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嵋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9,(6):199-200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的一种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其发病机理主要是“阴虚燥热”,病初起以燥热炽盛为主,中期燥热、阴虚并见,后期则以阴虚、气虚或阴阳两虚为多。其病变涉及肺、胃、肾三脏。燥热在肺,肺燥伤律则多饮而烦渴。热郁于胃,胃热消谷则多食善饮而消瘦。虚火在肾,封藏失职,小便量多而浊。 相似文献
2.
高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6)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的一种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其发病机理主要是"阴虚燥热",病初起以燥热炽盛为主,中期燥热、阴虚并见,后期则以阴虚、气虚或阴阳两虚为多。其病变涉及肺、胃、肾三脏。燥热在肺,肺燥伤律则多饮而烦渴。热郁于胃,胃热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渴病及中医辨证三种分型血脂异常发生率的变化特点及规律性。方法:采用酶终点法测定114例消渴病三种分型的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消渴病高脂血症发生率为69.30%,三种分型高脂血症发生率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各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高TG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高TC血症发生率(P〈0.01),气阴两虚型的高TG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1),阴阳两虚型的高TC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1)。高TC和高TG血症混合发生率为22.81%,三种分型高TC和高TG血症混合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各型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结论:消渴病高脂血症发生率与病情的变化密切相关,高脂血症发生率随着消渴病病程的发展而增高;中医辨证三种分型高TC和高TG血症发生率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4.
消渴病定义及辨证分型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延群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1):25-27
对消渴病诊断概念的规范化进行了探讨。指出此病诊断规范化应包括病名定义的规范化和辨证分型的规范化两项主要内容。提出制定规范化应遵守三条基本原则:①概念明确,特异性强,不易与他病混淆。②简单明了,易于普及推广。③便于总结经验,便于中西医交流。建议废弃广义消渴病概念,采用狭义概念,使中医消渴病与现代糖尿病的同义关系明确下来。病名的定义要能揭示疾病的本质和特征,应包括病因病机、典型症状及变证和转归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渴病及中医辨证三种分型血脂异常发生率的变化特点及规律性。方法:采用酶终点法测定114例消渴病三种分型的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消渴病高脂血症发生率为69.30%,三种分型高脂血症发生率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各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高TG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高TC血症发生率(P<0.01),气阴两虚型的高TG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1),阴阳两虚型的高TC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1)。高TC和高TG血症混合发生率为22.81%,三种分型高TC和高TG血症混合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各型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结论:消渴病高脂血症发生率与病情的变化密切相关,高脂血症发生率随着消渴病病程的发展而增高;中医辨证三种分型高TC和高TG血症发生率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6.
消渴病定义及辨证分型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延群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
对消渴病诊断概念的规范化进行了探讨。指出此病诊断规范化应包括病名定义的规范化和辩证分型的规范化两项主要内容。提出制定规范化应遵守三条基本原则:①概念明确,特异性强,不易与他病混淆。②简单明了,易于普及推广。③便于总结经验,便于中西医交流。建议废弃广义消渴病概念,采用狭义概念,使中医消渴病与现代糖尿病的同义关系明确下来。病名的定义要能揭示疾病的本质和特征,应包括病因病机、典型症状及变证和转归的内容。可作如此描述:“消渴病是由于气阴虚弱为本、燥热炽盛为标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尿甜、乏力、体重下降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发展性疾病。后期可因瘀血阻滞及阴阳两虚而变证百出,常兼有失明、痈疽、肺痨、水肿、胸痹、中风及手足麻木疼痛等变证,甚者可阴竭阳脱昏迷而亡。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糖尿病”。在临床繁多的消渴病辨证分型方法中,笔者认为以气阴辩证分四型为优,建议可取代传统的三消辨证,作为消渴病辨证分型规范化优选方案进行讨论。气阴辨证的四型是:①气阴双虚型;②澡热炽盛型;③气虚血瘀型;④阴阳两虚型。 相似文献
7.
8.
廖金标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2,(1)
消渴病(糖尿病)以三多(多饮、多食、多尿)两少(体力减少、体重减少)为其主证.然而,由于消渴病的病程长、延伸日久,损及的脏腑之多,併发症之广,病情的错综复杂之最,病理变化之严重,决非一般内科杂病所能比拟。本病目前国内外治疗难度较大,难以速效,很难寻找到一方一药所能通治到底,更难觅求彻底根治的疗法,有待医林有志之士进行研究的必要.为此,兹对消渴病六经辨证初探如下:笔者认为消渴病的辨证应当以六经辨证为宜。因为六经为三阴三阳之总称,人体之阴阳 相似文献
9.
