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吕明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51-552
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860例学龄前儿童的效果进行分析,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乙型肝炎抗原和抗体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860例患者产生免疫应答的有730例(84.88%),高应答的有370例(43.02%),无应答的有130例(15.12%)。且抗体浓度随年龄增加而下降,1.5岁后下降较明显,不同性别之间接种效果无明显差别。结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是安全有效的,但抗体浓度岁年龄增加而下降,故年龄超过1.5岁进行接种的儿童应加大疫苗的剂量或改变疫苗佐剂,以提高应答率,并且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应进行定期抗体浓度测定及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郑州某高校新生对两种国产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43名新生分为两组,分别接种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和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剂量均为10μg/0.5ml, 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免疫后2个月,检测血清抗-HBs滴度,比较两种疫苗的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 均浓度(GMC)。结果  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组的抗体阳转率为87.14%,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组的抗体阳转率为97.20%。两组疫苗的抗-HBs GMC分别为1489.72和2265.68 mIU/ml。 结论  国产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预防接种效果良好,应大力 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4.
熊瑛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17-118
目的探讨黄冈龙感湖管理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监测。方法 2010年6至2011年7月在我疾控中心收集了我区467例1~12岁儿童乙型肝炎三系定量检测资料,对这些儿童的乙型肝炎接种率、HBsAg、抗-HBs和抗-HBc等HBV血清标志物进行调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HBsAg阳性率为0.86%,抗-HBs阳性率为78.6%,城区儿童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各农村儿童,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农村儿童;且出生当天和第2天接种的儿童的HBsAg明显低于出生第3天及以后的儿童,抗-HBs明显低于出生第3天及以后的儿童,P<0.05;抗-HB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讨论对新生儿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能提高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出生后及时接种取得的免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影响乙型肝炎(HB)疫苗对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保护效果(PE)的基因。大或小剂量HB疫苗都能非常有效地预防高危新生儿的慢性HB感染,但有证据证明小剂量疫苗与HB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使用比单独接种大剂量疫苗更能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PE≥90%),但小剂量疫苗未必能提供高PE,完成全程免疫程序的新生儿中成为HBsAg慢性携带者(CC)的人数较多。另外,只要在出生时接种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7):553-553
该疫苗适用于18岁以上成年人,这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肝炎混合疫苗。混合疫苗可同时预防两种肝炎,且接种次数从5次减少到3次。FDA在全世界进行了11次临床试验,以0,1,6个月的3次给药方案给1551例接种了疫苗。对混合疫苗的甲肝病毒和乙肝病毒成分有免疫反应者分别为99.9%和98.5%。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从化市制定乙型肝炎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通过对从化市2002至2007年学龄前儿童进行乙型肝炎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分析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结合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当年该市农村学龄前幼儿HBsAg携带率进行比较,用以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随着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的逐年上升,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则逐年下降,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由2002年的11.9%下降到2007年的5.5%(P<0.05)。乙型肝炎保护性抗体(抗-HBs)则逐年上升,由2002年的78.1%升高到2007年的92.1%(P>0.05)。同一时期内,城区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较农村儿童HBsAg携带率明显为低(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能够有效地降低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城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及接种效果均高于农村儿童。加强对乙型肝炎易感人群的有计划的免疫,是降低乙型肝炎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城阳区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采取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抽取城阳区3~12岁儿童2000例为研究对象,该组儿童均经过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其中对1500例儿童加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观察组),500例儿童未进行加强性接种(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的测血清如HBsAg、抗-HBs和抗-HBc的水平,比较两组儿童的HBsAg、抗-HBs和抗-HBc的阳性率,并对经过预防接种后仍然HBsAg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HBsAg阳性率、抗-HBc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HBs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0例HBsAg阳性的儿童中有60.0%的母亲HBsAg阳性。结论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免疫人群效果理想,加强性接种有利于降低大规模接种中不可预知的因素对疫苗效果的影响,提高预防性接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疫苗远期免疫效果研究近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关于乙型肝炎疫苗远期免疫效果的文献报道,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血源疫苗还是酵母重组疫苗,都能产生长期免疫保护作用,儿童在基础免疫后5、8和9年分别有86%-95.8%、74%和67%具有保护性抗-HBs水平,因此,对免疫状况正常者,在基础免疫后7年内无需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10.
编辑部 《医药导报》2007,26(2):I0001-I0001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评价乙肝预防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两阶段抽样法,在马鞍山市三区一县抽取8个行政村1-59岁常住人口2038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为50.54%,城市高于农村,低年龄组(98.14%)到高年龄组(0.95%)逐渐降低,男性高于女性.散居和托幼儿童接种率最高(96.58%和98.77%),学生次之(87.17%),农民最低(4.26%).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从低年龄组到高年龄组逐渐增高(O%-10.48%),抗-HBs阳性率为14.58%-50.18%,15-岁组最低(14.58%).1990-2007年间乙肝报告发病率以1999年最高,为67.0660/10万,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2007年平均乙肝报告发病率在≤14岁的人群中低于4.6731/10万,在≥15岁的人群中高于32.0789/10万.乙肝血源疫苗接种后HBsAg和抗-HBs阳性率分别为0.98%和39.54%,与基因工程疫苗接种后阳性率(0.49%和43.2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7,P=0.744;x2=1.004,P=0.316).结论 应继续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推广成年人接种,并将预防乙肝资源向农村倾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1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产妇以及已按照免疫程序注射过HBIG以及乙型肝炎疫苗的年龄为1岁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产妇进行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调查,检测婴儿血清HBsAg。结果 HBsAg阳性产妇对于乙型肝炎能够通过母婴传播的知晓率较高,认为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可以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者所占比例为74.14%。受检婴幼儿中,HBsAg检测阳性11例(9.48%),阻断成功率为90.52%。母亲为乙肝大、小三阳所生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14.71%和2.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期接种和未接种HBIG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6.58%和15.00%,剖腹产以及顺产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51%和7.59%,人工喂养和母乳喂养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9.09%和8.54%,以上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加强HBV感染孕妇的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健康宣教,并按照免疫程序对新生儿联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可以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某病例在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发生死亡是否由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所引起。方法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收集病例出生病历资料、就诊资料、尸检资料,汇总分析后提出诊断意见。结果该病例于2013年12月20日上午接种第二剂次乙肝疫苗后,当天16:00开始发热,T 38.6℃,当地村级卫生室医学处置效果不佳,于2013年12月27日3时死亡;山东法医司法鉴定中心根据尸检结果 ,鉴定意见为符合婴幼儿猝死综合征。经市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该病例接种疫苗偶合了婴幼儿猝死综合征,与预防接种无关。  相似文献   

14.
