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琳 《山东医药》2005,45(13):70-71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应联合应用以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为主的三大类或四大类药物.即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三大类药物,或加地高辛的四大类药物。利尿剂可抑制肾小管特定部位钠或氯重吸收,排钠排水,减轻心脏容量负荷;控制体液潴留缓解瘀血症状,减轻水肿,改善心功能,在心衰治疗中起关键作用。但不能将利尿剂作单一药物治疗心衰。  相似文献   

2.
3.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对心力衰竭(心衰)的认识主要建立在血流动力学模式上。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看,心衰的关键问题是心肌收缩力下降和心排血量的下降,这为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当时,洋地黄类制剂已在临床使用几百年,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刚开始用于临床。然而,随后的临床应用中发现慢性心衰患者口服正性肌力药物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并可能增加病死率。医学界对慢性心衰的神经体液机制开  相似文献   

4.
血管扩张剂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急性心肌梗死后生存率的上升,因心力衰竭失代偿而入院的人数也相应增加。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常危及生命而需要紧急治疗,因此需对AHF尽快作出判断,迅速排除可能引起的病因及进行有效处理,否则可因延误治疗时机而使病情急转直下,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James  KB  Militello  M  Gus  B  阳元彬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6):810-810
在纽约心脏协会评估的心功能Ⅲ级病人中,双室起搏能使其受益。对心功能Ⅳ级病人,双室起搏能否使药物治疗病人受益,目前还不清楚。回顾性调查38例持续心力衰竭病人接受双室起搏与30 d内同时接受药物治疗后心肌收缩力的比较。病人平均年龄63岁,女性9名,其中14例病人接受正性肌力药物治疗,他们曾行冠脉搭桥术,或有心脏瓣膜病,或曾有心肌梗死而非外科治疗。23例病人仅在安装双室起搏前接受药物治疗,其他9例在安装双室起搏前接受药物治疗(其中4例植入时亦给正性肌力药,5例双室起搏后有正性肌力药物支持)。6例仅在植入时用药。平均随访1年余,14例…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围术期最常见及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而导致LCOS的最主要原因即为急性心力衰竭.因此,需要使用正性肌力药物调整患儿心肌收缩力及心脏前、后负荷.本文将对CHD患儿围术期急...  相似文献   

7.
新型正性肌力作用药物—多培沙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震华 《起搏与心脏》1989,3(4):195-198
  相似文献   

8.
Fonarow  GC  Srikanthan  P  Costanzo  MR  蒋晖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4):654-655
众所周知,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然而既往关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研究却显示体重指数(BMI)与死亡率负相关,即所谓“肥胖与心衰的矛盾现象”。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与慢性心衰不同,BMI是否影响这类人群的死亡风险尚不可知,本研究即探讨BMI是否影响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的死亡危险。  相似文献   

9.
10.
《高血压杂志》2003,11(1):80-81
为配合国内医师资格考试 ,使我国内科及心血管病内科医师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规范化 ;我科将连续刊载有关心血管病有关资料 ,以问答形式刊出 ,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苏文亭  张健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12):852-854
正性肌力药物一直是临床医生治疗心力衰竭的有力武器,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才有较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评价这类药物的作用。近年来,人们意识到神经内分泌因素在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性肌力药物临床评价试验结果的公布,  相似文献   

12.
于2013年10月11日下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第二十四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大会会议厅,召开了正性肌力药物在心衰治疗中的再评价讨论会。会议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黄峻教授主持,来自上海华山医院的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范维琥教授、施海明教授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3.
钙敏剂是一类兼有磷酸二酯酶抑制和肌钙蛋白对钙离子亲和性增强作用的新型正性肌力药物,匹莫苯是其代表药物之一。该药能在不增加心肌能耗的情况下发挥长效、强效的正性肌力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和肾脏血流量,副作用较少,但有无致心律失常作用尚不明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中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接受非体外循环下CABG的患者630(男351,女279)例为研究对象。按术中是否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分为应用组(n=330)和未应用组(n=300)。通过回顾原始病历收集临床资料。需要应用正性肌力药物被定义为使用多巴胺剂量超过5μg/(kg·min)、任何剂量的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米力农。结果:确定了3个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独立的相关因素:1心脏指数(CI)≤2.5 L/(min·m2);2左室射血分数(LVEF)≤35%;3左室舒张末压(LVEDP)≥25 mm Hg。结论:CI≤2.5 L/(min·m2)、LVEF≤35%和LVEDP≥25 mm Hg是增加非体外循环下CABG中应用正性肌力药物风险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止性肌力药物的早期合理应用。方法选择接受一期矫治手术的复杂CHD患儿51例。利用Urn Randomization法将患儿随机分配进入相应试验组,给予相应剂量的正性肌力药物,用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来表示,分为低剂量组(0IS10)和高剂量组(10≤IS20)。通过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患儿术后24h的心脏指数(CT)、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PVRI)等血液动力学指标,以术后3h的血液动力学指标作为基础对照值。结果 15例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发病率为29.4%。术后12h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CI分别下降了12.5%[(3.0±0.8),P0.01]和18.8%[(2.9±0.8),P0.01],两组SVRl分别增加了5.4%[(1780.4±526.7),P0.05]和19.9%[(1741.1±575.2),P0.01]。结论复杂CHD患儿心排血量的降低通常发生在术后6~18h,该时段是防治心功能降低的关键时期,低剂量联合应用米力农、多巴胺等止性肌力药物对改善CHD术后的心脏功能有重要意义,高剂量(10≤IS20)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并不能很好改善患儿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正性肌力药物———儿茶酚胺类、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洋地黄制剂均通过增加细胞内cAMP和Ca2 浓度来提高心肌收缩力。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可引起心律失常、增加心肌耗氧。钙增敏剂———Levosimendan是不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和Ca2 的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避免了上述药物的不利作用,并且因为激活ATP敏感型钾通道而有扩血管作用。这些特性使其有望在抗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可观前景。  相似文献   

17.
血管扩张药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在因心力衰竭(心衰)入院的患者中,一部分是新发病例,大部分是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急性失代偿,其预后极差。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项随机试验显示,在住院的失代偿性心衰患者中,60d内的病死  相似文献   

18.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众所周知 ,正性肌力药物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洋地黄类强心药 ,另一类为非洋地黄类强心药。后者属环磷酸腺苷(c AMP)依赖的正性肌力药物。非洋地黄类药物分为两种 :(1) β受体激动剂 ;(2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一、β受体激动剂β受体激动剂作用机制 :β受体激动剂与心肌细胞膜上 β受体结合 ,通过G蛋白偶联激活腺苷酸活化酶 (AC) ,催化ATP生成c AMP ,c AMP促使L型钙通道Ca2 + 内流增加 ,细胞内Ca2 + 浓度上升 ,起到正性肌力作用。代表药物为多巴胺 (dopamine)及多巴酚丁胺 (dobutamine)。此类药物还…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力衰竭(简称急性心衰)指的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急骤发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需要紧急救治。本文对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最新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力衰竭是原代偿的心脏在一定诱因情况下突然诱发而发生,或原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突然恶化。最常见的是急性左心衰所引起的急性肺水肿。治疗此类患者:改善心功能,减轻肺淤血,采取镇静、吸氧、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并去除诱因等,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