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生物瓣失功能病人的再次换瓣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43例生物瓣失功能病人的再次换瓣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自 1988年 7月至1999年 12月共 43例生物瓣失功能病人行再次手术换瓣。两次换瓣间隔时间为 4~ 18(平均 9.3± 3.0 )年。术前心功能Ⅱ级 3例 ,Ⅲ级 2 3例 ,Ⅳ级 17例。再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 (MVR) 2 7例 ,MVR 三尖瓣成形 (TVP) 9例 ,主动脉瓣置换 (AVR) 2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 (DVR) 5例。结果 早期手术 (1988年 7月至 1991年12月 )死亡 5例 ,死亡率 31.3% (5 / 16 ) ;后期 (1992年后 )死亡 1例 ,死亡率 3.7% (1/ 2 7) ;在术前心功能均≥Ⅲ级。术后并发症 2 4例。结论 对生物瓣失功能病人需尽早行手术治疗。术前改善心功能、术中勿过多分离粘连及加强心肌保护、防止术后低心排的发生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异种生物瓣衰坏机制及其防治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瓣膜由于其所特有无金属开瓣音 ,无溶血 ,低血栓发生率以及不需终身抗凝等优点 ,其临床应用和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瓣膜衰坏 (failure)而引起的耐久性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大量的研究证实 :异种生物瓣衰坏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1] ,其中包括宿主因素 ,瓣膜处理方式及瓣膜设计构造等引起的钙化、机械应力效应以及免疫原性反应等损伤过程。一、生物瓣的生化改变———钙化及其对策钙化是生物瓣膜衰坏的首要因素[2 ] ,也有人认为是唯一因素 ,其钙盐沉积为最显著的病理特征。一般认为与蛋白聚糖和羧基组织中残余的碱…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适应临床需要研制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理瓣。方法:对15只失功瓣膜进行病理研究,分析其失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15只失功瓣膜基本病损为钙化,撕裂及穿孔,钙化是造成生物瓣功能失调的首要因素。钙化部位主要在右窦及三瓣叶交界处。结论:任何延缓生物瓣钙化的方法都可使生物瓣生命提高,而更趋理想化。所以我们采用环氧氯丙烷改性戊二醛处理生物瓣,取掉生物瓣右窦以另一瓣膜的无冠瓣与之匹配等方法,明显减轻钙化,应用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技术的提高和人工瓣膜材料的进步,在过去10年间,生物瓣在国外的使用增长了近78.4%[1,2]。根据长期临床随访研究的结果,已有许多国外学者建议将生物瓣的推荐使用年龄从65岁降至60岁[3]。目前,我国国内的生物瓣使用比例仍明显低于国际水平。生物瓣膜的衰坏、失功及二次手术的风险依然是限制其使用的主要原因。生物  相似文献   

5.
张国报  乔刚  赵小娟  权晓强  赵健  程兆云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31-1332,138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手术中3个瓣膜同时置换的经验。方法:对4例同时置换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发现4例病人均有三尖瓣环扩大和瓣叶增厚导致关闭不全,2例病人伴有交界融合导致瓣膜狭窄。1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主动脉瓣位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另3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和主动脉瓣位机械瓣置换,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1例病人死于术后低心排。其他病人平均随访30个月(12~49个月),术后心功能I级2例,Ⅱ级1例。结论:如果三尖瓣需要置换时应使用生物瓣。尽管左侧心脏瓣膜应用机械瓣,三尖瓣位应用生物瓣仍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程德志  刘瑜  何志峰  池闯  孙成超 《浙江医学》2011,33(11):1647-1648
风湿性心脏病严重三尖瓣病变者均合并左心瓣膜病变,当三尖瓣病变无法做成形术时需行三尖瓣置换。三尖瓣置换瓣膜的选择仍存争议。我院近年连续对符合三尖瓣置换标准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三尖瓣生物瓣置换,近中期疗效较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蒋振斌  任长裕 《上海医学》1993,16(12):686-687
本文报道29例三尖瓣病变施行瓣膜替换术,应用牛心包瓣膜16只,猪瓣膜13只,病因有21例为三尖瓣下移畸形,7例为先天性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为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早期死亡5例(17%),晚期死亡2例。本文重点讨论三类瓣病理改变、手术方法和人工瓣膜选择。  相似文献   