马昌相  罗东  李琼  韦亚  黄亚铭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1956-1956,1958
目的 探讨少数民族边远山区通过“加强常规免疫项目”前后新生儿首针己型肝炎疫苗(简称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效果比较分析,为该县今后免疫接种提供经验 方法 对县、乡、村具有疫苗接种资质的医务人员给予接种新生儿首针己肝疫苗经济补偿,并收集项目实施前后2006年和2010年全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全县在项目执行前住院分娩新生儿及时接种率为88.68%,在家分娩新生儿为1.27%,合计及时接种率为23.33%、项目执行后住院分娩新生儿及时接种率为98.22%,在家分娩新生儿为82.93%,合计及时接种率为95.24% 结论 项目执行后有效的提高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同时提高了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神率.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者中约有5%~10%的接种者对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应对乙肝疫苗无应答的策略包括改良疫苗、优化疫苗接种策略及改善机体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过程中的HBV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患者予拉米夫定100mg,1次/d,共治疗104周。观察SB,ALT,PA,HBeAg,抗-HBe,YMDD变异株。结果52周、104周,YMDD变异率分别为11.6%、30.2%。变异者ALT>40U/L,未变异者ALT保持正常,无反复;且变异者HBeAg无1例阴转。继续观察治疗变异者,第76周有部分出现HBeAg阴转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有6例在51~78周停药后,发生重症肝炎,但血清中未检测出YMDD变异株。结论随服药时间延长,变异率升高;拉米夫定对部分YMDD变异者似有一定疗效;停服拉米夫定后发生的重症肝炎与YMDD变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在较短时间内接种甲、乙型肝炎(甲、乙肝)疫苗,提高部队官兵应急条件下机体免疫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方法Ⅰ组先接种甲肝疫苗,33 d后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Ⅱ组先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45 d后,接种甲肝疫苗。收集血清,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疫苗接种前、后不同时期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Ⅰ、Ⅱ组官兵疫苗接种前甲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19%、81.25%,接种疫苗后4个月,抗体阳性率Ⅰ、Ⅱ组分别为99.01%、98.75%,18个月后仍保持高的抗体水平。Ⅰ、Ⅱ组维和官兵在接种乙肝疫苗前抗体阳性率为60.40%,56.25%,接种疫苗后4个月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09%、93.75%,比接种疫苗前血清抗体水平有显著提高(P<0.01)。第三次血清抗体阳性率Ⅰ组阳性率89.11%,Ⅱ组阳性率为87.50%。结论间隔适合的时间,接种甲肝、乙肝疫苗,疫苗的预防效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我院从2011年1 ~12月中,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9682人次,其中基础免疫7938人次,加强免疫1743人次.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者进行预防不良反应采取护理观察.结果 接种9682人次中,共发生不良反应218例,主要以局部反应和低热为主,未见潜在生命威胁的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的个体差异、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等有密切关系.规范操作流程,安全接种技术,加强接种后的护理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儿 6 3例 ,随机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每天 3mg/kg服用 ,同时给予西利宾胺片和甘草甜素片护肝治疗 ,疗程 2年 ,追踪观察 1年。对照组仅给予西利宾胺片及甘草甜素片 ,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血肌酐、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及血肌酐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两组患儿的ALT复常率分别是 94 3%和 5 3 6 % (P <0 0 1) ;HBVDNA阴转率分别是 88 6 %和 3 6 % (P <0 0 1) ;HBeAg的阴转率分别是 5 4 3%和 3 6 % (P <0 0 1) ;抗HBe阳转率分别是 4 8 6 %和 3 6 % (P <0 0 1) ,停药 1年时 ,两组患儿的ALT复常率分别是 74 3%和 4 2 9% (P <0 0 5 ) ,HBVDNA阴转率分别是 4 5 7%和 3 6 % (P <0 0 1) ,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是 4 5 7%和 3 6 % (P <0 0 1)。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在新生儿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探究乙肝疫苗再免的需求.方法 对上海市黄浦区1997年出生并接种合格乙肝疫苗的儿童,在免疫后1、3、5、7年采血随访观察,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并开展急性肝炎流行病学监测.  结果 7年问,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在1.5%上下波动,平均为1.47%(95%可信区间为0.61%~2.33%),与免疫前同一地区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本底资料比较,乙肝疫苗保护效果为84.03%(95%可信区间78.92%~89.60%).1997年接受乙肝疫苗免疫人群中,无急性乙肝发病.  结论 新生儿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效果良好,目前无需考虑再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