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对脑梗死大鼠急性期神经功能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成年SD大鼠80只分为假手术组20只,模型组60只(对照组、研究组A及研究组B各20只)。对照组大鼠术后注射生理盐水,研究组A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1次/d,研究组B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1次/d。计算术后1、2、3天及7天4组大鼠死亡率并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比及脑湿重比。结果:研究组A及研究组B大鼠脑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研究组B效果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及研究组B大鼠术后2、3天及7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有所改善,研究组B改善效果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及研究组B大鼠术后7天脑梗死面积较对照组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术后7天脑湿重比高于假手术组及研究组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可有效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减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水肿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脉疗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海马齿状回Jagged1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脉疗法组,脑缺血1.5小时,分别再灌注7天、14天,通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皮层细胞形态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Jagged1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1)TTC染色观察到正常脑组织呈鲜红色,梗死区脑组织呈苍白色,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可见梗死区扩大,白脉疗法组的脑梗死体积小于模型组,且14天时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HE染色表明白脉疗法组脑缺血大鼠皮层神经元的损伤程度低于模型组。(3)白脉疗法可以上调脑缺血大鼠海马齿状回SGZ的Jagged1表达,术后7天、14天Jagged1阳性细胞数高于模型组、假手术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脉疗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可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区Jagged1的表达,Jagged1的表达增加可能是白脉疗法通过Notch通路促进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针电刺激对不同时间点脑梗死大鼠Bax与Bcl-2 mRNA的变化,探讨其对脑梗死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将180只健康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头针电刺激组、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组又依据脑梗死后治疗时间点不同分为4个亚组,即1天组、3天组、7天组与14天组。3组大鼠造模结束24 h起,给予头针电刺激组大鼠针刺百会穴与大椎穴,并进行电刺激治疗,1次/日,30 min/次,余2组在每天相应时间固定大鼠于针刺台,不予任何处置。疗程治疗结束后,断头取脑。运用RT-PCR检测梗死脑组织Bax与Bcl-2 mRNA。3组大鼠在造模结束清醒后、每日治疗前后均要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Zea-longa 5级评分标准。结果:头针电刺激组中7天与14天的亚组大鼠Zea-longa 5级评分明显低于同组1天与3天的亚组(P0.05),14天的Zea-longa 5级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针电刺激组经RTPCR检测后,Bax 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Bcl-2逐渐增加,且14天的亚组与模型组14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14天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电刺激能明显降低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大鼠运动功能;头针电刺激能降低Bax mRNA的表达,提高Bcl-2 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缺血区细胞凋亡,保护脑组织,促进肢体康复的功效,其中以头针电刺激14天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4.
白花丹参叶制剂对小鼠局灶性脑梗死的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蔡洪信  李大伟  夏作理 《中药材》2006,29(10):1074-1077
目的:探讨白花丹参叶制剂预处理对局灶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局灶性脑梗死组、低剂量白花丹参组(10g/k)、中剂量白花丹参组(20g/k)、高剂量白花丹参组(40异/kg),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ELISA法检测梗死侧皮层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测定梗死体积。结果:局灶性脑梗死组ICAM—1表达3~12h依次升高。与局灶性脑梗死组比较,白花丹参三个剂量组ICAM—1表达均降低,三个剂量组之间比较依次降低。MPO活性时程、剂量规律基本同ICAM—1表达。与局灶性脑梗死组比较,三个剂量梗死体积均有缩小,三个剂量组之间比较依次降低,其中中、高剂量组缩小显著。结论:白花丹参叶制剂预处理对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有保护作用,并有剂量依赖性趋势,其机制之一可能与降低梗死侧皮层ICAM—1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顶中线和顶旁线对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和大脑皮层缝隙连接蛋白(Cx)43蛋白水平及活性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20只。造模前14d,电针预处理组电针大鼠顶中线和顶旁线,持续30min,每日1次,治疗12次后造模。利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复制大鼠脑梗死模型。于造模后24h,按照Zea-Longa评分标准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TTC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右侧大脑皮层梗死灶组织中Cx43、p-Cx43和蛋白激酶C(PKC)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脑梗死体积大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小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p-Cx43和PKC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大鼠脑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p-Cx43和PKC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减轻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损伤,减小脑梗死体积,可能与PKC促进Cx43蛋白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惠建荣  张瑞 《陕西中医》2019,(7):828-831
