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耐药性监测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2022年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作为研究对象。所有送检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耐药性等特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标本共分离出非重复菌株4 287株(48.39%),其中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19.17%(822/4 287)。多重耐药菌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32株(28.22%),多重耐药菌主要标本来源于痰标本(49.57%),主要科室来源于ICU(37.7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住ICU(OR=3.904,95%CI:1.989~7.662)、病程(≥3个月)(OR=4.250,95%CI:1.895~9.531)、侵入性操作(OR=4.572,95%CI:1.911~10.938)、抗生素用药(≥3类)(OR=3.815,95%CI:1.878~7.567)均为影响医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最多,对临床常用抗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以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37例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双胎、低体重出生、侵入性操作史、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围生期窒息史均是败血症患儿的危险因素;多重耐药率为94.9%;经验性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愈率达62.5%,4例死亡,均检出产ESBLs菌株。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存在严重多重耐药,产ESBLs的检出率高,长期动态监测患儿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趋势,积极筛查存在多重耐药菌者,合理应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R-KPN)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其治疗及防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东莞医院2017-2020年收治的124例肺炎克雷伯菌(KPN)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多重耐药分为MR-KPN组43例和KPN组81例。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MR-KPN感染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标本来源均以痰液为主。患儿年龄、住院时间、预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双胎、既往病史(肺炎、泌尿道感染、其他疾病)、培养前使用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院内感染、静脉用糖皮质激素、肠外营养液、免疫抑制剂、住院使用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其他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胃管、导尿管、鼻饲管及其他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首次培养阳性前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MR-KPN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早产、培养前使用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和鼻饲置管为MR-KPN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培养前使用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和鼻饲置...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14):1916-192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ICU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西安航天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ICU医院感染患者246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为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组(140例)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组(106例),分析多重耐药菌组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和耐药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2011-2015年,10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435株,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89.43%),且整体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单因素分析显示,ICU住院时间、低蛋白血症、急性脑血管疾病、肾功能异常、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动静脉置管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有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血管疾病、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是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816、1.582、1.265,95%置信区间分别为(1.540,5.151),(1.085,2.306),(1.131,1.415)]。结论: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防控和干预措施,以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肺炎克雷伯菌在不同感染类型中的临床分布特点,分析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 651例肺炎克雷伯菌病例中检出的307例CRKP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布科室为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新生儿/儿科以及呼吸内科,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系统以及血流。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操作、使用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暴露史、感染前90 d内入住重症监护室、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侵入性操作、使用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暴露史、感染前90 d内入住重症监护室是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对有CRKP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主动监测,对携带CRKP患者及时隔离,加强环境清洁消毒,规范抗菌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尽量取消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减少CRKP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胸部创伤术后机械通气并发肺部多重耐药菌(MDR)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21例重症胸部创伤术后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MDR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MDR感染率为46.61%,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药敏结果显示,G-菌对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阿米卡星耐药率较小,G+菌对莫西沙星、利福平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小,未检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G+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昏迷时间≥7 d(OR=3.321)、APACHE-Ⅱ评分≥25分(OR=2.716)、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OR=2.378)、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OR=2.108)、机通气时间≥7 d(OR=1.846)和低蛋白血症(OR=1.772)是MDR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胸部创伤术后机械通气并发肺部MDR感染率较高,其中昏迷时间≥7 d、APACHE-Ⅱ评分≥25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Nomogram模型的建立。方法 回顾 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274例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老年 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纳入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模 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做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80岁(OR=2.387,95%CI: 1.272~4.480)、意识昏迷(OR=2.319,95%CI: 1.143~4.703)、心脑血管疾病(OR=2.078,95%CI: 1.104~3.911)、住院天数≥2 周(OR=2.481,95%CI: 1.284~4.796)、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OR=2.886,95%CI: 1.477~5.641)、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 (OR=2.386,95%CI: 1.114~5.108)及机械通气(OR=3.090,95%CI: 1.432~6.667)是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 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中的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Nomogram 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使用 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该模型进行验证,C-index指数为0.762 (95%CI: 0.729~0.795),说明该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 区分度。