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对100例肺癌术后化疗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癌因性疲乏在肺癌术后化疗病人中普遍存在,其中86%是中重度疲乏;化疗副反应、化疗方案、疼痛、经济状况等是癌因性疲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较高,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严明珠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癌因性疲乏量表及制定的统一调查问卷对13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肿瘤分期、治疗方案、化疗次数及化疗不良反应对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结果 130份调查问卷中有效回收率为92.3%;120例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为(4.83±2.56)分,其中情感评分为(6.30±3.15)分,感官评分为(5.57±2.86)分,行为/严重性评分为(5.12±2.74)分,认知/情绪评分为(2.62±1.37)分;无疲乏7例,轻度疲乏23例,中度疲乏38例,重度疲乏52例;癌因性疲乏评分在年龄、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文化程度、肿瘤分期、治疗方案、化疗次数、化疗不良反应分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乏;病程长,文化程度高,肿瘤分期高,化疗联合手术或放疗,化疗次数多,以及不良反应严重者更易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描述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水平及其缓解方式,探讨癌因性疲乏与疲乏缓解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描述性相关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了广州市某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93例胃癌术后并正接受化疗的患者,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6%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存在癌因性疲乏,其平均水平为轻度疲乏,其中47%的患者为轻度疲乏,30%为中度疲乏,9%为重度疲乏.使用人数最多的5种疲乏缓解方式依次是:躺下休息、睡觉、小睡片刻、坐下及看电视;有效性得分最高的5种疲乏缓解方式依次为:睡觉、躺下休息、小睡片刻、听音乐及参加社交活动;疲乏缓解方式的有效性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总分呈一定的负相关(r=-0.263,P<0.05).结论 86%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乏,采取睡觉、躺下休息、小睡片刻、听音乐及参加社交活动等疲乏缓解方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异质性轨迹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福建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初次化疗的219例胃癌病人,采用Piper疲乏量表中文版、健康促进策略量表、简易体能状况量表进行调查,并在化疗3个月、6个月时再次评估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程度,采用潜在类别增长分析拟合胃癌病人的癌因性疲乏轨迹。结果:化疗前、化疗3个月、化疗6个月胃癌病人的癌因性疲乏评分分别为(2.87±1.50)分、(3.98±1.42)分、(5.83±1.86)分,3次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4.965,P<0.001),胃癌病人从首次化疗到化疗6个月化疗期间内癌因性疲乏呈上升趋势。219例胃癌病人完成至少2次调查,拟合了3条癌因性疲乏轨迹,分别为轻度疲乏缓慢增长组(37.9%)、中度疲乏缓慢增长组(9.1%)、轻度疲乏快速增长组(53%);以轻度疲乏缓慢增长组为参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自我管理效能和运动功能越差的胃癌病人越有可能被分配到中度疲乏缓慢增长组(P<0.001);年龄越大,自我管理效能及运动功能越低下的胃癌病人越有可能被分配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乳腺癌病人化疗期间的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癌因性疲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中文版)及SF-36健康状况量表调查了98例乳腺癌病人门诊化疗期间的癌因性疲乏状况及其生活质量状况。结果本组乳腺癌化疗病人存在疲乏的有63例,占64.29%,其中,中至重度疲乏的有39例,占39.80%。乳腺癌病人化疗期间SF-36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共7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正常人群(P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疲乏状况总分及癌因性疲乏行为及严重性、情绪和认知、情感3个维度对于除精神健康外的生活质量的7维度有影响(P0.01)。结论乳腺癌病人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低于正常人群,癌因性疲乏为其化疗期间的常见症状。年龄、癌因性疲乏是导致本组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肿瘤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日本疲劳研究大会研制的"疲劳症状评估表"和自行设计的"疲劳相关因素表"对74例肿瘤化疗病人进行疲劳状况评估.[结果]疲乏症状评估表中B因子(精神因子)得分高于其他两个因子,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和治疗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化疗疗程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疲劳的化疗副反应主要有失眠、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结论]肿瘤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主要表现在精神方面.护理中应重视性别、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化疗副反应对病人的影响,采取相关措施提高病人睡眠质量,促进食欲,减轻恶心呕吐,从而减轻癌因性疲劳乏的发生及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日本疲劳研究大会研制的“疲劳症状评估表”和自行设计的“疲劳相关因素表”对74例肿瘤化疗病人进行疲劳状况评估。[结果]疲乏症状评估表中B因子(精神因子)得分高于其他两个因子,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和治疗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化疗疗程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疲劳的化疗副反应主要有失眠、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结论]肿瘤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主要表现在精神方面。护理中应重视性别、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化疗副反应对病人的影响,采取相关措施提高病人睡眠质量,促进食欲,减轻恶心呕吐,从而减轻癌因性疲劳乏的发生及程度。 相似文献
8.