目的:探讨利枢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Jagged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适应性喂养1周后选取50只大鼠以线栓法制作右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模型制备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利枢针刺组、普通针刺组、西药灌胃组。剩余10大鼠只游离右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作为假手术对照组,共5组。每组干预治疗14 d后以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变化,观察模型建立情况和各组大鼠脑缺血脑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用Western-Blot法检测Notch信号通路中Jagged1的相对灰度值的表达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的缺失,其他各组神经功能的评分在术后1 d、3 d下降无明显差异,术后7 d、14 d下降比较明显,利枢针刺组及普通针刺组在治疗第14天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西药灌胃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利枢针刺组与普通针刺组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TC染色: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无梗死;利枢针刺组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小于模型组对照、普通针刺组、西药灌胃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Jagged1的表达:利枢针刺法组脑缺血大鼠Jagged1表达显著高于其余5组,与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西药灌胃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普通针刺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利枢机针刺法能够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体积;增加Jagged1蛋白的表达,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实现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清开灵、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抗大鼠急性脑缺血的作用。方法运用线栓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造模后2h分别腹腔注射3种药物2.5mL/kg,72h后取材,观测指标为梗死体积比、脑水肿比。通过测定加药物血浆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3种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清开灵、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给药组均能有效降低脑梗死体积比,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组能降低脑水肿比,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3种注射液终浓度为50、25、12.5μL/mL,均能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率,其中,黄芪注射液作用强于清开灵、复方丹参注射液。结论清开灵、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均有抗大鼠脑缺血和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及核因子-κB(NF-κB)在脑梗死模型大鼠脑梗死区域炎性损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梗死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5只。梗死组用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2组均于手术后6 h、24 h、48 h、72 h、7 d随机取5只大鼠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梗死区域光镜下形态学变化及IL-23、NF-κB的表达。比较2组大鼠在同一时间点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及IL-23、NF-κB表达的异同。结果梗死组IL-23、NF-κB阳性细胞数各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梗死组IL-23在梗死后6 h表达增高,并且在梗死后48 h达到高峰,3d后阳性细胞数表达逐渐减少,各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梗死组NF-κB在梗死后48 h达到高峰,3 d后阳性细胞数表达逐渐减少,各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IL-23和NF-κB在大鼠脑梗死区域表达增高,参与了梗死区域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片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因子影响。方法: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术、血塞通片组、复方丹参片组五组,术后后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术蒸馏水灌胃,血塞通片组予于血塞通片灌胃,复方丹参片组予于复方丹参片灌胃。分别在24h,3天,7天等时间点对以上5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断头取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梗死周围区脑组织VEGF和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复方丹参片可明显改善急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缩小梗死面积,显著增加大鼠脑内VEGF和bFGF蛋白的表达,促进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组织侧枝循环的建立。结论:复方丹参片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了梗死灶周围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中药注射剂对脑梗死大鼠急性期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脑梗死大鼠模型。实验大鼠按照要求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黄芪组、丹参组、醒脑静组。分别予以腹腔注射0.9%NaCl溶液、0.9%NaCl溶液、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观察比较各组大鼠的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梗死体积。结果各组24h死亡率较模型组显著减少,但2d时只有丹参组死亡率较模型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组和模型组无明显差异。丹参组3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模型组显著改善,醒脑静及黄芪组和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丹参组脑梗死面积较模型组显著减少,醒脑静和黄芪组有一定减轻,但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中药注射剂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对于降低早期死亡率均有一定功效。而在改善神经功能和减少梗死面积方面,以丹参注射液治疗则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海马区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的差异,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脑代谢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1.5T MRI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进行1H-MRS检查,检测双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复合物(NAA)、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Cr)的比值。结果患者组与正常组相比,双侧海马NAA/Cr均降低,而双侧海马Cho/Cr增高。结论2型糖尿病可导致海马区代谢功能紊乱,从而加快脑部功能退化,1H-MRS是检测海马区脑功能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弥散加权磁共振技术评价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TMP组),每组8只,分别在缺血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TMP。行弥散加权(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系列扫描,观察缺血后1、2、6、12、24h脑梗死灶变化,以及24h三苯四氯氮唑(TTC)染色的脑梗死容积。