10.
2型糖尿病(消渴病)微观辨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糖尿病的临床辨证、治疗用药提供客观依据和帮助。方法 观察 2型糖尿病 (消渴病 ,diabetesmellitus)不同证型患者各 30例 ,正常对照组 30例 ,检测血清一氧化氮 (NO)、血浆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血浆D -二聚体 (D D)、血清白细胞介素 - 6 (IL 6 )这些微观指标的变化 ,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 ①血清NO值在各组中的变化是阴虚热盛组 >正常对照组>气阴两虚组 >气滞血瘀组 ,每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中气滞血瘀组与其它 3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②糖尿病各组患者血浆GMP 14 0、D D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增高 (P <0 0 1) ,在糖尿病组各证型中 ,呈阴虚热盛组 <气阴两虚组 <气滞血瘀组变化趋势 ,且血浆GMP 14 0和D D的变化呈正相关 (r=0 6 6 )。③血清IL 6在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其变化呈阴虚热盛组 <气阴两虚组 <气滞血瘀组趋势 ,每两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糖尿病发病以正气不足为内在依据。随着病程的进展 ,脾肾亏虚及血瘀加重是必然趋势。治疗应重视补脾肾和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调查成人糖尿病患病率1979~1980年为1%;1994~1995年为2.5%;1995~1996年为3.21%。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没有典型多饮、多食、多尿及形体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多表现为形体肥胖、少气懒言、四肢乏力、不耐劳累、大便不调等脾虚的症状四。现代人饮食营养过度增加,嗜食肥甘厚味,《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营养过剩,造成脾胃的负担过重,导致损伤脾胃,这才是现代消渴病的主要病因,故从脾论治消渴病对于临床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消渴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为慢性终身疾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浊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本病与脏腑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并非单靠药
物可以达到长期有效控制血糖,还需要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能了解自己的疾病状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我院经过多年的摸索,遵循中医审证求因治病求本
理论,采取正确的辨证施护对消渴病的健康教育,总结了一套较为有效的中医护理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196例消渴病人,其中男104例,女92例,年龄38—81岁平均52岁;肺热伤津型109例,胃热炽热型54例,肾阴亏虚型33例,阴阳两虚型5例。 相似文献
物可以达到长期有效控制血糖,还需要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能了解自己的疾病状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我院经过多年的摸索,遵循中医审证求因治病求本
理论,采取正确的辨证施护对消渴病的健康教育,总结了一套较为有效的中医护理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196例消渴病人,其中男104例,女92例,年龄38—81岁平均52岁;肺热伤津型109例,胃热炽热型54例,肾阴亏虚型33例,阴阳两虚型5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辨证施膳模式对消渴病(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消渴病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电话随访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辨证施膳模式。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出院时)和干预后(出院后3个月)的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血糖指标方面: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活质量方面: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的DSQ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DSQL评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辨证施膳模式是对传统护理模式的信息化改革,该辨证施膳模式在出院后的消渴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使患者血糖长期稳定达标,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可实现及时、便捷、准确、优质、专业的智慧护理... 相似文献
15.
16.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1)
目的:探讨消渴病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二级中医院实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6月收治8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二级中医院开展消渴病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不仅有利于改善消渴病病人临床诸多症状,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值,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一步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从而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 ,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 ,常伴有嗳气、呕吐、吞酸等症状。历代中医文献中所谓“心痛”、“心下痞痛” ,多指胃脘痛而言。本病常因寒邪、饮食、肝气、脾胃虚弱等使胃气郁滞 ,失于和降而发病。通过辨证护理 ,取得较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病人 ,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最大 6 3岁 ,最小 2 5岁 ,其中气滞型 6例 ,脾胃虚弱型1 0例 ,胃阴不足型 1 2例 ,胃络瘀血型 2例。2 临床辨证 气滞型病人多表现为胃脘胀痛 ,连及胸胁 ,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或加重…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以高血糖为基本病理生理改变的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根据中医对消渴的认识、记载与描述与糖尿病极为相似,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