8.
自从发现置入心脏内的牛心包瓣破坏的病例后,我们希望能找到瓣破坏的原因以改进工作。本文通过对瓣膜结构的力学分析和计算,探讨了我院自制牛心包瓣(仿B-N-2型瓣制作)运用时的受力特征和破裂时的力学原因。为了提高生物瓣强度、延长瓣膜使用寿命,需要改进牛心包瓣结构型式和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适应临床需要研制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理瓣。方法:对15只失功瓣膜进行病理研究,分析其失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15只功瓣膜基本病损为钙化,撕裂及穿孔,钙化是造成生物瓣功能失调的首要因素,钙化部位主要在右窦及三瓣叶交界处。结论:任何延缓生物瓣钙化的方法都可使生物瓣生命提高,而更趋势理想化,所以我们采用环氧氯丙烷改性戊二醛处理生物瓣,取掉生物瓣右窦以另一瓣膜的无冠瓣与之匹配等方法,明显减轻钙化,应用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心脏瓣膜疾病发病人数达200万,瓣膜病变严重者须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生物瓣具有血流动力学性能优秀,不需终生抗凝,没有机械噪音的烦扰及生活质量较高等优点,但其耐久性尚不如机械瓣。戊二醛鞣制的传统有支架生物瓣因瓣膜钙化或胶原纤维劳损断裂致瓣衰坏失功,是再次手术的常见原因。本研究目的为改进生物瓣鞣制方法,仿生设计降低瓣叶应力,生物材料脱细胞,宿主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组织工程重建,实现体外人工内皮化,以延长生物瓣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生物心脏瓣替换后瓣膜功能失调标本分析李冠周,马宝珠附属二院心外科(050000)关键词生物瓣;瓣膜替换术;猪;牛;分析我科自制猪主动脉瓣和牛心包瓣,1979年3月~1987年7月应用临床共94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56例,单纯M尖瓣病变应用生物瓣膜...  相似文献   

12.
1996年 8月~ 2 0 0 0年 7月 ,对 4例二尖瓣生物瓣衰败患者施行了再次瓣膜替换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30~ 6 2岁 ,第 1次手术均为二尖瓣替换 ,所换瓣膜均为生物瓣 ,手术时间 1983~ 1988年 ,距第 2次手术 9~ 15a(平均 13a)。第 1次手术距再次出现症状时间 6~ 13a。再手术前心功能Ⅱ级 1例 ,Ⅲ级 2例 ,Ⅳ级 1例。1.2 手术方法 全组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用普通胸骨锯分段锯开胸骨。本组均有严重的纵隔心包粘连 ,小心分离粘连 ,直至左侧分离至肺动脉根部 ,右侧显露右心。…  相似文献   

13.
应用液氮(-196℃)冷冻保存的同种带瓣主、肺动脉施行主动脉瓣替换术4例,全主动脉根部替换术2例,其中1例用自体带瓣肺动脉,纠治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3例,其中2例用同种带瓣管道作右室流出道与肺动脉连接,1例用同种带瓣主动脉片作跨瓣环右室流出道扩大术。与异种或人工材料相比,同种瓣膜或带瓣管道具有血流动力学符合生理要求,瓣膜功能好,有一定的活性,耐久性长,无需抗凝,无血栓、出血并发症,无免疫排斥等优点。外科操作技术亦较简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评价新型国产CL-V型双叶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的早期临床疗效和近期随访结果。方法本组21例患者,行左房室瓣置换18例,左房室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置换3例。共植入进口瓣膜(23A)1枚,CL-V型双叶瓣23枚,其中CL-V型双叶瓣左房室瓣位21枚(25M 1枚、27M 20枚)、主动脉瓣位2枚(23A 1枚、25A 1枚)。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6个月心脏房室大小、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血液相容性指标;观察围术期及随访中是否有瓣膜相关并发症。结果随访率100%,随访时间6~6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9.8个月(1.7年)。本组无早期死亡(术后30 d内),术后早期及近期随访中血流动力学性能稳定,血液相容性良好,未发现与瓣膜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CL-V型双叶瓣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术后近期随访中未发现人工心脏瓣膜相关的并发症,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二尖瓣替换术后生物瓣衰败再手术6例,其中生存5例恢复良好,死亡1例。本组病例在生物瓣置入后9年左右出现瓣膜衰败,以钙化、穿孔关闭不全为主,同时伴有瓣支架蠕变、血栓形成和狭窄、生物瓣衰败,宜早期治疗。二次手术效果显著,着急在于分离粘连,防止意外大出血和保护心肌,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建议慎用生物瓣。  相似文献   

