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适用于膝关节炎和退行性病变患者,能够恢复患者的关节运动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TKA为患者带来的远期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TKA也会引起术后早期剧烈疼痛,为此完善术后镇痛至关重要。TKA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包括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以及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镇痛技术,如连续股神经阻滞。本文主要综述连续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股神经阻滞组(FA,n=15)和持续静脉镇痛组(IA,n=15)。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FA组患者术后通过留置导管间断注射0.5%盐酸利多卡因镇痛,IA组患者术后静脉持续输注曲马多镇痛,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3天。记录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镇静程度,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FA组患者在术后6h、24h、48h及72h的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IA组患者(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25±2)hvs(27±4)h,P>0.05];两组患者镇静程度总体较满意;两组患者的术后24h~72h肌力评分平均大于3级;与IA组比较,F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vs12,P=0.009)。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对下肢肌力影响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是TKA术后较为理想的康复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复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均给予连续股神经阻滞,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静态视觉模拟评分(RVAS)、动态视觉模拟评分(DVAS)、膝关节 HSS 功能评分、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 RVAS 、DVAS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 d HSS 评分、术后3 d 膝关节 HSS 评分、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 两组 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复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且较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6月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在术中采用股神经阻滞方式,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即在股神经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记录患者2、6、12、24、48、72h静息及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术后当晚、次晚由于疼痛导致患者睡眠中断的次数;术后24、48、72h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72h内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当晚、次晚由于疼痛导致患者睡眠中断的次数;术后24、48、72h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下,股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明显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且短期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浸润麻醉与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应用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术前给予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试验组给予浸润麻醉与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镇痛效果及恢复清醒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8、12、24、48 h的静态、动态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出室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浸润麻醉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与静脉自控(PCIA)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激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FNB组和PCIA组,每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各时间段视觉疼痛评分(VAS)、术后24h血糖、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清皮质醇等应激指标水平变化、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肢功能恢复效果,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为期1年随访,以及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CFNB组患者术后6、12、24、36、48h时间段VAS评分较PCIA组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2、9.957、5.577、7.550、2.627,P0.05);CFNB组血糖、CRP、WBC、皮质醇水平较PCIA组均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0、10.139、3.273、2.739,P0.05);CFN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较PCIA组的38.24%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3,P0.05);CFNB组卧床时间较PCIA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6,P0.05);CFNB组每日行走次数较PCIA组显著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P0.05)。结论 CF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较PCIA更好,术后应激反应和不良反应减少,患者能尽早下床进行锻炼,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 ,大约 1 5%的老年人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着人口老龄化 ,在以后的几年里这个数字还会上升。较大的膝关节手术往往引起术后剧烈的疼痛 ,在老年人 ,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更高 ,因老年人调节反应迟钝 ,生理功能下降 ,分解代谢增加 ,血液高凝 ,心功能及免疫功能减退。手术剧烈的疼痛如不加以控制 ,将会影响全身各脏器功能的康复 ,并引起身体的、精神的、社会的及一定的经济后果。医务人员在为膝关节成形术的老人选择合适的止痛方法时 ,应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不同的止痛药物作用机制也不同 ,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可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周围…  相似文献   

8.
股神经阻滞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英国,大约15%的老年人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着人口老龄化,在以后的几年里这个数字还会上升。较大的膝关节手术往往引起术后剧烈的疼痛,在老年人,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更高,因老年人调节反应迟钝,生理功能下降,分解代谢增加,血液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老年病人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首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自控镇痛的方式。比较两组术后首次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时间和术后48 h膝关节主动屈曲度,术后48 h膝关节被动屈曲90°时的VAS评分,术后0~6 h、6~12 h、12~24 h、24~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PCIA时间和术后48 h膝关节主动屈曲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48 h膝关节被动屈曲90°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0~6 h、6~12 h、12~24 h、24~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老年病人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的镇痛效果较静脉麻醉更好,舒芬太尼使用剂量更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吗啡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Ⅲ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连续股神经阻滞组(FNB,n=20)和鞘内吗啡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组(MFB,n=20).所有患者麻醉前留置股神经导管,在椎管内麻醉下实施膝关节置换手术.MFB组患者在给予腰麻药物后经腰麻针注入无防腐剂吗啡0.1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两组患者术后都通过留置导管持续输注0.2%盐酸罗哌卡因5ml/h镇痛.分别记录术后6h、24h、48h及72h各时点患者休息时、主动功能锻炼时的VAS评分,术后24h、48h和72h患者被动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及患肢被动弯曲度;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程度及是否存在缺氧;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差异.