增加45%(RR=1.45,P<0.05),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危险增加53%(RR=1.53,P<0.01).(3)在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中,6.4%可归因于HDL-C水平降低;其中6.2%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7.3%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事件可归因于低HDL-C血症.结论 从HDL-C≥1.56mmol/L开始,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ICVD的发病危险明显上升.在血脂异常的防治中,对于低HDL-C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体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 (OH)D]与肝硬化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来自营养干预试验队列中282例肝硬化患者和564例随机对照人群基线血清的25 (OH)D及3项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c、抗-HCV)水平,并从调查问卷中收集研究对象相关基线特征信息.以846例研究对象25 (OH)D浓度四分位数为依据将其分为4个区间,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各区间血清25 (OH)D浓度与肝硬化发病风险的关联程度.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25 (OH)D浓度分别为(15.3,13.8) nmol/L与(20.2,16.6) 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9,P=0.002);以第1区间(最低浓度组)为参考水平,第2、3、4区间OR值及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0.495 (0.333 ~ 0.736)、0.452 (0.303 ~ 0.675)、0.349 (0.231 ~ 0.527),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后,第2、3、4区间OR值及95% CI分别为0.499 (0.328 ~ 0.759)、0.427(0.278 ~ 0.654)、0.344 (0.222 ~ 0.532),25 (OH)D浓度的升高与肝硬化发病风险的下降存在线性关系(x2=25.200,P<0.01).结论 肝硬化发病风险随血清25 (OH)D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维生素D可能是肝硬化发病的一项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水平与脑卒中发病率之间的影响,为预防提供治疗参考。 方法 选择无脑卒中病史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每年检查一次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每个病人至少行一次头颅CT检查。186例随访完整。观察结束将脑卒中组与非脑卒中组对比分析。 结果 186例患者中,28例发生脑卒中,占151%,12例确诊为出血;16例为缺血性。脑卒中组与非脑卒中血清胆固醇无统计学差异(509mmol/L,504mmol/L,P>005)。脑卒中组甘油三脂水平高于非脑卒中组(244mmol/L,152mmol/L,P<005)。 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清胆固醇升高与脑卒中发病无明显影响关系,而血清甘油三脂水平可能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