结论 年龄≥80岁、意识昏迷、心脑血管疾病、住院天数≥2周、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 及机械通气是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医护人员筛 查相关危险因素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地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茵的特点,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K-B法进行常规药敏试验,筛选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用确认试验检测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同时以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检测以上菌株产AmpC酶情况.结果 107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单一检出产ESBLs 53株(49.5%),产AmpC酶30株(28.0%),同时产ESBLs和AmpC酶24株(22.4%).它们对氨基苷类、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某地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产酶率较高,主要产ESBLs和AmpC酶,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生素,减缓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7,(4):796-798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控制多重耐药菌措施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神经外科1 870例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对策,其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4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其中80例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和是否入住ICU、机械通气、泌尿道插管、中心静脉插管、手术以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均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是否入住ICU、机械通气、泌尿道插管、中心静脉插管以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均是神经外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ICU行侵入性操作是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点关注ICU中的此类患者,严格按照多重耐药菌隔离防控措施进行临床诊疗及护理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血流感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探讨导致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住院的214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收集到菌株21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57株,肺炎克雷伯菌57株,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2.2%和24.6%。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染前30d使用头孢菌素是产ESBLs菌株感染的危险因素,合并肿瘤性疾病、慢性肝脏疾病、血红蛋白<100g/L、入住ICU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形势严峻,感染前30d使用头孢菌素增加产ESBLs菌株感染的风险,合并肿瘤性疾病、慢性肝脏疾病、血红蛋白<100g/L、入住ICU提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监测及多重耐药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NICU多重耐药菌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感染患者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发生感染的情况,并根据其感染是否为多重耐药进行分组并行多因素分析。结果:NICU共有患儿1 207例,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106例,感染率为8.78%。其中呼吸道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为32株(36.36%)、14株(15.91%)和10株(11.36%);败血症病原菌分布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为10株(25.00%)、8株(20.00%)和8株(20.00%)。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4周、Apgar评分<7分、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是NICU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NICU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的患儿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护理干预,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NICU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及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2):1262-1267
目的 分析血流感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探讨导致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住院的214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收集到菌株21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57株,肺炎克雷伯菌57株,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2.2%和24.6%。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染前30d使用头孢菌素是产ESBLs菌株感染的危险因素,合并肿瘤性疾病、慢性肝脏疾病、血红蛋白<100g/L、入住ICU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肺炎患者致病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导致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神经外科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痰培养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感染MDRO 的危险因素。结果 159例患者共分离出致病病原体174株,革兰阴性菌135株(77.6%)为主要病原微生物,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3 株(24.7%)、肺炎克雷伯菌39株(22.4%)和铜绿假单胞菌28株(16.1%);革兰阳性菌33株(19.0%)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13.8%)。其 中MDRO有103株(59.2%),非MDRO有71株(40.8%)。MDRO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37株(35.9%)、肺炎克雷伯菌19 株(18.4%)、铜绿假单胞菌17株(16.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1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住NICU时间、抗菌药物天数、 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联合、抗菌药物“升阶梯”、使用糖皮质激素、肺炎类型、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9个 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物“升阶梯”(OR:4.824,95%CI:1.439~16.169, P=0.011)、抗菌药物联合(OR=4.615,95%CI:1.338~15.922,P=0.016)和气管插管(OR:2.627,95%CI:1.166~5.918,P=0.020) 是神经外科肺炎患者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神经外科肺炎MDRO感染的高危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防控和干预措 施,以降低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地区细菌性肺炎患儿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更好地预防控制其导致的感染。方法对616例小儿细菌性肺炎患者分离培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产ESBLs菌株检测和药敏试验,分析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616例患儿中192例检出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31.17%。192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儿标本中分离、培养出279株肺炎克雷伯菌,通过双纸片法确认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共113株,占40.50%。279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无耐药菌株;而对其他常见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的耐药率;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结论临床中应根据细菌鉴定、产ESBLs检测与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病区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2016 年7 月至2017 年7 月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患儿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应用珠海迪尔 DL-96 系统和手工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部分药敏试验结合 K-B 纸片扩散法。 药敏试验结果参照美国 CLSI 标准判读,将数据录入 WHONET 软件进行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统计分析。 结果: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在 2016 年 7 月至 2017 年 7 月住院的新生儿共检出阳性菌株 1 754 株,检出多重耐药菌 337 株,占 19.21%。 多重耐药菌中,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N)比例最高,占 45.70%;多重耐药菌主要分布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且在新生儿和其他儿童病区中,CRKPN 检出率最高。 NICU 与新生儿普通病区相比,多重耐药菌和CRKPN 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病区与其他儿童病区相比,多重耐药菌和 CRKPN 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 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 80.3%,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 65.2%,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最低为 28.8%。 结论:我院新生儿病区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以 CRKPN 为主,提示应加强多重耐药菌株监测和抗菌药物监管。  相似文献   

16.