结果TMP组各时间点DWI—MRI扫描脑梗死容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与1h点相比,对照组脑梗死容积在栓塞后2、6、12、24h分别扩大13.3%、29.7%、50.3%、57.3%,TMP组扩大9.9%、21.3%、37.1%、40.5%。缺血24hTTC测算的脑梗死容积大于DWI—MRI测算的脑梗死容积。结论 缺血前注射TM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作用;采用DWI—MRI扫描动态观察脑缺血灶的演变过程和评价脑保护措施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活性部位 CA-4对小鼠 B_(16)黑色素瘤~(31)P 磁共振波谱(~(31)P MRS)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于接种 B_(16)黑色素瘤24 h 后按125 mg/kg 体重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1天,于药后7、9和12天测定~(31)P MRS。结果:CA-4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肿瘤湿重显著降低,同时使~(31)P MRS参数表现出显著性变化:给药组的磷酸肌酸/无机磷(PCr/Pi)和 ATP/Pi 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磷酸单脂(PME)/ATP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肿瘤组织的生物能态改善,磷脂代谢受到抑制。结论:核磁共振技术作为一种无损伤的测试技术,可望成为一种抗肿瘤药物活性评价及药理作用研究的新的药效学指标,同时对于从能量代谢角度研究抗肿瘤药物作用机理也是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旨在探讨沙棘籽油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 (MCA)阻断术制作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 ,观察药物对脑梗死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障碍的影响。结果 :沙棘籽油大剂量 (0 .7g·kg-1)和小剂量 (0.35g·kg-1)均能明显改善MCA阻断大鼠的行为障碍 ,并能减少脑梗死范围。结论 :沙棘籽油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经穴和大脑皮层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针刺人体穴位时引起大脑皮层神经兴奋的现象,探讨经穴、经络和大脑皮层的联系。方法:分别针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光明6例、阳陵泉6例和足阳明胃经穴位伏兔6例、足三里6例,均为健康人。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针刺时大脑的功能状态。结果:针刺足少阳胆经光明穴和阳陵泉穴,对侧枕叶视皮层均有明显兴奋,其中5例受试者(光明穴3例、阳陵泉穴2例)双侧枕叶视皮层都有明显的兴奋区;针刺后枕叶视皮层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增加的水平为(3.31±1.2)%。针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和伏兔穴可以引起下丘脑、海马回、额回的神经兴奋,平均BOLD信号强度增加(4.28±1.5)%。结论: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引起大脑相应区域的神经兴奋,同一条经脉上的穴位引起大脑兴奋的区域相同。提示经穴、经络和大脑皮层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提示神经梅毒的MRI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证实的神经梅毒患者的MRI表现,并归纳其特点。结果:所有患者MRI表现为病变广泛弥散,至少累及2个脑叶以上,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FLAIR上呈高信号。5例同时累及幕上、幕下,6例累及灰白质,所有病例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影,均存在脑萎缩征象。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所见病变均未见明显强化。结论:MRI表现:同时累及幕上、幕下及灰白质,DWI上为等或稍高信号及同时合并脑萎缩,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者,应注意排除神经梅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上采用磁共振扫描异位病灶,探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磁共振表现特点,建立一个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无创、可重复、动态连续的研究方法。方法:取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左侧腹壁,术后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对异位病灶进行MRI扫描。结果:模型成功,异位病灶在DWI图像上呈明显的亮高信号,T1WI图像上呈低信号,T2WI图像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楚,CE-T1WI图像上内部无增强。结论:此方法建立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在MRI图像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灶部位,便于反复实验及连续性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常人不同年龄段脑海马区~1H-MRS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正常人海马区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的差异,探讨正常人群随年龄增长其脑代谢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1.5TMR I对60例正常人进行1H-MRS检查,检测双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复合物(NAA)、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Cr)的比值。结果青年组和中年组相比脑海马的NAA/Cr和Cho/Cr比值无明显改变,但青年组与老年组及中年组与老年组相比脑海马的NAA/Cr、Cho/Cr比值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正常人随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出现双侧海马区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脑部功能退化1。H-MRS可以为正常人随年龄改变所导致的海马区脑代谢物的变化提供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刘洪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117-118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均行T1WI、T2WI、液体抑制反转恢复(T2-FLAIR)及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检查。结果:DWI、T2-FLAIR、T2WI、Tl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79.41%、66.18%、54.41%,有极显著差异。结论:DWI更易于发现病灶,对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虫胶囊对脑梗死功能缺损及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三虫胶囊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半月、6月、1年、2年分别进行mRS评分、NIHSS评分,同时进行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LDL-C)、红细胞比容(Hct)等实验室检查,通过对比分析,观察其对脑梗死功能缺损及几项实验室指标的作用,验证三虫胶囊对脑梗死神经缺损及二级预防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半月、6月、1年、2年mRS、NIHSS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对比,且没有出现恶化和再中患者,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过三虫胶囊治疗后半月、6月、1年、2年的D-D、Fib、LDL-C、Hct等实验室关键指标皆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三虫胶囊通过降脂、抗凝、抗黏等机理,发挥着脑梗死神经缺损的恢复及二级预防的重要作用,对脑梗死防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