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帕罗西汀联合用于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中选出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帕罗西汀联合伪刺激治疗,就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8周的HAMD-17量表评分、CGI-SI进行对比,同时在治疗1周、2周、4周、8周进行CGI-GI的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2周、4周、8周后的HAMD-17评分、CGI-SI评分、CGI-GI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抑郁症首次发病的治疗中将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帕罗西汀联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抑郁程度,快速起效,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盐酸帕罗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产后抑郁症患者MMSE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产后抑郁症患者120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60例接受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和研究组(60例接受盐酸帕罗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如MMSE评分、生活质量等。结果治疗前组间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CL-9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用盐酸帕罗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产后抑郁症,可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组和单用帕罗西汀组,每组各30例,疗程8周,观察比较治疗4周和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8周后有效率76.7%,对照组有效率50%,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4周末,8周末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更显著,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比较单用氟西汀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氟西汀治疗鼻咽癌患者焦虑抑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8例鼻咽癌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予鼻咽癌常规治疗+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予鼻咽癌常规治疗+氟西汀治疗,连续观察6周,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的缓解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HAMA和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4.1%,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氟西汀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氟西汀均能改善鼻咽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但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氟西汀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疗程均6周.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症状量表(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6周后,研究组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CGI-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利培酮口服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利培酮口服液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舍曲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适于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8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单号为观察组(40例)、双号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文拉法辛缓释片,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片,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及8周末采用HAMD-17评价患者抑郁程度及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HAMD-17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AMD-17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末,观察组HAMD-1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4周、8周末两组患者HAMD-17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观察组患者临床痊愈13例、显著进步21例、有效5例和无效1例;对照组为12例、22例、4例和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周、2周、4周及8周末TES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但起效更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联用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9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帕罗西汀联用阿立哌唑) 34例、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35例,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HAMD及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研究组降分更明显(P<0.05或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相似.结论 帕罗西汀联用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帕罗西汀,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锦州市康宁医院精神科选出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患者5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组一25例为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组二25例为观察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帕罗西汀进行治疗,10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6、8、10、12周末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第6、8、10、12周末Y-BOCS强迫量表的评分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对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帕罗西汀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治疗效果较好,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奥氮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49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应用帕罗西汀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奥氮平;对照组应用帕罗西汀,治疗4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联合帕罗西汀能够有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二药联合应用有协同效应,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喹硫平、丙戊酸钠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缓解期双相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98例,按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加服富马酸喹硫平片及丙戊酸钠缓释片(Ⅰ)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各项(包括注意力、定向力、记忆力、思维流畅性、语言表达力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皮质醇(Cor)、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3%,与对照组的10.20%相当(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喹硫平、丙戊酸钠治疗缓解期双相障碍,能改善抑郁、躁狂症状,以及认知功能和神经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2.
姜晓岩  任凯  赵希武 《中国医药》2009,4(4):282-283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女性更年期首发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7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各35例,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每天20:00服用艾司西酞普兰10mg/d,1次/d;帕罗西汀组患者每天20:00服用帕罗西汀20mg/d,1次/d。睡眠困难者可合并服用阿普唑仑0.8mg,禁用其他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电休克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6、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严重程度和疗效,采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痊愈23例,好转7例,无效4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脱失1例,有效30例(88.23%),帕罗西汀组痊愈18例,好转9例,无效7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脱失1例,有效27例(79.41%)。2组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P〉0.05)。于治疗第1、2周末评定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17总分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或P〈0.01),从第3周末评定至第8周末评定2组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A总分第1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从第2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的嗜睡、口干、震颤等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作用强、药物不良反应少,对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心丸对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45例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5例)和观察组(20例)。试验组给予补心丸9 g,口服,tid;观察组患者给氟伏沙明d1-325 mg,d4-650 mg,d775 mg,每晚饭后服用,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0 d。另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血清褪黑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17评分、HAMA评分、PSQI、血清褪黑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AMD-17评分、HAMA评分、PSQ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褪黑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17评分、HAMA评分、PSQI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血清褪黑素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比较除血清褪黑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HAMD-17评分、HAMA评分、PSQI、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心丸可显著增加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酒依赖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临床开放研究,将68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入组,治疗24周,在不同治疗时段采用密执根酒精依赖调查表(MAST)、饮酒渴求度、饮酒量调查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ton Anxieg Scale,HAMA)进行测试。结果:观察期内帕罗西汀组的饮酒渴求度,在治疗的第8、16、24周,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P值均〈0,05);帕罗西汀组的酒精消耗量在治疗的第8、16、24周,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A(P值均〈0.05);帕罗西汀组HAMD-17评分,在治疗的第6、8、16、24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O.05);帕罗西汀组的FLAMA评分,在治疗的第2、4、8周,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复饮患者纳曲酮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31例、12/29例,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不良事件记录显示帕罗西汀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30/34)和乏力、嗜睡、头疼等神经系统副作用(3/34)。结论:帕罗西汀能有效降低酒依赖患者的心理渴求、酒精消耗和复饮风险,同时也能缓解酗酒导致的抑郁、焦虑症状。帕罗西汀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患者多可耐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酒依赖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单项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130例单项抑郁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23%与对照组的87.69%比较,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6%与对照组的21.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SDS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DS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项抑郁症采用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均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起效快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药物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9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行丁螺环酮治疗,观察组行丁螺环酮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认知能力、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9.29±3.12)、(11.24±4.8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31±3.99)、(18.15±5.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定向能力、注意力和延迟回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8,P=0.023<0.05)。结论给予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丁螺环酮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米氮平治疗首发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首发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应用米氮平片30mg/d治疗,治疗组在应用米氮平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左额叶前部背外侧,每周5次,共治疗20次;对照组应用伪刺激线圈,刺激部位、次数、频率同治疗组,有振动声音,但不产生磁场效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临床疗效和副反应。结果两组均完成治疗,治疗后第2周末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在治疗第1周末即显示出明显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副反应。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米氮平治疗首发抑郁症起效快,能增强抗抑郁效果,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为(16.34±2.55)分,观察组为(19.23±2.51)分,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15.37±2.41)分,观察组为(12.29±2.13)分,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与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00例,按照奇偶法分为奥氮平组和帕罗西汀组,每组50例。帕罗西汀组予以帕罗西汀治疗,奥氮平组在帕罗西汀组基础上予以小剂量奥氮平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临床疗效、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结果,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奥氮平组SDS评分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奥氮平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帕罗西汀组(P<0.05)。奥氮平组正确数高于帕罗西汀组,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持续错误数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与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