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化疗致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又称掌跖红斑综合征、布格道夫反应,即出现以掌跖部感觉丧失及红斑为主的特异性皮肤综合征,表现为手足色素沉着、皮肤肿胀、水疱、溃疡伴疼痛[1],严重者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多种化疗药物可引起手足综合征,目前引起手足综合征的化疗药物有卡培他滨(希罗达)、氟尿嘧啶、脂质体阿霉素、多西他赛和长春瑞滨[2-4]等。有研究显示,希罗达致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例Rowell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例Rowell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2例皮损均表现为泛发性靶形皮损,1例双耳冻疮样红斑,1例盘状红斑;皮损组织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均为阴性。2例患者抗核抗体、抗SSA/Ro抗体均为阳性。2例皮损组织病理表现均有角化过度,表皮轻度增生,可见表皮部分坏死,较多角化不良细胞,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1例因处于妊娠期住院期间给予泼尼松(25 mg/次,1次/d)、羟氯喹(0.2 g/次,2次/d)口服,5 d后终止妊娠,1个月后给予泼尼松(50 mg/次,1次/d)、羟氯喹(0.2 g/次,2次/d)口服,病情稳定后常规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1例患者住院期间给予泼尼松(60 mg/次,1次/d)、羟氯喹(0.2 g/次,2次/d)口服,治疗好转后出院;随访结束时2例患者均病情稳定。结论 Rowell综合征皮损特征为红斑狼疮伴多形性红斑样病变,免疫学指标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表现与...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又称Sweet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皮肤红斑性病变(丘疹、结节和斑块)和弥漫性浸润,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血液系统等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以及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妊娠等及药物相关[1-4]。同时,凝血因子Ⅹ缺乏症较少见,且因子活性与出血风险相关。在临床上以Sweet综合征为首发疾病伴凝血因子Ⅹ缺乏症罕见,其诊断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4.
Stevens- Johnson综合征又名重症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或重症多形性红斑, 为多形红斑型药疹中黏膜损害最突出、全身症状最重的一型。此型药疹发病急剧, 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关节痛、咽型痛等前驱症状。除皮肤有水肿性红斑, 并有水疱或大疱之外, 口唇、颊、咽喉、眼部、会阴部黏膜可肿胀, 出现水疱、糜烂、出血或浅溃疡, 肛门亦可发生相似损害[1]。  相似文献   

5.
多形红斑是一种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皮损的急性重症性皮肤病,常伴有黏膜损害[1]。重症型发病急骤,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5%~15%。该病少见,国外报告每百万人口中有1.2~6人发病[2]。2005年1月~2010年6月,我们  相似文献   

6.
<正>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tevens-Johnson综合征)即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是由Stevens-Johnson于1922年最先报道。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多数是由于服用致敏药物所引起的抗原-抗体变态反应,如磺胺类、头孢类、解热镇痛类药物。伴发败血症、消化道出血、脑水肿和肝肾损害可导致病人死亡[1]。重叠综合征又称重叠结缔组织病,是指2种或2种以上结缔组  相似文献   

7.
正色素失禁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IP)又称Bloch-Sulzberger病或Bloch-Siemens综合征,是一种外胚叶异常的X连锁显性遗传综合征[1],在发生红斑、水疱、疣状或炎症改变后出现色素皮肤受损,可伴有眼、骨和中枢神经系统缺陷[2]。IP常于新生儿期发病,偶见延至幼儿期乃至成人期就诊者[3],故新生儿期的良好护理可影响IP患儿治愈率及预后。IP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新生儿发  相似文献   

8.
唐淑华 《家庭护士》2007,5(11):90-90
渗出性多型性红斑严重者为斯一琼综合征,是一种自限性皮肤炎症性疾病,有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疹,对称性分布,并有特征性的靶形成虹膜惮红斑,严重时皮疹分布广泛,出现紫癜性红斑、水疱和大疱,黏膜损害,以及严重的全身症状。该病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感染及药物有关。我院于2007年6月收治1例重型渗出性多型性红斑的患儿。现将护理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陈鸣明  杨东平  孟健 《护理研究》2009,(10):2754-2755
[目的]观察烫疮油治疗卧床老年病人摩擦红斑的疗效。[方法]122例卧床老年摩擦红斑病人,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皮损处外涂烫疮油;对照组用3%硼酸溶液湿敷皮损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红斑开始消退、渗出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加强护理的同时运用烫疮油,可促进卧床老年病人摩擦红斑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Sweet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迪 《山西护理杂志》2014,(7):2431-2431
Sweet综合征(Sweet’s syndrome,SS)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acute febrile neutrophilic dermatosis),1964年由 Robert Dougias Sweet首先提出[1]。本病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特发性或与肿瘤、自身免疫病、感染妊娠、药物等有关,10%~20%的Sweet综合征病人合并潜在的恶性疾病,这些恶性疾病中85%为血液系统肿瘤。最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为急性髓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Sweet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发热可出现在皮疹前数天至数周,或与皮疹同时发生。典型皮损为痛性隆起的结节红斑,当合并血液病时上肢累及常见,且皮疹常不典型,可表现为脓包的皮损或溃疡,并可逐渐扩大融合成片[3,4]。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 Sweet综合征的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月凤  张慧英 《护理研究》2006,20(27):2490-2490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又称葡萄球菌皮肤烫伤综合征,多在出生1周~5周发病,主要特征为全身多发性暗红色红斑,其上表皮起皱,伴大片表皮剥脱[1]。如治疗不及时,易并发蜂窝组织炎、肺炎、败血症等,威胁患儿生命。本院新生儿科于2005年4月14日收治1例剥脱性皮炎的新生儿。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女,7d,因全身起红斑、水疱伴糜烂7d入院。患儿为外院剖宫产出生,生后颜面、颈部、双上肢即出现散在红斑样皮疹,继而出现大小不等水疱,逐渐蔓延到背部、臀部、会阴及双下肢等;因母恶露培养葡萄球菌阳性,当地医院给予消炎治疗,7d无效,病情日渐加重,…  相似文献   