结果:MFB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VAS静息和运动痛评分低于FNB组患者,(P<0.05);MFB组患者的膝关节弯曲度略高于FNB组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无过度镇静病例,术后6h均能顺利脱鼻氧;总体上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MFB组患者除了发生恶心呕吐病例多于FNB组外(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相应,MFB组镇痛满意度要高于FNB组患者(P<0.05).结论:鞘内吗啡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在术后早期能显著改善镇痛效果,除恶心呕吐外,吗啡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增加,是TKA术后早期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连续股神经阻滞复合氯诺昔康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氯诺昔康围术期用于中老年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病人84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前行连续股神经阻滞,并单次给予0.5%罗哌卡因30 ml,术毕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设置背景剂量5 ml/h,单次追加剂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持续至术后48 h。氯诺昔康组术毕及术后每间隔12 h经静脉给予氯诺昔康8 mg(2 ml),对照组对应时间给予生理盐水2 ml,持续至术后72 h。观察并记录术后静息视觉模拟疼痛评分rest(visual analogue scale,RVAS),术后第3、4天功能锻炼时疼痛评分和术后第5天下地活动情况,术后24 h、48 h的罗哌卡因用量及病人自控按压次数,患者镇痛满意度,补充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和凝血功能等。结果:除术后4 h外,氯诺昔康组所有时间点静息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第3、4天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及术后第五天下地活动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诺昔康组患者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氯诺昔康组患者住院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发生率为22.8%vs 8.3%),但组间比较总体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诺昔康能够改善股神经阻滞的静息镇痛效果,且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常导致剧烈疼痛,约30%的病人有中度疼痛,60%有重度疼痛[1]。同时TKA术后需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如患肢的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及持续被动运动等训练),但康复训练常伴有剧烈的疼痛和股四头肌痉挛,不仅会造成病人身心痛苦,甚至会影响到术后功能锻练以及假体关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3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男4例,女26例),年龄5175岁。随机分为两组,连续股神经阻滞组(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FNB)15例,与静脉自控镇痛组(PCA)15例。所有的患者以前均未做过膝关节手术。镇痛效果采用VAS视觉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记录术后静息及运动时的VAS评分,住院天数以及使用镇痛泵之后的不良反应。结果:FNB组各时间点的静息和活动评分均略低于PCA组,但是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住院天数也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CA组有4例发生恶心呕吐,明显高于FNB组。结论:PCA组与FNB组均可以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但是PCA的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连续股神经阻滞(连续股神经阻滞)与单纯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及开平市中心医院40例拟行TKA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每组20例,所有患者术后在B超下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镇痛药物为2.5 g/L罗哌卡因150 mL;试验组镇痛药物为2.5 g/L罗哌卡因和0.1 g/L 地塞米松混合液150 mL。记录所有患者不同时间点静息状态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主、被动功能训练VAS评分,吗啡用量,主动屈曲关节角度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6、12、24、48、72 h静息状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48、72 h主、被动功能训练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6 h后各时间段及72 h总吗啡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24、48、72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试验组为15%,两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罗哌卡因相比,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连续股神经阻滞可加强TKA患者的术后镇痛作用,提高TKA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配伍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高浓度组(0.25%罗哌卡因)和低浓度组(0.125%罗哌卡因),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进行镇痛。记录患者在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高浓度组患者在术后6h、24h、48h及72h的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低浓度组患者(P〈0.05);2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无显著差异[(25±2)h比(27±4)h,P〉0.05];2组患者的术后24~72h肌力评分平均大于3级;2组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相对于0.125%的罗哌卡因,采用浓度0.25%的罗哌卡因配伍连续股神经阻滞可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股神经阻滞镇痛泵和静脉镇痛泵主导的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留置股神经阻滞镇痛泵,结合多模式镇痛治疗,即采用口服草乌甲素+切口冰敷+静脉滴注丙帕他莫+患者自控股神经阻滞镇痛泵方法镇痛。对照组20例,则使用留置静脉镇痛泵,其余镇痛模式相同。运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 h、6 h、24 h、48 h的疼痛评分,观察两组的药物副作用,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镇痛方法比对照组镇痛效果好,术后镇痛评分为(2±1)分,特别是术后镇痛初始和24 h-48 h疼痛评分最低,镇痛效果显著,观察组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为主的多模式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良好,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镇痛应用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0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将入选患者分成收肌组与参照组,每组45例,参照组在超声下行股神经阻滞,收肌组在超声下行收肌管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的膝关节HSS评分及12 h、24 h、48 h后的镇痛效果。结果收肌组患者12 h、24 h、48 h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肌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24.44%,11/45)相比,收肌组的总不良反应率(20.00%,9/45)较低,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257,P>0.05)。结论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同等,但收肌管阻滞更对患者恢复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更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感觉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择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性别不限,60~80岁,BMI 18~25 kg/m2,ASA分级Ⅰ~Ⅲ级,术前运动VAS评分≤5分。高频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髂筋膜间隙下行股神经平面内置管术,注射含有生理盐水的罗哌卡因初始浓度为0.1%,背景输注速率5 ml/h,PCA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有效时下一例患者下调0.02%浓度,否则上调0.02%浓度。有效标准:患者注药后30 min后患肢运动VAS评分≤1分,改良Bromage评分0分。采用Dixon公式计算EC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感觉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0.095%,其95%可信区间为0.08%~0.11%。结论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感觉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0.0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