16.
1956年GrodonMurray首次将新鲜的同种瓣植入患者的降主动脉以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 962年Ross首先应用新鲜的同种主动脉瓣进行主动脉瓣置换并取得成功。从 1 956~ 1 975年间 ,同种主动脉瓣置换的效果较差 ,由于瓣膜损坏率明显高于异种生物瓣 ,所以几近废弃。 1 975年 ,以O′Brien等为代表 ,创立了抗生素灭菌、控制速率降温、液氮深低温保存法 ,使瓣膜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存活 ,瓣膜性能有较大的提高 ,再次被广泛地应用于心脏外科。1 同种瓣的优点①具有自然构形 ,最适宜的流体力学功能和中央无阻碍血流使之具有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机械瓣内源性急性失功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1986年10月~1998年10月应用机械瓣487枚为402例施行人工瓣膜替换术的病人,分析住院期间发生机械瓣内源性急性失功能施行急症再次瓣膜替换术的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失功原因:G—K型机械瓣:碟片破碎1例,瓣钩断裂1例,碟片钩孔偏心嵌顿1例;Carbmedics双叶机械瓣-叶活动失灵1例。再次手术治愈3例,手术死亡1例。结论对于罕见的术后早期机械瓣内源性急性失功的病人,其救治成败在于迅速确诊,急症再次瓣膜替换是其唯一救治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前者远较后者常见,凡有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高压性心脏病,皆可引起三尖瓣瓣环扩张,继发功能性TR,其主要病变是瓣环扩张,瓣膜本身很少存在病理改变,使用瓣环成形术即可基本恢复三尖瓣的关闭功能,能让大多数的TR  相似文献   

19.
【】 目的 分析生物瓣置换术后早期衰败(EBF)原因并探讨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长海医院2001年1月到2014年1月间接受生物瓣置换术后EBF的临床资料。在PuBmed通过主题词“bioprosthesis”、“heart valve prosthesis”、“early failure”、“bioprosthesis failure” 对1994-2014年EBF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回顾。结果 共发现3例(占生物瓣置换病例的0.5%),EBF原因分别为自身瓣叶粘连、代谢综合症导致生物瓣早期钙化、早期生物瓣血栓形成。文献回顾收集病例报告14例,其中生物瓣与自身瓣叶粘连6例(42.9%);患者本身代谢异常3例(21.4%);术后早期生物瓣血栓形成2例(14.3%);慢性炎症反应2例(14.3%);手术操作不当1例(7.1%)。结论EBF少见,但后果严重,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边虹  何进喜  刘鑫 《海南医学》2010,21(1):42-44
目的回顾分析84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提高手术疗效的经验与方法。方法全组均为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病变,本组84例病例均是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经胸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采用右心房-房间隔径路,先置换二尖瓣,再置换主动脉瓣。有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采用连续缝合,主动脉瓣置换采用间断褥式缝合。结果术后死亡5例(占5.96%),1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占14.29%),79例获得随访2个月-5年。74例随访者术后五年心功能Ⅰ-Ⅱ级,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掌握准确的手术时机,积极的术前准备,改善心脏功能,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与适当的瓣膜匹配,以及术后的积极管理等,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