12.
POEMS 综合征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EMS 综合征是Crow 等[1]1956 年首次报道的一种与浆细胞病有关的多系统病变,一度称为Crow -Fukase 综合征或PEP 综合征、Shimpo 综合征和Nakanishi 综合征等.Bardwick 等[ 2 ] 取其五大临床主征英文首字母,即多发性神经病变(Polyneuropathy, P)、脏器肿大(Organmegaly,O ),内分泌病变(Endocrinopathy,E),M -蛋白(M -protein,M)和皮肤改变(Skin change,S)命名为POEMS 综合征.近几年对其病因、发病机制研究有一些新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范平 《中国疗养医学》2012,(10):882-885
银屑病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红斑并覆有银白色鳞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代谢、内分泌、环境、药物、神经精神及不良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1]。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多变,病情易反复,目前尚无可以根治或确凿能预防其复发的药物及方法[2]。近  相似文献   

14.
斯蒂芬·杰森综合征(Stevens-Johnson综合征)即重症多形红斑,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皮肤炎症疾患,主要病因是由于服用致敏药物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全身性红斑,散在分布的水疱,尤以粘膜损害广泛而严重,口、鼻、咽、眼、尿道、肛门和呼吸道粘膜均可累及,导致大片糜烂和坏死^[1]。  相似文献   

15.
1例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形性红斑是一种皮肤、黏膜急性渗出性炎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因不明,发展迅速,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Stevens—Johnson综合征是多形性红斑的一种严重类型,病程长,可持续3~6周甚至更长,皮损可泛发全身,并可累及多部位黏膜,也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死亡,病死率5%~15%[2]。我科于2004年9月19日收治1例多形性红斑患者,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住院12 d后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22岁,因咽痛、发热3 d入院。发病次日即到门诊肌注“复方氨基比林”,静滴“左克”,治疗后出现双前臂散在红斑,渐扩散。入院时体温…  相似文献   

16.
正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 HFS)又称掌跖感觉丧失性红斑、掌足红肿触痛综合征,是由某些化疗药物引起的手、足部疼痛、瘙痒等异常感觉,以红斑、肿胀、水疱及渗液等皮肤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1]。其最早在1984年由新英格兰的Deaconess医院Lokich和Moore发现并报道[2]。根据其严重程度,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将其分为3个毒性级别[3],其中,1~2级症状较轻微,3级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的压力性损伤预防的集束化护理管理策略。[方法]以确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并进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2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术前(风险评估、减压预防、气垫床等)、术中(体温管理、体位微调、被动按摩、动态观察)、术后(常规治疗)的集束化护理管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的受压部位皮肤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可褪色红斑、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可显著降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期间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陈鸣明  杨东平  孟健 《护理研究》2009,23(30):2754-2755
[目的]观察烫疮油治疗卧床老年病人摩擦红斑的疗效. [方法]122例卧床老年摩擦红斑病人,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皮损处外涂烫疮油;对照组用3%硼酸溶液湿敷皮损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红斑开始消退、渗出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加强护理的同时运用烫疮油,可促进卧床老年病人摩擦红斑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茶油外涂防治卧床病人摩擦红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12月Bra-den压疮风险评估得分14分以下有可能发生摩擦红斑的大小便失禁的卧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预防1组采用生茶油外涂,预防2组采用爽身粉外擦,比较摩擦红斑发生情况;将2010年1月—12月由院外带入或院内发生摩擦红斑的大小便失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1组应用生茶油外涂,治疗2组应用烫疮油外涂,观察两组病人局部组织止痛、消肿及红斑愈合时间。[结果]预防1组摩擦红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预防2组(P<0.01);治疗1组局部组织止痛、消肿及红斑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治疗2组(P<0.01)。[结论]对大小便失禁的卧床病人应用食用生茶油外涂可预防摩擦红斑的发生,并可有效地治疗摩擦红斑。  相似文献   

20.
刘怀军 《临床荟萃》2014,29(1):78-80
<正>重症肺炎是指除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病况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1]。重症肺炎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等特点[2],早期即可出现低氧血症,往往在短期内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直至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3]。重症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疾病,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