《中南药学》2017,(2):246-250
目的调查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某三级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控制系统对2015年度多重耐药菌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该医院在2015年度从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1716株,占医院感染病原菌总数的47.4%。多重耐药菌种类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构成比依次为26.68%、21.44%、14.8%、9.03%、7.4%和5.36%。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对美罗培兰和亚胺培南有较高敏感性,革兰阳性多重耐药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完全敏感。结论该院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临床需加强监控,控制其传播与形成,同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积极控制病原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谢朝云  熊芸  孙静  胡阳  李耀福 《天津医药》2016,44(6):744-747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临床防控提供指导。方法回顾 2011 年 6 月—2015 年 5 月 814 例 COPD 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年龄、 性别、 吸烟史、 发病年限、 严重程度分级、加重频率、 每次加重持续时间、 糖尿病、 并发症、 糖皮质激素使用频率、 每次使用持续时间、 抗菌药物使用频率、 每次平均持续时间、 使用抗菌药物种数、 联用抗菌药物、 血浆白蛋白浓度、 血糖等, 监测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814 例 COPD 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 857 株, 多重耐药菌感染者 170 例, 检出多重耐药菌菌株 175 株(20.42%), 其中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的检出率最高,为 55.38%(36/65)。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急性加重和抗菌药物持续时间长、 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是 COPD 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PD 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应重视社区与医院结合, 针对其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庆  吴雪  贺靖冬  袁宁  高强  侯敏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1):2397-2403
目的 分析天津市胸科医院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的菌株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为其合理治疗及控制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天津市胸科医院全血标本分离出的菌株,分析各类多重耐药菌株变迁趋势、耐药性,以及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年间全血标本共分离菌株1 207株,检出多重耐药菌134株,检出率11.10%。多重耐药菌株总体数量以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菌(CRAB)变化趋势均不大。产ESBLs细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等耐药严重,CRAB对除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粘菌素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OR=2.202,P=0.005)、低蛋白血症(OR=9.502,P=0.006)、机械通气(OR=0.051,P=0.002)、行外科手术(OR=8.056,P=0.012)、入住ICU(OR=5.200,P=0.035)是观察组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医生应严格遵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同时,密切关注菌株流行情况,重视感染的早期防控,积极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ICU患者中引发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耐药菌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院内使用呼吸机的ICU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耐药菌的发病率,并对耐药率进行检测分析;根据判断是否感染相关肺炎耐药菌分组为观察组(相关肺炎耐药菌感染)和对照组(相关肺炎耐药菌未感染),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血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发病率/耐药率分别为20.97%/38.46%、16.13%/30.00%、12.90%/25.00%、9.68%/50.00%、4.84%/33.33%。ICU住院时间、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操作、合并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是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耐药菌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ICU患者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耐药菌与合并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气管插管操作、ICU住院时间、通气时间等密切相关,临床应通过采取对应护理措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情况,根据研究结果,研讨多重耐药菌的防治方案。方法选用2011年2月~2012年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468例,对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详细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468例患儿中,共有40患儿感染了多重耐药菌,8.55%为其检出率;40株耐药菌中有14株耐药菌是肺炎克雷伯菌,10株耐药菌是大肠杆菌,9株耐药菌是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株耐药菌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为其他耐药菌;40株耐药菌标本中有24株为痰标本,9株为尿标本,5株为血标本,2株为其他。结论多种原因均可导致小儿重症监护室病房患儿感染多重耐药菌,其主要原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以及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因此加强抗生素以及其他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