化疗所致癌因性疲乏对肿瘤病人的身心造成诸多不良影响。灸法有提高化疗病人的白细胞,缓解骨髓抑制等作用,能一定程度缓解肿瘤化疗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症状。对灸法缓解肿瘤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开展该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癌因性疲乏水平以及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旨在为制订有效的疲乏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设计,方便抽样的方法,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对100例肺癌病人的癌因性疲乏水平和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87%的肺癌术后化疗病人存在癌因性疲乏,呈中度水平.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癌因性疲乏与其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得分呈负相关.[结论]肺癌术后化疗病人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关注肺癌病人的疲乏问题,对肺癌病人做好健康宣教,尽可能创造条件减轻病人的疲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疲乏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选取耳穴肝、脾、胃、神门、内分泌为主穴进行耳穴贴压干预,15d后用简易疲乏量表和生活质量问卷评价两组病人的疲劳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疲乏程度低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穴贴压联合常规护理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后病人的疲乏程度、显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患儿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状况。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方便抽样法选取天津某三级甲等医院恶性肿瘤患儿98名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中文版儿童多维度疲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98例患儿的疲乏总均分为(71.03±12.96)分;不同年龄、学龄段及父母职业不同的患儿,其疲乏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实体瘤患儿与国内白血病患儿疲乏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疲乏症状中得分最低的条目为"躺在床上的时间很长"、"感觉很疲倦"、"感觉身体很虚弱"、"睡觉很多"等。结论实体瘤患儿化疗期间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临床护士应重视患儿疲乏症状的评估与干预,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癌因性疲乏水平以及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旨在为制订有效的疲乏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设计,方便抽样的方法.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寿质量简表对100例肺癌病人的癌因性疲乏水平和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87%的肺癌术后化疗病人存在癌因性疲乏,呈中度水平。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癌因性疲乏与其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得分呈负相关。[结论]肺癌术后化疗病人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关注肺癌病人的疲乏问题,对肺癌病人做好健康宣教,尽可能创造条件减轻病人的疲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评估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设计调查我院96例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Piper疲乏量表组成。结果:离异或丧偶、非在职、重度疼痛、紫杉类+吡柔比星化疗方案、有恶心呕吐、有其他副反应这6个因素分别与癌因性疲乏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较高,影响癌因性疲乏的主要因素是工作情况、疼痛、化疗方案、其他副反应等。建议医务工作者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调查64例化疗期间的癌症患者.结果 本组患者癌因性疲乏平均得分为(52.88±28.52)分,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疼痛和失眠等因素与疲乏的发生有关,而疲乏程度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情感状况.结论 应重视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情况,并采取适当措施预防和缓解癌因性疲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调查64例化疗期间的癌症患者.结果 本组患者癌因性疲乏平均得分为(52.88±28.52)分,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疼痛和失眠等因素与疲乏的发生有关,而疲乏程度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情感状况.结论 应重视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情况,并采取适当措施预防和缓解癌因性疲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人随着化疗疗程进展的癌因性疲乏状况。方法应用中文版Piper疲乏修订量表调查70例乳腺癌病人在新辅助化疗前和化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的癌因性疲乏状况。结果本组乳腺癌病人完成新辅助化疗1、2、3个疗程后的RPF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化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新辅助化疗后3个疗程之间的RPF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乳腺癌病人接受新辅助化疗前的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为15.7%,而完成1、2、3个疗程后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分别为82.9%、80%、80%,化疗后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较化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新辅助化疗后3个疗程之间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乳腺癌病人多数在新辅助化疗后出现了癌因性疲乏,但化疗后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及发生率并未随着化疗疗程的进展而加重。 相似文献
18.
李正陈苗芳杨红梅张建斌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6)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RF)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126例胃癌术后进行第1周期化疗的患者,按入院时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出院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出院康复指导。干预前、后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C30)对患者的CRF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4周有氧运动干预结束时,对照组失访2例,观察组失访1例,共有123例患者完成了全部资料的收集。胃癌术后患者化疗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CRF;观察组经有氧运动干预4周后,2组RPFS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生活质量比较,有氧运动干预后EORTC-QLQ-C30各项分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普遍存在CRF,对这类患者在常规出院健康指导的基础上采用有氧运动干预,能有效缓解其CRF的程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有氧运动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RF)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26例胃癌术后进行第1周期化疗的患者,按入院时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出院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出院康复指导.干预前、后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C30)对患者的CRF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4周有氧运动干预结束时,对照组失访2例,观察组失访1例,共有123例患者完成了全部资料的收集.胃癌术后患者化疗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CRF;观察组经有氧运动干预4周后,2组RPFS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生活质量比较,有氧运动干预后EORTC-QLQ-C30各项分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普遍存在CRF,对这类患者在常规出院健康指导的基础上采用有氧运动干预,能有效缓解其CRF的程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有氧运动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RF)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26例胃癌术后进行第1周期化疗的患者,按入院时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出院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出院康复指导.干预前、后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C30)对患者的CRF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4周有氧运动干预结束时,对照组失访2例,观察组失访1例,共有123例患者完成了全部资料的收集.胃癌术后患者化疗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CRF;观察组经有氧运动干预4周后,2组RPFS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生活质量比较,有氧运动干预后EORTC-QLQ-C30各项分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普遍存在CRF,对这类患者在常规出院健康指导的基础上采用有氧运动干预,能有效缓解其CRF的程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